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五百八十三章

扩张之路 第五百八十三章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35:04 来源:笔趣阁

时间是种很奇妙的东西,有时候你觉得一天的时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过去。可有些时候你往前回首,却发现一两年前的事情,就好象昨日一般,就好象严绍在前世一样,或许是脑子糊涂了,明明是去年买的冰箱,结果却记成了今年才买的。

如果说这一年的时间才刚刚过去几个月到还好说,可实际上,他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

如今也是这样,自从索姆河战役开始之后,虽然从欧洲不断传回一些大大小小的战役与战斗回来,让人不断想象着当时的场景,但很快就过去了数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远征军也逐渐成为西线战场的重要角色及中流砥柱之一。

随着五个军的兵力全部抵达前线,蔡锷麾下所能指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之多。而后作为严绍对协约国的承诺,国社政府也开始逐渐对欧洲增兵,并在国内的一些地区进行动员,将原来国防陆军七十余万的数字,一路扩充到了一百余万的地步。

并且除了一部分部队留在国内,作为对大量派兵前往欧洲,本土兵力缺失的补充外,剩下的几乎全部派往了欧洲和中东两个战场——————自从远征军奔赴欧洲之后,先是第一军和第二军两个甲种步兵师,而后是第三、第四、第五等五个甲种师,原本国内不过才三十三个甲种师,一下去就减去了五个,本土的常备部队已经只剩下二十八个师六十余万人。

这个时候因为欧战的关系。中国北部的压力已经减轻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半点压力也没有,但是由于和日本关系的恶化。中国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压力却增大许多。

虽说现在中国与日本是盟国,但是考虑到日本人的性格,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抽冷子给中国一下,所以保持一定数字的本土部队就成了必然,不然若是真的有事情发生,岂不是要被日本人打个措手不及。那个时候国内的预备役征召需要时间,也需要足够的武器。且战斗力不可靠,而在欧洲的部队单是回来的路程就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还不算上从战场上撤下来所需的时间。以及沿途日本人可能会作出的拦截等…

再加上中国本身极为辽阔的领土,哪怕是出于谨慎,也需要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兵力在本土。

好在随着扩军及征召预备役,中国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百余万。虽然有相当一部分都被派往欧洲。但是在本土的部队一直保持在七十多万,与原来的数字相当,尽管战斗力恐怕无法和原来的常备部队相比,至少足以让日本不敢妄动,也足以保证国内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眼下国防陆军的规模只有一百余万,在欧洲和中东两个战场作战的兵力也只有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而已。

毕竟短时间内动员五十万人到欧洲,这本身并不是件现实的事情。

实际情况就是。单是生产这五十万人所需的装备,就已经足够让国社政府忙上一段时间了。所以即便索姆河战役已经发生了相当一段的时间,但是远征军在欧洲西线和中东战场的兵力也只有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的样子,其中至少十万还是在中东战场,西线那边只有三十多万而已,增兵数量并不是很多,连带着远征军在中东战场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对此英法自然是十分不满,他们到不是不信任远征军的战斗力,自凡尔登战役以来,历经索姆河战役和其他大小战斗,远征军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

既,所有奔赴欧洲的远征军官兵,基本上都能与联军官兵达到齐平的水平,即便是刚刚征召的预备役部队,也要远远比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强。

所以让中国人负责中东战场,也就是所谓的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其实英法还是比较放心的。

只不过他们邀请中国参战,目的毕竟是为了让中国帮助他们分担压力和伤亡,以及共同对付德国人。

伊拉克有德国人吗?

有!

