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斩邪 > 第一百九十四章:高山仰止,一文镇楼

斩邪 第一百九十四章:高山仰止,一文镇楼

作者:南朝陈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2:43:34 来源:笔趣阁

群情汹涌,大有兴师问罪的势头。儒家治国千年,无论改朝换代,始终屹立不倒。积累下来,文坛士林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口诛笔伐,小可让人身败名裂,大能改变国运走势,倒非夸大之词。

或有人感到疑惑,既然士林具备如斯能量,为何对当今皇帝的任性胡闹不闻不问?

其实里面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前文说过,士林山头林立,划分成诸多流派,比如说儒心派、儒理派、儒法派等。只有某个派系登上前台,才能实施治国理念,施展抱负。

然而山头派系之间,互相倾扎争斗,不亦乐乎,绝非铁板一块。士林不团结,政党乱斗,皇帝反而显得超然,稳坐钓鱼台。

不过这股能量拿出来,用来对付陈三郎这样一个属于刚出茅庐的毛头小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扣上“无礼”、“无德”诸如此类的帽子罪名,如同往人身上使劲泼脏水,任你身上穿着的衣服再整洁,再堂皇,久而久之,也会变得一塌糊涂,成为垃圾,人人见而唾弃责骂。

人言可畏,畏在此处。

想当初,在泾县,陈三郎考不得试,饱受非议,不管做什么事,都被人嘲笑,看做傻瓜呆子。

这些舆论传到陈王氏耳中,堪称诛心,那时的陈三郎,连说个亲都难。

当然,市井间的非议属于低层舆论范畴,比较松散,远无法和士林风评相提并论。泛舟诗会那次。才算得上是士林的影响力表现。若非得到当时扬州学政的杜隐言撑腰,陈三郎的秀才功名都保不住。

而眼下。一大票来找麻烦的文人雅士,虽然大部分不认识。但看起来,都是有名望的样子。汇聚起来,不容小视。众口铄金,不外如是。

叶藕桐心里暗暗着急,伸手去扯了扯陈三郎衣袖,提醒他注意措辞,勿要惹众怒。读书人名声得来不易,被玷污丧失掉却不过转眼间事。

许珺性情烂漫,却不理会其中的弯弯曲曲。不禁柳眉倒竖,圆睁杏眼,像个发恼的猫咪:“怎地?请客吃饭。客不愿去,还要逼迫不成?要不要本姑娘给你们一柄刀,这样更能吓人?”

这话说得直,但有道理。文斗规矩,总得你情我愿。人家不吃你这套,不愿接受,也是没办法的事。谈不拢开打。那是武夫所为,读书人不屑为之。

不过论口舌之争,文人雅士不曾怕过谁来,人群中当即有人冷笑道:“如此说来。状元郎是看不起咱们的了?”

“我倒觉得,他是胆怯不敢来,怕输。无地自容。”

这就是明面上的激将法。

你一言,我一语。不乏尖酸刻薄之词,就算陈三郎不去赴宴。也要就地扒下他一层皮来。日后传到士林文坛上,就说某年某日,在洞庭岳阳楼,新科状元被削得体无完肤,面皮丢尽,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乐事。

叶藕桐沉不住气了,毕竟是年轻人,是才子,心高气傲,如何能受得住这番嘲弄,喝道:“去就去,看尔等有甚说道。就算玩车轮战,我们扬州士子也不害怕!”

从口音上听得出来,这一群人多半是雍州名州冀州人氏。

“道远,在京城,你一曲《水调歌头》,力压数州举子,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

陈三郎微微一笑:“害怕与否,谈何说起?只是忒无聊了些。”

“放肆!”

人群中跑出一位老人来,年约花甲,一丛白胡子飘拂:“小子出言无状,别以为中个状元,便能小视了天下英雄。”

“英雄?”

陈三郎闻言哈哈一笑:“你们处心积虑汇集在此,不外乎想折损我的面皮,好显示你们能够打败状元罢了。”

“那又如何?”

诸人倒坦然承认这个目的。文斗固然比不过武斗那般真刀真枪,可胜负观念丝毫不差。

陈三郎道:“但在我看来,不过寻章摘句老雕虫而已。”

“你!”

“说来说去 ,陈状元,我看你就是怕了,只要乖乖认输,我们也不会逼迫你去的。”

叶藕桐心思转动,觉得陈三郎这次铁了心是不想去的了,但此事传扬出去,名声当然不会好听。当下他们还没有回到家呢,半路上便折了锐气,衣锦还乡,变成破衣归家,决不可忍:

“道远,你真得不去?”

