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六百三十六章 诸事皆了回京师

推棺 第六百三十六章 诸事皆了回京师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08 来源:笔趣阁

杨展率军出击,掩杀败军,这场战斗也渐渐落下帷幕。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当李秘等人押着奴儿哈赤和舒尔哈齐回城之时,杨展也是喜出望外!

奴儿哈赤今番率军进犯宽甸六堡,若是赢了,或许会搬出各种借口来,说甚么边军压迫部落,不得不反抗云云。

借着宽甸六堡,说不得又跟朝廷拉拉扯扯,以谋求更大的利益。

然而今次李秘等人非但打败了来犯的部落军,还将奴儿哈赤和舒尔哈齐抓了个现成,所谓成王败寇,如今该如何说,那可是朝廷这边说了算!

守军也不敢深入腹地去掩杀贼军,当夜便鸣金收兵,也是收获颇丰,且不说斩首上千级,便是生俘也有五千余,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凭借着这份功劳,杨展即便无法回到朝堂核心,也能够晋升副总兵的级别了!

奴儿哈赤这些年在辽东为所欲为,令得朝廷头疼不已,也正因此,将年近八十的李成梁都调回了辽东来。

今次倒是好了,抓住了奴儿哈赤,女真联盟土崩瓦解,那些没主意的部落酋长,还不得巴巴着来求大明?

李秘可没理会这些,因为赵司马和左黯,终究是要离开了,而且还是带着剩下的鬼兵丸离开!

李秘知道,他们是要去寻找剩下那半枚太平令,估摸着左黯在张角的遗物之中发现了甚么线索,李秘也不得而知。

而鬼兵丸已经此生无憾,他们无法回归正常生活,跟着赵司马和左黯,倒也是好事一桩。

守陵人得报大仇,也要回去给李舜臣继续守陵,虽然李秘极力挽留,但他们去意已决,此生只愿给李舜臣陪葬,李秘也不好再强留。

生死与共的弟兄们离开,终究是让人沮丧的一件事,也好在甄宓和张黄庭陪着,倒也缓解了不少。

到得翌日中午,熊廷弼和赵广陵等人也率领援军赶来过来,帮着杨展处理手尾工作。

杨展此时却提出了一个让人感到万分大胆的决定,那便是趁着部落军群龙无首,深入腹地追杀残兵!

此举倒不是为了攻城掠地,开拓边疆,而是为了耀武扬威,震慑这些部落!

杨展先前不顾风雪,向后方各处都发了求救,大明边军到底还是效率不错的,尤其是刚刚才经历了几年前的援朝抗倭战争,军纪尚未废弛,所以驰援也很是及时。

抵达宽奠的援军越来越多,见得抓着了奴儿哈赤和舒尔哈齐,耀武扬威的事情也就太乐意去做了,痛打落水狗的事情,试问谁不做?

更何况,这可是捞军功的好机会,虽然杨展拿了大头,但不可能独占这份功劳,他向后方求援不假,军队及时驰援也不差,也亏得李秘拼死扭转局势,若没有李秘力挽狂澜,杨展最终还是得靠这些援军。

所以援军参与进来,也并没有错,杨展是个官场老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若自己独占了这份功劳,眼红之人就会非议和诽谤,这份功劳想吞下去既不容易也不好看。

而给这些人分一些好处,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些人就会拼命抬高杨展的功劳,杨展的功劳越大,他们分得的好处也就越多。

虽然大家最终还是为了边地安稳,但说到底,这样的行为,还是私心成分居多,李秘见得这个场景,也就有些心灰意冷了。

想起那些替他挡死的弟兄,再看看如今为了夺取军功而打算去吓唬那些部落军的大明军队,李秘又如何提得起兴致来?

所以这些天他都只是与甄宓张黄庭呆在一处,也不参与军议,虽然李成梁给了他一个宣抚的军职,还给了大斑鬼鲳的营团编制,然而如今大斑鬼鲳就只剩下他这个营指挥,只能是名存实亡。

过得几天,这些援军也纷纷从部落营地赶回来,倒也缴获了不少部落青壮和牛马牲口,只是这些部落青壮到底是参与了攻城的贼兵,还是从部落里拉来充军功的,也就不得而知了。

横竖这些天也有不少部落酋长来宽甸六堡表忠心,其中不乏奴儿哈赤建立的女真大联盟的酋长们。

除此之外,连乌拉部等长期受到奴儿哈赤压制,终于卸下肩头大石的部落酋长,也都纷纷向宽甸六堡靠近。

宽甸六堡仿佛迎来了“太平盛世”,四处洋溢着胜利和安详的融洽氛围。

而这一日,李成梁终于还是来了。

没有接见杨展,没有理会其他将士,甚至没有与李如梅见面,李成梁便找到了李秘。

因为他知道,李秘没有参与到后期的工作,也就是说,李秘没有利益牵扯,所以李秘的说法和意见,才是最中允的。

这就是老人的生存智慧,他们的目光和经验,才是他们真正的睿智之处。

李秘也没甚么好隐瞒的,将整个事件,以及这些天的后续活动,全都告诉了李成梁。

李成梁时而点头,时而又皱眉,时而又问起一些细节问题来,并没有敷衍了事,整个过程大多在倾听,并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决策。

到得最后,李成梁终于朝李秘问道:“奴儿哈赤和舒尔哈齐交给老夫,你可放心?”

