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断狱 >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临安府衙骚乱不断

断狱 第四百九十九章 临安府衙骚乱不断

作者:离人望左岸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2:04 来源:笔趣阁

杨璟听得陈密禀报,知晓事态严重,便离开了诏狱,往临安府衙门赶去。

如今徐佛还没有官复原职,皇城司全由他这个公事官主持大局,谁想到上任还不到两个时辰,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如果杨璟当初答应董槐,如今他应该与陈宜中等人成为同学了。

太学也就相当于国立大学,是朝廷办的公学,挑选各地精英,为国家培养预备人才。

太学生其实是不得议论朝政的,因为这些太学生对舆论的影响实在太大。

其他朝代暂且不谈,单说北宋徽宗时期,太学生陈东等人便联名上书,将童贯与蔡京、王黼等人列为六贼,声讨这些奸佞,陈东虽然获得了极大的声望,但最终也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如果杨璟没记错的话,这个陈宜中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今次声讨丁大全,会为他们六名太学生赢得“六君子”的名声!

陈宜中家境贫寒,但才华出众,言辞优美,文章犀利,在太学生之中有着不浅的人望。

不过杨璟依稀记得,这位哥哥后来还是依附了贾似道,蒙古人打进来之后,南宋朝廷节节退败,贾似道也被罢相夺职,那时候已经是太皇太后的谢道清,便任命陈宜中为宰相。

这陈宜中也曾做过抵抗,不过收效不大,接连失败之后,又跟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南宋三杰”组织了南宋流亡小朝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杨璟与陈宜中没有太多接触,也没有关于这个人的资料,对于此人的人品或者历史功过,杨璟暂且不去评说,也无法去做出客观评判。

但眼下却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人带来的群体影响,如果事情闹大了,临安城可就乱了!

陈宜中等人的行为确实出于大义,但对于董槐等人而言,绝非甚么好事。

丁大全弹劾董槐的名目就是功高盖主,以权谋私,意图谋反,如今太学生和百姓气势汹汹来声援董槐,你让官家作何感想!

难道他赵昀就是昏君?难道他赵昀在太学生和百姓的眼中,还不如董槐?

所以他们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雪上加霜!

杨璟并不否定他们的动机,但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好心办坏事。

这些太学生是传统的学院派,没有实干经验,不懂审时度势,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乃至于空想主义者。

历史上已经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想要笔杆子里出政权,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失败,也都同样如此,所以咱们的伟大领袖才会说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名言。

杨璟一边赶路,一边思考着对策,不知不觉便来到了临安府衙门前头。

但见得乌泱泱满大街都是喧闹的百姓,已经将临安府衙围得水泄不通!

这登闻鼓嘛,也是宋朝的特色,便是许多电视剧里头击鼓鸣冤的原型,本是用来直接向皇帝陛下提出诉求的,但这里头有个规矩,无论是谁,无论甚么样的状况,只要敲了登闻鼓,就先打你几棍屁股再说事。

当然了,这个登闻鼓确实有个鼓,但这个鼓其实只是个形式和象征,对皇帝有什么诉求,通常会以正式的文书,先向开封府或者现在的临安府递交,得到批复,才能继续下面的流程。

这就有点像后世的集会,以及游行示威制度了,朝廷不会剥夺你的这项权利,但必须要通过朝廷的批准。

也好在杨璟从宫内头出来,并未换上官服,其实也因为他才刚刚被任命,贾似道刚把旨意递交到政事堂,还要下发有司,从流程上来说,杨璟其实还没有得到正式的任命文书,所以官服自然也就没有准备好。

多亏没有穿官服,杨璟才在陈密等人的簇拥下,从义愤填膺的人山人海之中挤出一条路,来到了临安府衙的前头。

临安府的官兵以及皇城司人禁军都在警戒,殿前司的人也纷纷从皇城调遣过来维持现场秩序。

人群的前头,大批文士装扮的人正在振臂高呼,临安府尹赵宗昌也亲自出面,安抚这些太学生和人群。

赵宗昌从矩州通判被调回京城之后,便主持临安府的事务,这临安与北宋开封不同,通常来说是不设府尹的,反倒是南京等却设置了府尹。

然而赵宗昌的身份另有辛秘,官家亲自下旨,让他当了临安府尹,而非知府,也算是间接承认了他与赵宗昌的关系。

赵宗昌坐镇西南,在地方官场上也有不少建树,似矩州等地,异族人居多,民族冲突比较严重,所以群体**件也是层出不穷,赵宗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足以应对这等突发事件。

也亏得官家赵昀有着先见之明一般,将赵宗昌调到了临安,更力排众议让他当了府尹,若换了别个官员,场面早已不知演变成何等混乱而不可收拾了!

赵宗昌早先已经让陈宜中等六人进入衙门,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诉求,表示愿意将他们的意愿转达给官家,这才将这些人都安抚了下来。

可有心之人却说朝廷办事拖拉,只是虚以委蛇,敷衍了事,要赵宗昌必须马上派人入宫请命,否则他们就不会散开!

