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552章 离京和偿还盐政债务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552章 离京和偿还盐政债务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卫民党成立极为迅速,也以难以置信程度膨胀,以至于刘卫民都有些害怕的程度,在最高委员会下设数个专委会,其中最被刘卫民看重的高官长由刘卫山担任,纪委委员长由刘之坤担任,最高委员会主席兼帝国卫党代表会主席则由魏广微担任,最高律法总裁官由魏忠贤担任……

军方由大兄刘卫山执掌没问题,即使年龄才三十余岁,但四弟刘之坤就有些年轻了,至少从政来说年轻了些,尚还不足以执掌帝国最高权柄。

帝国最高理政权柄是帝国总理大臣,当政一期为五年,可连任两期即十年,十年后就要自动隐退远离政治,四弟刘之坤不足三十岁,刘卫民更愿意他在五十岁之后执掌帝国权柄,魏广微自熹宗时就为内阁阁老,资历是小朝廷出身最高之人,为第一任虚君之下总理是合适的,第二任他更愿意让刘文炳或孙世纪担任,当然两人可以活过十年。

刘卫民秉承着“军不干政”原则,只要朝廷大的方向不是太偏,他都不怎么插手过问,哪怕党内事务也多交给最高委员会自行处置,除了领了个终身党魁外,其余的都未接受。

内外库空虚,卫民钱庄将刘卫民名下田地所应缴纳的田赋划入户部,海贸司税银入京后,以及刘卫民将百十万两的盐税缴纳,承包了大明朝的盐巴后,朝廷终于不是这么拮据,尽管还有些杂乱,无论京城还是地方,都在向着好的一面转变。

大年夜,刘卫民第一次在皇宫过大年夜,朝臣们全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月十八日,刘卫民站在龙椅之后,皇帝儿子站在身前,按着龙案,按着尚还不完善的厚重宪法典籍,向数百近千,拖拖拉拉能排到午门的无数官吏宣誓,放弃大明帝国上天赋予的权利。

自此,虚君治国!

十九日,刘卫民,皇帝儿子,父子二人并带着数百人离开了京城,至始至终刘卫民都未前往死死看押的信王府,也未前往昭狱大牢,袁崇焕忧愤病逝牢中他也从未理会过一句。

大雪纷飞,两百骑护送着几十个工匠、娃娃前往宣府,会由宣府入山西、由陕甘入河南,会前往各个盐场……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没人能最终确定他们何时才能回返京城。

看着渐渐消失在风雪中父子二人,朱徽妍心下深深一叹,沈允却埋怨道:“老爷也真是的,权利不要也就罢了,咱家不缺这些,可京城诸事乱糟糟的,这个时候也舍得离开!”

刘英儿怀抱着闺女,脸上虽有些担忧,最后还是叹气说道:“就是因为京城较乱一些,老爷才带着爝儿离开京城的。”

沈允噘嘴,身后魏广微、刘之坤等人不由相视,他们知道刘英儿话语是何意,最有权势的国公远离京城,大明皇帝远离京城,人离政息,远离朝堂,给所有人腾出地方,避免异心之人有非分之想,这就是刘家父子的态度。

想到这些,朝臣们沉默不语,心下却感慨不断。

小辣椒徐娇还是有些担忧,说道:“如今天下虽渐安,老爷与爝儿身边扈从才两百人,是不是太少了点,若遇了贼人……终究是不妥的。”

朱徽妍一阵沉默,叹气道:“相公的性子……沿途有锦衣卫暗中探查,也有军中将勇守护,想来此时也无贼人敢骚扰。”

刘之坤看了眼各大臣,上前拱手道:“公主莫要太过担忧,朝廷已经严令沿途各府县,任何不轨之人皆诛九族之罪,五千净军与三兄相距只半日,当无安全之忧。”

刘卫民带着儿子离京只是勘察地形,为修建铁路做准备,以及为偿还历年拖欠的盐引盐巴做准备,两百人虽少却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他也不认为,爷俩都成了大明朝的安乐公了,还有哪个敢冒着朝廷上下官吏怒火对他们不利。

朱徽妍知道他的性子,知道不愿太过耗费没必要花费的银钱,又不是为了彰显权威,没必要弄出数万人敲锣打鼓随行。

看着风雪中人影消失,朱徽妍说道:“有柳儿、玛依拉和阿蛮在旁照顾他们父子,咱们也没必要太过担忧,都回城吧,莫冻伤了身子。”

又看向魏广微,说道:“魏阁老,驸马府欲要偿还了大明朝历年拖欠的盐商盐引,盐场要严厉看守,任何盗盐之人皆为重罪,往年盐引也要一一点验确认。”

