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 二

1625冰封帝国 第二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 二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海参崴。

杨承恩从海军学校毕业了。

杨承恩是工部船坊一等大匠杨春的长孙,由于从小熟悉船只、帆索、火炮等物,杨春一早便将他送到了成立刚刚不久的海军学校。

所谓的海军学校,实际上是将各城池学业最好的送到伯力、呼伦、赤塔三大城的师范学校继续学习,次一等的加入海军学校,再次一等的进入高级技工学校,余者或加入陆师、或进入各衙门、或加入工坊,剩下的便从哪儿来又回到哪里。

这几年,随着济州贸易岛的兴旺,瀚海国已搜罗了不少人才,其中荷兰人范德萨以及葡萄牙人卡瓦略居功甚伟。

范德萨当然只想赚钱,他已经从欧洲给尼堪弄来了不少匠人,大多是由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的战争流落到荷兰的法国工匠,其中就有毛纺织匠人。

(此时英国人也在大量搜罗法国工匠,为自己的工业革命做准备,此时的欧洲大陆,工业最发达者,非法国莫属,英国还排不上号)

海军的教官则是卡瓦略从葡萄牙弄过来的,得知尼堪在北境拥有偌大的国土,还与此时的欧洲穷汉俄罗斯人接壤时,笃信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心动了,不仅为尼堪弄来了一些欧洲落魄的、甚至沦为海盗的的海军军官,还给弄来了一大批传教士。

时至今日,尼堪并没有明显表露出自己对哪一种宗教特别偏爱的意思,大的城池里,佛教的寺庙、道教的道观都有,如今还允许传教士在海参崴建起了天主教堂。

而在课堂上,凡是能在三年以后进入更高一阶学堂继续深造的,除了专业课程,儒家、法家经典还是占了一半,似乎他又还是有些偏向孔孟之道。

可别小看当下这些传教士。

文艺复兴后,教廷再想用“不合教规”、“离经叛道”来来明目张胆地处置异教徒已经不合时宜了,由于此时的“异教徒”大多打着“科学”、“自然”的幌子挑战教廷,教廷为了说服、劝诫这些人,自然也让麾下的教士修习世上最流行的科学课程。

于是在欧洲的各大神学院里,除了神学教程外,大多是一些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自然”课程,出自神学院的传教士也大多是身负满腔自然学识之人。

这些人在如今的澳门有很多,被卡瓦略弄来了好几个。

他们如今都安置在瀚海国境内的最高学府——海参崴大学里面,而在海军学校,除了那些落魄海盗的传授,最大的传授者自然是尼堪了。

此时的人已经知晓如何计算纬度,但如何计算经度仍是一个谜,来自后世的工科大学生以及军事发烧友的尼堪自然知晓,关键地点的经纬度、计算经纬度、世界各大寒流、暖流的大概纬度以及走向都模模糊糊记得。

于是,在海军学校,如何利用现有海图、日月星辰、牵星板、指南针、座钟大致测算方位,描绘新的海图,以及观测方向、洋流、操控帆具、操控火炮等自然有那些欧洲的落魄军官来教授。

而最精华的部分,尼堪已经编制了一个小册子向学员中最聪慧者传授,这些人学成之后至少在计算具体方位上已经超过那些欧洲军官了。

杨承恩便是其中之一。

学校里的那些欧洲教官也很奇怪,大汗亲自教授的是什么内容?

“孔孟之道”

这是统一的说法,这可是尼堪的秘技,除了信得过的人,轻易不能传到外面去的。

自从兵败天津后,尼堪回到伯力后便立即在伯力、黑龙江两省下达了新一轮的征兵令——此时时机已经成熟了,几万户辽东汉民的二代已经成长起来了。

这一次征兵,整整征召了一万人,其中步军七千人,海军三千人。

这两年,黑城、伯力的船场一共只建造了十艘船,其中三艘是补充海军损失了的船只,四艘是武装商船,还有三艘却是萨哈连2级的升级版,所谓升级版,也就是比以前的略大,还在船底包了一层铜皮而已。

另外还减少了火炮的配置,增加了人员、货物的位置。

眼看大汗是要远行了,还是不短路程的远行,但目前这三艘船只都在从庙街到海参崴一带的海面上试航,并没有露出具体去何地的迹象。

原诸民黑斤人哈拉达瑚图礼的长孙苏纳已经成了这三艘船只的首领,船只上除了抽调的一些老水手,最近从海军学校毕业的一批约莫一百人全部派到了这三艘船上,杨承恩便是苏纳兼任舰长的“乌扎”号旗舰的观测手。

除了乌扎号,另外两艘分别是“布拉姆”号、“玛尔吉”号,都是原本尼布楚大草原北端的索伦部落名称。

观测手,快速辨识风向、洋流,计算方位,发出操帆指令,是如今这三艘大船上实际地位仅次于舰长的人——虽然每艘船只还设置了副舰长。

就在最近,苏纳的船队驶到了日本北海道的外海,在那里不断探测风向、洋流,也不知晓在忙乎什么。

……

呼伦城。

已经将乌扎部全部迁到呼伦城附近的墨尔根最近突然苍老的有些厉害。

与乌合莫成婚后,墨尔根就是如此,似乎整个人被乌合莫渐渐吸干了似的,就在这几年,墨尔根、乌合莫再接再厉,接连生了两个儿子,饶是如此,接近四十岁的乌合莫依旧娇艳如花,浑没有半点儿衰老的迹象。

