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断狱 > 第五百零零一章 风波平息对话右相

断狱 第五百零零一章 风波平息对话右相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2:04 来源:笔趣阁

杨璟的出现,彻底打乱了丁大全的计划,而赵宗昌的出现,则将丁大全的阴谋击了个粉碎,甚至将他的仕途生涯推到了悬崖的边缘!

正是因为丁大全乃是官家亲信之人,才更加清楚赵宗昌的真实身份,更清楚官家对赵宗昌是何等地宠信!

外头关于赵宗昌的传闻也是众说纷纭,但丁大全从董宋臣的口中,早已得知了赵宗昌的真实身份!

这个赵宗昌,其实本名赵与芮,而官家的本名乃是赵与莒,这个赵宗昌,其实是官家小三岁的亲弟弟!

当初赵昀被带回京城,即位之后,便受到了杨太后和史弥远的把持,一直无法亲政,几乎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夺回了实权。

而没有实权在手的赵昀,很多事情其实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弟弟,他便让弟弟改名为赵宗昌,给了他地方官职,让他躲开朝堂的争斗。

在上位之后,赵昀便将自己的生父赵希瓐追封为荣王,而赵宗昌太过低调,在别人眼中或许才智不显,又没有骄横跋扈,所以也就渐渐淡离了朝堂的焦点。

但如今官家赵昀的身体状况出了大问题,便把赵宗昌召回来,而且还委以重任,特例设置了临安府尹的官职,让赵宗昌得以上位。

董宋臣甚至还跟丁大全透露过,说是官家不久之后便会将这个“公开的秘密”宣告天下,恢复赵与芮的身份,让他世袭罔替荣王的封号!

这也就难怪丁大全会如此忌惮赵宗昌了。

不过相较于杨璟,丁大全和董宋臣,乃至于官家赵昀,都知道得太少。

因为杨璟得知了赵宗昌乃是赵与芮之后,便想起了史料上的记载,这个赵与芮唯一的儿子赵孟启,会接掌赵昀的帝位,成为后来的宋度宗!

赵宗昌乃是临安府尹,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归他管辖,也是他的职责所在,更重要的是,赵昀将他调回来,就是为了在自己病重之时,让弟弟替他看守赵家的江山,赵宗昌又岂能让丁大全这样的人四处为祸!

也多亏杨璟提前收到了消息,赶来制止了丁大全,否则木已成舟,董槐入了大理寺,丁大全矢口否认假传圣旨的事实,也就无从争论和对质了。

丁大全彻底放弃了抵抗,他可以对董槐动手,可以对太学生陈宜中等人动手,可以对这些百姓动手,但他却不敢对皇城司的禁军动手,即便动手也打不过,更不敢对赵宗昌动手,因为他是官家的弟弟,不久之后便是荣王,对赵宗昌动手,无异于造反!

“来人,给我除下他的玉带!”赵宗昌一声令下,身边的官兵便将丁大全腰间的玉带给解了下来。

那玉带乃是官家御赐之物,是丁大全是受宠的证明,也只有赵宗昌敢将御赐之物给收走,如此便像抽掉了丁大全的护身符一般!

“你不能这么做!不能!”丁大全虽然嘶吼着,但赵宗昌却全然不理会。

皇城司和临安府的士兵将那三百隅兵缴械之后,便全部都控制起来,赵宗昌果真将丁大全押解回府,待得天亮,便带他入宫去面圣,由官家来定夺此事。

杨璟适才看得真切,那丁大全反抗之时,身上掉出一块玉佩来,此时见得人都走了,便捡起那块玉佩,没想到竟然是赵昀所用的一枚鉴赏私章!

这类印章,通常是文人墨客欣赏或者鉴定字画之时,盖上印章,表明是自己的收藏,或者经过了自己的鉴证。

杨璟想了想,便将印章收了起来,反正丁大全也没发现自己东西掉了,保不定往后还有大用呢。

陈密等人将隅兵押走,遣散了百姓,杨璟便走到相府门前来,董槐赶忙将杨璟这个大救星以及陈宜中等六名为首的太学生,都请入了相府之中。

相府里头的家眷们早已心惊胆战,此时见得危机解除,这才大松一口气。

杨璟对于陈宜中这个南宋崩坏之前才当上宰相的人,也有些好奇,不过杨璟也知道,想要改变历史轨迹,其实并不算难,想要改变一个人,才是难事。

陈宜中的性格早已定型,此时的陈宜中不畏强权,仗义执言,敢说敢做,确实不像投降派,但英勇有余,却少了些许沉稳和谋略。

他的本意确实是好的,但没有考虑这种声援活动对董槐会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

或许这也是他往后对抗蒙古大军之时,敢于抵抗,却屡战屡败的原因了。

再者,今次他带着太学生和民众声援董槐,未尝没有投机取巧,想要趁机扬名的意思在里头。

而且董槐邀请他们进入相府之时,陈宜中表现得太过恭谦,全然没有了正义凛然那种豪迈之气,反而多了一股隐隐约约的谄媚,给人一种阴柔深沉之印象。

或许这也注定了他往后会投靠贾似道的命运。

陈宜中是听说过杨璟的,早在杨璟被封爵之时,他便多次在文人的集会上,声讨过杨璟,毕竟杨璟不是进士出身,更非武将出身,而只是个不入流的推吏,早先更是最下贱的仵作行人!