但那才不过一两个团的兵力,而在西线的德**队却要以百万计算!那边的占据更关键,一目了然,可现在国社政府居然把军队派到了伊拉克去,英法自然会不满。

若不是严绍已经向英法保证,接下来的兵力将会集中在欧洲,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只会保留十万人上下的兵力,怕是英法已经要同严绍严正交涉了。

不过即便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只有十多万人,也已经足够达成严绍的目的,同时负责美索不达米亚战场的指挥官,也多多少少体验了下指挥洋人的快感…

这些,就暂时不提了…

虽然远征军在西线的兵力只有三十多万,要逊色联军许多,但毕竟已经是西线战场上兵力第三多的国家,再加上远征军的作战能力很强,成为中流砥柱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

虽然在西线有三十多万远征军的帮助,同时也拥有了相当数量的,性能远远要比马克型坦克强悍的【15式坦克】,可实际上西线的形势并没有比历史上好上多少。

这到不是说蔡锷这些人出工不出力,事实上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蔡锷还是很努力的在为联军出谋划策,并且在与黑格、福熙等人会面的时候提出过许多不错的计划,可问题在于对面的德国人也不是白给的。

至于坦克?

有了严绍卖过去的反坦克武器,即便是再厉害的坦克也没用。

至少在西线战场上,时不时的便可以看见一些被摧毁的坦克。万幸的是,这个时候远征军在西线的坦克也就一个坦克团的数量,多余的坦克基本上都提供给联军了。

而国社政府在大赚军火钱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联军的‘感谢’——————的确是感谢,至少在联军看来,远征军削减自己的坦克数量把坦克都卖给他们是件值得感谢的事情,哪怕严绍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钱什么的…

虽说【15式坦克】在面对德军反坦克火力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抵御办法,却依旧要比英国人的马克坦克和后期法国人的施纳德坦克强出许多,至少可靠性有保证。不至于半路趴窝——————即便是趴窝了,几率也要比英法自产的坦克强。

而且坦克兵们自己弄些钢板装在正面,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作用的。

最重要的是。不管这些坦克在面对德国的反坦克火力时是否有用,至少在面对机枪的时候还是很给力的。而眼下德国人的炮火已经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眼下联军最害怕的就是机枪…

而有这些铁家伙在前面顶着,至少士兵们能放心许多。即便坦克被击毁了。也与他们没什么太大关系,这也是联军虽然不少坦克被摧毁却依旧没有削减订单的原因…

不过即便是这样,联军的伤亡依旧不小,最初的一个月,每次看到伤亡数字,福熙、黑格和蔡锷等人都感到心中滴血,不过时间长了,渐渐的。数字也就真的变成数字了。

和索姆河这边的不顺相比,凡尔登方向明显就要顺利许多。

事实上在索姆河战役发生之后。凡尔登战役并没有宣告终结而是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因此在索姆河双方互相交战的时候,在凡尔登的方向同样是枪炮连天。

只不过如果说在索姆河,联军是进攻的一方,那么在凡尔登,彼此的身份就需要调换一下。

“不过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站在严绍的身边,陆瑛轻声道,对严绍贴身秘书的工作,时间长了,渐渐的她也有些驾轻就熟了。“眼下德国人正在不断向索姆河的方向调兵,或许用不了多久凡尔登那边的战事便可以结束了…”

“凡尔登吗…”听着陆瑛的话,严绍低头沉吟了一下。

事实上在远征军从凡尔登撤离后没多久,德国人便开始大规模的在凡尔登使用毒气弹。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由于措手不及,要塞守军也就是法国人的伤亡不小,直到后来防护措施得当了,情况才缓解了许多,而这也让国社政府上下都庆幸不已,毕竟若不是当时法国人把远征军从凡尔登调走了,恐怕就轮到远征军去品尝德国毒气弹的滋味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远征军就没有遇到过毒气弹了,至少在索姆河方向德国人就没少使用。只是那个时候因为凡尔登的案例,无论是福熙和黑格还是蔡锷都已经有了提防,所以伤亡并不是很大。

等到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和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凡尔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当面法军。最终由于索姆河战事的惨烈迫使德军从凡尔登抽调部分兵力去对付北面的英法联军。到了秋季,德军已经非常疲惫,德军总司令保罗?冯?兴登堡撤换了法金汉将军,任命埃里希?鲁登道夫为凡尔登战役司令。

