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白眼狼 > 第757章 夫妇赴宴

抗日之白眼狼 第757章 夫妇赴宴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7:53 来源:笔趣阁

宋蔼龄出国两年以后的一天,她的姨夫温秉忠来看她了。当时温秉忠是受慈禧太后派遣,率一个代表团到美国考察教育的。当天晚上美国总统西奥 多?罗斯福要在白宫设宴招待当时的中国清政府教育考察团,温秉忠便带上了宋蔼龄一同出席。

宴会开始前,罗斯福总统在休息室先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当 罗斯福来到宋蔼龄跟前时,温秉忠及时走过来,向总统介绍说:“这 位是我的外甥女,她目前正在美国留学。她对您非常敬重,渴望见到您,我今天把 她带来了。”

罗斯福见宋蔼龄是位16岁的中国妙龄女子,心情极好。他拉住宋蔼龄的手仔细端详,接着露出满脸笑容问道:“姑娘,欢迎你来 美国留学!能跟我谈谈你对美国的印象吗?”

宋蔼龄一点也便不紧张了。当即她用英语流利地回答说:“总统先生,美国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 我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

罗斯福总统登时显出了美国人惯有的优越和自豪感。他得意地哈哈笑起 来:“是啊,我们美国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也是最著名的自由之邦,任何人到美国来,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欢迎!”

罗斯福一说此话,宋蔼龄立即想起了自己初来时在旧金山的痛 苦遭遇。

她反问道:“总统先生,您怎么能说美国是自由之邦呢?我为求学而来,刚到旧金山就被您的官员粗暴地拒之门外。竟在港口的船上耽搁了4个 星期……把一个14岁的中国女孩子拒之门 外,这不会是总统的命令吧?如果有美国姑娘到中国去,她们决不会受到这样的对 待。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今天我把这件事告诉总统。会有助于总统克 服下面的混乱,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

此时敏锐的记者们早嗅出了这段小小插曲的新闻价值,他们不顾警卫人员的阻拦,涌到前面侧耳倾听宋蔼龄激昂的谈话,并当场在采访本上“沙沙”地记下了整 个过程。休息厅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罗斯福总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宋蔼龄童言无忌的直率问话弄得十分尴尬。他面红耳赤,低声咕哝一句:“哦,我很遗憾!”

旋即迅速放开宋蔼龄的手。转身出了休息厅。

第二天,美国不少报纸登出大字标题:“中国女留学生向总统抗议美国的排华政策”,宋蔼龄在美国成为新闻人物。

1910年,宋霭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她在卫斯理安学院的全部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毕业后回国。宋蔼龄精通五种语言。经父亲推荐任孙中山的秘书。1914年9月,宋蔼龄与孔祥熙在日本横滨结婚,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1915年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在山西经营家业,帮助丈夫主持主持铭贤学校事务。

“我看不会是为了美龄的事情,岳父恨不得美龄赶紧嫁给徐公子呢,他老人家都同意了,还用得着我们吗?”孔祥熙摇头道。

“那他为什么要请我们?”宋蔼龄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管他呢。明天去了不就知道了。”孔祥熙安慰着妻子。

……

第二天,孔祥熙与宋蔼龄准时赴约。

当孔祥熙看到坐在徐彦卓身边的那人时。不由地瞪大了眼睛:“阎督军,你怎么来了?”

原来,陪着徐彦卓的不是别人,正是山西都督阎锡山。说起来,孔祥熙也阎锡山不仅是老乡,而且关系也非同寻常。

阎锡山为了在山西推行“新政”,巩固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充实实力,听说孔祥熙在家乡太谷办铭贤学校取得很大成绩,便派人请孔祥熙出任山西省教育厅长。

孔祥熙当时既想到省城供事为阎锡山效力,又怕自己无力承担全省的办学重任;同时也不想得罪教会,舍不得离开铭贤学校。便以此为理由假意推辞,表示一定随时提供意见,从旁襄赞。阎锡山可谓政坛高手,马上明白了孔祥熙的言下之意,无非想得到一个实惠而体面的职位,便当即任命孔祥熙为山西督军署参议。

于是孔祥熙再也顾不上教会和铭贤学校了,旋即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

阎锡山让孔 祥熙同“洋人”打交道,孔祥熙奉阎锡山之职可算得上是尽心尽力,协助阎锡山承揽了几乎所有接待外宾的活动。为了迎接外国人,孔祥熙往往是亲自出马到车站接站,经常是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在外国人面前,他又替阎锡山吹嘘其“施政方针”,,从而使得阎锡山这位督军大人也感无限风光。

1919年初夏,华北运动会在太原举行。当时的山西已有了“模范省”之“荣誉”, 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国的公使、参赞、武官及随员都前来参观。孔祥照应邀担任接待任务,替阎锡山做了不少宣传。运动会闭幕后,他又同各国公使畅游山西名胜, 瞻仰了古朴庄严的晋祠,还游览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由于孔祥熙的努力,第一次接待外宾的任务圆满完成,外国人对山西所谓的“模范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祥熙也博得了阎锡山由衷的感激。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而平地少,素有十年九旱之恶誉。1919年山西全省遭 受严重自然灾害,全省七十余县夏秋两季干旱少雨,当时灾情十分严重,有不少的 县竟颗粒不收。山西历史上曾有过的哀鸿遍野的惨剧,在这一年又发生了。当时北洋政府内外交困,入不敷出,各机关、学校和团体常常一连数月欠薪欠饷,对山西的实情更是无能为力。阎锡山对此也是异常焦急。随着灾情愈发严重,灾民日益增多,一些地方民众的反抗情绪到了一触即发的形势。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为了缓和事态的发展,阎锡山特命孔祥熙速想办法 弄些钱来以救济灾民。

对于救灾救民,当时的孔祥熙尚认为自己义不容辞。他信心十足地一个一个地 挨个拜访官僚、政客、商人和实业家,劝他们解囊相助。可这些人却都是铁公鸡一 般--一毛也不肯拔。(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