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清和 > 第五十九章

清和 第五十九章

作者:来自远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4:45 来源:笔趣阁

北平城外,孟家屯

建在屯子西北的角楼之上,一名壮丁见到南军退去,回身向候在角楼下的族人示意。

“走了,走了!没事了!”

族人脸上顿现喜色,孟重九和族中老人坐在家中,闻听消息,绷紧的神经也陡然放松。

“此举果真有用。”

“十二郎大才!”

“得十二郎是我孟氏之幸!”

“墙上木牌不得取下,可令族中壮丁日夜巡守,以防大军再来。

“该当如此。”

族中老人们一边商议,一边夸赞孟清和,多言此子不凡,将来必有大成。陪坐在旁的族长孟广孝始终沉默无语,听到众人交口夸赞孟清和,脸上的神情很复杂,偶尔会现出一抹阴沉。

他的样子,一丝不落的看在孟重九眼中。

孟重九暗自叹息一声,当此危急之时,正该全族同心同力,拧成一股绳。不及弱冠的十二郎尚且能放下成见为族中尽力,身为族长的孟广孝却是如此,当真是不知该说他什么才好!

“广孝。”

“九叔。”

“大郎近日可好些了?”

“好些了。”提起孟清海,孟广孝的表情总算好了些,“已是能下床走动,之前也帮族中写了不少木牌。”

族中老人见孟重九突然提及孟清海,再看孟广孝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心中也是如明镜一般。

身为孟氏族长,孟广孝的私心着实重了些。

若燕王得了天下,十二郎就是从龙之功。都是姓孟的,十二郎好了,如何会不照顾族中?孟氏子弟不说一飞冲天也将大不相同。

孟广孝如此心窄不免让老人们看不过眼。莫非一定事事都要大郎拔尖才成?难道他忘记了四郎?比起病在家中,让县中大令厌恶的孟清海,许多族人都认为,如今已是燕军小旗的孟清江更出息些。

同样都是亲生儿子,孟广孝也太偏心了些,难怪有四郎寒心。

谈及此,不免要佩服孟重九的眼光和行事。先是对孟王氏等照顾有加,又让孟虎跟随十二郎一同前往边塞,如今孟虎升了小旗,据闻不日还将升任总旗,只要十二郎日后能飞黄腾达,就绝对忘不了孟重九的情分,必定会额外照顾孟虎这个堂兄弟。

要么说姜是老的辣,不得不服气。

孟氏族人心中各有思量,各自打着算盘,孟广孝同族中老人安排好近日巡屯事宜才返回家中。

刚进门,孟刘氏就迎了上来,告知孟广孝,孟清海出屯了。

孟广孝吃了一惊,“朝廷的军队还没走远,他不要命了?再说他身子刚好,外边天冷,这不是胡闹吗!”

“我也劝过了,大郎就是不听。”孟刘氏一脸的愁容,“说是去寻县学中的同窗家人,我着实是拦不住。好在那家人也住在里中,相隔不远,大郎只说去去就回。”

“县学中的同窗?”

“对。”孟刘氏想了想,说道,“好像是姓杜。”

姓杜?

孟广孝拧紧了眉头,脑子里始终没有印象,大郎极少在家中提起学中诸事,更少言及同窗。

看了一眼阴沉沉的天色,孟广孝到底还是不放心,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再次走出了家门。

“当家的,你去哪?”

“大郎是向东去了?我去东边的角楼等着,再托巡屯的人帮忙看着,若是天色晚了,别被关在屯外。”

“哎。”

孟刘氏应了一声,目送孟广孝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外。

此时是农历十月,北疆的天气一日冷似一日。

李景隆率领的大军进渡卢沟桥时,发现桥头没有守军,升任都督的瞿能进言,燕王手下多知兵,弃守此桥,怕是刻意引大军围城。燕军在城内必定设置重防,攻城时应当小心。

大部分人却不以为然,李景隆更是放言,“不守此桥,吾知其无能为矣。”

听到此言,瞿能无语了,和瞿能有同样想法的人也沉默了。

主帅脖子上顶着的到底是脑袋还是个葫芦?

