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六十章

清和 第六十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孟清和同沈瑄一起到了大宁郊外,见沈瑄有条不紊的布置设伏地点,安排进攻口令,再看燕军士卒凶狠的表情和摩拳擦掌的样子,完全可以预期,除非宁王不出城,否则绝对是有去无回。

遇上燕王这样的,就算是宁王,也注定要悲剧。

大宁城中,宁王尚且不知自己正被一群穷凶极恶的绑-架-分子盯上了,他拿着修改好的奏疏,再次去见朱棣。

之前两次都被朱棣以醉酒蒙混过去,这次说什么也不行。

事情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

宁王没兴趣再同燕王玩摔跤游戏,下定决心,如果燕王继续耍赖,就别怪他不顾念兄弟情分了。

不把朱棣捆起来送去南京,也要给他一点教训,真当自己看不出他在演戏?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宁王已然处于随时爆-发的状态。

出乎预料,见到气势汹汹的朱权,朱棣竟然没同往日一般醉醺醺的扑上来大吐苦水,反而衣衫整齐,满面清爽的对兄弟道歉,说自己这段时日着实是心里太过苦闷又无处发泄,到了兄弟这里,不免放松了心情,才有失态的举动。希望宁王不要介意,他这里先给兄弟道歉了。

宁王一时没反应过来,朱棣这又是唱的哪出戏?

燕王刻意忽略了宁王的表情,看向他手中的奏疏,问道:“这个,可是贤弟写给朝廷的奏疏?”

“正是。”

不管燕王打的什么主意,正事才最重要。宁王暂时撇开心头的疑问,把奏疏递给燕王,见燕王身边没了时常跟着的两个人,下意识问了一句。

“为兄令他们出城了。”燕王说道,“为兄在城内,时日久了,城外的军营总要做一下安排。”

宁王点头,没有继续再问,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他想多了?

事实证明,宁王对危险的预感相当敏锐,可当他意识到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作戏总要做全套,明知这份奏疏没有送往南京的机会,朱棣还是认认真真的读完了每一个字,然后再次向宁王道谢。

“为兄当真不知说什么才好!”

“兄长不必说了,这都是小弟应该做的。”

奏疏的问题解决,宁王斟酌如何开口请燕王走人。不想燕王今日格外的识相,不等宁王出声就主动告辞。

“叨扰这些时日,为兄也该离开了。家里不太平啊,总要回去。”

燕王口中的不太平指的是什么,宁王十分清楚。

朝廷五十万大军围困北平城不是秘密,宁王听到风声,北平城差点在夜间被攻破,不知什么原因,几乎打进城内的南军又被守军给打了回去。

之后朝廷大军一直驻扎在城外,既不撤走也不攻城,与城内守军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未曾亲眼目睹实际情况,宁王实在猜不出李景隆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不成要围困北平,等到城内弹尽粮绝再做打算?

真这么干可就是傻冒烟了。北平又不是真成了孤城,李景隆没脑子,他手下的将领总不会集体变白痴吧?

等到燕王回师增援,朝廷军队怕是要遇上麻烦。

两败俱伤?对自己而言,这未必是坏事。

宁王看着一脸诚恳同自己道别的燕王,心下打起了算盘。

“为兄明日就启程,贤弟诸事繁忙,就不必送我了。”

燕王要宁王出城相送,宁王或许还会犹豫,主动要求身为主人的朱权不必出城,宁王却不能顺势点头。

兄弟来投奔,大忙没帮上,小忙是不是能帮成也未可知。结果兄弟要走了,送都不送一下,太说不过去,传出去也不好听。

想到这里,宁王忙道:“兄长这话太见外,小弟一定要出城相送。”

燕王说不必,贤弟还是留在城中,哥哥了解你的难处。

宁王一个劲的摇头,送,必须送,还要一直送到郊外!

燕王满面感慨,一把握住宁王的手,“好兄弟!”

宁王眼圈发红,“奏疏送到南京,朝廷不知是否能赦免兄长,小弟心中着实是……唉!”

意到深处不必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兄弟俩再次抱头痛哭。

一个边哭边想着,装了这么长时间忧郁,总算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另一个也是边哭边打算盘,忍了这么多天,终于不用继续忍下去了。

翌日,大宁城外落下一场大雪。

冷风卷着雪花,天地间变得一片银白。

大宁郊外,孟清和加了一件棉衣,还是冻得手脚冰凉,脸都有些僵硬。

小冰河时期的威力果然惊人,还没到最严重的时段,天气就冷成这样,再过几十年,北方酷寒,南方雨水不绝,全国水涝旱灾频繁,再加上频发的地震,偌大的国家又该是何种景象?

