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三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 三

1625冰封帝国 第三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 三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李光宗有些忐忑地站在九原城南门附近的驿站,他身边站着他老爹李开富以及妹妹李春兰。

李开富进入土默川后,他虽然只是一个童生,但毕竟读过书,还做了长时间的私塾先生,最终还是被瀚海国官府甄别出来进了衙门。

这时的读书人,除了苦读四书五经,多半还会一些医术,还会算数,作为一个底层的读书人,李开富也不例外,其实像他这样的“综合性”人才是尼堪最看重,而那些满口“之乎者也”,只会写锦绣文章者他反而不太看重。

于是,李开富摇身一变进了九原城做起了小吏,一年之后,由于踏实肯干,能力突出又被兼着九原知州的孙道成任命为九原州的吏目。

可别小看这吏目,可是一州正式编制的官员,除了知州、同知、判官便是他了,虽然只是一个从九品,毕竟入了流不是?

三年后,李开富已经升到从七品的判官了,像他这样一个童生出身之人,放在大明是不可想象的,当然了,这与瀚海国读书人缺乏也有莫大的关系,不过,听说从今年开始,大汗准备在境内开设科考,届时可大大缓解官员匮乏的问题。

李光宗今年才十六岁,自从进入九原后,便与他的妹妹一起到学堂读书,原本兄妹二人都由李开富发了蒙,加上李开富夫妇都是读书人家出身,这起点就高了许多,接受起尼堪编制的“新式学问”也快了许多,结果兄妹俩学一年便相当于别人学三年。

三年后,他妹妹李春兰直接进入九原的高等师范学校继续深造,而他由于国文、数学都异常突出,已经被大汗亲自点名直接去设在海参崴的、刚刚成立不久、正在招收第一批学员的瀚海大学学习。

从九原到海参崴,有几千里路,若是放到大明,那便是比从琼州到北京赶考还要远,李光宗原本是不想去的,他倒是想与妹妹一起去九原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不过在听说自己是被大汗钦点的,整个瀚海国境内也就二十人有资格去那什么“大学”学习,在老爹的呵斥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去了。

不用说,李开富带着女儿李春兰是来送自己儿子的。

他们在等驿站的马车。

到了此时,瀚海国的四轮马车已经在草原上大行其道了,不会骑马的官府人员外出办公便可坐这四轮马车,虽然依旧颠簸的厉害,终究是比步行强。

其实此时瀚海国利用坩埚研制簧片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制成弹簧用在马车上也不是不行,不过最终还是被尼堪否决了,簧片还是优先提供给隧发枪使用,况且此时的人没那么矫情。

不多时,一辆长约一丈、宽约四尺、高约五尺的四轮马车驶过来了,马车车身用黑漆涂过,车顶上插着一面小旗,还是熟悉的飞龙、猛虎、火枪式样,车厢的一侧写着一个大大的“驿”字。

马车由两匹健骡拉着,驾车的是一位草原上的牧民,约莫四十多岁。

与父亲、妹妹依依惜别后,李光宗怀着一种莫名的情绪上了马车。

没多久,除了李光宗,还有两位去赤塔报到的新骑兵也上了马车,都是山南省的牧民二代,在九原学堂学过三年后还准备加入常备军骑兵队伍的,他们自然与李光宗认识,对于这位闻名学堂的“大才子”,他们还是很敬佩的。

车上只有两排、六个座,顶上是放置行李的,如今除了李光宗、两名新骑兵,还有一名准备去赤塔公办的山南省书办。

按说依照瀚海国的规矩,像新骑兵报到这事,他们自己骑马过去就行了,像在山南省,今年一共有一千名新骑兵要去赤塔报到,全部乘坐马车怎么行?

原来这两位是新毕业的牧民二代中成绩最为优异者,为奖励他们,特批他们可乘坐马车前往,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有马,都被同伴牵着呢。

能坐上马车,那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不过在后来这两人还是受不了马车的颠簸回到了熟悉的马背上。

马车上还有一个位置,按说在一般情形下是不会空着的——马车运行的时间、安排的人员都是提前定好的,并且马车也不是天天有,十日才有一次。

包括李光宗在内的几人都在猜测这剩下来的位置到底是谁的。

半晌没有动静,当下那两个牧民少年发飙了,连李光宗也有些生气——这人是谁啊,这么大的架子?让这一车人都在等他一人?

“对不住了,昨日偶感风寒,有些不舒服,便起来的晚了些”

一听这个声音,李光宗、两个新骑兵、书办都按下了躁动的心思。

“扑”,马车一侧厚厚的皮帘子掀开了,露出来一张笑嘻嘻的方脸。

孙秀涛,十八岁,尼堪的叔叔、山南镇守使孙传宇的嫡长子,九原学堂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当然了,他读书自然比不上李光宗,不过由于孙传宇的言传身教,骑射、武艺那可是首屈一指的,连众多的牧民少年都不是他的对手。

这还不算,孙秀涛跟着孙传廊做过生意,虽然在学堂学习,这见识就比一帮同学强多了,何况在全校一共三千名男女学生中,他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

按照他这个模样,进入军中骑兵、步军都行,不过听说在大汗过问之后竟让他进了海军,还加入了那三艘正在日本海试航的新船。

“你叫孙秀涛,这名字不驰骋于大海之上岂不浪费了?”

当然了,这只是尼堪的玩笑话,在海军里面安插一名自己器重的、信得过的人才是主要原因,他自然信得过孙佳绩、林茂春、苏纳等人,不过江山代有人才出,而海军又是他特别关注的,有老孙家的人在里面终究是安心一些。

孙秀涛上车之后一边向各位说抱歉,一边笑着对李光宗说:“我本来是准备骑马去呼伦的,不过刚接到大汗的命令,让我要不顾一切护卫好光宗老弟的安全,这不就与你一同坐马车了”

孙秀涛此言一出,举座皆惊,“难道李光宗的地位比大汗的堂弟还要高?”