事实上,瞿能等人误会了,李景隆口出此言并非只是骄傲自大,也是为了安定军心。他麾下收拢了不少真定的败军,这些人本就对燕军心存惧意,哪怕知道瞿能的话有道理,他也不能认同,并且要坚决反对。

当此攻城之战,士气和军心至关重要。

军心一乱,仗还没打就先灭了几分士气,对进攻一方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景隆是草包不假,可也是个熟读兵书的草包。加上李文忠的熏陶,抛开他性格上的弱点和行为上的偶发弱智,对大局形势的判断基本不会出错。

北平对朱棣至关重要,一旦北平有失,燕军必将人心涣散,不攻自破。

李景隆瞅准了这一点,下决心一定要打下北平城。

只要打下北平城,让燕军失去依托,必能打败朱棣!

他要让那些背后讥笑他的人看一看,他到底是不是李文忠的儿子,配不配得上曹国公这个爵位!

城内的守军准备充分,檑木巨石,火炮弓箭都被送上城头,城墙内的藏兵洞也安置了守军,一旦南军架梯登城,洞内的守军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朱高炽同燕王府仪宾李让站在城头,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攻城军队,哪怕做好了心理准备,头皮仍是一阵阵发麻。

虽是朱棣的长子,但在临阵经验上,朱高炽还比不上两个弟弟。

父王和母妃的话犹在耳边,心跳仍是不断的加快。

五十万人,听在耳中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真实的呈现在眼前,却是无法形容的心惊与震撼。

城内守军不到十万,余下的都是普通百姓,自己真能如父亲期望的那样守住北平吗?

万一守不住……

容不得朱高炽多想,城下的南军已开始在九门外建造堡垒,架设火炮,推出撞击城门使用的木车,五十万大军分别列阵,在各军将官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次进攻。

火炮轰鸣,巨大的铁球纷纷砸落,有的甚至飞过城投,坠入城中,但凡被铁球扫过的守军,非死即伤。

比起李景隆大军使用的火炮数量和威力,朱棣在真定城外的炮轰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得一提。

说白了,燕军的火炮大都是私造,属于小作坊敲打出来的三无产品。朝廷军队使用的火器才是正规兵-工厂生产制造,有质量保证。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想用火炮对轰?根本做不到。

城墙上很快被砸出了无数的坑洼,铁球在城头滚动,木造的敌楼燃起了大火,风助火势,似为攻城军队指出了进攻的方向。

无数的云梯被架在城墙之上,攻城的南军在进攻的鼓声中,一波紧接着一波的往城墙上爬。

从天空俯瞰, 北平城似要被人海淹没。

城头的守军也不甘示弱,接连推下檑木巨石,藏兵洞中的守军豁出去扑到云梯上,拉着梯子上的南军一起摔成肉泥。

惨叫声转瞬即逝,鲜血成为了死亡最好的点缀。

战鼓一声急似一声,震天的喊杀声中,南军推着攻城车,一下又一下的-撞-击-着城门。

城门发出沉闷的轰鸣,土石从城墙掉落,伴随着城头落下的箭雨,不断有南军倒下,或许已经停止了呼吸,或许仍在生死线上挣扎,没人在乎。

战争中,死去的士兵永远只是统帅案头一个冰冷数字。

李景隆需要的是不停进攻,直到攻下眼前的城池,哪怕将五十万大军全部葬送也在所不惜。

朱高炽必须守住城池,不只为了父王的嘱托,更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活下去。

南军战败,还可以后退再战。

北平失守,城中的所有人都没有退路。

当眼前的一切都被鲜血染红,年轻的朱高炽反倒不再紧张。

他甚至亲手杀死了一名攀上城头的南军,刀剑-刺-入人体的声音,鲜血溅在脸上的温热,让他的情绪开始沸腾。

朱高炽的表情变了,似乎明白祖父和父亲口中的战场到底代表着什么,面对着无尽的喊杀声和鲜红的血,他不能后退,不能胆怯。

脚下是父亲交给他的城池,手中是足以取人性命的利器。

他是朱高炽,是燕王世子,身上流着太-祖高皇帝的血!

箭只的破空陡然响起,竟是身披铠甲的燕王妃将城头的南军一箭射落。

看着站在身边的母妃,看着在周围拼杀的士兵,这一刻,朱高炽胸中涌起了无限的勇气。

他能守住北平,一定能!

