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断狱 > 第五百零零零章 殿中御史围攻相府

断狱 第五百零零零章 殿中御史围攻相府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2:04 来源:笔趣阁

杨璟本来对丁大全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毕竟杨璟并非历史学者,即便如此,史料的记载也有很大的出入,想要从史料之中还原一个人的原貌,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进入了朝堂之后,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杨璟对丁大全也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综合后世的一些记载,杨璟也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而最大的担忧莫过于丁大全会瞒报军情,以致于蒙古人从大理进入交趾,再从交趾进入广西,从南面打击宋朝。

虽然杨璟取得龙首关大捷,阻止了蒙古人入侵大理的阴谋,蒙古人想要进入交趾,必须攻陷大理,或者绕过大理,时间上会延迟很多,甚至于不会发生由交趾攻入大宋的事件,但杨璟还是决意要将丁大全逐出朝堂!

非但丁大全,董宋臣和卢允升、贾似道等人,但凡有机会,杨璟都不会放过他们!

而丁大全弹劾董槐,也是费尽了心思,纠集了言台的吴衍等人,不分青红皂白,想要至董槐于死地,如今竟然调动隅兵去捉拿董槐,可见急迫到了何种程度!

董槐乃是嘉定年的进士,做过提刑官,也做过知州,平息过兵变叛乱,也救过灾民,安置过流民,而后又知建康府,整肃军纪、加强军备与操练,政绩斐然,自然也就损害了不少奸臣的利益。

丁大全也是没办法,如果他不对董槐下手,董槐迟早要将他逐出朝堂,因为董槐已经不止一次在官家面前说他丁大全的坏话了!

即便是在朝议之上,董槐也毫不留情面地指谪丁大全,而丁大全偏生没有太多可以夸耀的政绩,想要对抗董槐,根本就不可能,长此以往,只能让董槐将自己撵走!

好在今番有集英殿这个案子作为由头,丁大全便借题发挥,将事情越闹越大,又抓准了官家赵昀已经开始对董槐疑神疑鬼的心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对董槐下手了!

为了调动这三百隅兵,丁大全也是费尽了心思,没想到竟然走漏了消息,让陈宜中等人带着太学生和诸多百姓,先将相府给保护了起来!

丁大全对这些太学生是恨之入骨,董宋臣已经将杨璟官复原职,并全权重审案子的消息告诉了他,丁大全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今夜铩羽而归,杨璟必定会将董槐从儿子董登州的案子里头摘出来,往后可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隅兵强行冲击相府,虽然对那些文人和百姓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这些人越是死命维护董槐,便越是坐实董槐蛊惑人心,意图谋反,即便他丁大全擅自调动隅兵,官家也不会责怪于他!

董槐虽然老了,却是平息过叛乱,见过厮杀的人物,风风雨雨走过来,又岂会被这等小场面给吓住。

董槐听府中护卫禀报了情况之后,也很是忧虑,倒不是担心丁大全对付自己,而是担心这些太学生和民众会因此受到牵连。

他也来不及换衣服,穿着一身单薄燕服,便在府中仅有的几名护卫的簇拥之下,来到了相府门口,让人打开了沉重的府门!

陈宜中等太学生与诸多民众,见得董槐现身,情绪更是激动亢奋,虽然他们手无寸铁,却层层保护着相府。

董槐见得如此,也不由老泪盈眶,心说自己勤勤恳恳大半辈子,即便奸佞们如何泼脏水,起码老百姓还是将他记在心里的。

可董槐身为宰辅,也早已熟悉了朝堂争斗,更知道这些太学生和民众的声援,乃至于实质性的保护,对自己而言并非好事,只是这份心意太重,董槐也不忍拒绝。

虽然隔着人群,但丁大全还是见到了董槐,当事人现身之后,双方的冲突也暂时停歇下来。

丁大全朝董槐高喊道:“董槐!你如果还想留些颜面,便自己到大理寺去接受审判,只要你愿意前往大理寺,本官可以带着兵马离开,否则别怪本官不留情面!”

其实丁大全也是虚张声势,早先官家病发之前,他就已经弹劾董槐,并提议将董槐收押到大理寺,让大理寺和刑部共同审查董槐的案子。

可丁大全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官家已经发病,丁大全趁着入宫探视的空当,又得了官家几乎含糊不清的应允,便想着利用官家那些含糊不清的旨意,来拿了董槐。

只要董槐进了大理寺,事情也就好办了。

董槐闻言,只是冷声道:“丁青皮,何以逼迫至此!官家虽然让老夫在家将养,但并未有正式旨意取缔本官的相位,你带人来相府,藐视大宋王法,擅自动刀动枪,掀起骚乱,此乃知法犯法,若是识趣,便赶紧退散罢了!”

丁大全最厌恶别人喊他的外号,拿他的脸皮说事儿,因为他就是靠着这张脸才得了朝廷赏识,搭上董宋臣这条大船,才得了官家的宠信。

“董槐!本官有官家口谕在此,命你前往大理寺接受质询,你敢抗旨不遵,当真要谋反不成!”

丁大全早已想好了,他入宫探视官家之时,官家的神智已经不甚清楚,于是他便趁机提出要捉拿董槐,官家其实并未回复,只是无力地点了点头。

但对于胆大包天的丁大全而言,这已经足够了,有了官家这个含含糊糊的点头,他便不算假传圣旨,董槐若是遵从官家口谕,去了大理寺,便需接受调查,若他敢不去,便是抗旨谋反!

