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 第325章 今后才能知晓【第二章】

有没有撒谎,刘卫民自己很清楚,如果魏广微真的无法让他满意,他会亲手制造分裂,分裂文臣,制造南北文人士子的激烈对抗,制造百姓与文人的对抗。

他背着身子,发出**裸的威胁,也不是威胁,他只是陈述着事实而已。

皇帝朱由校听着师明颤抖话语,眼睛却微微眯起,许久才吐出一句话语。

“南经北政……有些期待……”

师明不知是如何走出的天工阁,一干东林人却全都聚在了**星家中,魏忠贤同样召集了一群人商议,无论双方是如何的摔板凳、茶盏,最后也只能答应了下来。

秀才可免税八十亩,举人免税两百亩,进士更是高达两千亩免税之田,科举每三年一次,一次录取三百,平均一年录一百进士,秀才、举人、进士,大明每年免税田高达一千六百万亩,而实际上三者实际拥有田地并无这么多,名下皆有不少百姓以田依附,向他们缴纳每亩田十斤粮食,本应向朝廷缴纳每亩田二十斤的赋税,就这么被合理合法侵吞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事情,却从无人将之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朝廷赋税不足,一旦加征,就会加征到原本正常缴纳赋税百姓头上,这些合理合法侵吞国财税赋之人,实际上是在变相增加了百姓负担。

事情不挑明还好,一旦挑明了,无数百姓就会围攻文人士子府邸,后果只有两个,要么制定更加严苛的税收制度,要么直接减免所有人免征纳税田亩,而这是朝臣们绝对不愿意的。

商议对策,不同意见争吵,自说了那些话语,他就知道肯定会如此,当然了,对此也没太过在意,反正威胁的话语说了出去,决定权交到他们手里,若真想撕破脸开战,自己也毫不畏惧。

“相公……”

刚回到驸马府门前,就见小媳妇站在门前等他,见她脸上的担忧,脸上露出毫不在意表情,笑道:“娃娃们准备好了没,过两日随相公一同南下河南。”

“嗯。”

朱徽妍上前盯着他的双眼,说道:“一共一百名学徒,兵科二十,算科五十,医科三十。”

见她眼中担忧未尽,上前牵着她的小手,笑道:“不用太过担忧,你家相公是为朝廷培养人才,又不是为了自个,他们会答应的,相公也就是吓唬吓唬一下他们。”

两人刚进入府邸阁廊,朱徽妍突然说道:“江南传来消息,方阁老已经到了南京,相公是不是让方阁老主持理事会,朝臣们也就不这么抵触了。”

“方阁老?”

刘卫民一愣。

“方阁老么……这么着吧,让人送信去南京,让方阁老主持江南之事,并招募人丁前往安南、苏禄,许以每人与十亩田,三年内不征税赋,能招募多少是多少。”

朱徽妍有些犹豫,说道:“条件是不是有些差了?”

一边牵着她的小手,一边说道:“条件确实差了些,今日相公还能免费给了他们,今后就不一定了,今后就要与沈辽那些百姓一般,咱们顶多会低息借贷给他们。”

“这一次相公让报社刊登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一者是为了减少朝臣与士林间的压力,二者为下一次灾害提前做些准备,再发生了此等之事,咱们也就有了足够的借口、机会,麻烦事儿也会少了许多。”

刘卫民微微叹息,说道:“此次就这么着吧,能迁出多少是多少,至于方阁老那里……让阁老自幕些书生,许诺其优秀者,科考之时可以增加分值,并让沈允倾力支持。对了,户部账册整理完了没?”

朱徽妍微微摇头,又有些担忧说道:“户部账册很乱,还需一个月才能整理完毕,许多账目都无法对上。”

刘卫民一想到户部烂事脑仁就疼无奈,无奈说道:“账目对不上就对不上好了,先将所有账册整理出来,明日将各管事寻来,相公了解一下情景,估摸着也就这几日,相公就会前往河南、两淮。”

“嗯。”

“烦心的事儿太多,不管了,今日啥都不管,打铁!”

