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33章 军者,圆围;国者,四方域【第一章】

刘卫民向薛国观拱手还礼,说道:“还请薛大人谅解,刘某并不赞同二十万两养十万宗室之言,不是因二十万银钱太少之故,各王府名下田地是不少,以万历四十三年计,周王府五千二百余顷,赵王府九百九十余顷,唐王府一百四十余顷,郑王府三百六十余顷,崇王府八千五百顷,伊王府、徽王府遗地三千余顷,再算上潞王、福王,河南九王宗室七万顷,平均下来,每一朱姓子孙,差不多也当有一百五十亩,虽算不上富裕之家,也算是四菜一汤的小康之家了。”

刘卫民咧嘴一笑,下一刻又严肃了起来,说道:“正如薛大人所言,若这些王府可以平均分配给族人,就算国库一文钱不出,宗室族人也会如一般秀才公一般活的很好,可关键的问题,这些田地属于九成普通的宗室族人吗?”

“按照祖制,每一个郡王成年后会得到六十顷田地,所生子世守之,也就是说,除了郡王在册封时,朝廷册封给了些田产,无论是六十顷田地是朝廷赐予,还是亲王赐予,宗室最终有田地的,也只有亲王、郡王,至于亲王、郡王是否分给余下子孙,那就另有一说,这也是为何总是有无可奈何的宗室子孙,不顾祖制宗法,私自前来京城讨要俸禄的缘由。”

众臣他转身向皇帝躬身一礼。

“陛下,各一个王府如同一大家族,王府亲王就如一族之长,人有五情六欲,亦有亲疏远近,王府甚至还不如一般普通百姓之家,皇族宗亲不允许经商、不允许务工、不允许科考入仕、更不允许私自离开府县,甚至成为普通士绅的佃户亦是千难万难。”

“普通百姓之族经商可以富甲一方,务工亦能发家致富,科考入仕自不用多言,只要足够的聪慧和勤奋,通过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开拓自己想要的生活,十年竖树,百年育人!”

“这一代不行,那就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下一代还无法成才,就来培养下下一代,只要努力、坚信,总会有出头之日。”

刘卫民叹气一声,说道:“普通百姓努力、勤奋,就会有出头之日,皇室宗亲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没了最普通人家的希望,故而……上层的亲王、郡王生活奢靡,甚至吝啬于给自己的亲生骨肉生计之田,故而,皇室宗亲之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甚至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将军才如此在乎太祖制定的奉养之禄米,因为他们除了这些……他们一无所有,至于成了庶人的宗亲生计更加凄惨,几如乞儿一般。”

刘卫民躬身一礼,郑重说道:“如若陛下、朝臣们不能保证各王府田地匀给族人,不能奉养宗亲族人家小,臣以为当谨之慎之。”

田珍一脸涨红,看着刘卫民说道:“刘驸马,若不如此,朝廷根本无法承担各王府的俸禄啊!”

刘卫民脸上一阵犹豫,最后又钢牙紧咬,向田珍微微拱手,又向看过来的朱由校深深一礼,说道:“我朝朝臣俸禄自正一品岁俸一千石、从九品岁俸六十石,而亲王岁俸禄则万石至奉国中尉两百石。”

“宗室族人看似岁俸禄普遍高于我朝官吏,亦非并无道理。”

“其一,皇室宗亲为了国家稳定,为了避免以宗亲干政,舍去了普通人应有的奋斗晋升希望,得到补偿也理所当然。”

“其二,诸位也可以根据我朝现存二十八位亲王封地可以看出,陕甘有五位亲王,山西有三位亲王,去除被废弃的辽王不提,北京城乃我皇陛下亲自镇守,以天子守国。”

“鞑靼有左右两翼,即察罕尔部万户、兀良哈部万户、喀尔喀部万户三个左翼万户和鄂尔多斯部万户、土默特部万户、永谢布部(哈喇慎、阿苏特)万户三个右翼万户。”

“鞑靼右翼三部自陕甘一字横列至京畿之北部草原,为了防备鞑靼,太祖以朱姓子孙守国,成祖更是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天子守国。为了守御国土,御敌于外,身为镇边大将,奉养其下将勇,高俸禄亦无可厚非。”

刘卫民看着面色严肃了起来的朱由校,心下又是无奈感叹,但已经张了嘴,想要合上也是不可能,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

“陕甘、山西地贫,居于敌之前沿,河南为两者之腰腹,朱姓子孙同出一脉,一损俱损,河南又是天下之心,河南稳则天下稳,同理,山东亦为京畿之腰腹,运河乃北方之血脉,亦不容有失,故而河南、山东置亲王用以镇守。”

“天下未乱,川已乱;天下已平,川已平。”

“川蜀四面皆崇山峻岭,几如一国,若无忠贞之士镇守,川蜀若失,十倍之力亦难夺之。”

“自古荆襄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处若失,江南必危,江南若乱,河南、陕西可由此直入江南平叛。”

“北有鞑靼之敌,南亦有自秦汉屡屡侵扰之安南,广西立亲王以挡、以镇南蛮之地。”

“是故,自太祖立陕甘、山西、燕辽、河南、山东、川蜀、湖广、广西等地为王,实乃雄才大略之人,意为子嗣以镇安天下,以子嗣世代守国护门!”