陈三郎瞥他一眼,叹息一声,真是文武相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便朗声道:“陈某适才小憩,做了一梦……”

众人一听,不禁努嘴:这哪跟哪,谁管你是睡觉还是做梦,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嘛。

就听陈三郎继续说下去:“梦中有龙君使者撑船相请,去龙宫做客赴饮……”

这话一出,诸人都打醒了精神,有些面上显露出狐疑之色。

传言中,龙君爱才,故而偶尔会请有才华的人去龙宫做客,吟诗作对什么的。事后必有富贵相赠,堪称大机缘。

对此,天下文人雅士倒持着“深信不疑”的态度,并且很殷勤地跑来洞庭,希望下一个能被邀请的会是自己。现在听到陈三郎梦中被邀,纵然怀疑,也不禁竖起耳朵来听,看接下来会是什么。

陈三郎背负双手:“吾之所见,龙宫遍地珍宝,美不胜收。宴席上珍馐满桌,仙果琳琅,食之,如痴如醉……”

他根本不提满座妖魔的事,说那些的话就是大煞风景,惊世骇俗了。在诸多传言中,龙君的出身身份也是被神仙化被美化了的。否则的话,定然便是一场活生生的“叶公好龙”了。

果不其然,听他描绘得生动逼真,众人静悄悄听着,流露出羡慕向往之色。

“吾痛饮美酒,酒至酣处,龙君吩咐文房四宝侍候,请留墨。于是酒酣笔畅,我做一文,名曰《岳阳楼记》,其文为……”

一字一句,从头到尾,高声诵读起来。

《岳阳楼记》景物刻画丰富多彩,层次感极强,读之感受,犹若身临其境。千百年来,洞庭岳阳之景,在不计其数的诗词歌赋中被反复描绘,几乎已经到了不厌其烦,无物可写的地步。然而当下听着文章,隐隐别开新面,自有意境。

当然,意境成立与否,与抒情密不可分。《岳阳楼记》后面的抒情,陈述抱负,便如同画龙点睛之笔,使得情景结合,得到质的升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个中的豁达气概,深沉的包容信念,得到了最高程度上的概括和表达。

在场的,都是与笔墨文字打了许多年交道的文人,如何不明白这篇文章的经典?

高山仰止,一文镇楼!

前朝文坛有秩事,说一大诗人游览胜地,诗兴大发,忽而见到墙壁上已有诗,读之,大发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因为他觉得,前人的诗作已经把能写的都写完了,已经好到了极致,不可挑剔。

当前一群可以说来自不同州郡的文人,个个自信满满,汇聚起来,怀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要看看新科状元何德何能,才华几斤几两,能如此得圣恩圣宠。对于读书人来说,表现才华最直接的方式,无疑便是诗词文章。他们便按照规矩,设下盛宴,要请陈三郎过去,然后在宴席上进行文斗。

无奈陈三郎不去,却借着“龙君请宴”的由头,琅琅诵读出一篇《岳阳楼记》来。

文章用词严谨,情景交融,洋洋洒洒。

众人听着,一片鸦雀无声。

这般感觉颇为古怪,好像彼此决斗,要比谁跳得更高。一方正说得口沫纷飞,各种激将言论,喋喋不休,不料别人一个旱地拔葱,就飞到天上去了……

还比什么?还斗什么?

数日之后,此事被好事者宣扬出去,成为文坛一大新闻,并美其名曰:状元郎舌战群儒,文章成冠绝洞庭。

由此,陈三郎声名大噪,《岳阳楼记》中的抒发抱负的感叹成为仁者之言,被广泛传播出去,甚至传到了紫禁城中。

又数日,无数人蜂拥来到岳阳楼时,赫然发现,楼上墙壁原本留在上面的诗词笔墨全部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篇《岳阳楼记》。

文章旁边留白处,歪歪曲曲的,犹如孩童涂鸦的一行字注明着:一文镇楼足矣。

有人考究,惊讶地发现这行注释,行文写字的风格,和洞庭镇街道口处的碑字如出一辙。

有人说,这是龙君大人的亲笔。

这个说法,等于盖棺论定,镇压掉无数争议。但凡后来者,心中不服气者,想要对景抒情,但与《岳阳楼记》一比,浑然失去了意兴,无法把笔墨留在墙壁上了。

短短时间内,仿佛乘云驾雾般,陈三郎的声名前所未有地得到伸张,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几乎能够与一些文坛士林的领袖人物相提并论了。没有过多久,他在会试殿试上论述的文章也被刊发出来,广而告之,如同投放湖面的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是在这种莫名狂热的氛围中,陈三郎回到了泾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