打了个喷嚏,孟十二郎揉了揉鼻子,坚定了决心,无论如何,必须让郑和的船队去一趟美洲,把土豆地瓜带回来。大不了冒一下险,想办法使永乐帝相信建文帝跑出海了。反正历史上早有说法,郑和七下西洋,前边六次都是为了寻找在皇宫大火中生死不明的建文帝。

一阵冷风吹过,孟清和用力拍了几下脸,手拢在嘴边,呼出的热气也没能让冰冷的手指感觉好点。

目标怎么还不出现?继续守在这里,等不到宁王,自己可是要冻僵了。

正想着,一件大氅突然罩在身上,人体的温度带着熟悉的冷香,从背后拢住了他。

侧过头,惊讶的动了动嘴唇,“沈指挥?”

满目银白中,俊美的面容仿佛融入了冰雪中,墨色一般的眉眼成为了唯一的色彩,

孟清和打了个哆嗦,下意识碰了一下扣在自己腰上的大手,随即为之前的想法感到好笑,明明是个大活人,怎么会没有温度?

沈瑄看了孟清和一眼,紧了紧环抱在孟清和腰间的手臂,手指用了些力气,在孟清和的腰侧捏了一下,“老实些,别动。”

低沉的话语很快消散在风雪中,孟十二郎以为自己又会不争气的心跳飙升两百,单手覆在胸口,一切却很正常。

免疫了?

还是习惯了?

眉头皱了一下,不等他想明白,前方已走来一群人,为首两人身上的盘龙常服和大氅格外的醒目。

埋伏在四周的燕军立刻打起了精神,像等待猎物许久的狼群,双眼发出了-饥--渴的绿光。

孟清和也将骤起的心思压了下去。

在冷风中熬了这么久,最后关头可不能出错。

宁王一路将燕王送到郊外,不知不觉的被燕王带进早已设好的陷阱。

“兄长,小弟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宁王说道,“给朝廷的奏疏,待小弟回城后快马送出。更多的也帮不到兄长,只能道一声愧疚。”

扫过不远处的雪堆,燕王突然笑了,一扫脸上的郁气,语气骤然一变,“既然如此,不若贤弟与为兄一同起兵靖难,清君侧,如何?”

什么?

听到燕王的话,宁王有点傻。

在城内的时候,燕王决口不提此事,怎么快走了,反而拉住自己要一同造反?

宁王心头一跳,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可已经来不及了。燕王一声令下,埋伏的燕军猛然从藏身处跃出,将送行的宁王和护卫团团围住。

“王兄,这是为何?”宁王脸色发沉,“这里可不是你的北平!”

燕王没说话,示意宁王朝身后看。原来,跟随他出城的护卫大多已束手就擒,零星几个反抗的也被三拳两脚揍撂倒,刀架在脖子上,鼻青脸肿,再无反抗的能力。

宁王被困住的同时,大宁城中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宁王府被投靠燕王的蒙古骑兵控制,王府护卫也被抓的抓,杀的杀,王府官属同样未能幸免。

忠于宁王的指挥朱鉴战死,宁王的妻妾和孩子都被“保护”起来。一身蒙古骑兵装束的三保走到宁王妃和宁王长子朱盘烒跟前,恭敬行礼,“累得王妃和公子受惊,咱家这边赔罪了。”

宁王妃没有说话,朱盘烒满脸怒意,大声骂道:“你这阉竖!”

骂完仍不解气,拔-出随身短刀便要手刃三保。

被蒙古骑兵用刀鞘拦住,朱盘烒更是怒发冲冠,“你们!”

宁王妃一把拉住儿子,她虽不像燕王妃出身将门,却也同样不是纤弱妇质。王爷出城在外祸福难料,王府也被包围,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马听事,”宁王妃的声音很柔和,“我家王爷一切安好?”

“回王妃,宁王殿下一切都好。”

“那就好。”宁王妃拉着仍不服气的朱盘烒,“不要胡闹,等你父王回来。”

三保见王府局势已定,宁王妃如此镇定,态度变得更加恭谨。不想包围王府的一名朵颜卫渠长突然上前,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道:“王府斩首,捕捉的护卫,算羊!”

三保:“……”

渠长眉毛一竖,“不算?”

“算,当然算。”三保嘴角抽了一下,“不过得等王爷回来一起算。”

“好!”

