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456章 加赋也要提拎清楚【第三章】

崔文升很是满意的走了,至于会如何警告下面的税监、矿监、河监不提,沈允再一次看起手中信件,眉头却微微皱起。

清明吏治、裁撤冗员都没问题,但驿站、增两厘之税却有明显的针对,沈允心下莫名的生出一阵气恼来,恨恨将信件甩在小几上。

“自己麻烦不断,还尽招惹是非,京里有灾气就有灾气好了,大明朝各地灾气还少了不成,偏偏就他个……小冤家作怪!”

杨柳儿站在背后忍不住一阵翻白眼,低声不满道:“小冤家……可不就是如此么,若非如此,熹宗陛下也不可能如此信任老爷,更无法得到三代帝王如此恩宠,若非陛下太过年幼,估摸着就会是四代帝王恩宠了。”

沈允仔细想了一遍,微微摇头叹气道:“富不过三代,想要获得四代帝王恩宠难之又难,更何况张嫣也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不过……你说的也对,老爷性子虽差了些,待人却真诚,若非如此……也走不到今日。”

尽管心下有些气恼,不想承认也无可奈何,摇头甩去北京城的烦心之事,说道:“安南趁朝廷混乱竟敢趁机作乱,有刘公公在安南,想来也不用咱们太过担忧,但一些增援还是需要的,让人去一趟广东,调拨一些军将和物资,就说……一些杀戮还是有必要的,但要将事情做干净了,不能引起安南人太大的反感。”

杨柳儿微微点头,说道:“安南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俘虏送上船只,以流放大明岛的名义,到了海上全扔进海里即可,南洋西夷四国趁着朝廷对咱们打压之机,虽不敢招惹咱们的船只,但却对南洋诸多小国大肆杀戮,已经有大北年、渤泥国全境、万丹、柔佛四个小国被抢占了,占城遣军两千也全军覆没,马六甲、苏禄皆传来四国使臣恳求成为大明国藩属国,希望咱们可以驱逐西夷四国。”

沈允嘴角微微上翘,不屑一笑。

“晚了!”

“国土都没了才想起了咱们来,真当咱家是冤大头啊?让人告诉他们,可以认可他们的王为土司王地位,但是咱们与西夷四国有协约在前,我大明是信誉之国,除非西夷四国违背了与我大明的协议,否则……我大明不能出兵驱逐任何西夷四国之人!”

“将这些话语传扬出去,让南洋剩余猴子们仔细掂量掂量,他们要么成为西夷四国奴隶,要么答应了咱们的条件,否则……就让他们全都死在西夷人手里好了!”

杨柳儿微微点头,大明朝开出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可那些猴子还一个个伸着脖子观望,有四国例子摆着,想来很快就会低头。

大明朝本土、大明岛、马六甲就像一个大三角,南洋诸岛一举被囊括其中,无论愿意不愿意,只要大明朝牢牢控制三处,南洋只是大明朝的内湖而已,沈允对这些目光短浅之人根本不屑一顾,在她看来,南洋的猴子们还不如空无一人的大明岛更有开采价值,没万里外的美洲的土著们更有价值,就是千里无人烟的大明冰州也比南洋的猴子们强了太多。

有人就有价值,可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美洲大陆没有马匹,没有足以拖拉物资的牲畜,或许曾经出现过国度,可在沈允眼中,顶多也就是一个稍大的部落,只是个部落联盟,还远远算不得一个国家,如此之地想要征服尤为容易,而南洋的猴子们就要狡猾的许多。

岛屿密集,东西双方的交流,让这些看起来是憨厚土著们,实则要狡猾许多,没多少实力,偏偏还贪婪想要得到更多,两年来也磨光了沈允的耐心,越是随着时间推移,越觉得“小冤家”有些话语是对的,至少对南洋诸多猴子们的评价是对的,就该让西夷四国大肆杀戮,最好……大明朝最后得到的是空无一人的岛屿。

沈允决定继续不管不问南洋诸国,哪怕主动投靠,也要拖着他们,继续让西夷四国杀戮。

朝廷欲要裁撤驿站,受到的影响也只是驿站军卒、杂役,增加两厘却是实实在在从百姓兜里掏钱。

两、钱、分、厘,按照一两兑换一千文,增税两厘,也就是两文钱,江南富庶,一者文人众多,朝廷中举者江南占七成,二者,以太祖税例,民田者税三升五合五勺,官田税五升五合五勺,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蒙元遗旧者税一斗两升,驸张士诚罪民税一石,除蒙元遗民、罪民外,就属开荒种田和卫所税重,亩税为一斗。