李光宗自己也是有些诧异,按照自己父亲的说法,这瀚海大学无非是大明的“国子监”而已,虽然尊贵,不过还比不过眼前这位将来肯定是瀚海国领军一方,没准还能封王的大员的,怎地大汗如此看重自己?

又想到自己在九原学堂学习的经历,这几年,自己无非是在数学方面超出常人一些而已,别人需要三年完成的学业,自己三个月就完成了,大汗得知后,将一本新的数学教材给了他,结果他一年下来也能无师自通了。

前不久他接到了大汗的一封信,信里谈到一事,说是到了海参崴之后,他可能是大汗在高等数学以及天文地理等“自然之学”上的少数几个衣钵传人之一。

“难道是这个原因?”

“可这些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啊”

李光宗有些摸不着头脑,见到另外几人看向自己敬畏的目光也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他还是有些自豪的,像他这样能进入瀚海大学深造的,整个瀚海国也就二十人,而整个山南省也就三人,整个九原州就他一个。

李光宗不善言谈,便从怀中掏出了三本小册子,他将小册子放在手里看了看,最后挑了一本细细研读起来。

对面的孙秀涛有些好奇,他可是听自己父亲说过,在大汗的眼里,像他这样的武夫,瀚海国没有一万也有五千,而像李光宗这样的人却寥寥无几,还听说大汗与李光宗通过几次信,还给他寄了几本小册子,难道就是这些?

像这样的待遇,在瀚海国境内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他将头低了下来,通过马车车窗透过来的光线,终于看清楚了那小册子正面的三个大字。

“微积分?”

孙秀涛有些不明所以,不过他终究有些好奇,便轻咳一声,“光宗”

李光宗将书放下,怔怔地看着孙秀涛:“秀涛兄……”

孙秀涛讪笑道:“这三本小册子便是大汗寄给你的?”

李光宗点点头,“正是”

“能否将另外两本给我瞧瞧”

“这……,不瞒秀涛兄,这两本甚为深奥,在下也还是在摸索之中”

不过他还是将那两本小册子递给了孙秀涛。

孙秀涛如获至宝,这两本小册子的内容似乎比那一本“微积分”厚一些,再看书名,只见:

一本是“力学原理”

一本是“光学原理”

力学、光学孙秀涛在学堂学习时稍微接触过,不过内容都很浅薄,像他这样的人一点就透,怎地还有另外的“力学原理、光学原理”?

孙秀涛翻看略略看了一下,小册子都是大汗要求横排的,也用上了那甚大食数字,但内容却比他这三年学过的深奥得多,他看了半晌也没个头绪,便讪讪地将小册子递给李光宗。

“光宗,大汗寄给你的就这三本?”

“不止”

李光宗听了略有些犹豫,不过转念一想,这小册子上的“密文”虽然是大汗的不传之技,可眼前这人终究是孙家的,于是又从怀里掏出两本小册子。

孙秀涛接过来一看。

“化学”

“天文学”

这两门可是在学堂没有接触过的,一想到这可能是大汗的秘技,孙秀涛不禁紧张地看了看左右,只见那两个骑兵早就低着头睡着了,而那个书办正看着窗外,他赶紧将小册子塞给李光宗。

“收好,收好,可得仔细收好”

等李光宗若无其事地将小册子揣入怀里,孙秀涛却想到:“难怪大汗派人前来叮嘱父亲,说什么千万要照顾好李光宗,跟着马车的骑兵虽然大多数是前往赤塔的新兵,不过却有三百骑是货真价实的老兵,他们的任务跟自己一样,那就是保护李光宗的,按照大汗的说法,这可是瀚海国的国宝啊”

又看着李光宗浑不在意的模样,心里不禁暗骂,“你这混小子,还不知晓你在大汗心中心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一路无话,马车越过青山隘口后,大队新兵便直接骑马北上去赤塔了,而李光宗带着三百骑依旧开往东北,他们的目的地是那呼伦城。

抵达呼伦后,李光宗、孙秀涛两人稍事休整后便坐上了额尔古纳河上的平底船,几日后便抵达石勒喀河河口,此时便可乘坐大一些的船只了,都是瀚海国境内专设的人货两用的“驿船”。

抵达黑龙江出口处时,他们又换上了来往庙街至海参崴的更大的海船,依旧是人货两用的船只,不过都是武装商船,船上配备了少量的火炮。

沿途经过七八个港口,孙秀涛都下船细细查看了,此时奇集湖通往大海那三十里的陆路已经修通,并用上了水泥,大量的物资通过此路转运后可节省路程近千里,故此,道路尽头,临着库页海峡的奇集港(后世德卡斯特里港)异常繁忙。

从九原算起,孙秀涛、李光宗两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抵达海参崴,其中其中陆路、水路几乎各半。

期间李光宗在海上得了风寒,当时正好在两个港口之间,船上倒有医生,不过药材却匮乏,李光宗是心急如焚,幸亏碰到了那三艘正在库页海峡演练、试航的大船,那三艘船只上的医务人员以及药材配备得倒很齐备,李光宗侥幸逃过一劫。

抵达海参崴后,李光宗被人接到了一座三进的大院落,只见大门外挂着“瀚海大学”四个字。

尼堪竟然亲自带着几个高鼻深目的西夷在门外迎接他。

“这是毕方济,本校的副校长,数学教授”

“这是罗雅谷,天文学教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