搬到呼伦后,尼堪实际上将原本的几个索伦部落拆解得支离破碎。

乌扎部驻扎在呼伦城附近,实际上是城池附近上万户牧民的共主,布拉姆部萨哈连实际上掌控着整个尼布楚大草原;乌力吉的柯尔特伊尔部实际管辖着整个因果达河流域;罗锦的罗佳部暗中操控着乌兰乌德、希洛克一带。

而乌扎部的哈拉达就是这万户牧民的大酋长,按说这样的事情放在以往,墨尔根非得高兴地跳起来不可。

不过墨尔根并没有这么做,他也知晓,自己名义上管辖着这万户牧民,实际上能做的事情微乎其微,能管的还是乌扎部。

今日他突然一改以往的慵懒模样,一身索伦人最珍贵的服饰,脖子下面挂着一串东珠,昂首挺胸,颓废的面目瞬间又精神起来。

他的次子,与尼堪姑母生的巴图今日要从军了。

巴图原本过继给墨尔根在布拉姆部的弟弟,但不久他弟弟、弟妇都病死了,墨尔根便将巴图又叫了回来。

巴图身材粗壮,在学堂修习三年后又带了几分“文气”,深得墨尔根的喜爱。

尼堪的征召令不仅仅下给了那九万户辽东汉民,还下给了近四万户牧民,他们的第二代也开始崭露头角了。

在墨尔根的劝说下,巴图参加了飞龙骑。

“那才是尼堪最倚仗的力量,你没看,朱克图、阿克墩、萧阿林都是从飞龙骑出来的?你从小力气就大,独自上山猎杀过野猪,作为一名飞龙骑战士足够了,你还是大汗的表弟,他自然不会亏待你……”

说到这里,墨尔根突然想到了岳讬,他眼里不禁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愁。

“听说赤塔的新作坊正在打造整块铁板制作的钢甲,今后飞龙骑的装备更好,只要勇悍无前,功勋多得是”

“千万要听将官的话,切莫像岳讬那样……”

墨尔根偷偷看了一下里屋,见并没有动静便继续说道:“正经乌扎部出身的几乎没有,朱克图、阿林阿、牧仁都是阿哈出身,你可得要为乌扎部争一口气!”

巴图长得虎头虎脑,年仅十七岁,上嘴唇已经冒出了胡须,显得比他的实际岁数老成得多,听了墨尔根如此说,也知晓事关重大,赶紧跪下了。

“阿玛放心,儿子一定会为乌扎部的主子们争一大口气!”

“好吧”,墨尔根站了起来,他拍了拍巴图的肩膀,“你和乌恩其一起去吧,路上也好做一个伴儿”

原来新征召骑兵的集结地点在赤塔,而卜库尔部哈拉达诺敏的长子娶得是墨尔根的长女(墨尔根的女儿死了丈夫后再次嫁人),诺敏的次子也是在呼伦学校毕业的,与巴图不同的是,乌恩其却报名参加了飞龙骑。

与此同时,远在乌兰乌德东边的乌德河与坤达河的交汇处,后世霍林斯克地方,以前的北山野人大汗叶雷此时已经是摇摇欲坠——其实他比尼堪只大十岁,但或许在年轻时杀伐太多,留下了太多的内外伤,今年他又大病了一场,在尼堪的全力救治下勉强活了过来,不过“病去如抽丝”,以前顶天立地的叶雷大汗如今衰弱的一个孩童就能击倒他。

他的面前也跪着一人,赫然是他的独子、尼堪的义子叶铎,乌兰乌德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学生,今年刚满十八岁。

“铎儿”,由于尼堪在境内大力提倡、身体力行,如今的瀚海国境内在正式场合都以汉语交流,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叶雷最近也勉强学会了几句,“叶雷”、“叶铎”实际上都是满语,不过在学校时叶铎已经将自己的姓名改成了姓叶的汉姓。

“多温部的部众我已经全部交给你叔叔打理了,你义父的事业越做越大,我估摸着,将来超过成吉思汗也说不准,千万不要像你叔叔一样死守着那寒冷枯燥的苔原,真得多出去看看”

“多温部的男儿以耐寒、耐操著称,你加入猛虎骑为父十分欣慰,听说你义父在东海附近新成立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猛虎骑队伍,由恩索统管,按照为父这么多年的经验,你义父多半是要向黑水以北的野人部落进发了”

“我向北山的雅库特人打听过,在阿尔丹河以东,还生活着一些勘察加人、楚科奇人、科里亚克人,楚科奇人不太清楚,听雅库特人说科里亚克人、勘察加人说的语言与我等相似”

“这些人比我等多温苔原的野人还要野蛮,能在大海上驾驶小船搏击凶猛的海兽,日常肉食也是生吃的,去了之后万事要小心,多听恩索的,他是你义父的义兄,也算你半个义父,跟着他好好干,用你的横刀、火铳打出一片天地来!”

叶铎却有些恋恋不舍,“阿玛,您的身体……”

“这算什么?有你义父的方子,加上乌兰乌德的医生,死不了的,我还想抱孙子呢,不过铎儿,在你立功之前,千万别想成家的事,你是大汗的义子,我想他心里都明镜似的,不会少了你的”

叶铎依依不舍地走了,他也要去赤塔,叶雷一直将他送到基任加。

令叶铎没想到的是,父子二人这次会面后便是永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