蒙古壮汉点头,从怀里掏出几张纸和一截木炭,郑重的记下了此战能换来的牛羊数目,拉着三保按手印。

“这个,咱家做不得主……”

“恩?”

“没事,咱家按。”

三保泪了,壮汉们满意了。

宁王妃和朱盘烒看得目瞪口呆。

这些跟随宁王多年的蒙古骑兵就是这样被收买的?

王爷知道了会做何感想?

或许还是不让王爷知道的好。

就这样,燕王用牛羊和不会兑现的草场成功挖了宁王的墙角,再回到大宁城,主人和客人的角色已经对调。见大局已定,宁王没做无谓的反抗,自己一家子都被“保护”起来了,下令调集松亭关的军队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朱棣都敢造反,砍个把兄弟脑袋应该也不是难事。

想通之后,宁王表示愿意团结在燕王的周围,一起靖难,共同造反。

燕王很高兴,当即说道,“待到事成,你我兄弟共分天下!”

虽然只是一句口头承诺,却也让宁王激动不已,立即全身心的投入到造反这一伟大事业中。

燕王画下的馅饼太诱人,致使宁王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忘记了朱老四有多像他们的老爹。

朱元璋喜欢乱印钞票,朱棣继承了老爹的爱好并且发扬光大,除了印钞票,还喜欢开空头支票。

不过朱权也该感到安慰,他并不是朱棣唯一的受害者,除了同样被忽悠的朵颜三卫,朱棣的亲生儿子才被坑得最惨。

什么世子身体不好?

如果朱高煦更了解朱棣的话,肯定会抱着脑袋撞墙,他怎么就这么实在,果真是太傻太天真!

成功拿下大宁城,与宁王结成造反同盟,燕王率领朵颜三卫直扑松亭关。

松亭关守将没做太激烈的抵抗就打开了城门,宁王都在燕王手里,他还反抗什么?干脆加入造反队伍算了。

拿下了松亭关,燕王的手中的军队进一步壮大。

燕山后卫的人数也由原来不足五千人猛增加到一万两千人,虽同资格最老的左卫,右卫和前卫仍有一定差距,但与邱福率领的燕山中卫却已是不相上下。

随即,燕王领兵进入会州,在此重整军队,创立五军,各军任命主将一名,副将两名。

张玉将中军,沈瑄、郑亨为左右副将。

朱能将左军,朱荣、李浚为副。

李彬将右军,徐理、孟善为副。

徐忠将前军,陈文、吴达为副。

房宽将后军,和允中、毛整为副将。

燕王起初考虑令何寿为中军副将,但何寿自北平夺门之战便表现不佳,私下里更是动作频频,让燕王心生警惕。

上位者最忌讳的就是手下串-联,尤其是武将串-联。

背着老子拉帮结派,你小子想干什么?!

实际上,何寿真没想干什么,若他真想反叛朱棣投靠朝廷,也不会做得这么明显。

所谓的拉帮结派,不过是为在军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作为跟随在燕王身边的老人,张玉朱能他比不上,沈瑄和郑亨这些后来者却实实在在的让何寿心气难平。

若在平时,何寿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现在是什么时候?燕王正举旗造反,此举就显得大大不妥。

被燕王疑心,打上一个问号,注定何寿会离权利中心越来越远。

结果,沈瑄郑亨等人后来居上,五军之中,何寿连个副将都没捞上,只能在燕山前卫指挥同知的位置上继续接受考察。让何寿更加无法接受的是,不需多长时间,武力值连他零头都赶不上的孟十二郎,即将和他平起平坐!

何寿再不服气,有燕王压着,也不敢窝里反,只能对着南军泄愤。

作战更显勇猛,屡次立下战功,倒是逐渐扭转了燕王对他的看法,总算在靖难后期摆脱了同知的头衔,升了指挥。

也算是阴差阳错,因祸得福?

扩充了军队,搬空了半个大宁城的燕军,当真是鸟枪换炮,非昔日可比。

王旗之下,聚集起上万的蒙古骑兵和惯于战阵的边军,加上从宁王处搜刮来的火器,燕王底气很足,大手一挥舞,下令回师北平。

李景隆敢带兵去抄他的老窝,必须受点教训!

