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六十一章

清和 第六十一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都督陈晖率领一万骑兵出发后的第二天,连日的大雪突然停了。

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寒风吹过广袤的北方大地,带着塞北独有的粗犷与豪情。

燕军,尤其是驻守塞北的边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天气。

厚实的棉衣,用皮囊盛装的烈酒,架起的篝火滚着热汤。哪怕今年比往年都要寒冷,也有应对的办法。

燕王妃亲自下令开仓放粮,将王府储备的粮食和禽肉取出大部分发给守城的将士。在丽正门挡住了南军的城内妇女,以及夜袭战中拼死阻拦瞿能进攻的巡检和兵马司诸人,也得了奖赏下的粮食和羊肉。

“人心可用,得道多助。”

燕王妃将朱高炽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告诉他,此次能够守住北平,一来是上天相助,二来是城内众人齐心,三来是朝廷大军有个不靠谱的主帅。

“朝廷军中不乏骁勇善战之人,以都督瞿能及其二子,趁我军出城扰敌,竟能窥得战机,险些破城而入。若非后力不继且主帅贪部下之功,下令大军集结再行进攻,又借上天助我,今日,你我母子二人恐已成阶下之囚。”

朱高炽垂首而立,表情严肃而恭谨。

作为王府世子,朱高炽对燕王十分敬畏,对燕王妃更多的却是濡幕。

自幼,父王就不太喜欢他,谁让他先天条件比不上两个弟弟?

小胖墩时期的朱高炽也曾为此伤心过,随着年龄渐长,多少也能明白燕王的想法。将心比心,换成他自己,有个完全不像自己的儿子,也未必会喜欢到哪里去。

理解归理解,心中却总有一处无法释怀。

平日里,这种复杂的情感一直被压抑,在燕王面前,朱高炽愈发的恭敬守礼,私下里却始终憋着一口气。

不良于行,就花更多的时间在读书上,无法骑马上阵,苦练箭术也要证明他有学武的能力。

不得父亲的喜爱,朱高炽没有气馁,这种不服输的性格恰恰像极了朱棣。

没有这种精神,洪武帝不会从和尚庙出来走上造反的道路,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燕王也不会在削藩的浪潮中起兵靖难,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把侄子的皇位抢过来。

燕王妃比燕王更早看到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她的谆谆教诲和提点,任凭性子再好,屡屡被亲生父亲不待见,又被两个弟弟连番挤兑打击,朱高炽不走上反-社会的道路也会性格扭曲。永乐后的仁宣盛世怕也不会开启。

此次,燕王将北平城的防卫交给朱高炽,已从侧面表示出他对朱高炽的改观。

兴奋之余,朱高炽也在苦苦思索,如果自己能早点瘦下来,改变一下形象,是不是就不用被白眼那么多年了?

摇摇头,过去事的想再多也没用,不如今后更加努力。

现如今,北平的危机解除了一大半,城外的朝廷大军已开始撤退,想必是父王已经回师救援。

守住了北平,他的地位会更加稳固,也能进一步获得父亲的喜爱。

想到这里,朱高炽握紧了拳头,高粱饼子还得继续吃下去,等到孟佥事随军归来,要想个法子把人再要到自己这边来。

此人不仅有才,且行事不拘一格,便是道衍和尚都对他赞誉有加,据说还想收他为徒,这样的人才不笼络,还有什么人值得笼络?

身为王府世子,若是父王靖难成功,他是否也能更上一步?

再仁厚,朱高炽也是皇室子孙,也有对大位的渴望。

燕王妃发现儿子有点走神,以为是因守城太过疲惫,立刻停止口头教育,吩咐朱高炽回去好好休息,另叫宫人去告诉世子妃一声,世子近日的饮食一定要多注意,精细着些。

“母妃无需太过费心,儿已习惯进粟米粥和蜀黍饼。且王府开仓放粮,儿更应做出表率。”

燕王妃看着朱高炽,目光中满是欣慰,“我儿果然长进了。”

“儿只是尽了本分,当不得母妃夸赞。”

有感于朱高炽的“爱民之心”,燕王妃很快下令,今后王府众人皆以蜀黍粟米为主食,肉禽不禁,但严禁浪费。

燕王妃早就看不惯王府内某些人的铺张浪费,明明吃不了多少,非要摆出个排场。平日里就算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容不得任何人再这么做。每日的饭食更有定量,敢糟蹋东西?别怪她不讲情面。

在闺中时,燕王妃时常听魏国公讲述早年的艰难生活,吃糠咽菜算是好的,最艰难的时候,连续几天都吃不上一口干粮。

朱高炽的行为引起了燕王妃的回忆,也让燕王妃下了决心,自此,王府自上而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忆苦思甜运动。