另一方面,事实上等到9月份的时候,德皇威廉二世便已经批准了停止进攻,与此同时法国人也在凡尔登方向发起反攻,同时还使用了最新式的400mm口径的重炮…

就像陆瑛说的一样,恐怕用不了多久凡尔登的战事就会宣告结束,然而根据特事局与国防部的统计,在这大半年里面,协约国与同盟国在凡尔登的伤亡恐怕已经超过百万,绞肉机之名绝无半点水分。

“眼下除了索姆河外,恐怕还没有任何一场战役的惨烈程度能超过凡尔登吧…”轻轻的,严绍叹了口气道,说着将手放在了陆瑛的小手上,轻轻的揉捏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保养得当的关系,虽然陆瑛已经有二十多岁。可是皮肤却依旧和十多岁的小姑娘似的。

至于陆瑛,或许是早就已经习惯了,所以面对严绍的‘骚扰’。她到是一副面不改色的样子。只是看的出来,她其实也很享受这种二人独处的宁静气氛。

虽说作为严绍的妻子,她与严绍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少,但通常严绍她们都是处于大被同眠的状态,也就是五个人睡在一起,即便是出去,同样也是几个人一起出去。而且虽然严绍看上去很闲的样子。可是作为共和国的总统,实际上每天的公务绝对不少,所以即便是严绍的贴身秘书。能让两人静静享受独处气氛的时间却绝对不多,就好象…

现在一样…

“……….”一阵刺耳的电话声,打破了严绍与陆瑛独处的气氛。

面对这阵有些来的不是时候的电话,无论是严绍亦或者是陆瑛都显得恼恨异常。却有无可奈何。毕竟作为高位者,每天总要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处理。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眼下的严绍就是如此。

除非严绍想学唐明皇,不然他便只能继续劳累下去,哪怕…

某一天他从总统的位置上退下去了,怕也是依然如此。

严绍会学唐明皇吗?虽然把自己打造的大帝国败坏光。看上去似乎是很爽的样子,可只要想到唐明皇的下场……………单是他不得不赐死杨玉环的事情。便让严绍不会去学他。

暂且不提杨玉环如何如何,若是哪天严绍连自己的妻儿也无法保全,他可不会觉得自己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他也只能继续走下去。

不然的话…

——————————————————————

从桌子上把电话拿了起来,严绍放在耳旁倾听,同时对陆瑛使了个眼色。

伴在严绍身边多年,陆瑛已经很明白严绍的习惯,所以在看到严绍使的眼色之后,很快就走到了办公室内角落里的冰箱旁,并从里面出去了已经冷冻了一段时间的果汁,并走到桌旁给严绍倒了一杯。

从陆瑛的手里接过杯子,严绍小小的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而后仔细的听起了内容,等到半分多钟之后,严绍脸上已经明显泛起了喜色。等到严绍把电话挂断的时候,脸上的喜悦之情即便是陆瑛也能看的出来。

“有什么好事吗?”看着严绍高兴的样子,陆瑛有些好奇的问道。

“天大的好事!”哈哈一笑,严绍一把抱住了陆瑛。

的确是天大的好事,天大的好事…

严绍派了十多万的远征军到伊拉克去,并且立即从英法的手里接手了科威特,英法都以为是严绍急不可耐,甚至就连国内的一些报社也觉得严绍没比较这么着急,反正是他的迟早都会是他的,伊拉克的问题等到战争结束后再说也不迟,眼下这么着急,反而容易让人看轻了——————当然,这也与这两块土地十分荒凉,在国内民众看来除了象征意义没什么太大用处有关。

可事实上,严绍却有自己的想法。

严绍当初为什么想要伊拉克、科威特还有东波斯湾沿岸的土地,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两个字‘石油’…

正是为了石油,严绍才会选择出兵欧洲,正是为了石油,他才会宁可牺牲大量的士兵,也要得到这块在世人看来十分荒凉的土地…

但是,有土地未必就会有石油,如果不是这样,后世也不可能会有所谓的‘贫油国’国家这么一个说法。因为有些地方你没有石油就是没有石油,即便是找来再怎么专业的专家,依旧不可能在没有石油的土地上钻出石油来。