在大宁城中立下大功的孟十二郎,途中经常被燕王召到身边说话。燕王同诸将商议作战计划时,他也有幸旁听。

在燕军中,孟清和的地位再次悄然发生变化。

不再只因世子对他的赏识,而是直接来自于燕王,最大的大佬。

大家可以不买世子的账,却不能无视燕王的态度。

同级和下级自不必说,连指挥一级都开始同孟十二郎称兄道弟。面对这种情况,受宠若惊不至于,小心应付倒是真的。

张玉正在北平外围防守要地,身为副将的沈瑄和郑亨暂代其指挥中军。

郑亨不只一次在沈瑄帐中见到孟清和,眼见沈瑄对孟清和照顾有加,不免思量,沈瑄此人着实不凡,或许非是有意,但孟佥事得王爷赏识,感激于沈瑄往日的帮扶,必定有所回报。

必须承认,郑亨得出的结论也代表了军中大部分人的想法。

只可惜,问题的答案往往距离所谓的“真相”相当遥远。

被沈瑄的举动启发,各军主将副将纷纷开始礼贤下士,关心士兵。

不好意思到他的帐篷里睡,因为呼噜声大?

没关系,他呼噜声更大。

有汗臭?

没关系,他有汗脚!

军汉还想挣扎,上官一瞪眼,一切为了王爷,必须到老子的帐篷里睡!

被抓着领子的军汉顿时泪流满面。

动静太大惊动了燕王,得知前因后果,燕王特地表扬了沈指挥,“做得好!如此上下一心,何愁大事不成。”

将官串-联必须小心,关心士兵,时刻训导要效忠于自己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

遭到表扬的沈副将没说话,表情十分微妙。

该解释吗?

还是继续误会下去吧。

自此,孟十二郎彻底在沈瑄的帐中扎根,想挪个地方,根本不可能了。

燕王回师途中,北平城的攻防战即将进入尾声。

朱高炽的夜袭计划险些导致被南军破城,年轻的世子着实心跳了一把。

幸好李景隆同部下争功,拖了瞿能的后腿,否则,这员曾跟随蓝玉作战的猛将怕已攻进了城内。

突来的大雪迫使南军撤退之后,朱高炽不敢继续托大,请示过王妃并征询了道衍的意见,连夜汲水运上城头,借助大雪和冷风,在城墙上冻了厚厚一层冰。

只是一夜的时间,城墙就变了一个样。

这么厚的冰,架上云梯也只能往下滑,还攻城?不被冻在城墙上做冰雕就该感谢老天了。

在一次试探-性-攻击之后,南军彻底见识到了守军的阴险毒辣。

城头的守军不再推落檑木巨石,也不再射箭,而是水人提着一桶水,攻城的士兵爬到一半,带着冰碴的谁哗啦啦浇下去,冷风吹过,人形冰雕瞬间出炉。

战争不再血腥,守军都变成了艺术家。被迫充当艺术品的南军有苦说不出,被冻在了云梯上还能想办法,挂在城墙上的怎么办?

铲下来?

等到冰雪融化?

焉有命在!

李景隆气得咬牙,仍毫无办法。

瞿能等人也憋了一肚子火气,差点攻进北平城却功亏一篑,遇上这样一个主帅,想打胜仗怕是比登天还难!

听到燕王回师救援北平的消息,李景隆不再犹豫,立刻下达撤军的命令。北平一时半会是攻不下来了,还是先撤回郑坝村的大营,免得朱棣大军一到被内外夹攻。

这个决定还是比较明智的,撤军的过程中,李景隆下令都督陈晖率领骑兵去半路上阻截燕王,为大军争取时间。

接到命令,陈晖先是点头,主帅难得果断一回。

紧接着,他却皱起了眉头。

阻截燕王?到哪里阻截?

李景隆摇头,“不知道。”

陈晖:“……”敢情要打仗,还得先找到人再说?

咬咬牙,找人也行!当年随军北征沙漠,不也是从找人开始的吗?咱不惧!

不过既然要找人,人手总要多给点吧?

李景隆继续摇头,“一万人,多了没有。保卫大营更加重要。”

陈晖彻底无语了。

只给他一万人去阻截燕王的大军,当他是常遇春附体还是蓝玉再世?

如果不是情况不允许,陈都督当真很想暴起给李景隆一顿老拳。他算是体会到瞿能被李景隆拉后腿的心情。

但命令都已经下了,陈晖还能怎么办?

只能带着一万人,顶风冒雪的出发。

能找到就打,找不到也怪不得他。

此时此刻,陈晖也说不清自己的想法,是想快点找到燕王的军队,还是压根不想同朱棣碰面。

或许,后一种可能更多些。

叹了口气,换成他是朱棣,遇上李景隆这样的对手,怕是也要乐得直蹦高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