习惯了精细米面的女眷根本吃不下粗面饼子,可也不敢当面同燕王妃抗议。王爷的三子五女,只有两个女儿非燕王妃所出,还属于“母不详”的那种,在燕王府,除了朱棣本人,燕王妃是绝对的二把手。

谁敢不服?肯定收拾起来没商量。

拿起摆在面前的高粱饼子,试着咬一口,立刻抻着脖子要水,当真是咽不下去。

燕王妃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一顿不吃,饿着。

两顿不吃,继续饿着。

三顿不吃,接着饿。

一连饿了几顿,任谁都受不了。

等到粟米粥送上来,连最小的郡主都是红着眼睛扑上去,三两口吃完,半饱都不到。

从没想过,原来粟米熬出的粥会这么香!

见识过燕王妃的手腕,再没人敢玩绝-食沉默那一套,燕王不在府内,饿死也只能自认倒霉。

燕王妃满意了,把高粱饼子泡进粥里,连吃了两大碗。

朱高炽的饭量遗传自谁?还真是不好说。

起先,朱高炽还不明为何只发高粱饼子,如今再看,不得不佩服亲娘的智慧。

按照那个孟佥事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先给出一个绝对承受不了的价钱,然后逐渐抛出诱饵,让对方心甘情愿的踩进绳套,末了还要感恩戴德。

如今的王府不就是这样吗?

没人再埋怨王妃下令大家一起啃高粱饼子,反而对每日的粟米粥赞不绝口。

未来的仁宗皇帝深刻领会了坑人的最高境界,随燕王大军向北平进发的孟十二郎,尚且不知自己无意间又给朱高炽上了一课。

虽然主讲人是燕王妃,但让朱高炽领会坑人精髓的还是孟清和这个助教。

燕王府的忆苦思甜活动很快传遍了整个北平城,守城的将士看着手里的两合面馒头和白面饼子,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王妃和世子吃高粱饼子和粟米,却给他们吃白面,士为知己者死,必须以身相报!

城中的居民也是大为感动,所谓上行下效,寻常民户不论,很多家底丰厚的人家也开始-日-日-食用高粱粟米,还掺杂着荞麦等物。

城外的村屯听到消息较晚,里中老人凑到一起商量,纷纷将家中的白面和精贵的稻米放上牛车,运到城中交给王府,名曰“劳军”。

孟家屯如今已是里中之首,别说孟清和,便是孟虎和孟清江摆出来,孟氏族人说话的声音都比别人响亮。

孟重九和里中老人们坐在一起,吧嗒了两口烟袋,面上不显,心中也是得意。

看吧,咱孟家出了好儿郎,在谁面前都能抬头挺胸。

不是没有说酸话的,毕竟造反这事谁能拿得准?

可也只能私下里说说,自己可是在燕王的地盘上,朝廷几十万大军都打不下北平城,说不得燕王就是那些相士口中的真龙。

里长见着孟重九也是一副笑模样,听孟重九建议各家出些粮食劳军,还要大张旗鼓的送进城,有些犹豫。

但九名甲首和老人接连对此表示同意,里长想反对也没有立场。

各村屯都有精壮都被抽调到城中,粮食送去,多少也是为宗族子弟考虑。不求像孟十二郎一样加官晋身,至少也能同人结些善缘。

“劳军”的说法是孟王氏告诉孟重九的,而孟王氏则是从孟清和的家书中看到的。

随燕王前往大宁之前,孟清和一连送出了三封家书。除了修造围墙角楼,书写木牌,但凡是能想到的,他都写了下来,不说一定用得上,至少不要事到临头没有应对的办法。

同众人商定每个村屯出粮多少之后,孟重九就不再轻易开口。其他人看他这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心中不免感慨,出了一个十二郎,孟氏一族都要发达了。

十一月庚午,燕王率领的大军抵达孤山,被奔腾的滦河挡住了去路。

燕军身后,都督陈晖率领的骑兵仍在冰天雪地里漫无目的的找人。

对不习惯北方气候的南军来说,恶劣的雪天当真是一种折磨。很多人冻得手脚发紫,身上的棉衣也不够厚实。但军令如山,主帅亲自下令阻截,做下属的就不能违抗。

没有确切的情报,只能撞大运,找吧!

一次偶然,陈晖派出的几股小队骑兵发现前方不远处有大量的马蹄印,虽然被大雪掩盖不少,仍能辨别出是沿孤山方向而去。

“必定是燕逆!”

