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铁血宏图 > 第199章 难择(第一更,求月票)

铁血宏图 第199章 难择(第一更,求月票)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0 来源:笔趣阁

(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刘丽川称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李威池称平胡大都督。随后,陈阿林被封为左元帅,总理军务,林阿福被封为右元帅,兼署上海县事,陈芝伯为护理副元帅,徐渭仁为参谋,总理财政,潘起亮为飞虎将军,徐耀为常胜将军,蔡永良为扫北将军,张汉宾为征东将军,朱月峰为征南将军,周秀为正印将军,刘海、曾七、吴进为将军……”

这边督府大堂内传出的话声,只引得堂中张亮基、胡林翼、左宗棠、李子渊以及林治平等人无不是唇角微咧,面上尽是轻蔑之色。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原因再简单不过,相比于这上海的刘丽川,督府辖两省之地、兵近五万,这将军还未有一人,当然,这也与汉军推行的军衔制有根本性的关系,至于什么飞虎将军、常胜将军、扫北将军之类,更是有也没有,实际上这正是大汉都督府最大的特别之处——不重名号。

甚至就是连汉督本人也不过只是有一个“大都督”的名衔,至于那太平军封的什么“春官丞相”,于武昌这边更是无人提及,那不过只是扯来一用的大旗罢了,就像现在汉军于九江修建的炮台一般,防范的不正是粤匪嘛!

“……李绍熙为掌一切军机,李少轩为筹办大军务,主持总府,谢静轩为总办军务,沈国华为参赞大臣,徐星怡为随营参赞,陈晓湖为参赞,吴兰台为参谋,沈纪明为筹办粮务,曹子房为筹备军械,潘清泉为游击,夏祖望为筹防局主,陈阿明、林阿周、刘进等人为先锋,萧奎为太医院……”

“大都督,如此看来,这刘丽川其心智也就一般,不过刚得一县之地,便肆意滥封,其又焉能成事?”

若非是明白上海于督府的重要性,恐怕张亮基都会觉得于这府堂上讨论这所谓的“小刀会起义”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别的不说,单就是的凭着其滥封群员的举动,便可知其断不可能成事。

“张相所言极是,但于我汉督而言,上海小刀会者其能否成事,倒不重要!”

张亮基的话声方落,左宗棠便直接出言说道。

“于我而言,上海之地,实为通埠要地,若上海纷乱,于督府必将有伤,非但湖广之丝无法运销,即便是外洋构械,亦不能于上海转运,如此,于督府而言,自然极为不利!”

左宗棠的话让胡林翼等人深以为然的接连点头,在这朝堂之中,又有几人不知枪炮于汉军的重要性,尽管现在武昌的工厂中已经能造出枪炮,可工厂内的机器却需要购自外洋,如那铁厂以及枪炮厂、机器厂以至船厂等所需的机器,皆未运进武昌,若是上海纷乱不断,势必将会影响到汉军的将来。

左宗棠的反驳让张亮基连忙补救道。

“左主事所言极是,可现在上海纷乱如此,我督府远在武昌,又焉能插手上海之事?”

张亮基说的倒也是事实,武昌与上海之间可是隔着两个省。

“大都督,以臣之见,这上海之事,督府理应静观其变……”

不待张亮基说完,胡林翼便出言反驳道。

“大都督,断不可静观其变,若是臣所料不差,今时上海起事,他日粤匪势必会与其联络,若两者合纵,扫荡苏南,这上海非但将尽为粤匪所得,甚至就连同我之海路也必将为粤匪所断!”

胡林翼的话只让朱宜锋眉头微皱,尽管明知道历史上的小刀会起义并未成功,但其归顺太平军却是历史上的事实,更何况刘丽川那个人……想到与其一面之缘,又想到自己曾给他的那些武器以及资助,这一切是否会改变历史呢?、

若是万一其当真为太平军所用,那么……心思略微一亮,朱宜锋看着胡林翼问道。

“那润芝之见,又当如何?”

尽管这督府的框架官阶已定,但是朱宜锋还是不太习惯用其官职称谓下属,而是依然用其字。

“提前联络,抢在粤匪与勾结之前,令其效忠于我!”

听了胡林翼的话后,朱宜锋沉思好一会才说:

“让他刘丽川归顺于我,这上海与咱们这可隔着数百里那。”

“隔着数百里,又有何难?”

胡林翼对大都督的这个看法不能同意。

“武昌地处内陆偏地,虽做享长江之利,可江首却为清廷所控,江中又为粤匪所断,长久以往,我汉军必将受其所限,这合适吗?”

