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六百三十七章 抵达京城宣召急

推棺 第六百三十七章 抵达京城宣召急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08 来源:笔趣阁

李成梁乃是大明的辽东砥柱,此番再携大功,凯旋而回,东北边患尽去,情报传回也是朝野欢腾,自是夹道欢迎。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各路官员沿途接洽,也无不殷勤,是以终于在年关之前,回到了北京城!

众人在城外驻扎下来,礼部官员率先接了下来,叮嘱明日班师回朝的仪式。

李成梁老了,早早睡下,也不理会这些事,横竖他也不知凯旋过多少次,无需再提醒,麾下自有人与礼部计较。

李秘不欲表明身份,也低调地带着甄宓和张黄庭,只是躲在营房里头。

可终究还是有人寻了上来。

魏忠贤领着几个宦官,以及礼部的官员,在营外求见,李秘到底还是接见了。

魏忠贤见得李秘,赶忙要跪下行礼,李秘也不拦着,抬手让他们起来说话,魏忠贤才陪笑道:“恭喜爵爷,贺喜爵爷,万岁爷知道爵爷回来,特地让奴婢来接爵爷进宫的……”

李秘也没想到朱翊钧竟然会这么着急,毕竟眼下已经快天黑了,李秘可以抗旨不尊而前往辽东,可不敢在北京城抗旨不入宫,也没有不去见朱翊钧的理由。

跟着魏忠贤到了宫城之后,魏忠贤还安排李秘沐浴,却是给李秘换了一身滚金边的一品紫金蟒袍,李秘固然推辞不敢,魏忠贤却说是朱翊钧的口谕,这种事想必他也不敢乱来,李秘便也就穿了。

到了启祥宫,也是故地重游,李秘颇为感慨,然而心中却生出一种惧怕来。

没有出去这一趟,他总为自己能够在宫中自由行走而多少感到自豪,可从外头回来,再走这宫禁,李秘反倒有种都在刀刃上的小意。

或许他终于达到了那个境界,彻底打败了周瑜和张角之后,才终于体会到伴君如虎,朝不保夕的那种谨慎。

想当年,周瑜入宫,或许也是这样吧。

不过李秘到底是丢开了心中顾虑,跟着走进了寝宫,到了寝宫之中,首先见到的不是大太监田义和王安,也不是陈矩,而是郑贵妃和福王朱常洵,这就让李秘感到更警惕了!

好在王恭妃和朱常洛也在,不过从站位来看,郑贵妃和朱常洵在左边,昂首挺胸,带着得意的冷笑,而王恭妃和朱常洛则缩在右边,有些垂头丧气。

这古代极其注重礼节,等级制度很是严格,左右也是区分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左右尊卑也是必然讲究的。

不过年代不同,左右尊卑自然也是不同,比如上朝之时,皇帝受礼,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面北而立,左西右东,朝臣照着官位由尊而卑排列,若官位高的在东,便是尊右贱左,反之就是尊左贱右。

具体来说,夏商周时,一般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和兵事则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朝尊左,汉朝又尊右,唐宋明清则是尊左,唯独元代尊右。

所以在明朝,一般喜庆活动中,是以左为尊贵,凶伤吊唁则反是以右为尊。

李秘早不是新人,无论是宫中规矩,还是官场规矩,他早已烂熟于心,即便漂泊在外这么多年,也从不敢忘了这些规矩。

从此时的站位来说,郑贵妃和福王明显占尽了上风,而身为东宫太子的朱常洛,则有些落魄之意。

这一路上李秘也早已向李成梁打听清楚,国中局势实在是太过恶劣,这也是李成梁不愿在留恋官场的主要原因。

至于斗争到了何种程度,只消一件事便足以说明严峻。

身为国家朝廷的大管家,内阁中的辅臣,此时只剩下朱庚一人而已,沈鲤等人早已在这场争斗之中黯然收场,离开了内阁!

大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动不动几十年不上朝,也能够保持政务通畅无碍,又不至于让皇帝胡作非为,内阁制度就是最高明的手段。

内阁通常有三四个辅臣来组成,而皇帝为了平衡,也会挑选政见不同的人来担任辅臣,为的就是让辅臣们不至于穿一条裤子。

若只有一个宰相,皇帝势弱之时,宰相就极有可能独揽大权,可内阁几个人政见不同,自然要争辩,又能把事情办好,又不至于有人独揽大权。

不得不说,大明朝的国祚能够延绵这么多年,靠的全是朱元璋建立的这一套官制,虽然朱元璋没有读过太多书,但不得不说,他将人心洞察到了极致,单说这套官制,就足以傲视整个古代政治圈了。

此时内阁便只剩下朱庚一人,而这个朱庚本来是内阁之中最低调的一人,根本就比不上沈鲤等人,何时能够轮到他说话?

或许也只有这样,最后留存下来的,也只有这么个没主见的人吧。

从朱翊钧决定不让福王之藩那一年开始,估摸着他早就已经预想过这种结果了吧。

不过这些念头到底只是在李秘心头一闪而过,他暗自吸了一口气,朝朱常洛这边行礼道。

“臣拜见太子殿下,拜见恭妃。”

朱常洛见得李秘,也是猛然抬头,仿佛见到了黑暗之中的明星一般,一把抓住李秘的手,激动道:“先生您终于回来了!”

