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32章 庞大的宗室群体【第三章,谢谢朋友推荐和月票,真的感谢!】

“镇国伯……大兄……”

“嗯?”

刘卫民心下正不断哀叹,自己媳妇是公主,俸禄两千石,自己只不过是个最末尾的伯爵,就算有太子太保,有净军、幼军提督之名,也没见谁给自个发过一文钱的俸禄,一想到自个还要靠媳妇养活,心下哀叹不已,哪里会注意田珍说的啥。

皇帝发话,群臣全都唰唰盯着自己,更是一脸呆滞。

一帮大臣全都一阵好气,朱由校却露出一副想哈哈大笑却强憋着的难受表情。

朱由校好死不死又说道:“镇国伯以为当如何?”

“当如何?”

鬼知道当如何?见御史田珍跑了出来,他就知道又要弹劾啥事儿,心想着与自己无关,也不想理会这些烂事,也就没注意听一干大臣们说的啥,看向大舅哥的眼神也颇为幽怨。

别人好像也想看他笑话,也不开口与他交头接耳,无可奈何,只能拉了下郑国泰。

郑国泰一阵犹豫,低声说道:“田大人先是说了我朝皇室宗亲俸禄几何,在册几何……”

还未等郑国泰刚低声开口,田珍向刘卫民抱拳就是一礼,大声说道:“洪武年宗室子嗣五十八人,永乐年一百二十七人,正德年两千九百八十人,嘉靖四十四年两万八千八百四十人,万历年为二十万人,今时……十三万三千……”

刘卫民突然有些迷糊了起来,大手伸出,疑惑说道:“田御史先等等……小子好像听谁说……说百万来着,怎么这么少了?还有……皇爷爷时候是二十万,咋现在就成了十三万三千了?”

瑞安驸马万炜这位皇室宗正上前一步,说道:“刘驸马不懂就别乱说,何来的百万之言?先帝在时,有感宗室耗费国帑,故而令宗室嫡系无后者,庶出子不得继承爵位,而为庶出之人,不在宗籍,故而少了一些。”

田珍向万炜抱拳一礼,说道:“宗正大人所言不错,北京城岁输四百万石,在籍宗室却需俸禄八百五十万石,以山西、河南、陕甘为例。”

“山西仓储岁储一百五十万石,山西却欠宗室三百万石。”

“河南仓储岁储八十万石,宗室欠俸禄两百万石。”

“陕甘地贫,岁储六十万石,欠俸禄一百五十万石。”

刘卫民傻眼了,下一刻眉头不由皱了起来,说道:“田大人是不是弄错了?河南地处中原,岁储八十万石粮食,也就是百姓缴纳了八十万石粮税,以每亩纳粮一斗计,整个河南才八百万亩纳税田地?”

在他的印象里,河南在后世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农业大省,耕地怎么着也是过亿亩的,可比山西少雨多山强多了,怎么着也要比山西富吧?怎么反过来了,反而山西比河南还多一倍?

田珍沉默不语,众臣默然,看着所有人都不吭声,刘卫民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河南有周王、唐王、赵王、崇王、潞王、福王、郑王七位亲王,其中福王占地三万顷,是田地最多的一个亲王,除了神宗皇帝给每个儿子万顷外,事实上这些王爷们在河南并无这么多,而他们的田地也并非全都在河南一地,而整个河南王府拥有田地不过七万顷王庄田地,按照后世一亿亩田地计算,去除百姓缴纳的八百万亩田地,去除七万顷,剩下的田地哪去了?

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无论是现在,还是几百年后,他都相信,热爱田地的心从不会改变,但凡可以耕种的田地,也绝不会视而不见。

田珍也不再与眉头紧皱的刘卫民多言,转而向皇帝深深一礼,说道:“臣以为,朝廷已不堪重负宗室之俸禄,臣恳请陛下,当以万历四十八年之例,以朝廷见给之数禄银二十万六千为定额,除亲王本人定额外,各王府宗室多寡均定。”

刘卫民更是惊讶了,用“二十万六千两”给十三万三千在籍宗室发放俸禄,一人合不到二两银子?