“嗯,确实如此,江航为他人所持,确实不利于我。”

其实朱宜锋早就在思考这件事了,甚至在长沙的时候,他就曾考虑过攻取广东之事,不过考虑到战线过长,且存在交通、消化等问题,最终攻取广东之事,被他暂时搁置。而现在胡林翼的意见使他对自己的思考作了一番反思,相比于广东一省之地,上海不过只是一地。

“而且大都督,再则,粤匪者,焚孔庙、毁书经、杀儒生,早已是人神共愤,初时,我等势不及人,只得甘居其下,今时,我汉军做拥五万强兵,两省之地,且已建章立制于武昌,焉能继续为粤匪驱使,以臣之见,现在正是借此时机与粤匪决裂之时!”

胡林翼的建议顿时引得众人一阵惊讶,与粤匪决裂!虽说对于粤匪这朝堂中的诸人,无一人对其心存好感,但是大家却非常清楚,这处于太平天国阴影下,督府一直不为满清所重视,即便是现在如张亮基这样的封疆大吏等朝廷命官先后归顺督府,且又夺以两省之地,于朝廷眼中仍无法与其“心腹之患”的粤匪相提并论,毕竟其已经定都江宁。至于汉军不过只是太平军的分支罢了,只需攻克江宁,汉军自可轻溃。

若是与粤匪分裂,那岂不意味着,把汉军推到朝廷的眼光,若是到时候朝廷如对粤匪一般,设以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全力进剿武昌,到时候又该如何?

“胡主事所言诧异,若是如此,岂不令我汉军尽为矛头所指,非但将引清廷所警,与粤匪关系亦将恶化,如此一来,我汉军岂不腹背受敌?”

林冶平立即出言反驳道。

“正是如此,我汉军能有今日之盛,全在游走两者之间,尽得渔翁之利,若是冒然决裂,虽得以江口,这粤匪所断以江航,武昌居于江中,又当如何?”

面对他人的反驳时,胡林翼却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之后,才解释道。

“这所谓之决裂,并非是立即与粤匪反戈相向,而是脱其自立,粤匪者目光短浅,若是任由其掌握江口,其切断江航自为早晚之事,而我若能说服刘丽川归顺汉督,必将为粤匪所恼,届时自可遣人前往江宁,备以厚礼,贿以粤匪要员加以游说,进而维持双方之关系!”

“我方冒然插手上海,其必定大为不快,到时候若是无法游说,又该如何?”

“那刘丽川者,实为大都督当年于上海之下属,今时起兵不过是受清廷所逼,不得已而为之,归我督府又有何过?”

胡林翼的这个解释倒是让众人的眼前不由一亮,这会他们才意识到,可不是嘛,大都督过去可是住于上海,这般一解释又有什么解释不通。

“而于外人看来,我督府越粤匪收以上海,不正是决裂之行?如此天下士民之心自可尽收!至于那粤匪……”

面上展出些许轻蔑之状,胡林翼又继续说道。

“粤匪者,十数万大军尚不能攻以江西,以其今日之势,其断不至于冒然与我汉军为敌,若臣所料不差,只要我等稍一示软于其,粤匪必定愿意听我解释。”

胡林翼之所以这般自信,完全是因为粤匪欲取江西而不得,而汉军却仅用不到二十天,便扫荡湖南,尽纳湖南之地,那江宁的粤匪又岂会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差距?

“石卿,谈谈你的看法?”

在胡林翼解释完的想法之后,虽说心下已经做了决定,但在最终决定之前,他还是想先听听这位参军的意见,毕竟于督府之中,他这个参军等同于宰相。

“嗯……”

略作沉吟,张亮基恭敬的答道。

“臣以为,此议倒无不可之处!”

先是这般肯定之后,张亮基又有几分保留主道。

“不过,臣以为,此事最大之问题在于他日粤匪能否忍气吞声坐视督府掌握上海,毕竟如此一来,江口、江尾尽为督府所得,这粤匪者居于其中,非但受我腹背之胁,其往东西进军之途亦为我汉军所阻,其又岂会心安?”

朱宜锋觉得张亮基的这席话也确实有几分道理,而胡林翼的话亦也有他的道理,如此一来双该如何选择?而这恐怕正是府制建全之后不足,过去自己苦于幕僚不能给予意见,以至于只能依靠自己,甚至独断专行的做出决定,但这会朱宜锋反倒是不再像过去那般独断专行了,现在面对各种意见,又当如何决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