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24章 再闹就割裂南北士人【三章,第一章】

刘大驸马几如后世大明星,百姓也最是关注他的文章,前些日还说堵了河道十数万百姓的事情,老少爷们虽不懂大道理,可有多少粮食养多少鸡崽的事情还是知道的。

根据吏部田亩数、种植粮食田亩数和大明朝此时人丁数据,刘卫民又按照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个进行分析,再加上天灾**啥的,这么一分析,还真成了没这么多粮食养鸡崽了。

咋整吧?

杀了?

杀谁?

谁他娘地又愿意去伸着脖子让人杀?

不杀。

咋整?

粮食就这么多,养活不了这么多鸡崽,咋整?

剩下的也只能“卖”了!

北京城的老少爷们,哪怕蹲在城墙根的小乞儿,一听方头巾们高谈阔论,就是一阵不屑,嘴里就会嘟囔“你养,你拿粮食来养”,嘟囔“驸马爷是救小鸡崽”啥的。

北京城老少爷们全成了经济学家、政治家,方头巾们也全都不敢再提反对迁出人口之事,还未等刘大驸马撰文发表《今之科举不公正》呢,衮州八百里奏报就放到了皇帝的案头,十几万堵住河运、扣押了朝廷救灾官吏的灾民,一听说刘大驸马要将他们定为养不活的“鸡崽”们,一日间全跑了没影,再也不敢堵住河运要道。

消息散开后,京城百姓们不满意了,全都责怪刘大驸马、责怪报社,不该把事情说了出来,这些人不愿去辽东,小鸡崽这次没卖出去,就意味着将来会卖了其他鸡崽,可关键是,将来要卖了哪些鸡崽呢?

今日河南、两淮倒霉,成了要卖的鸡崽,明日若是他们遭了灾呢?

京城百姓一面不满刘大驸马、报社泄露了天机,更为不满那些堵住河运的混账们没种,驸马爷银钱粮食都准备好了,还没带人去抓呢,就全都跑了没人影。

没多少银钱粮食的百姓哀叹,他们身家最少,最为容易当成养不活的“鸡崽”卖掉,关键是没人愿意被当成“鸡崽”卖掉,城内百姓提起的心还没放下来呢,结果刘大驸马又要惹是生非了。

几日对怼无果,又写了一篇文章,当着百官的面,先把朝廷给百官和士子的福利说了一遍,当堂摆起了数据,朝臣们越听心下越是颤抖,还没等他说完,几名官吏当场昏死过去,朝议也无法进行。

文章尚未读完,就退了朝,刘大驸马还是首次遇到,心下不喜恼怒,气哼哼拿着尚未刊登的文章就要跑去报社,还未刚出了乾清宫就被魏广微拦住。

刘卫民并不是十分讨厌魏广微,见他阻住去路,拱手说道:“魏阁老,有事儿?”

魏广微看着浑小子手里捏着的狗屁不通文章,苦笑道:“刘驸马,这文章若是传了出去,可是要得罪天下士子啊!”

刘卫民一脸无所谓,说道:“魏阁老,百姓依附了阁老大人,本该缴纳给朝廷的一亩一斗粮,也就是二十斤,只需给阁老十斤粮,自个独自得了十斤粮……可……刘某就纳闷了,阁老大人,您家就缺了十斤粮食吗?”

魏广微气的两颊一鼓一鼓,刘卫民却又说道:“当然了,刘某也不是说阁老合理合法贪了朝廷赋税,也就这么一比,可道理是这个道理吧?”

“话说回来,朝廷给文人士子一千六百万亩免税田,也是为了士子可以安心读书,是给朝廷官吏忠心事朝的嘉奖,阁老也是知晓,刘某并非是眼红你们的那十斤粮食,朝廷该给的也都给了,为何就不能多考虑考虑朝廷的事情呢?”

魏广微心下一阵苦笑,叹气道:“刘驸马所言甚是,考题定了分值,按照分值大小定名次也是公平公正之举,只是……只是刘驸马当先与礼部……先与礼部商议一二才够稳妥。”

刘卫民心下一阵叹息,说道:“刘某是想着稳妥来着,可谁愿意听啊?还不是刘某急眼了么?!”

又说道:“魏阁老,刘某知晓政治是交易艺术,所以啊,刘某在山东做了些事情,不也双手奉上了自己的筹码了吗?”

“刘某愿意交换,两百万粮食与朝廷交换银钱,够公平了吧?咱老老实实将交易进行下去也就完事了,可你们偏偏出了幺蛾子,刘某可不相信朝廷无人对堵塞河道灾民挤眉弄眼,你们至于用百姓生死挤兑刘某吗?”