周王、晋王、鲁王、楚王四个王府是人丁最多的王府,周王田地五千顷,在籍册人丁五千多人,每个人平均算是百亩。

事实上根本不能这么计算,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将军、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个等级,周王不是福王人丁这么单薄,周王第一代是太祖第五子,两三百年传承下来,朱姓子孙五千,而王府与世家家族一般无二,第一代还能多给一些家资,第二代、第三代会越来越少,到了现在,周王府已经传承了十一代人,下面最底层的朱姓子孙可想而知会如何的凄惨,按理说,只要在籍册之人,最少也会有年俸禄两百石,两百石也算能过得挺滋润了,可周王府在嘉庆年间,朝廷就欠下了高达三百万石,到了现在谁能想象究竟欠了多少。

年年欠俸,原本宗室是不能随意跑去京城的,几十年来却是年年都有各王府宗亲跑去京城告状,尤其是周王府告状最勤快,甚至逼迫着万历帝不得不定了规矩,只要离开了王府的那一刻,俸禄就算没了,啥时候回了王府,啥时候有俸禄,更是极为严厉,但凡寻到了个错,就会取消宗籍,贬为庶人,辽王就是寻了个错直接取消了封国。

年后刘卫民就早早将福王、周王、代王、衡王,以及给他捣蛋的鲁王送去了安南,所以他对周王府了解更多些,周王府的七十五个郡王,数百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将军也全被他扔去了安南,被他扔到安南的郡王就有小两百,将军封号的就有小千把,至于这些人去了安南后会如何,就让他们自个的王爷家主去头疼好了。

他对于这些人比较了解,可也只是字面上的了解,并未深入了解,更不晓得原来朝廷欠了他们这么多钱粮。

听了田珍话语,刘卫民就知道皇帝大舅哥询问他的话语,可他怎么回答?二十万银钱给十来万宗室发放俸禄,若是那些在顶端的亲王、郡王、将军们能够平均分配给每一个族人田地,就算不要一文钱的俸禄,也是没问题,可这可能吗?

没有田地的无数底层族人,一年二两银让一家老小怎么活?

不能经商,不能科考入仕,不能做工,甚至成为地主的佃户都不能,二两银子,咋活?

正当他紧皱眉头不知该如何回答时,户部给事中薛国观上前拱手一礼。

“陛下,宗室之人俸禄太高了,我朝根本无法承担,刘驸马也曾言,此时正是小冰河时期,去岁山东大震,今岁又有河南、两淮水灾,来年又会如何?”

“二十万两虽少,但各王府各有无数田地,臣以为,各王府足以自养自足。”

御史石三畏、御史李灿然、御史刘宇亮、御史张至发、御史胡良机、礼部主事温体仁……

不管是五党人,还是东林党,甚至连崔呈秀等人也跑了出来。

朱由校看着一群低级官吏们跳了出来,眉头微皱看向同样紧皱眉头的刘卫民,两人目光碰撞了下。

刘卫民无可奈何,只得站了出来,拱手一礼,说道:“臣知道田大人是河南之人,而河南原有九位亲王,今只有七位。”

“陕甘有秦王、瑞王、肃王、庆王、韩王五位亲王。”

“山西有晋王、代王、沈王三位亲王。”

“河南有周王、唐王、赵王、崇王、潞王、福王、郑王七位王爷,若算上被罢去伊王、徽王,是九位。”

“湖广有楚王、岷王、襄王、荆王、吉王、桂王六位亲王。”

“山东有鲁王、德王、衡王三位亲王。”

“川蜀有蜀王、荣王两位亲王。”

“江西有淮王、益王二位亲王。”

刘卫民缓缓说着大明朝现存的二十八个亲王,说道:“河南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河南府、汝州、南阳府、开封府、汝宁府、归德府八府一州,不客气的说,河南已经被各位王爷们占了。”

见众人微微点头,刘卫民又说道:“随着各王府人丁增多,所费之钱粮物品日渐增多,侵占民田、侵夺百姓之利,以及不法之事也会愈多,田大人身为河南人,定是深有体会,臣毫不怀疑田大人爱民、护民、忧国之心,对此……臣以为陛下当嘉奖之!”

刘卫民又看向户部给事中薛国观,说道:“秦地有亲王五位,陕甘、山西地高,易为受旱而灾,本就地贫不易养民,又有五王居于此,民力已难奉养,外有鞑靼虎视眈眈,内有民困之忧,薛大人之忧虑,陛下亦应重视!”

一干大臣像是看着怪物一般看着他,都知道宗室子孙奉养银越来越高,每每更是打上府衙讨要银两,其中就属陕甘王府最是蛮横,没人愿意跑去王府所在地为官,可他们没想到刘卫民会说出这番话语。

薛国观忙抱拳向他一礼,说道:“刘驸马所言甚是,北地民风剽悍,若逼迫太甚,陕甘恐有民变之危啊!”

刘卫民心下暗自点头,对眼前之人也重视了几分,这也是北地,尤其是边地出身的文官与南方文官的不同,北地官吏更为现实、务实一些,但还是对他之前的话语有些不认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