城下,李景隆大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李景隆的大纛立起,彻底激发了南军的士气。

就在双方交战最激烈的时候,几个身着棉衣的百姓被押到李景隆面前,不待亲兵叱喝,其中一名被乱箭射伤的中年人突然挣扎着跪在地上,开口说道:“我等痛恨燕逆久矣,冒死前来是有要事禀报。”

这个中年人正是杜奇的父亲。杜奇被燕王杀死,家人却逃过一劫。听闻朝廷大军到来的消息,杜父老泪纵横,唯一的期望就是大军破城,将燕王一家擒杀,以慰儿子在天之灵。

恰逢孟清海前来,托言身为杜奇同窗,理应对其家人照顾一二。言语间慨叹杜奇死得冤枉,直言燕王听不进劝谏,滥杀无辜,是自取灭亡之举。不经意提及同里的几名巡检被调去守丽正门,可见城内的守军人数捉襟见肘,此战朝廷必胜无疑。

听闻此言,杜父脑中灵光一闪,“朝廷大军将到,若能助大军些许,也是为我儿报仇了!”

想到这里,再顾不得其他,起身便要去给朝廷大军报信。

乱军之中生死难料,被当成奸细杀了也有可能。但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只要能为儿子报仇,一切都值得!

只是家中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该如何安置?

视线落在孟清海身上,此子能冒险前来探望,必定是忠义之人,值得托付。

听到杜父的打算,孟清海连忙劝道:“杜伯父,万万不可!”

“我意已决!”

杜父一躬到地,言道,若能为儿子报得大仇,后侥幸存活,必将重谢。

孟清海满脸焦急之色,做势阻拦却没拦住,杜父毅然决然的走出了家门。

杜父没有回头,自然也不知道,在他身后的孟清海,口中不停发出焦急的呼声,脸上却露出了得逞的笑容。

此行计划已久,说出巡检之事也非偶然。

燕王起兵造反,朝廷派来大军,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一旦燕王造反不成,朝廷追究下来,十二郎一家必死,孟重九也逃脱不开,族人不论,有了杜家人,保住自己一家性命应无大碍。

若是朝廷输了,燕王追究的话……孟清海转过身,好言相慰杜父的妻子和两个幼子,眼中闪过一抹晦暗。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到了那一步也怪不得他。

说不准,杜家人还会成为他晋身的台阶。

李景隆对杜父口中的情报半信半疑,但战况已陷入胶着,无论真假都要试一试,即便不成,也不过是损失些兵卒。

想通其中关节,当即下令从左-军-调-派主力,猛攻丽正门。

果然如杜父所言,丽正门防守不如其他城门严密,守军人数不少,战斗力却差了一截。

奉命攻门的部将大喜,若能攻下此门,最先进入北平,必得此战首功!

“进攻!”

李景隆听到回报也是面露喜色,看向城头,此役必下北平!

就算朱棣赶回来,也再无回天之力。

可李景隆和攻门的将领都高兴得太早,虽然守门的军队战斗力不强,四散溃逃,奈何却有一股可怕的生力军加入。

一群由王府宫人带领的城中妇女,突然出现在丽正门后。

这群拿着菜刀擀面杖的妇女同胞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战场?

没人能给攻打丽正门的南军解惑,大块的石头和瓦片已是兜头砸了过来,间或夹杂着被火炮轰下的城砖。

北平城的女人们,让远道而来的南方汉子彻底见识到了北地巾帼的风采。

她们不会吴侬软语,不会吟诗作画,但她们用手中的板砖和瓦片告诉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传说中的塞北风-情,绝对是非同一般的火-辣-辣。

顷刻间,丽正门前的南军被招呼得满脸开花。

城头的朱高炽得知丽正门危急,立刻派梁明率军前去增援。北平九门,任何一门都不得有失。

梁明到时也有点傻眼,毕竟眼前一幕着实少见。

之前被南军打退的巡检和壮丁也手持武器扑了回去,显然是受到了女同胞们的鼓舞,被彻底激发了士气。

“是个汉子就往前冲啊!”