同样,即便是在有石油的土地上,想要钻出石油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你需要考虑一下开采的条件,有些地方由于开采条件恶劣,所以要么就是成本高,要么就是需要的技术条件高。在后世这当然没什么,但是在这个石油业刚刚开始发展的年代,对于一些开采条件较高的地方,难度就显得比较大了。

而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更为关键的就是…

怎么才能找到石油。

这个。才是最麻烦的…

————————————————————

其实石油最麻烦的,是如何才能找到石油,即便是你找到了石油。那里的油究竟是多还是少,你也无法控制。

这里拿墨西哥打个比方,1867年,美国波士顿的一个船长,在墨西哥东部沿海的图斯潘买了一些地皮,在滨海的油苗附近钻了一批井,曾经在500英尺左右的深度找到了石油。建起了炼油釜,生产煤油卖给当地人。由于油井产量低,煤油收率低。非但没有赚钱,反而亏损了。这位船长因失望而自杀身亡。

同样,即便是有石油的迹象,也有可能没有石油。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事实上当初在墨西哥就曾经出现过两份截然不同的报道。报道的地点是一个有不少油苗的地方,可是两份截然不同的报道却也跟着出来了。

这两份报告中的其中一份,就是目前依旧在墨西哥任职的奥道尼斯做出来的。在多斯波卡斯一号井被发现前,墨西哥国家自然资源局局长曾经请两位地质家分别到坦皮科地区和“黄金带”地区去考察过。这两处都有很多油苗露头,但两个 人的结论截然相反。前者就是奥道尼斯,他认为:“既然有这么多油苗露头在地表,不难想到,地下圈闭中会有大量石油”。而另一位维拉里罗却说“既然已经有这 么多油苗露头。不难想像,地下的石油已经所剩无几。”气得局长当面把他们的报告撕碎。

所以。即便是有石油的迹象,也一样不能确定那里真的就有石油。

更何况,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在波斯湾居然会有大量的石油,这点只要从哪怕是已经到了1916年末,伊拉克、科威特还有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这些后世有名的地方却依旧没发现石油就可以看的出来…

严绍当然敢断定那里有石油,毕竟他穿越回来也没多久的功夫,而石油的运量却是需要用无数年来计算的,所以他的穿越根本无法改变石油。

可是,即便他知道伊拉克和科威特有石油,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的地方。别看在地图上看这两个地方似乎不是很大,可实际上如果去的话,依旧是非常辽阔的地方,其中即便是最小的科威特,也要比寻常的一个市还要大,没有些功夫,想在那里找到油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严绍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先把油田的位置定好,等到时机成熟了,就一个一个的慢慢开采,这也是他会在伊拉克地区派兵十万的原因…

毕竟石油勘探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科威特那边到还好说,地方小,找起来也比较容易,可是伊拉克的话…

弄不好,甚至找个三五年也未必能找到,所以为了能节省时间,提前进行勘探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

一个美索不达米亚战场,其实并不需要十多万人这么多的兵力,何况在算上英军及殖民地部队后,那里的兵力已经达到二十多万了——————眼下土耳其的兵力在加利波利战役之后,已经把大部分兵力都调往高加索战场了,所以根本没有多少兵力在美索不达米亚,这也是英国在伊拉克这么点人居然也混得开的一个原因。

问题是石油勘探毕竟是件秘密的事情,若是大张旗鼓的开发,很容易把狼引来,说不定到那个时候伊拉克、科威特等地还姓不姓国社都很难说。

即便没这个问题,英法找上门来,要求分一杯羹,你该怎么拒绝。

所以只有秘密些来,可即便再怎么秘密,在别人的地盘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除非,那里成了自家的地盘。

虽说根据战后的划定,伊拉克和科威特已经成了中国的殖民地,但现阶段那里毕竟还是由英国主导,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只有一个办法,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拿就是把主导权从英国人的手里夺回来。

