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551章 国公诸论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第551章 国公诸论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12:05 来源:笔趣阁

陈三严、周文海两人是自己从死牢中扒出来的,近十年来一直帮着他掌着河运,陈三严虽有诸多江湖汉子身上劣迹,但掌着十年河运却有大功,如今河运虽还在手里,漕帮却如同散了伙一般,打散成了十几个小帮会,想着漕帮乱局,心下一阵感慨。

陈三严为异姓王,周文海为国公,身死的几个头领或国公,或侯伯,多多少少都给了个荣誉爵位,美洲土地较多,分封数百王都无问题,周文海家里情况要好一些,多多少少还有叔伯老人看顾,陈三严家中除了妇人就只有一些年幼的孩子。

看着最年长也只有七岁孩子,刘卫民叹气一声,说道:“灿儿尚还年幼,三严若我之兄弟,三严不在了,三严孩儿若我之孩儿,孩子年幼尚无法出海,先在皇家学堂就读吧。”

秦氏听闻,忙要带着一干妇孺下跪,又被大手阻止,一干妇人心下也安稳了许多,万里外再好,一干妇人心下也是担忧不断,但刘卫民点头,如同认下了四个孩子为养子养女,今后生活自是无虑。

陈三严是漕帮帮主,秦氏性子也非普通民妇,跟随的兄弟还是有一些的,刘卫民安置一些人前去海外垦殖,或许一开始会苦一些,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漕帮遇袭,陈三严、周文海及一些头领身死,对漕帮的伤害尤重,看着魏忠贤强行捏合在了一起,实际上却成了各自为政,情况如此,刘卫民也不打算武力强压,毕竟漕帮曾经确实对他的帮助颇大,十几个分支散伙,各自组成商会,对整个运河货运码头重新划分,让其自主经营。

刘卫民知道这种划分并不能完美解决所有矛盾,总会因为竞争而争执冲突不断,但这是今后朝廷的事情了。

秦氏的到来,一些漕帮遗孀纷纷登门诉苦,他也没二话,不管是应该还是不应该,一律答应给予照拂,答应在万里外的土地给予支持,北京城的货运苦力全部归入刘家寨名下,组成刘记南北货运商会。

货运经营不用他过问,京城内却连连刊发了他的文章,先是《货币诸问》,以问答的形式,将货币的本质,将货币如何引起灾祸的方方面面说了遍,又说了如何防止货币造成灾祸,从律法的制定到监管部门的监管,一一说了个通透,最后以大明钱庄为例,从东林党、不良商贾们的审理口述,将各种蛊惑百姓手段,以及他们的最终目的说起,最后造成如何之多的损失进行了大致估算,两千来万两的存银,发行数倍纸币,真金实银存银一再侵吞流失,造成数千万两银钱的蒸发,继而造成数亿两巨大损失。

数亿两损失,数千万两纸币泡沫蒸发,明票无实银支撑已如废纸,为了阻止明票作废,新朝做出哪些补救措施……等等。

《货币诸问》刊发之后,紧接着刊发了《君权天授》、《大国之国》、《权利之牢》、《朋、党之别》、《一党治国之思考》、《卫党党纲党章之思》……

一个月内,刘卫民连连在《卫民报》发文,一波又一波炸弹在死水潭中炸响,不仅仅是南北文人士子,民间百姓同样坐在读报书童前吵成了一锅粥。

儒家宿老前来敲门,驸马府的大门却紧闭概不见客,纷纷转而卫民报社,原有报社宿老们,甭管是不是文坛大家,哪怕原本只是没事混吃混喝的老秀才,哪怕私下里对大明镇国公的观点有些不认同,但在组团前来与他们吵架的儒家大家前,面对话语权危机,这些老人们空前的团结一致,竟然成了“凡是国公爷话语都是对的”论调,统一认定《君权天授》中的“天”就是指“天下民、天下百姓”之论调,千年来,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朝代更迭,期间夹杂着黑暗、凶残五胡乱华之期,夹杂着五代十国之动乱,都证明了“天下百姓将权利交给一人是错误的”结论。

擂台厮杀极为激烈,传统儒家宿老,甚至孔府、孟府圣门入京参与公开大辩论,就在孔府圣门代表们抓住由“君权”转给“权臣”,以历朝历代“权臣们”对国家造成的伤害,论证由“权臣治国”的不妥时,《大国之国》又在《卫民报》刊发了出来。