董槐也是精通政务之人,官家平日里随口吩咐的小事,也算是口谕,但在捉拿宰辅大臣这般天大的事情上,官家是不可能只发口谕,而没有正式文书的!

董槐毕竟是宰辅,总不能跟丁大全当众骂街,便沉默了片刻,此时陈宜中却朗声道。

“董相公乃是一朝宰辅,没有官家的圣旨以及有司的正式捕文,侍御史大人何敢只凭一句口谕,便要来拿人!”

太学生们也是纷纷附和声援,周遭百姓更是群情激奋,陈宜中趁热打铁道。

“敢问侍御史大人,您作为言台文官,却调拨三百隅兵,可有相关的文书!”

董槐虽然身居高位,但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也时常关注大宋的青年才俊,陈宜中在太学里头也算是小有名气,董槐也是听说过的,此时见得陈宜中直指要害,也不由暗自点头。

丁大全被陈宜中揭破,不由老脸通红,但更不要脸皮的事情他都做过,又岂会在乎这一桩,眼下还是捉拿董槐要紧,成败在此一举,又如何能因为陈宜中这些个白身士子而却步!

“陈宜中,尔等受朝廷恩待栽培,不好好读书,以期报效朝廷,却妄言朝政,干涉官府办差,纠结暴民,啸众闹事,更是当众指谪朝廷命官,无端诽谤和诬陷,更质疑官家口谕,罪加一等,全都给我拿下!”

丁大全恼羞成怒,一声令下,蠢蠢欲动的隅兵再度发起冲击,抽出刀剑来,便往相府里头撞,那些个民众都是手无寸铁,当即倒下一大片,鲜血横流,也不知是死是伤!

人潮大乱,惊叫连连,哭喊震天,隅兵们却争先恐后地往相府门口冲击,眼看着就要冲破民众的保护!

正当此时,街道上涌出大批皇城司的禁军,脚步沉稳齐整,甲胄丁铛,刀剑铿锵,放眼望去,保不齐数百之众!

隅兵们的战斗力在皇城司禁军面前简直就不值一提,见得禁军杀出,当场就退缩了,不敢再往前半步!

丁大全回身一看,也是脸色大变,本来就白里带青的脸皮,越发惨白!

因为他已经从董宋臣那里得到消息,徐佛眼下与董槐一般,赋闲在家,而皇城司的掌控权,已经移交到了提点皇城司公事官杨璟的手中!

早在他招揽周震炎之时,便与杨璟有过交集,当初自己将杨璟视若无物,根本就看不起这个从地方官场冒出来的年轻人。

而后他才意识到,杨璟根本就无法用常理来揣测和看待,但凡小看杨璟的人,大多没甚么好下场!

眼下皇城司的禁军突然发动,应该是杨璟的手笔了!

丁大全眯起眼睛来,往后头的人群一看,果然见得杨璟一身道袍,竟走在皇城司诸人的前头!

“侍御史大人,你该知道这几天京城已经实行宵禁了,竟然还敢私自调动隅兵,对官家委任的宰辅大打出手,如今良民死伤,你可真够胆气呢!”

丁大全闻言,也是心头大惊,因为官家赵昀身体突发急症,贾似道等人一商量,已经让殿前司都指挥使颜明直等人发布宵禁之令,便是坊间那些个热闹的秦楼楚馆和勾栏瓦舍,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开张做生意!

此时他也懊恼不已,若不是陈宜中带着民众阻挠,他早就将董槐抓进大理寺,只要这老东西进了大理寺,便万事大吉了,奈何如今杨璟横插一脚,算是功亏一篑了!

面对杨璟的质问,丁大全也是拼死一搏,心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将董槐抓进大理寺,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翻盘!

“杨璟!你好大的口气!本官有官家口谕在此,乃是特权办特事,尔等还不速速退下!莫不成你是董槐的同党,也想抗旨不遵,意图谋反不成!”

杨璟已经走到丁大全这边来,丁大全被杨璟的气势所迫,接连后退,那些个隅兵不得不将他保护在身后!

杨璟轻笑一声道:“侍御史大人口口声声说有官家旨意,可拿得出来?”

丁大全哑口无言,支吾着道:“这是…这是官家口谕,既是口谕,出口便如官家亲临,尔等身为朝臣,如何能言语无状,无视官家天威!”

杨璟哈哈一笑道:“不瞒定大人,本官今早才从宫里头出来,官家特命我全权负责京城保卫,可不曾提及定大人所谓的口谕呢。”

丁大全的额头上冒出米粒大的一颗颗冷汗来,却色厉内荏地辩驳道:“你…你今早出的宫,口谕却是…却是本官下午入宫去请的!”

“尔等还不快快退开,信不信本官将尔等一并告到朝会之上!”丁大全虽然声声俱厉,但已经开始心虚。

杨璟正要开口,但见得又有一队官兵涌上来,却是赵宗昌领着的临安府官兵!

“丁大全,你如何敢假借官家口谕,可知这是假传圣旨是要杀头灭门的!杨大人早上出的宫,不知道口谕的事情也就罢了,本官可是刚刚从宫里出来,你待狡辩到何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