问题是一个战区的主导权,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夺过来的。

首先,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其次,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这其中实力的重要性要高于兵力。

毕竟两万精锐和二十万殖民地部队。哪个更强些完全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就国家实力而言,中国虽然还不如英国,但彼此的地位差距毕竟不如辛亥之前那么大了,在欧洲战场的地位也处于齐平状态。同样远征军在欧洲的表现也绝对不会逊色于联军,所以实力比需要担心。

那么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兵力…

既然彼此在实力上差距不大,便要在兵力上占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战区的主导权,所以严绍才会派十万多人过去。这在英法看来,自然是为了尽早确保殖民地。可是国社政府的高层却都很清楚这背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而一切也的确如严绍预料的一样,在远征军的兵力远远高于英军之后,英国人便将美索不达米亚的主导权让了出来,甚至让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英军部队听从远征军的指挥——————眼下联军正在考虑统一指挥的问题。大概是在西线吃的亏太多了吧。

同样。并不清楚石油的事情,单纯以为严绍只是为了地盘才会派这么多人的英国人,也觉得应该给严绍一些甜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严绍的积极性,所以除了战场的主导权外,英国人还主动从伊拉克和科威特地区的一些设施内撤出,并将这些地方移交给了远征军,如此一来。严绍所需要的主导权也到手了,勘探工作自然可以开始…

而为了能尽早找到石油。安抚政府高层的心思(虽说严绍一直都说有石油,可实际上这毕竟是严绍的片面之词,谁也不晓得是不是严绍骗他们的,所以尽管已经支持赴欧参战,可是在政府的高层内部依旧有些人怀疑伊拉克地区究竟是否有石油,为了缓和这种情绪,严绍也比较需要有些给力的证据安抚一下人心。)严绍也将目标选在了科威特。

就像前面说的,科威特的地方比较小,至少没伊拉克那么大,同时石油的储量却是不会少上许多,找起来难度明显比较低,也比较容易出成绩。

而刚刚的那个电话,就是在汇报这件事…

就在不久之前,已经在科威特至少转悠了两个多月的时候勘探队,终于在科威特地区找到了一个应该是有石油的地方,之所以是应该,是因为那里虽然有油苗,但很多时候有油苗并不意味着有石油,必须要先钻一钻才能确定…

问题是为了避免暴露石油的事情,严绍已经严令不许钻探,所以目前他们的上报也只能是——————“发现怀疑有石油的迹象”这几个字而已。

但即便是这几个字,也已经足够让严绍欣喜若狂了,毕竟别人不清楚,严绍却很清楚科威特的石油储量究竟有多少。

从某种角度上讲,科威特这个丁点大的国家,恐怕是人均石油储量最多的一个国家了吧?

——————————————————————

“真的吗?”看着严绍刚刚交给自己的资料,李良多少有些不敢置信的道。

“当然是真的了…”严绍笑着道。“虽然目前仅仅只是迹象,但是勘探队已经承认,即便他们还没有钻探,依旧认为那里有石油的可能性非常高…”说着严绍指了指下面的一角。“你看,这里还有他们的话呢…”

听到严绍的话,李良立刻把目光往下面的方向看了看,果然看到了勘探队所写的话。

话里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虽然目前还没有进行钻探,但是从表面上的迹象来看,这里拥有石油的可能性很大,至于究竟有多少——————这个他们就不敢保证了。

看到这行字后,李良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前不久严绍脸上曾经露出过的欣喜表情。“看来的确是真的了…”

天知道,虽然已经支持了出兵欧洲的决定,可实际上李良一直怀疑伊拉克和科威特压根就没什么石油。不只是他,内阁的许多人都有这种看法,一些心思比较龌龊的,甚至觉得严绍是因为枕边风的关系才会支持协约国——————顺带一提,这个说法在国内也是比较有市场的。甚至就连李良自己也曾经这么怀疑过,不过后来他就打消了顾虑。