陈晖当即下令召回其他寻人的队伍,全军整队,以小队前锋跟踪燕军,自己亲率大部在后方压阵。

前锋出发时,陈都督再三叮嘱,一定要同燕王的军队保持安全距离,轻易不要被对方发现。若是被发现踪迹也不要想着效忠朝廷,为皇帝光荣,应保存有生力量,避其锋锐,回来报信要紧。

下属们十分不解,被发现就跑?那还打什么仗。

陈都督拂过颌下长髯,“待吾寻得燕逆大营所在,一举歼之!”

“都督高见!”

在部将们的心目中,陈都督的形象瞬间-拔-高了一截。

原来都督不只善战,还很善谋!

绝对的文武双全!

被部下敬佩的眼神包围,陈都督默默转过头,无语的望向天空。

本以为带队沿着滦河溜达一圈,等燕王回到北平的消息传来,就算完成任务,主帅也说不出什么。现在,这条路明显被堵死了。

自己到底是撞了大运还是倒了大霉,这么无头苍蝇似的找人,还能发现燕王的大军!

河岸边的燕军比陈晖设想中的更加不好对付,很快就发现自己被某支队伍跟上了。

燕王不动声色,派人秘密盯着,当前要事还是渡河。

孟清和走到河边,看着河水中的浮冰,伸手接住几片飘落的雪花,心头一动,走到沈瑄身后,拉了一下沈瑄的大氅,低声道:“指挥,卑职有话要说。”

沈瑄侧身,靠近了些,“说。”

“禀指挥,连日大雪,河内已经结冰。若今夜大雪不停,河冰应结得更厚。此处靠近孤山,可砍木结成木筏,或制作爬犁……”

爬犁是北方人常用的一种运输工具,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有冰有雪就能行走,人和动物都能牵引。

沈瑄听得认真,孟清和继续说道:“河中有冰,若担心不能撑过大军全部过河,可使人先过对岸结好绳索,便是不慎跌进水中,抓紧绳索和木头,也能施救。”

万一出了意外,最可能损失的只有粮秣火炮,只要人还在,这些都不是问题。

“指挥,你看此计可行?”

“可行。”沈瑄点头,黑色眼眸微凝,突然问道,“为何不直接禀报王爷?”

孟清和被问住了,眼睛眨了眨,睫毛上凝结了点点冰霜。他想出主意,下意识的就找上了沈瑄,其他的想都没想。

“没想到?”

“恩。”

孟十二郎回答得老实。

沈瑄柔和了表情,有些凉的大手擦过孟清和的脸侧,将他身上的斗篷紧了紧,“你的家人可在北平?”

“啊?”孟清和不解,不是献计过河吗?怎么说到他的家人了?

“不在?”

“回指挥,卑职家在北平郊外。”

“哦。”沈瑄收回手,“回北平后,吾-欲-上门拜访。”

话落,沈瑄转身朝不远处的燕王走去。

孟清和站在原地,生平第一次脑袋转不过来弯。

沈指挥要去他家?

爱护下属还是另有他意?

“孟佥事,”郑亨走过来,开口问道,“沈指挥可是想出了办法?”

孟清和收拢心思,僵硬的扯了扯嘴角,“回郑副将,应该是。”

他在燕军中已经够醒目了,身为一个佥事,却奉命出入王帐,多少人看他眼红。就算主意是他想出来的,摸不清郑亨的意思,也用不着刻意解释分辨,低调点好。

郑亨没有继续追问,反而话题一转,“连日行军不得歇息,孟佥事可要注意身体。”

“多谢。”

不管是单纯的善意还是其他,孟清和都抱以微笑。

伸手不打笑脸人,笑一笑总没错。

郑亨看着微笑中的孟清和,莫名的想起了戍卫边塞时经常见到的草原狐狸。个头不大,吃得好了,皮毛会变得油光水滑,样子分外的漂亮,见着心喜,却着实的不好抓。

摇摇头,怎么会想到这个。

两人说话时,沈瑄已将孟清和的计策报知燕王。燕王当即做出决定,今晚便在附近扎营,派人砍伐树木,结成绳索,明日大军渡河。

沈瑄应诺,燕王跃下马背,在大雪中走到河边,高声说道:“孤受命于天,奉天靖难,天若助予,则河冰合!”

风将他的声音传出很远,沈瑄首先出声道:“王爷奉天靖难,上天必助!”

雪越下越大,不只是跟随燕王多年的将士,归附不久的蒙古壮汉们也随众人一同高呼,“奉天靖难,上天必助!”