此言一出,他也是眼眶湿润,仿佛受了多年委屈的孩子,终于再度见到了自己的保护神一般,而王恭妃也是一脸苦涩,满目辛酸。

“是,回来了。”李秘笑着应了一句,而后又朝郑贵妃和朱常洵行礼道。

“见过福王殿下,见过贵妃。”

虽然同样是行礼,但“拜见”与“见过”,任谁都能听得出其中的意味来。

福王想来这些年一直压着朱常洛,也是颇为倨傲,觉着李秘无礼,正要发怒,郑贵妃却拉了拉他,抢过话头来,朝李秘道。

“这么多年不见,李大人倒还是老样子,一等样的脾气,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李大人若还是这样子,怕是不久又要被赶出去了。”

虽然四五年不见,但郑贵妃也没有明显苍老,毕竟她本来就只比李秘年长几岁而已,宫中保养甚为精细,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倒是眼神越发凌厉起来。

李秘呵呵一笑道:“臣本就是劳碌命,为人臣子,自当为君分忧,若皇上用得着,再跑几次又如何?”

李秘此言一出,郑贵妃正要嘲讽,寝宫内却传来几声咳嗽,起初有些假,或许是装出来的,可后来越咳越厉害,想来也是“弄巧成拙”了。

魏忠贤听得这咳嗽声,赶忙朝李秘道:“万岁爷最近睡得早一些,爵爷还是先进去面圣吧。”

李秘也不再多言,朝郑贵妃轻轻点头,便往寝宫里头走,郑贵妃却是狠狠地瞪了魏忠贤一眼,后者也只是故作不见。

到了寝宫之中,李秘才算安心下来,因为田义和王安都在,陆家茅也没躲在暗处,只是如雕塑一般站在床边。

朱翊钧靠坐在龙床上,竟是须发皆白,看起来竟然比李成梁还要苍老一些!

王安此时跪在地上,将一个黄铜痰盂轻轻推到了床底下,整个房间充斥着一股药味和老人骚味,即便放了安神镇咳的熏香,也遮盖不住这股气味。

李秘走到床边来,当即给朱翊钧行礼。

“臣叩见皇帝陛下,祝吾皇万寿齐天!”

朱翊钧缓缓抬起手来,一言不发,眼眶却是湿润起来。

李秘没抬头,也看不见朱翊钧的动作,还是田义走过来,将李秘扶了起来。

李秘见得朱翊钧说不出话来,也是满怀惊疑,田义看着李秘的眼睛,朝他轻轻摇了摇头,李秘终于还是知道,朱翊钧竟然口不能言了!

李秘也是下意识往朱翊钧那边看了过去,此时才看到细节之处,朱翊钧嘴角耷拉,隐有晶莹口涎,竟是中风后遗之像!

朱翊钧还抬着手,手指颤抖着,指着李秘身上的蟒袍,点了点手指,扯着嘴角露出个难看的笑容来,仿佛在说,这蟒袍穿着很好看。

虽然是朱翊钧猜忌李秘,才让李秘离开北京城,追击周瑜,以致于李秘在外漂泊,还差点死在外面,可若没有这些,李秘也不可能杀掉周瑜,更因此而破坏了日本的军事阴谋,顺手还解决了奴儿哈赤这个大患。

这一饮一啄皆有天意,事到如今,朱翊钧仍旧能够想起李秘来,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旧让李秘穿上蟒袍,将李秘视为依赖,也足见他已经是幡然醒悟,彻底相信李秘了。

即便是寻常家主,到了该撒手之事,终归有些放不下的心事,也有需要托付之人,更何况一国之君?

李秘也终于明白朱翊钧为何急着要宣召李秘,只怕是难免有托孤之意了!

李秘坐到床边来,轻轻握住了朱翊钧的手,朱翊钧那悬空的后背,才重新贴回了床头,整个人也都放松了下来,仿佛心头大石也跟着落地了一般。

李秘趁机轻轻摁住朱翊钧的手腕,探了他的脉搏,也果是浮躁虚弱,若常人脉象如击鼓,他的脉象便是水滴击弦,虚无又快速,自是不容乐观。

“索长生呢?”李秘转头朝田义问道,不过见得田义沉默不语,李秘也知道自己问错了。

李秘不在,朱翊钧估摸着也不敢放心用索长生,若是索长生在此,朱翊钧也不至于落到这部田地了。

回过头来,李秘果真见得朱翊钧一脸的懊悔,也就得到切实的答案了。

“陛下的龙体要紧,臣这就让人把索长生找来!”李秘如此说着,便要吩咐魏忠贤,然而朱翊钧却捏着他的手,如何都不肯让他说话,仿佛一个倔强的孩子一般。

李秘也满脸疑惑,田义和王安等人也不敢说话,倒是站在李秘后背的魏忠贤,此时稍稍弯腰,嘴唇也不动,声若微蚊一般,借着李秘遮挡,朝李秘提醒道。

“皇上早已将索长生和厄玛奴耳等人都关了起来,想来也有两三年了……”

李秘闻言,陡然睁眼,扫视一圈,田义和王安等人尽皆不敢抬头,也并不说话。

整个寝宫一片死寂,只剩下朱翊钧破风箱一般的艰难呼吸声,让人想象到随着呼吸,空气艰难地穿过他喉头的一口老痰,润养着这个即将腐朽的残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