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一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 一

1625冰封帝国 第一章 瀚海儿女初长成 一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转眼间,金不换来到伯力省双城州湖西县已经五年了。

瀚海国将滞留朝鲜的十万户汉民迁到境内后,大致是这样分配的:

兴凯湖周围安置了两万户,设置双城州,湖东、湖西、湖南、湖北四县,每县人数都在五千户左右,州城双城子设有学堂。

两万户安置在三江大平原,设置依兰州,以及佳木斯、同江、双鸭山等县(这些地名此时已经存在了,努尔哈赤曾在佳木斯设置佳木克尔噶删,此处简称佳木斯,不过却没有实质性管辖过此地,多为羁縻)。

在哈尔滨附近安置了两万户,设置哈尔滨州,以及阿城、呼兰、巴彦等县。

在呼伦城安置了五千户。

余者约莫万户被安排进了各大工矿作坊,尚有两万多户分别安置到了从乌兰乌德一直到尼布楚的广袤河谷地带。

金不换一家是最早被安置到湖西县的,说是湖西,实际上是兴凯湖西南一直到长白山这一带。

整个兴凯湖周围原本都是渔猎民族活跃的地方,森林、土地基本上没有过度的使用,金不换他们所在的湖西县比不上湖南、湖北,与湖东差不多,更比不上辽阔的三江平原。

不过在金不换这位种地的老把式眼里,此地依旧是上天偌大的恩赐。

他们刚刚抵达时,平地上长满了树木,不过由于以前渔猎部族的砍伐,终究不如山上茂密,但稀稀拉拉的树木周围,都厚厚地落着一摞由树叶、枯草、鸟兽粪便混合而成的腐质层,最里面的土地黑黝黝的,一把抓起来都能滴出黑油。

而从长白山上流下来有十几条大小河流,完全可以满足整个湖西县灌溉的需要。

五年过去之后,湖西县的丁口由约莫一万五千人增长到了两万人,也就是说,几乎每一户都增添了人口,而死亡的却寥寥无几。

金不换所在的堡子正好在山脚下。

最近,在堡子其他人的帮助下,金不换已经完成了三十亩黑麦/大麦/小麦、十亩水稻、十亩土豆的种植。

水稻的稻种是从朝鲜平安道弄过来的,加上一些朝鲜农户的协助,今年是第一次种植,也不知晓行不行。

由于靠近山地,作为辽东军户后代的他买了一副弓箭、一柄横刀后也时常上山打打猎、运气好的话也能碰到上好的人参,其它的诸如蘑菇、木耳、桑黄(此时用来治疗伤口的药物成分之一)也多得是。

于是,他的日子与以前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五十亩的土地,才刚刚种上没有几年,如此肥沃,没有歇田的可能,这几年,无论是小麦、大麦还是黑麦(黑麦有肥田的作用,在各块田地里轮番种植的话可以维持肥力),产量都在两石左右,加上如今已经在瀚海国境内广为种植的土豆,每年的收获都在一百石以上。

一百石!你能想象吗?那可是万斤粮食!

三成上缴给官府后,还有七十石,他夫妇俩也吃不完,用二十石在县城换一些食盐、布匹、日用器具后还剩五十石,这五十石金不换死活也不想再卖了——一个饿怕了的人对储存粮食的决心是可以想象的。

这一日的下午,已经是四月份的中旬了,不过天气依旧很凉爽,金不换坐在自家院子里打盹。

院子的正中自然是住人的,两侧则是杂物房和养牲畜的地方,前几日,金不换从堡子里养母猪的人家那里买来了两头小猪仔,还养了一窝小鸡,喂完猪仔、小鸡后他在午后暖阳的照射下、猪仔的哼叫声中惬意地打起了小盹。

他的脚边躺着一只刚刚三个月大的、从山里的“水哒哒”那里买来的土犬。

这样的生活,放在几年前不敢想象,就算是放在十几年前整个辽东还是大明的领地时也不敢想象。

但现在办到了,不仅如此,三餐吃饱,隔三差五有肉食已经成了常态,金不换迷迷瞪瞪中有些恍惚,不知是在梦里,还是……

“嘎吱”

院子里的木栅栏被推开了,金不换身边的土犬先是发出一阵恶狠狠的叫声,接着声音又温柔了起来。

“二丫、三蛋回来了?”

金不换睁开了眼睛,眼前出现两个身影,一男一女,男的约莫十五六岁,长得粗壮敦实,女的约莫十七八岁,倒是一副高挑的身材。

金二丫、金三蛋,金不换的一双儿女,抵达湖西县时他们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第二年便双双进入到双城的学校读书,话说当时金不换夫妇死活不同意金二丫去读书的,还指望她在家里帮手呢。

不过堡子里的堡长威胁说如果不将“适龄男女”送到学校的话每年就要多缴一成的粮食,看在那一成粮食的份上,金不换勉强让二丫去了。

“让女娃读书?莫非是去给学校里的老夫子端茶递水?”