突然爆发出强悍战斗力的守军,瞬间打乱了南军进攻的节奏。

之前几刀就能解决的,现如今,即使是死也要拖上一个,这样的对手不得不让人胆寒。

战场之上,比的就是谁更狠,谁更不要命。

守军发了狠,又增添了援军,南军错过了最好的进攻时机,伤亡不断扩大,只能从丽正门撤了下去,继续用火炮进行轰击。

丽正门艰难的守住了,其他八座城门也是险象环生,傍晚时分,南军响起了收兵的号角,攻城的军队如潮水一般退回了大营。

城中的守军暂时能松一口气,顾得不得休息,纷纷安置伤员,清点战损。

朱高炽没有回燕王府,而是同李让梁明一起留在城头,看着城外大营中的火光,陷入了沉思。

父王归期未定,继续这样下去,北平城怕是守不住。并非他妄自菲薄,而是士兵人数的对比着实太过悬殊。

如果城中有耿炳文一样的将领,或许能问题不大,关键不是没有吗?

朱高炽沉思许久,派人去请示王妃,今夜,他打算派人夜袭南军大营。

虚张声势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对李景隆这个表兄应该是足够了。

燕王实在太了解李景隆,离开北平之前,特地同儿子分析过他的性格,关键时候可以用计,不怕他不上当

志大无才,胆小惜命。

这是燕王给李景隆的评语,鉴于此,朱高炽才打算冒一回险。

燕王妃同意了朱高炽的计策,指点朱高炽,可派大将梁明同燕王府仪宾袁容一同出城,士兵分成小股,分批从不同的方向夜袭,效果会更好。

朱高炽没有异议,当即点兵布置,准备停当,等着夜晚的到来。

北平城陷入危机时,孟清和与三保两人正向燕王汇报同朵颜三卫接洽的情况。

“斩首三级一头羊?”燕王敲着桌子,哈哈一笑,“好,大和尚说得对,你果然不错。”

“卑职不敢当。”

孟清和立刻表示,能和朵颜三卫谈妥条件,是和马听事共同努力的结果。就与对方讨价还价一事上,马听事更是发挥出了极佳的口才,很有外交和做生意的天赋。

“是吗?”

“回王爷,正是。”

“好!”成功挖了宁王的墙角,价钱还比预期的要少一半,燕王心情很好,“待回到北平,孤必有重赏!”

孟清和与三保一同跪地谢恩,燕王示意两人起身,说道:“明日孤便同宁王告辞,宁王必定出城相送。你二人设法出城,令城外军队于郊外设伏,并与三卫渠长商定,孤将宁王引至郊外,城中可一同动作,此事必成。”

“遵令!”

燕王命令一下,孟清和与三保分头行动。

朵颜三卫已投到燕王麾下,唯一麻烦的就是宁王府内的护卫和官署。

三保主动请缨,孟清和自然不会和他抢。禀报过燕王,联系城内细作,口称燕王有令,孟清和大摇大摆的出了城门。

出城之后,再想进去就不容易了。

好在孟清和也没这个打算。

沈瑄见到从城内出来的孟十二郎,听到燕王的计划,慎重的点了点头,召集麾下开始部署。为免宁王怀疑,城外营地暂且不动,只秘密在预定地点布置伏兵,等到燕王下达命令再作势拔-营。

在城内的日子里,孟清和一直紧绷着神经。

别看宁王气质文雅,一旦发现他在城内的动作,必定下刀子剁了他。

燕王暂时不能动,将他剁成肉泥却十分简单。

短短七天,孟清和却像是过了七个月。

出了城回到大营,见到沈瑄,很有一种恍如隔世,逃出生天的感慨。

坐在帐中,听沈瑄布置伏兵,孟清和的心也渐渐沉静。

思绪飘远,沈瑄就在面前,却好似离他很远。

回神时,帐中只剩下他同沈瑄两人。

“累了?”

“回指挥,卑职不累。”

“不累?”沈瑄挑起一边的眉毛,突然起身走到孟清和跟前,指尖擦过他的眼角,“实话?”

本能告诉孟清和,这个时候应该顺着沈瑄的话说,可他还是鬼使神差的摇了摇头。

沈瑄弯下腰,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温热的呼吸拂过脸颊,“既然不累,那就同我一起出发。”

起身时,嘴唇似不经意的在孟清和的鼻尖滑过,彷如羽毛轻触,若有似无。

孟清和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故意的?还是意外?

想不明白,只能认命的起身跟上去。

沈瑄走到帐前,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没有回头,嘴角轻弯,一抹笑痕转瞬即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