魏广微一阵无语,心下更是暗自腹诽不已,叹气道:“刘驸马,不是朝臣们非要与你过不去,只是……只是……”

“唉……”

看着魏广微一脸无奈,刘卫民却将他想要说的说了出来。

“是不因为刘某将事情做的太绝了?魏阁老,咱拍着胸口,真的是刘某将事情做的太绝了?诸位读书几十年,难道不知大树底下好乘凉?”

“汉朝末年,晋朝末年,隋之末年,唐之末年,宋之末年……刘某说句难听的话语,末世就是文人不如狗的年代!”

“魏阁老,你愿意过文人不如狗的日子?”

魏广微脸上先是眉头一竖,随后又平复了下来。

“魏阁老也是见了前些日刘某对田地与人丁的关系,想来也不会没注意文中对各个时代由盛而率,继而进入末世的分析,也应当看了刘某对小冰河时期的分析,去岁有山东民乱,今岁又有灾民扣押朝廷官吏,尽管有朝廷的人为关系,可阁老就没发觉已经有了危险的苗头?”

刘卫民叹气道:“太平盛世,文人为尊,乱世则武人称王,乱世之时,文人如何,阁老熟读史书,比谁都要清楚,平心而论,刘某所做之事可有过错?”

魏广微一阵沉默,微微叹息,说道:“朝廷有刘驸马……确是朝廷之福,只是……只是人往往只看到眼前之事,魏某并非想要指责刘驸马,只是想劝解一二,还是莫要如此暴烈,宜稳妥,宜缓缓图之。”

刘卫民心下一阵哀叹,说道:“刘某稳妥了,若非想着稳妥,今日就不是刘某在朝堂上读着这个了,而是已经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堵塞河运的灾民也都逃了个一干二净,若非想着稳妥,刘某绝不会让他们逃了没影。”

“说实话,刘某真的厌恶与你们打交道,越是打交道,越是屁事做不成。”

魏广微心下一叹,说道:“刘驸马,这样可好,先给魏某一日时间,魏某来说服各位大人,若真事不可为,刘驸马再……再……”

看着他盯着自己手里,就知道他想要说了什么,微微点头。

“行,魏阁老既然都开了口,刘某也不能不给些颜面,不过刘某可是丑话说在前头,不是刘某非得整个什么分值制,刘某若不如此,除了童生,其余的士子也不怎么鸟刘某,二十四县之事,刘某不愿再来一次,故而才不得不如此,如果逼得刘某实在没了法子,刘某可以向魏阁老保证一件事情,未来十年内,北方将全是童生为吏,而那时……刘某可以保证,大明将与宋时一般,大明的天下,将是北方士子的天下!”

“贼子敢尔”

魏广微一脸震惊,未能回过神来,杨涟已经暴喝出口,一脸狰狞愤怒盯着他。

刘卫民尤为不喜眼前之人,冷哼一声,连理会都无,转身大步离去,冷淡声音却传入众臣耳中。

“北方贫瘠,南方富庶,哪里人自然倾向于哪里,一国非一家之老小相互扶持有爱,盖因一家老小积年累月相处之情感,人总是善于看到眼前之事而忽视其他,一国欲要稳定,就要富裕之地扶持贫寒之地,可人有五情六欲,文人士子亦爱惜羽毛,在意乡民之赞誉、污语,江南日昌,江北却日衰。”

“何因?”

“盖因江南士人居于朝堂渐盛,而江北之人甚少,江南之财无力反哺江北贫瘠之地。”

“弱宋享国三百一十九年,除强汉外,弱宋乃享国最久之朝。”

“因何?”

“盖因终宋一朝文强武弱,皆因北地之文官立于朝,行南经北政之策,行南北均衡之策!”

刘卫民历来都认为,国家若要平稳,就应该是南经北政,哪里的人天然情感上就会倾向哪里,北方历来都是比较贫穷,贫穷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江南的财赋,可若江南人把持了朝廷政治,情感上会天然倾向南方,忽视北方之困,一时是看不来什么,日久就会两极分化,就会出现各种难以想象的危机。

至少数年后,在陕甘、山西、河南遭灾时,他并未看到江南给予遭灾之地多少支持,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看着混账小子离去,一干东林之人嘴唇抖动,而北地官吏却相互对视,无人敢对远去的小子话语轻而视之,吃了这么多次亏,那人几乎就是怪物,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偏偏他还做了,而且还做成了。

“奸孽!”

“佞臣贼子!”

“此子……此子绝不可……绝不可再留于朝堂!”

杨涟眼中火星四溅,胸口更是起伏不定,他知道,当那小子说出的话语究竟意味着什么。

撅根!

就是撅根!

一旦朝廷上全是北方官吏主政,会对南方造成如何的灾难?没人能说得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北方必然会汲取南方无数财富。

眼角看向北方一众官吏神色,杨涟心下危机感顿时沉重了三分,他们却不知道,刘卫民的一句话语对朱由校大舅哥,又会产生了多么巨大的震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