“是故,俸禄高于阁臣官吏之俸禄,盖因太祖立王之始,便以镇国大将军待之,以宗室族人为守边守国之将勇待之。”

说到这里,刘卫民又不由苦笑起来,自明太祖朱元璋的战略眼光布置是没错,堪称战略宗师不为过,想着自己子孙兄慈弟恭、团结友爱,可却忘了,这种事情真的很难。

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语,可又无法辩驳,川蜀就是个四困之地,外面人进去不容易,里面人出来也难,一旦里面发生了叛乱,想夺回来都难,荆襄之地是个很重要的节点,北方鞑靼与大明朝是世仇,绝对是重点当中的重点,兰州、银川、平凉几如一个矛刺顶着鞑靼右翼小汗鄂尔多斯部的胸口,西安为后援,汉中是进入川蜀要道,再加上山西抵住右翼三部最强的土默特部,北京城挡住鞑靼哈喇慎部,被废的辽王则对付鞑靼朵颜三卫和镇住女真诸部……

无人开口,所有人都心惊不已,心惊太祖谋划,心惊成祖雄心。

刘卫民叹气道:“太祖本意是要宗室子孙世代为国守边,后来建文帝欲要撤藩,发生了靖难之事,如今的各藩王境遇陛下与诸位也是知晓,臣并非说此时待藩王之策不好,而是说……”

刘卫民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说是好,挠头了好一会,脑袋上戴着的小梁冠也被他弄歪了。

“臣的意思……是……是浪费,陛下您看啊,原本太祖是想着让这些王爷们为统兵大将,给田地、给高俸禄,其实还是让这些王爷们可以养私兵,也就跟李成梁辽东骑、戚帅的戚家军一般……那啥,臣不是说他们想着造反自立为王,臣的意思是……是他们的军队需要更高银钱,是职业军,与半农半兵的军卒不同,职业军卒战力更强。”

越解释越让人挠头,看到一干大臣异样目光,顿时恼火起来。

“看啥看?净军、幼军虽是职业军卒,但这是陛下私军,老子自个都是陛下奴才呢!”

朱由校不由一笑,说道:“大兄不必多虑,朕知晓大兄的意思。”

刘卫民叹气道:“有时候吧……也不能太过责怪军中私军的现象,尤其是边军,为了对付强大的敌人,还就需要一些职业军人,只有专业杀人利器才能对付更加强大的敌人,陛下需要的是约束的手段,需要给杀人利器装上一个刀鞘,啥时候想杀人了,就拔出来,啥时候不想杀人,就放归刀鞘,而不是想着毁了利刃,若真没了利刃,想杀人的时候,又该如何杀呢?”

朱由校若有所思微微点头,说道:“幼军自上至下皆有净军宦官为监军,军将升降、各级监军升降皆由赞画组成的参谋部评定,另有军中书记宦官记录作战、军议言行,就是大兄所说的约束手段,以及为利刃配把刀鞘吧?”

刘卫民微微点头,当着所有大臣苦笑道:“陛下说的是,军者,圆围;国者,四方域。在臣看来,军人只有两个职责,一者抵御外敌的侵入,维护国家利益,二者保护百姓,平定叛乱。要做到这些,首要保证其听令行事,故而在皇家学堂兵科第一课就是‘服从是军人的天职’。”

“军人是兵器,也不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故而臣也不愿搭理朝堂上事情,臣是两军指挥使,总是要做些榜样的。”

朱由校微微点头,也不开口。

刘卫民又挠了挠头皮,说道:“太祖之所以厚待诸多藩王,臣不敢质疑里面有身为一个父亲的疼爱缘故,但臣更愿相信太祖对这片土地,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眷恋,若非如此,太祖也不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苦寒的辽东,送到兰州、银川这么穷苦、危险的地方。”

“可现在看来,这些地方的藩王已经算是浪费了,咱大明已经有守边大将,也就无需这些王爷守边了,反而因为这些穷苦地方的宗室子孙增多,穷苦的陕甘、山西已经无法支撑,给地方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影响到了对守边将勇们的支持力度,间接降低了军卒战力,以臣想来,这也绝对不是太祖、成祖愿意看到的情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