毕竟严绍除了出兵欧洲之外,其他的策略一直都是以让欧洲列强流尽最后一滴血为目的。毫无疑问,作为欧战的主角之一,法国也是其中的一个目标,而严绍拿所谓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计划,其中显然也包括了法国,如此一来,所谓的枕边风的说法就显得有些荒诞无稽了。

不过就算这样。李良的心里毕竟还是有些怀疑。

毕竟就算严绍没骗他们,他自己弄错了也不是没可能,这些年李良没少了解石油勘探的一些故事。很清楚在墨西哥经常有一些破产自杀的冒险家,其中一些就是在看上去似乎有石油的地方赔了个倾家荡产,最后不得不选择自杀了事。

问题是那些人破产了,可以自杀了事。可是他们呢…

为了这次的战争。远征军所付出的伤亡可是以十万计…

而如今,既然有了这么一个报告,李良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相信内阁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不过在松了一口气后,李良很快便看向严绍道。“说起来………这件事不会有别人知道吧…”

就像前面说的,李良对石油是经过一番了解的,很清楚这东西的价值如何,自然也清楚这东西要是让英法列强知道了。最终会出现什么后果。

“放心吧。”严绍笑着道。“在接到电报的第一时间,我就已经给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区发了电报。让他们将那里封锁起来,同时也给勘探队发了电报,让他们牢牢保守住秘密,我甚至还给特事局发了电报,让他们确定这件事不会有任何人知晓,事实上在勘探队内就有一些人是特事局的,如果真的有事情发生,亦或者是有人想把情报卖给其他国家,甚至还没等情报卖出去呢,我们就能知道了…”

历史上卖国求荣的人可是一点也不少见,远的不说,严绍原来的历史上在往二十多年后看,汉奸的名字可说是长长一串,数都数不过来。

眼下中国的情况虽然要远好于严绍的那个时代,但也不敢保证就没人会把情报卖给其他国家——————不需要卖给其他国家,只需要卖给一些石油公司就可以了。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内一些油田的开发,国内的石油勘探着与国外的一些石油公司也是有联系的,同样,即便没有石油的勘探权和开采权,但是国外石油公司同样在中国有着一定的市场,其中的代表就是曾经属于标准石油的美孚公司,当初小洛克菲勒来中国的时候,还是美孚的人负责接待。

若是勘探队的人为了财富,把消息卖给了像美孚这样的石油公司,怕是到时候来的就不只是英法,还要再算上一个美国了…

即便这个时代的科研人员通常都比较有骨气,很少会做出卖国求荣的事情,但严绍毕竟还是需要小心一些才是,所以在勘探队内,严绍一口气派进去了十多个特事局的人,虽然和庞大的勘探队相比,这点人数还算不上什么,但就像刚才严绍和李良说的一样,若是真的有人卖国求荣,还没等他把消息卖出去呢,严绍就会知晓…

特事局的成员可不都只是普通的间谍,一些在外界甚至有着非常显赫的身份做掩护,还有几个则是国内比较著名的科学家等。严绍这次派进去的特事局的人,有几个甚至本来就是做石油勘探的,在行内也属于比较有名的那一种,根本不会有什么人怀疑。

同时这次的报告也已经被严绍给锁进了保险柜,除了勘探队的负责人,严绍以及极少数的人外,其他人根本无从知晓…

如此,不能说确保万无一失,但是出事的几率的确是小的可怜…

——————————————————————

听到严绍谈到特事局,还说特事局已经混入了勘探队,李良皱了皱眉。对于这样的特务组织,李良可说是打心里感到反感,但同时他也不得不赞同严绍的措施,毕竟这样的事情的确是该小心谨慎一些。

所以摇了摇头,李良在把心里的那点不快甩出去之后,也只能看着严绍道。

“既然如此,拿就拿找原来的计划,先把这场仗打完,然后便一点点的开发…”

“自然,大规模的开发并不现实,毕竟我们还需要警惕来自列强的压力,只有先用石油补贴一下国家,让国家拥有了足够的实力,那样,我们才有能力保住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说完严绍看向李良,眼中饱含了深意。“不只是中东,还有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