魏广微忙抱拳说道:“还请公主放心,盐场皆由司礼监、户部、都察院分派之人接手,公主令人前往主持即可,盐引之事各府县都在清查,国公欲要收回旧盐引,各地皆多有旧盐引送入官府,已经收回盐引……三百七十余万引,月余来送入官府不足十万引,想来民间已经为数不多了。”

“四百万引……”

朱徽妍眉头微皱,大明朝人丁近亿,每人年需盐十斤,需盐十亿斤,一引三百斤,约三百四十万引,每引“窝本”银六钱四厘银,正常时,每引还需税银三两和三两官方运输银,但是自万历四十五年盐政崩溃后,除了窝本银外,朝廷已经没了三两税银,商贾自担运输,自然也没了三两运输银,除了一次性承包给各盐商的两百万引的一百二十万两的执照“窝本”银外,再无其他,但送到朝廷的四百万盐引却是真的。

盐商在大明钱庄一事上损失最重,驸马府准备回收历年无法回收的盐引,损失惨重的各大盐商急匆匆全都将手里保存的盐引全都拿了出来。

若以往年的六两六钱四厘一引计,四百万引就是两千五百万两银,当然了,驸马府是不可能用银钱直接偿还的。

想到自己的损失,朱徽妍心下叹气,沈允更是噘嘴不断,可这是恢复朝廷正常盐政唯一的法子,驸马府本身就是军伍、商贾起家,不可能明着用明抢方式废弃商业契约。

“算了,朝廷收回的盐引送入驸马府,自父皇登基之时起的盐引,皆以实引三成算起,之前盐引则算实数予以支取,以陈年拖欠之引为先,先行偿付。”

魏广微与众多大人交换了下眼神,点头说道:“公主所言甚是,自万历四十五年盐纲之法以来,每年虽放盐引两百万于十纲之商,所得之盐税只百十万两,远非每引六两六钱四厘银,公主折原盐引三成已是厚恩,若这些罪人之后尚还不知足,臣以为可废万历四十五年之后盐引之数。”

一干大臣们纷纷点头,纲盐实则是万历帝尝试偿还历年所欠盐引之数,即十纲之人,将一人往年所有盐引全部收回,大明所有产盐全部归其所有,同时发放两百万新盐引分与九家。

万历四十五年清查拖欠纲盐之数为两百万引,而能成为纲商的最重要一个条件,就是手里握着朝廷无法偿还二十万引盐之数,无法达到二十万引之数就要向市面收购足数盐引,只有达到二十万引之上数额,朝廷才认可纲商地位。

收回一人手里所有盐引之数销毁,新发放盐引流入另外九家,十年轮转后,销毁全部拖欠盐引,但情况并非如此,朝廷当年拖欠的盐引之数若强忍着一至两年没有盐税,这笔债务也就偿还清了,可是朝廷却年年发放两百万引新盐引,尽管销毁了往年盐商们手里旧盐引,但是新发放盐引却在其余九家手里积攒了新的盐引,也同样并未减少私盗盐场盐巴行为,反而偷盗的更狠了,由原本两百万余盐引,积攒到了如今近四百万盐引。

自万历四十五年至今,正好十年冒头,不仅没能盐法道袁世振所言“十年尽消积引”,而是多了近一倍,十年里,朝廷每年只是收获了一百二十万两“窝本”银,余者屁都没捞到,每年却损失六百万两的税银和六百万两运输银。

六百万两运输银也就罢了,朝廷不运输,商贾们自己也得拉运,但六百万两税银丢失却是实实在在的,反正刘卫民是觉得亏了,还不如强忍着一时之痛还了两百万引的旧账呢。

公主朱徽妍提出万历四十五年后的盐引以三成计,在魏广微看来的确是极为仁慈的事情了,十年内侵吞了朝廷六千万两银,到头来还要三成偿还冒出的近两百万引盐,这不是仁慈是什么?若还敢不满,就这帮混账弄出的大明钱庄就该全部九族皆斩!

十年的错误盐政,不仅没能偿还了旧引债务,反而多出近倍债务,尽管深知其中吃亏吃大了,可这是朝廷自己的失误,深思熟虑后,刘卫民还是决定偿还此等债务,他不在乎十纲盐商爱死不死,在乎的是今后,是朝廷会不会为自己失误负责任的态度!

大明钱庄引发的灾难,以及北方民变都是刘卫民刻意提前引发的灾难,在这场大灾难下,刘卫民和卫民钱庄吞噬了太多财富,吞噬了难以计数的土地、真金实银,造成了整个大明朝民间财富凋零,他必须要重新为枯竭了的金银河流重新注入水源,偿还盐商盐引只是其中一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