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白眼狼 > 第758章 再次赴宴

抗日之白眼狼 第758章 再次赴宴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7:53 来源:笔趣阁

最后,孔祥熙只好凭着自己在官场上的一些关系,代山西灾民向华洋义赈会请 求贷予100万元救济灾民。主持华洋义赈会的一位外国传教士,虽说和孔祥熙私交不 错,但因会中贷款的硬性规定是任何贷款必须提出抵押担保。

这位传教士向孔 祥熙提出:“凭你个人的信用,我可以大胆主张借这笔巨款给你。可是问题在于这笔钱是 要借去发放救济灾民的,你将来如何归还?”

的确,这么大的款项将来如何归还,又拿什么做为担保呢?经过认真思考,孔 祥熙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我们不妨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请灾民修筑公路,将来再以公路的收益分期 偿还贷款。”

这倒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当时那位传教士考虑了一会儿,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孔祥熙再赴督军府,向阎锡山汇报。孔祥熙的这一举措算是解了阎锡山的燃眉之急,他喜出望外,立即表示赞同,并让孔祥熙将此事负责到底,从筑路到贷款归还清楚为止。这项工程从1919年一直持续到1920年,对发展山西交通,开发山西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孔祥熙对地方公益极为热心,乡绅们对他无不称颂,他本人的威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他与阎锡山的关系也日趋密切。

“庸之,徐公子说他有事需要你帮忙,但又不好意思张口。便让我来做说客!我问徐公子是什么事,可徐公子也不告诉我,你说说。究竟是什么事?”阎锡山向孔祥熙说着一口的山西话。

庸之是孔祥熙的字,阎锡山一向是这么称呼孔祥熙的。孔祥熙听阎锡山如此问自己,心中不由苦笑,自己还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如何回答阎锡山呢?

就在此时,徐彦卓为他解了围:“孔先生,孔夫人。来,咱们坐下慢慢聊!”

这一晚,四人聊得很是投机。聪慧的宋蔼龄留心观察。她发现在山西人眼中颇有魄力的阎锡山,对徐彦卓客气的有些过火了,甚至有些畏手畏脚。

宋蔼龄几次想询问徐彦卓,究竟有何事需要他们夫妇帮忙。但都被他巧妙地将话题岔了过去。他们坐了一晚上。依然没有搞明白,徐彦卓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回到家中后,宋蔼龄将自己的发现讲给了丈夫。

孔祥熙点头道:“我也感觉出来了,阎督军似乎挺怕徐公子的。”

“这徐公子到底想要做什么?”宋蔼龄很是不喜欢这种不着调的感觉。

“我不知道!”孔祥熙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那明天还去吗?”宋蔼龄问道。

临别的时候,徐彦卓悄悄叮咛他们夫妇,请他们明日依然赴宴,至于宴请的是何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能拒绝得了吗?”孔祥熙无奈道。

……

这一次赴宴。当孔祥熙见到了陪坐的人之后,又是大吃了一惊。此人赫然正是张作霖。

早在1916年底,张作霖就派遣专使持一封张作霖的亲笔信和一份聘书,专程从东北赶 到山西,请孔祥熙到奉天督军府担任参议,主持外交事宜,名曰“协助处理外交事宜”。

在函件中,张作霖特意对孔祥熙吹捧了一番,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孔祥熙仔细看完张作霖的信件并听完信使对东北情况的介绍后,便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千里迢迢到东北去为张作霖效力不划算,何况现在身为阎锡山的参议又怎能弃近求远呢。他以为,还是张大帅的条件不够“优厚”。

孔祥熙热情接待了来使之后,请其转告他对张作霖的谢意,又强调自己办铭贤学校的重要性,接着就向这位专使大肆吹嘘了 “铭贤”学校的所谓培养“英才”取得的伟大成就。

最后孔祥熙婉转地说:“请转告督军,铭贤学堂是我一手创办, 我不能轻易离开。”

在信使回到东北以后,向张作霖作了汇报并说明了孔祥熙的情况,张作霖听后闷闷不乐,但嘴上又不好说什么。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孔祥熙的真实思想,对孔祥熙作进一步的拉拢,张作霖又亲自致电孔祥熙,请他赴奉天会晤。

孔祥熙不想成为张作霖的幕僚,却想和张作霖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为今后的前途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1917年春天,孔祥熙带上准备好的高级礼品,亲赴沈阳会晤张作霖。

孔样熙被张作霖视为上宾热情接待。当听罢孔祥熙不能离开“铭贤”的理由后, 张作霖非常失望并仍劝孔祥熙三思。

张作霖拍着孔祥熙的肩头说:“老弟啊,白山黑水,任君驰骋。”

孔祥熙答道:“谢谢!只是这次行前匆匆,铭贤事务未曾交待。待我回山西物色好校长人选,当即北来效力。”

话已至此,张作霖也不好再作强留。

在沈阳孔祥熙同张作霖进行了多次的密谈,相互之间取得了一定的默契和信任。虽然孔祥熙没有留在张府任“参议”,却给张作霖提供了不少山西的情况,并一再地向张作霖表示了自己忠诚之心。

当时为了进一步拉拢孔祥熙,张作霖还在孔氏临回太原前,特意派人送来东北特产的狐裘、人参等贵重礼品。对此孔祥熙自然客套一番之后,照单全收完事。孔祥熙此行返回山西之后,自是同张作霖函电不断互通信息,彼此建立了相当密切的 联系。

依然是一晚上的闲聊,徐彦卓依然是不动声色,孔祥熙与宋蔼龄依然是一头雾水。

……

第三次赴宴,孔祥熙见到了吴佩孚。

1918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通电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并号召北伐。段棋瑞则要以武力统一的手段,巩固其反动统治。担任第三师代理师长的吴佩孚率兵大举南下,每次开战他都冲 杀在最前面,靠着他内心想当湖南督军的野心,其所部连克岳州、长沙、衡阳。这样一来,本来属于晚辈且名不见经传的吴佩孚声名大振。

可是结局却出乎人们的意料,段棋瑞将督军的位置给了皖系亲信张敬尧,只授给吴佩孚援粤军副司令和孚威将军的虚名。吴佩孚大失所望愤怒至极,一气之下公开发表“罢战求和”通电,与段棋瑞反目相向。

孔祥熙认为这是自己和吴佩孚建立友好关系的大好时机,立即亲拟了一封电报公开发表,吹捧吴佩孚为“有识之士”。拍发电报孔祥熙的目的十分明显,一方面通过这份电报公开表明自己对时局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也想同吴佩孚这位“有识之士”建立关系。

吴佩孚在堆积如山的响应推崇电函中,发现了孔祥熙的电文,竟大喜过望。吴佩孚对孔祥熙其人也有所耳闻,知道这位阎锡山的高参并非凡人。当下便提笔复函孔祥熙,邀孔祥熙“出山为助”,代为运筹帷幄。孔祥熙则仍以对待 张作霖的态度对待吴佩孚。

他回信说:“自己正在兴学救国,手上的铭贤校务丢不得,只能对大帅的盛情好意深表感谢!”

吴佩李大概看出孔祥熙不愿轻易离开山西,也就没有再加勉强,只又复了一封信给孔祥熙,信中说了一大堆客气话,对孔祥熙兴学救国的理想与抱负表示“钦佩”, 并誓与孔祥熙结为“神交”。看到这些字句,当时的孔祥熙真是心里甜滋滋、脸上乐融融。

就是这样的鱼雁往来,让两人建立了“神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