他一开始想到的是这个,想到瀚海国对自己的恩情,让自己的女儿去伺候人他还是愿意的。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儿一女到了学校后不但没有伺候人,反而都进了“男班”、“女班”学习,按照瀚海国的规矩,三年便要毕业。

他这两个儿女倒好,儿子毕业后进了伯力的“高级技工学校”继续修习,听说毕业后就会到伯力的某工坊当“六等技工”,金不换也不置可否,能做匠人他也没说什么,反正有薪饷可拿,听说还不错,不过他的内心还是想让他回来帮着干农活的。

他的女儿更是骇人听闻,这一路读下来,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这不,三年后与三蛋一样也被推举到伯力的“高等师范学校”修习,学制两年,毕业后将会到各大城池的学堂教书。

这下金不换吓坏了,这年头,女娃在“女班”读书也就罢了,还要抛头露面去当差实在是不敢想象。

他当时便要将她叫回来,准备就在堡子里给她寻摸一门亲事,嫁出去了事。

这时,堡里的游徼,那名退伍的老兵,也就是当初将金不换领到那个窝棚的那位却声色俱厉的说道:“老金,你如果这么干,你就不用在瀚海国混了,趁早回到辽东才是正经”

在游徼的威吓下,金不换只得妥协了。

还好,来到此地之后,金不换夫妇经过努力,又生了一对儿女,目前他妻子在家里专门看护小儿女,五十亩地被他一人全包了。

不过瀚海国官府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等到农忙时,学堂都会放假,士兵也可轮流回去,加上堡子里城里的“互助社”,虽然辛苦,终究没有误了农时。

“你二人怎地又回来了?”

金不换有些诧异,前不久农忙时二丫、三蛋都回来了,这还没走几日,怎地又回来了?

“爹”,只见二丫蹲在他身边,给他捶起了腿,“我和三弟再过几日就要分配了,学堂让我们回来跟爹娘商议一下”

“哦?三蛋也要毕业了?”

“爹!”,三蛋却一脸不乐意,“学堂早就给我取了金孝瀚,给二姐取了金孝海的名字,您老今后可得注意了,要叫大号,别老二丫三蛋的叫着,让别人听到了多不好”

金不换拎起身边的土犬就向三蛋身上砸去,“叫你顶嘴,咋地?上了几天学便不认得爹娘了?打小老子我就这么叫着,不服气是吧,看我不揍你……”

于是又是一场鸡飞狗跳。

“老金”,院子外面又传来一声,金不换听了,将土犬放了下来,“哟,原来是堡长,啥风把您老给吹来了?”

来人正是金不换这个堡子的堡长。

想要当上瀚海国境内两百户堡子的堡长,那可得有两个条件,一是家里有人在常备军里当兵,二是本身会读书识字,在辽东汉民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人不多,但正好一个堡子有一个,一开始划分堡子时便安排好了的。

此人也姓金,还是以前在辽东时的私塾先生,老大在孙佳绩的水师里当水兵,于是便当上了堡长。

金堡长的年岁比金不换大一些,他看了看金孝海、金孝瀚,笑道:“亏你金不换一个大老粗,竟生出来这么一对玲珑的儿女,实话告诉你吧,学堂里的人大多数三年就毕业了,我们这个堡子也就你家这两位还在继续读”

又看了看日头,“时候不早了,不跟你瞎掰了,接到县里的命令,对于家里有读书超过五年的,对于自己的去向一律以儿女自己的主意为主,家长不得随意干涉,否则……”

“每年多缴一成粮食,或者赶回辽东!”

这倒是金不换女儿金孝海的声音,他笑嘻嘻地看着自家老爹。

“爹,我的分配公文下来了,就在双城的学堂教书,教授数学”

“唉”,金不换叹了一口气,为了不多缴一成粮食以及赶回辽东,也只能这样了。

“爹”,金孝海摇着老爹的身体,“双城离这里不远,我会隔三差五回来瞧二老的”

“老啥?我和你娘刚刚有了你四弟、五妹,算了,不说了,三……孝瀚你准备去哪里?”

“赤塔”,金孝瀚是一脸兴奋,“爹,我的成绩在班上位居前三,大汗在赤塔附近的因果达河上新修了一座锻坊,是用水力带动木轮,木轮再带动大铁锤对铁料进行打击,这可是大汗亲自设计的,还有大汗新设计的用木头和上好的铁料制成的各种机床,我在伯力接触过一些,在那里正好排上用场!”

“赤塔?离这里有多远”

“不下三千里”

“三千里?不行不行”

金堡长一把抓住他,“一成谷子还是赶回辽东?”

金孝瀚也安慰道:“爹,三千里说着远,不过眼下瀚海国境内的驿道畅通无阻,到了黑龙江还能坐船,一个月也就到了”

金不换将脑袋别过去埋在胳膊上,不理他这两个儿女,金堡长隐隐地看到他的肩膀在微微地抽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