李秘微微一愕,而后故意问道:“虽然我也是个伯爵,但军职还是老帅您临时委派的,连军议的资格都没有,老帅何必拿这个问题来问我?”

李成梁摇了摇头,指着李秘笑道:“这个时候就别装糊涂了,若不是你,能有今日?老夫虽然提不起刀了,但眼睛还没瞎的……”

李秘闻言,也是笑笑,不再说话,倒是李成梁主动开口道:“我是辽东铁岭人,这地方又是我大半辈子开拓出来的,按说能老死在这个地方,也了无遗憾……”

“可我不想临老了还来去折腾,今番你抓了奴儿哈赤,辽东足以安稳几十年,老夫心病尽去,也就能偷偷懒了,这个辽东总兵,我想让如梅来做,所以……我想让你跟我回京。”

李秘自是清楚其中的门道,李成梁积威甚重,在辽东呼风唤雨,说是土皇帝都不过分,朝廷不可能不忌惮。

早先让李成梁提前退休,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么。

只是后来奴儿哈赤实在太过猖獗,大明边军乌烟瘴气,才不得不搬出这个老爷子来坐镇场面。

如今解决了奴儿哈赤的问题,边地少说也能安定个几十年,兔死狗烹,权柄也就不能捏在李成梁手里了。

李如梅虽然也是个将帅之才,但到底年轻,而且赋闲在家多年,如今给他起伏,接过李成梁的官职,也是名正言顺,这件事想来没甚么难度,为何李成梁要带着李秘一并回去?

李秘想想也就清楚了,今番李秘到底是抗旨不遵,若李成梁带着他回去,加上大破贼军,捉拿贼酋,守卫六堡的功绩,有李成梁作证,李秘也就没甚么*烦了。

张角和周瑜死了,弟兄们也走了,德川家康刚刚上台不久,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住权柄,还要战后重建和发展,朝鲜这边仍旧是内斗自顾不暇,建州女真也没了威胁。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平静了下来,李秘没道理不回京了。

“如此,那便谢过老帅,跟着老帅回京,也省却不少麻烦,我是求之不得的……”

李秘一句道谢,便已经足以说明,他是承了李成梁的人情,李成梁也是高兴,毕竟没有李秘,就没有这场天大的功劳,可李秘却没有居功,更是不争不抢,因为无论是杨展还是他李成梁,都不敢短了他李秘的功劳。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在李秘这个年纪,做事如此稳重和缜密,只怕也没几人了。

人都说他李成梁一门九虎,儿子个个是人才,可在他李成梁看来,李秘绝不比他任何一个儿子差!

想起儿子们,李成梁也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也不再与李秘罗嗦,当即离开了。

李成梁走了之后,甄宓和张黄庭便从后头走了出来,李秘便问道。

“其实我不太明白,按说李如松比李如梅要年长,而且在军中威望更甚,为何他会让李如梅来接掌辽东,而不是李如松?”

李秘对李如松还是非常佩服的,他可是徐渭的学生,戎马半生也是战功赫赫,援朝抗倭更是有功之臣。

甄宓看了看张黄庭,毕竟朝廷上头的事情,到底还是张黄庭比较熟悉一些。

张黄庭迟疑了片刻,还是朝李秘道:“李如松早几年征伐蒙古部族,在战争中阵亡了……虽然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但李成梁到底是……”

说到此处,张黄庭也有些不忍,甄宓却在一旁说道:“人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间最痛苦之事,殊不知白发人送白发人更痛苦,有时候活得太长,未必是好……”

若果真照着历史轨迹前行,李成梁享年九十才离世,此时他才八十,还有十年可活,然而长子李如松也才五十岁就死了,也难怪李成梁会这般悲痛了。

诸事已了,李秘也终于是放下了所有的顾虑,与甄宓张黄庭好好歇息了几日,也不管军事,只是整日里骑马游玩,好生快活。

又过了半个月,天气晴好,无风无雪,趁着年节未至,李成梁终于是出发返京,许是希望能在年前赶回到京城,以奴儿哈赤这桩大功,作为皇帝的献礼。

毕竟是辽东总兵,出行也是浩浩荡荡,李秘也没甚么可操心的,偶尔会陪李成梁骑骑马,老人一心想着卸任,该叮嘱的都已经叮嘱李如梅,一路上也很是轻松,有机会也会提点李秘一番,行程也就轻快了。

万历三十四年,李秘终于在年关之前,回到了北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