宁王看着眼前的情景,神情微变。朱老四比他想象中的还要狡猾,装神弄鬼的功力,除了他们的老爹,一般人还真比不上。自己的跟头栽得不冤。

燕王在滦河边大搞-封-建-迷-信,闹出的动静太大,跟在他身后的陈晖想装不知道也不行。

大概是陈都督有勇有谋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派出的前锋回报发现燕王的军队,保证是绝对主力,面对部将们殷切的目光,陈晖再不情愿也得下达进攻的命令。

燕王已经到了滦河,自己奉命率骑兵拦截,一动不动任由对方过河,李景隆绝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宽余律己,严以待人,绝对是二代曹国公的真实写照。

“令,趁燕逆立足未稳,破其锋锐,全军进攻!“

陈都督硬着头皮下达了进攻命令,心中也抱有一丝侥幸,或许燕军还没发现他跟在后边,捞点便宜就跑,对上边也能有所交代。

事实注定让陈都督失望。

见到从身后杀出的南军,未等燕王如何,刚刚还举臂高呼的蒙古壮汉们个个双眼发亮。在他们眼中,这些不是敌人,都是直扑向自己怀中的战功和牛羊。

朱棣也不含糊,表演过了,也该做正事了。

郑亨奉命护卫中军,沈瑄带领燕王后卫前去阻击,一同冲锋的还有兴奋不已的朵颜三卫。

陈晖和沈瑄麾下冲锋时都是喊打喊杀,这些蒙古壮汉们却是挥舞着马刀,满嘴的牛羊,偶尔还能听到几句为了草场。

幸亏南军大部分听不懂蒙古话,燕军能听懂的也装作听不懂,否则乐子可就大了。

士可杀不可辱,一边砍人一边喊着牛羊,让被砍的人怎么想?

陈晖率领的南军人数本就比不上燕军,对上沈瑄和一心想通过砍人发家致富的蒙古骑兵,战斗力又差了一截,一万骑兵很快被杀得大败,四散奔逃。

穷寇莫追四个字成为了浮云,不管南军怎么跑,身后总有燕山后卫和蒙古骑兵追上来。

要么被砍掉脑袋,要么老实投降。

宁死不投降也不愿死在敌人手里的,奋不顾身的跳进了滦河,想仗着水性不错游到对岸,却没料到,寒冬腊月的北方大河,绝不是能轻易跳的。

冬泳这一运动,着实不适合没有经验的初学者。

跳进水里的人,能游到对岸的寥寥无几,很多都被冻僵手脚,沉入了河底。

陈都督的运气很好,同死神擦肩而过,成功逃到对岸,带着仅剩的几十个人,头也不回的直奔南军大营。

燕王没有下令追击,南军已向他展示过贸然渡河不可行,好不容易凑足这些人,不能做无谓的牺牲。

当夜,沈瑄和郑亨带兵进入了孤山,孟清和一人睡在沈瑄帐中,少了另一个人的体温,帐篷里竟是格外的冷。

卯时正,大军-拔-营。

走出帐篷,冷风扑面而来,孟清和强迫自己挺直背脊,用力的跺了跺脚,让身体暖和起来。

“快看,河面!”

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欢呼,一夜大雪,河岸两侧的冰面已经合拢,木筏和爬犁也已经堆到了岸边。

孟清和深吸了一口气,想起燕王昨日的举动,再看燕军的表现,过了今日,燕王的形象必将进一步神化。

绝对的真龙天子,五个爪!

由此可见,想要造反成功,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必须要有足够强悍的演技。

朱棣是绝对的实力派,各种场景角色信手拈来。比起他,建文帝就只能算个偶像派。

虽然偶像派的建文帝在读书人眼中很吃香,但论起皇帝的职业生涯,能笑到最后的注定是永乐帝这个实力派。

孟清和拍了拍被风吹得有些疼的脸颊,打了个喷嚏,顿时神清气爽。

沈瑄向燕王汇报过工作,正在挑选第一批人过江。以孟清和的条件,绝对的首选无异。

接到布置下的任务,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身板,孟十二郎感觉有点微妙。

有的时候,瘦也是优势?

刚弯腰捡起绳索,一只修长如玉的手已牵起了绳索的另一段。

“指挥?”

沈瑄已解下大氅,站在孟清和身边,目光看向对岸,声音却清晰的传进孟清和耳中,“王爷有意提拔,军中有人不服,你需要战功。我与你一同过河。”

短短一句话,足以撼动人心。

孟清和鼻子有点发酸,如此轻易被感动,他果真是没救了。

如果之前还因各种原因裹足不前,今日之后,他绝不会再犹豫了。

机会送到眼前,就算被揍一顿……好吧,是揍几顿,孟十二郎表示,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咬咬牙,他扛得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