《大国之国》一文,先是讲了南北之别,讲平原、山岭、草原民风民俗,讲各地富庶、贫困之因,最后才转入大国之下,强权政治带来的诸多优点和缺点,从各个时期的强权变弱时的国朝动荡,以大明钱庄灾祸下无序造成的损失为例,以驸马府如何以军卒、卫民钱庄,以海运粮食,以小朝廷官吏强行恢复秩序为例,证明大国之下强权的必要性。

《大国之国》后刊发《权利之牢》一文,着重说明权利的无节制对国家、百姓带来的灾害,着重将“法制”提拔到一个高度,提出“律法是权利的枷锁、牢笼”观点。

《大国之国》、《权利牢笼》两文瞬间扭转了孟府圣门和卫民报社诸多文人颓势。

《朋、党之别》一文,刘卫民分析各朝各代,分析大明朝所谓的“党”人,最后将之全部归入“朋”一类,给“朋”、“党”人下了明确定义。

《一党治国之思考》一文中,将一群人代替一人行强权政治,大国因地域广阔,因民风民俗诧异,因贫富之别……大国治国必须以强权治国,这是保证大国存在、强盛必要条件,在《大国之国》一文中,刘卫民就提出此论调,之后以各朝诸多帝王施政优劣大篇幅分析,认为一人治国存在的诸多不足,一党治国下,以朝廷始终由精英为首下的诸多好处,以一党避免的内部纷争下诸多好处。

虚君之下,朝中各大臣必然争夺代表“君权”下放的权利,朝臣官吏,在野文人士子自是心知肚明,就是大字不识的民间百姓,天天听着报童一再读报解释,也能说出三两句来。

没人不愿意皇帝放弃权利,关键是这种权利在谁手里,“朋”人目的是自己利益,或是参与者一群人利益,“党”人代表的更加广泛,政治目的极为明确,刘卫民发表《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刘卫民大致将《卫党党章》分成十四章四十五条,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卫党成立组建的政治目的,第二章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从党魁到下面成员担负的权利、义务,从最高代表会议到县、村寨代表会议,从最高委员会到村寨级委员选拔、权利、义务,党内纪律、奖惩,以及党内活动经费等等,刘卫民在《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中,逐条逐章分析,为何他要有这么一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对卫党代表百姓实施权利,权利又归属百姓,以维护百姓利益为目的为卫党信仰,以保家护国为终身信仰……

《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刊发,魏广微、魏忠贤、孙世纪、刘之坤、刘文炳、方逢年、黎鸿业……等十三内阁第一时间照搬刘卫民撰写的《卫党党纲党章》组建卫民党,十三内阁阁老和三百多文武官员第一时间跑到驸马府,在刘卫民终身荣誉党魁主持宣誓下成为卫民党一员,十三内阁并刘卫山、刘卫海、余丛升、刘忠国四将领并为最高委员会十七委员。

《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影响太大了,党争各个朝代都有,自宋朝有了“党朋”之论,这才有了“党人”一词,但所有人都没弄明白什么是“党”一字含义,刘卫民不仅明确了“党”与“朋”的区别,更是手把手教会怎样组建政党。

刘卫民点名“一党”治国,而且他绝不允许多党治国,这是他与皇帝儿子放弃权利的唯一条件,是“虚君治国”之下文人必须答应的条件,虽“一党”治国,但并不是说他禁止其他党派的成立。

多党为辅,多党监督、建议施政是被允许的,但这要重新制定律法,对其有明确规定,刘卫民在与内阁十三阁老谈话时也提起朝廷、地方各地官吏、民间士绅共同聚在一起,重新制订大明朝律法。

自长子登基,刘卫民独自一人在家中,除了每日入宫一趟陪陪孩子们,他都是待在驸马府查阅典籍撰写文章,其余的纷乱一概不闻不问。

数篇文章发表、传阅天下后,引起大明朝士林极大的震动,在刘卫民入京后,官场就有“非卫民党”不可为官一说,各地一开始还有些犹疑,等到《卫党党纲党章之思》一文出来后,卫民党正式成立后,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本以为在他强压下,以军令形式,强令幼军所属军将、军卒加入卫民党,慢慢影响地方,谁知道大明朝官吏如此现实,竟然雪花般入党申请堆在他桌案上。

为民为国、护民护国为最高政治目的,最高人生信仰,哪个官吏敢明着说是为了自个?报童天天蹲在城墙根宣传读报,朝廷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更是散出无数御史言官游走天下宣传,刘卫民见过挺着胸口硬顶敌人刀枪“憨傻”军卒,就没见过哪个憨傻文官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