一件连着一件,屁事无数,河南、两淮发生水灾,只要有粮食就不应该发生太大的问题,期间是死了不少人,也会有无数灾民相互哄抢,甚至发生犯罪之事,在他看来这都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只要将人安抚下来,洪水降下去后,令其归乡耕种就算万事了,剩下的无非是组织百姓耕种,组织百姓修建房屋等一些后续恢复生产的事情,至于一些在文人士子看起来很严重的些许不法之事,他反而不是很在意。

百姓遭灾,通常朝廷派出些官吏主持赈灾,首先是召集当地官府、名望颇高的宿老、富户,共同设粥棚赈济,吊着饥民不至于饿死大部分,将百姓固定在某处,不让其乱窜造成灾祸即可,至于灾后恢复却所做甚少,全靠百姓自己恢复生产。

他知道里面蕴含着无数利益,也知道会有无数阴暗,每一次灾祸都意味着会有无数利益,粮价的飞涨、土地的兼并都是灾祸的孪生兄弟。

或许这也是朝臣们不愿他太过插手其中的主要原因,看得多了,心下也不愿意去看这些烂事,但他更知道山东与河南、两淮不同,在他熟知的历史,除了闻香教发生了一场比较大些的灾祸外,那场撼动整个大明朝根基的灾难并未对山东造成太大危险,反而河南、两淮皆有叛乱、动荡。

人多而地少、粮少占据了绝对的主因,若无法将人口降了下来,他还是无法面对今后十数年内更加危急灾难。

百姓眷恋故乡,若什么都不讲明,仅仅只是因为十数万灾民堵住了河运,就将这些人强行抓住送去朝鲜新得的两道,不仅会增加士林的不满,同样还会得罪了无数百姓,而报纸解决了他的问题。

在他看来,小事做细,事情越大,越应注重大局,细节反而不应太过注重,只要不是影响大局即可,当他发觉这场水灾无法给他带来太大益处时,只需寻个合适主事人,将粮食发放下去,处理后续恢复生产也就算完事后,当他发觉到了这一点后,他就不愿意去做这种烂事,他更愿意在刘家寨烧制玻璃、烧制水泥、炼铁、造枪炮,他情愿看着学徒制造硝化棉……

朝廷上的烂事太多,还都是他极为厌恶的没完没了的争执,一觉醒来,看着陈三严送来的东西,突然很想仰天大笑,一夜间竟然冒出两家报社来,看着《明报》、《东林报》,他就知道是哪些人弄的报社。

“大人,是不是让咱们的人注意一些?”

陈三严看着刘卫民有些不甚在意表情,有些担忧说道:“魏忠贤让他的侄子弄了个《明报》,东林党汪文言办起《东林报》,看样子是想学着咱们,要不要找几个兄弟……”

“捣乱?”

“用不着。”

刘卫民一抬手臂,不屑道:“报社看起来容易,找些人印刷即可,可真要做起来却不是这么简单的,当然了,舆论自由也并非是件坏事情,他们不来找事,咱们也不去理会,让兄弟们注意下,别让他人坏了听报台即可。”

陈三严点头说道:“大人放心,都有咱们的兄弟看着呢,哪个敢捣乱,兄弟们让他担不起!”

刘卫民微微点头,说道:“要注意些影响,不能当着人面惹事,阴暗些的事情你们懂的,也不用本驸马提醒,但是要记着了,不能留下把柄。”

“诺!”

刘卫民陛下沉思一会,看向陈三严,说道:“堵住河运的灾民,挑事之人的根底查到了没?”

陈三严神色有些郑重了,抱拳说道:“挑事的人容易查到,是去岁跑到衮州的河南贼,原本兄弟们是要暗中抓住他们的,只是后来发现还有官府参与,就想钓鱼,可后来……人却莫名其妙的死了,小的也只是捉了些什么都不知道的乱民。”

……

“捉住的乱民一律交给衮州当地府县,随意安些死罪,以官府的名义送去登莱,还有……选一些河南、两淮的兄弟,让他们在百姓里多招些人手,单独组建个帮会,按照你所知的帮会组建,与漕帮隔离开,主要在河南、两淮活动,但是你要暗地里牢牢控制住了。”

陈三严心下一惊,忙点头说道:“大人放心,小的会将此事办的稳稳妥妥,绝不会给大人惹下半分麻烦!”

刘卫民沉默片刻,端起茶水稍微饮了一口,叹气道:“本驸马不怕惹麻烦,只是有些事情你不懂,只有数年、十数年后你才能明白今日你所做之事。”

陈三严点头说道:“小的不懂,也不敢问,小的只知道听从大人的吩咐,帮派的事情小的会仔细安排妥当,绝不让大人忧心!”

陈三严的话语让他很是满意,起身来到武器架前,从中拿出一木盒。

“这是刘家寨前些日送来的,不用点火的燧发枪,可连续射击六次,造价颇为不菲,除了皇宫里有一把,这是仅有的一柄,你是漕帮帮主,比较危险一些,拿着吧。”

“大人,小的……”

“拿着吧,记着了,啥事儿都要留下最后一手,这把枪……莫要他人知晓,关键时候可以救你的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