蒙元末年,江南为起义各军根基之地,盖因蒙元之人不喜江南酷热潮湿之地,故而蒙元遗旧者田少,民田、官田者众,尽管驸逆张士诚一干罪民税重,可毕竟是少数,而且两百年过去了,这些罪民也死了差不多,所以江南要么是无数无税田地,要么是亩税三升五合五勺民田,要么是五升五合五勺官田,或是八升五合五勺重租田,而北方因是蒙元重地,祸害最重,大量田地荒芜,多是税一斗屯田,就算拥有原本该税五升五合五勺的官田,也因皇族宗室多居于河南、山东、山西、陕甘而税一斗至三斗不等。

北方科举士子少,频频遭灾,或是三五年河水漫堤水淹河南、山东、两淮,或是陕甘、山西天旱颗粒无收,或是黄河两岸蝗灾,或是山东、河北、陕甘地震……

江南无税田多,就算重租也才不足九升,江北则普遍一斗,亩增两文,对于江南来说,也顶多与江北之地一斗税持平,甚至还要稍低一些。

江南富庶,百姓易于保住手中田地,江北频频遭灾,贫苦百姓很难保住手中之田,尤其是地势较好之田,有钱有势的想要得到总是有无数种法子,这些良田要么成了皇庄、王庄,要么成了富裕士绅豪族名下之田,而这些人皆为不纳税之田,除了那些不赚钱,甚至赔钱的劣田才可能被穷苦百姓保存下来。

崔文升寻找沈允谈及此事,刘卫民并不知晓,若他知晓此事,他绝不会过问一句,甚至觉得江南增两厘都是少了,哪怕增一分银都不为过。

看起来江南是大明朝赋税重地,但这并不代表江南比江北付出的更多,只是因为江南气候和水泽较多,可种植高产量、价值更高的水稻和一年两季缘故。

长江要远比黄河更加温和,遭灾少于北方,无论是水稻,还是桑田,产出都要高于北方,而且还比较集中,如此才显得江南付出的颇多,实则仅从赋税税率上,事实并非如此,江北事实上承担了大明朝七成,甚至更多赋税,江南两百年来不知得了多少江北之贫民好处,如此还要闹……

闹个屁!

反而江北不仅不应增两文钱,而是应该降低两文,所占地势较好的富绅,因家中中举文人不怎么纳税,税赋会落在哪些人头上?

只能是赔本无人要的劣质田头上,只能是各卫所头上,而恰恰就是这些人最穷,最需要照顾的对象。

刘英儿将北方百姓不满送到他案头时,正用五刀犁头耕种的刘卫民沉默许久……

看着坐在泥土上,拿着皮鞭一上一下抽打着刚刚犁过田地泥土的刘卫民,看着沉默**上身男人,心下一阵犹豫。

“老爷,朝廷增税显然是为袁主事筹集兵响,是准备将咱们当建州贼,咱家若不反对……”

刘卫民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头有一下没一下抽打泥土。

“为袁崇焕筹集兵响是没错,想将咱们堵在关外也没错,但这绝不是张嫣的想法,朝臣们也不敢如此去想,他们只是担忧咱们实力太强,涉足朝政,或是……取而代之。”

“臣强君弱,朝廷担忧也在其理,若他们真的欲要发奋图强,老爷自此不踏入中原一步也算不得什么,只是……”

刘卫民眉头更加紧皱,手中鞭子也扔在地上不去理会,头颅深深埋在双膝之间。

“增税……不是不可以,江南本就比江北税率更低,两百年来一直都要低于江北之地,这本身上就是不公平,增两文钱的赋税根本算不得什么,江北富裕人家增税也算不得什么,可江北富裕人家一旦增税,势必会加赋到佃户头上,江北易于遭灾,受灾后富户就要补足损失,一者本应缴纳的佃租,一者承担遭灾后分担给主家的损失,本就生活困难,养活一家老小尚难,增一文都是极大的负担,更别提卖给人家都没人要的赔本劣田了。”

“各州府县,原本该纳税的民田被侵吞,或是投靠了科举之人家中,朝廷未能年年清查田地,依照往年的赋税田收取赋税,缴纳不了如此之多赋税官吏则被上官处罚,或因他们本身就是侵吞了民田之人,不敢上奏朝廷赋税已经不似往年之事,或为了好看的政绩,或是避免朝廷追责纳税民田流失罪过,便会将流失的赋税强加在依法百姓头上。”

“北方易于遭灾,百姓家有田产者,或是极为富裕之家,或是秀才之类文人家,或是田地不足自食穷苦百姓之手……要提拎清楚……两文钱算不得什么,有的……两文却是命。”

刘卫民微微抬头看向北京城方向,瞳孔中也不知是何种神情。

“加赋……”

“可!”

“针对咱家……亦可!”

“咱家根本不在乎任何人是否有意为难,但要提拎清楚了,哪些人该加赋,哪些人不可以!”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朝廷代天牧守天下,代天而行天之大道,岂能若人之道,岂能损不足而增有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