眼下这些人就是在等待官家的回复,可宫里头也是水深火热,官家才刚刚好转一些,贾似道一面忙着帮助吴潜处理朝政,一面又担心这个消息会让官家的病情加重,因为杨璟说过,官家不得动怒,不得太过忧虑。

所以贾似道接到了请命之后,也不以为然,一群文人加一些人云亦云的愚夫,能成什么事?

于是他便让颜明直派了殿前司的人前来支援,而并没有将这个事情通报给官家。

学生和百姓等不来官家的批复也就罢了,等来的竟然是凶神恶煞的禁军,这些禁军披坚执锐,却是摆出了强势镇压的姿态!

有人趁机在人群之中煽动,说这些禁军打蒙古人就是软蛋,磨刀霍霍却只知道欺压百姓,对外是虫,对内是龙,于是大家更是群情激愤,眼下已经打算冲击府衙了!

见得杨璟到了,焦头烂额的赵宗昌也是见到了救星一般,刚忙将杨璟引入府衙。

“情况如何?”

赵宗昌听得杨璟发问,便一边走一边将情况都说了一遍,他也不清楚宫里头发生了甚么,官家没给批复也就算了,竟然还调来了禁军!

杨璟沉思了片刻,便朝赵宗昌道:“对话和安抚才是正道,不如先将这些禁军撤走,避免激怒这些暴民,这些百姓骚乱起来,破坏力不会太大,可如果禁军加入,便要发生流血冲突,影响会扩大,事情就更加难以收拾了!”

被杨璟这么一提点,赵宗昌也意识到,如今激化矛盾的,正是这些气势汹汹的禁军,可如果将禁军撤走,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临安府衙作为都城的管理部门,如果遭遇到冲击和破坏,事情的性质同样会发生变化,同样无法收场!

赵宗昌将自己的顾虑说了之后,杨璟也点头表示认同,而后他朝陈密道:“发动在京的暗察子,让他们混入人群之中,散布传言,引导舆论,将舆论风向先掌控在咱们手里再说!”

陈密也知道事态紧急,赶忙与李彧陆长安等人分头行动,召集暗察子们去了。

暗察子们很多都是临安城中的山狐社鼠,早已融入到民间市井之中,甚至比市井刁民还要市井,有他们混入人群之中,效果远比赵宗昌一个人在府衙前头大声疾呼要好太多了。

赵宗昌见得杨璟做出如此布置,也是心头大喜,而另一方面,杨璟竟然能够调动皇城司的人,这也让赵宗昌感到非常的吃惊。

毕竟杨璟的任命还没有正式下达,他也没有太多途径能够及时了解事态的进展,而他本来要进宫探望官家,结果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以致于他并不清楚杨璟的官职变化。

不过赵宗昌对杨璟有着绝对的信心,他知道杨璟肯定能够力挽狂澜!

连韦镇仙和白牛教都能够打败,能够在龙首关击退蒙古人的男人,足以给人如山岳一般的安全感!

杨璟也没有就此离开,他与赵宗昌一道出去,想要约见陈宜中等为首的几名太学生,希望能够说服他们。

这些太学生想必也该知道,请命归请命,若引发暴乱,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

然而外头的人群太过混乱,文人们似乎在召开小集会,商议着些什么,派出去的公差几次三番受到群众阻挠,竟然没能约见成功!

不过皇城司的办事效率还算不错,加上事态紧急,陈密等人也很快召集了周边所有暗察子,深入到人群之中,开始散布舆论,说这些人这般搞法,非但无法救了董相公,甚至会帮倒忙,给丁大全留下口实,实际上是害了董相公,建议大家冷静克制,由陈宜中等人与朝廷请愿交涉。

皇城司的人“散布谣言”已经轻车熟路,再加上中午过后天气炎热,府衙周遭暴晒得厉害,人潮太过密集,许多人更是受不了。

杨璟又让人在府衙四周制造一些小争小吵,甚至让其中一家青楼的妈妈,将一个头牌小姐差点剥光了赶将出来!

当然了,这些都是杨璟找来的皇城司“演员”,本意是在转移这些人的注意焦点。

因为这人群之中许多人其实都是从众心理,都是来看热闹的,这衙门这边对峙着,晒死个人,其他新鲜事一出现,自然就从外围渐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了。

到得下午,人群终于还是散去,可陈宜中等人也已经从现场撤离,赵宗昌也是松了一口气,打算过后再找这些人好好开导开导,顺便也让朝廷趁着这个空当,认真对待此事。

瑞国公主和高采芝并未跟过来,毕竟有些危险,她们早已在胡命桥的保护下回宫去了。

杨璟也是奔忙了一天,又累又饿,便留下来参加赵宗昌的家宴。

朝堂上的局势不容乐观,两人又就着今日之事,不断交换意见,又商量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不知不觉夜色已经晚了。

杨璟正打算离开,此时府衙的人却慌慌张张跑进来禀报道:“府尹大人,大事不好了!”

“大批百姓涌到相府,说是要保护董相公,与丁大全的人打起来了!”

“丁大全?这个丁青皮,又有他甚么事!”赵宗昌一下就冷汗直冒,酒都醒了大半,惊慌之中,连丁大全的外号都给叫出口来!

“殿中侍御史大人说董相公教唆太学生,冲击府衙,胁迫朝廷,意图谋反,与御史台的官员们,带着三百隅兵,要去抓董相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