虽然杨璟并不知道他曾经被陈宜中声讨过,但陈宜中此时面对杨璟,仍旧不敢直视杨璟的眸光。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杨璟,杨璟年轻得太过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执掌了皇城司大权,更化解了危机,拯救了正直清流文官的精神领袖董槐!

而且杨璟的眼神如同润物无声的冰泉,只要稍微出现缝隙,这眸光便能够渗透进去,洞察到你内心最深处的秘密一般。

或许也正是因此,陈宜中更不敢攀结杨璟,又许是担心杨璟对他印象太深,往后会因为声讨的事情而报复他陈宜中一般,毕竟杨璟掌控皇城司,想要调查一个人,还是太学生,而且还是小有名气的太学生,那可不要太容易了。

想到这里,本想趁机结交董槐,凭风好借力,送他上青云的陈宜中,只是与诸多同学,故作无私,也不敢领受董槐的感恩,便匆匆离开了相府。

董槐想了想,便与旁边的长随吩咐起来,说是让长随挑选一些字画或者孤本书籍,翌日送入太学,聊表心意。

这些人都屏退之后,董槐才正色朝杨璟感谢道:“今番多亏杨爵爷相助,否则丁青皮那奸佞就要得逞,老夫这一世名声怕是要毁了...”

董槐到底还是文官,事到临头担忧的终究还是名声,便如同早先劝杨璟入太学一样,杨璟对此也早已见惯不怪了。

“右相不必如此,这丁大全蛊惑君心,祸乱朝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杨某有心铲奸除恶,奈何势单力薄,往后还需要相公多多提携,还我大宋朝廷一片清明才是!”

杨璟说得斩钉截铁,又发自肺腑,董槐自然感受到杨璟的拳拳之心,不由感慨道:“老夫终究还是老了,这世道往后便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了...”

“老夫又岂会不知这些个奸佞横行朝堂?只是官家...老夫三番四次诤言直谏,官家已经厌烦我这个老东西了,老夫忝居相位,不能为朝廷,为百姓斩奸除恶,实在有愧皇命,愧对大宋百姓,今番若能重归朝堂,老夫便是拼着这把老骨头不要,也要将这群乌合之众逐出朝堂!”

杨璟避席,敛起袍服,朝董槐拱手为礼道:“老相公深明大义,乃我大宋百姓之福,往后用得着杨某,尽管吩咐一句便了!”

董槐见得杨璟如此坦率,心中对杨璟那一点点芥蒂,也终于彻底消除,挽着杨璟的手,连道了三个好,这才拉着杨璟坐下。

不过这位老宰辅还是轻叹一声道:“只是如今官家病重,我儿登州又...丁青皮这么一闹,确实过分了些,但也让官家心里不悦,老夫想要重归朝堂,也不知何年何月了...”

杨璟轻轻一笑道:“老相公不必多虑,杨某给官家看过了,官家正当精壮,年富力强,只是一时染珂,很快便会好起来的...”

“至于令郎之事,杨某也已经得了官家的权柄,重新展开了调查,如今已弄清楚事实来由,不日便发回刑部和大理寺重审,与老相公并不太多牵扯...”

董槐听说杨璟查清楚了案子,顿时激动地站了起来,抓住杨璟的手问道。

“爵爷果真查清楚了?那...那...我儿登州可是清白?”

杨璟见得他满眼期待,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最终还是将调查结果说了一遍,连同董登州在诏狱里头的表现,也都详细地告之了董槐。

人常说知子莫若父,董登州是个甚么样的人,董槐心里该是有数的,杨璟也不想有所隐瞒,而且董登州经过此事之后,想要重新得到文官集团的认可,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权当给董槐一些时间做下心理准备吧。

董槐听得儿子没有参与犯案,连同杨镇也都是清白的,心里也高兴,只是听得杨镇想要污辱公主清白,而儿子董登州竟然替杨镇打掩护,最后还不惜一切代价来隐瞒实情,这位老相公的眼中也难掩失望和悲愤。

这一刻,这位老人就好像多年来一直养了一头狼,只是每天给这头狼喂养素菜,虽然明知道狼终有一天会吃肉,可当自己养大的狼开始吃肉之后,却仍旧难以压制心中的那种痛苦。

“唉...家门不幸啊...虽说这逆子没有作恶,但罔顾礼法,包庇邪恶,便是老夫,也容不得他,待得案子尘埃落定,老夫便让他致仕自省吧...”

让董登州退出官场,其实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董槐为了这个儿子,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杨璟也不好插嘴,又与董槐说了一会儿话,这才离开了相府。

陈密等人已经将那些隅兵都关押起来,正在录取供词,整理出个大概来,也好交由官家定夺,杨璟便自己回到了秦桧那座老宅。

辛苦奔忙了一天一夜,事情总算是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当然了,后续该如何措置,其实还需要看官家的态度,毕竟丁大全能够得到官家宠信,两人之间还是有着不浅的感情。

杨璟的态度自然是据理力争,严惩不贷,只是眼下也不去多想,只是有些怀念夏至丫头在一旁伺候着的美好感觉了。

府里头的下人和奴婢,都是徐佛挑选的,送给杨璟使唤,无论姿色还是心思,亦或是干活的手艺,都比夏至丫头要好,只是没有夏至丫头那般贴心,杨璟也很少让这些奴婢伺候自己。

此时见得杨璟回来,这些个奴婢也纷纷忙活起来,又是准备洗澡的热水,又是让厨娘赶紧准备吃食。

杨璟没甚么胃口,倒是舒舒服服洗了个澡,正打算练功,门子却又急匆匆进来通报,说是宫里又来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