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八百二十六章 波斯

扩张之路 第八百二十六章 波斯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在一座似乎和废墟没有什么不同的城市里面,大量头戴安全帽,身上也穿着橙色工作服的工人们,正在开动着挖掘机等设备,清理着城市里面的一些残骸。

说到挖掘机…

那么问题来了…

咳咳,总之就是那样。

当然,在这座城市里面工作着的,并不仅仅只是挖掘机而已,还有其他大量的机械设备。同样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也没有一个是年龄低于三十岁以下的,可以看得出来,几乎全部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手。

只不过这些老手们在工作的时候,一个个却几乎全部都是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好象这里是个雷区一样,随便轻易动动身子,便有可能会碰触到周围的地雷…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说着里面是雷区,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因为在这里工作,的确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同样,这里虽然没有地雷,但是一些与地雷相似的东西还是有的…

丹东,这座中朝边境上曾经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可以说是东北三省之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之所以会如此,便是因为丹东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他是与朝鲜交流与贸易最近的一个城市。单凭这一点,便已经可以确立丹东中朝贸易第一城市的地位。

只不过这座曾经十分繁华的城市,在不久前的中朝战争当中,却因为诸多的原因而被当成了弃子。结果在遭遇了长时间的战火之后。这座城市便彻底的成为了废墟。

万幸的是,尽管当时日军的袭击非常突然,可是城市内普通平民的伤亡却并不是很大。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些从丹东撤离的平民,还是失去了他们自己的家园。

并且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面,都无法重返故土半步。

即便是现在,在返回了丹东之后,他们也只能暂时先在政府划分的地区上落脚,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前面曾经提到过的,那些与地雷十分类似的东西——————炮弹。

在战争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日军亦或者是国防军,都曾经投射了大量的弹药在对方的头上。可以说整个丹东都化为了战场。在这场战争当中丹东变成了废墟,而双方也消耗了海量的弹药。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话,到是没什么。反正打烂了就重建,而且重建的话,或许会因为旧式建筑都被摧毁的关系。反而可以规划的更好一些…

然而炮弹这种东西。并不是说每一个在落在地上的时候,都是会爆炸的,有些也会化身为哑弹,等着哪天不小心有人碰触到了再说。

尽管这些炮弹有许多在战争当中,因为不断落下的弹雨带来的爆炸及振动给跟着被引爆,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却是一直都躲藏着。直到某个非常倒霉的人碰上他们为止,眼下便是如此…

在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平民按耐不住返乡的情绪。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返回丹东。对此国社政府也不好阻拦,反正战争基本上也已经快要成为定局。似乎也没有必要在继续防范,即便是在难民里面混入了两个日本间谍,基本上也都是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因此对于百姓的返乡行为,非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干脆予以一定的帮助——————反正当时驻扎在丹东的部队有很多,闲着也是闲着,到不如出来帮帮老百姓。

自然,这要是在前清或者是在临时政府时期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自从国社政府成立之后,便一直在强调着‘军民鱼水情’和‘人民子弟兵’这么两种概念。

尽管区区几年的时间,似乎还改变不了一些前清或是临时政府时期的一些兵痞作风,但是许多新加入国防军的新兵们却已然接受了这种理念。并且在过去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事实上每次发生灾难的时候,第一个跑出来的都是国防军,对于许多的国人来说,出了事情等国防军过来帮忙,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就连国防军自己对此都并不怎么抵触——————在国外,让军队跑去执行救灾一类的任务,是比较难以想象的。

谁想到,在帮忙的过程当中,却有几个比较冒失的百姓因为碰触到了一些哑弹,造成了爆炸,结果…

死伤暂且不提,危险到是已经确定了。自那以后,负责重建工作的部队及工人便开始小心翼翼了起来。甚至就连那些开动挖掘机一类机械车辆的,也都在自己的车辆上面加上了一些钢板一类的东西。这样以来,如果碰触到的哑弹仅仅只是一些较小口径的炮弹,那么至少他们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当然,如此一来重建的进度也被拖慢了很多,尤其是返回故乡的那些百姓们,更是只能暂时先居住在被国防军确认为是安全的区域内。幸好对此那些百姓也都很理解,而且国防军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里,居住起来也不是特别的困难——————当然,也有一些不怎么理解的,不过驻扎在附近的宪兵,自然会想办法让他们理解的。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

尽管冬季已经过去,但是随着春季的到来,问题反而麻烦了许多。毕竟冬天的东北,尽管因为气温降低的关系,土地会被冻的非常坚硬,而且四周也都是堆满了积雪。

但是在抛开这些问题之后,其他的似乎也就没什么原因了。

反观春季的话,阴雨绵绵。同时那些原本的积雪融化,也让原本平坦的土地变得泥泞了起来。

这自然增加了许多施工的负担,好在这次是为了重建城市。负责重建的工人有许多原本就是丹东的居民,所以对于这件事情他们到是异常的上心。哪怕工作有些辛劳和危险,却也没有放在心上。

而另一方面,尽管对于日本来说由于诸多原因,使得他们短时间内无法成规模的偿还战败赔款,但是小笔的赔款还是拿得出来的。也因此,丹东重建的费用。有一部分是日本人的赔款而来,也减轻了国社政府的一些压力。

在重建的工地上,一个工人将铲车开到了一块已经标识好了是安全的空地上后。用手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忙碌也一天的时间也是很累的,不过在将车子停好了之后,那个工人却是从车子上跳了下来,甚至就连车门都不锁。便朝着旁边的一个简易房走去。

在那里。几个同样穿着的工人已经坐在了简易房里面,正端着饭盆,等着前面的厨师给他们盛饭呢——————反正这个城市基本上就是个废墟,住在这里的不是工人就是难民再不然就是军人,即便车子随便停着也不必担心些什么,毕竟就算有人偷走了,想要卖掉,又能卖到哪里去呢…

这些挖掘机的性能虽然不错。可靠性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想要开到隔壁城市却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便这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偷车贼。在这种情况面前也只能死心了。

从简易房的一个柜子里面取出了自己早晨才刚刚刷好的饭盆,哪个工人端着饭盆来到了食堂的厨师面前,一边将饭盆递给厨师,一边有些闲着无聊的四处看了看。

等到厨师将饭菜都弄好了之后,他才端着饭盆走到了一个空着的位置上坐下。工作了一天之后,他也已经是饥肠辘辘,因此才刚刚坐下,就已经拿起了自己的筷子。

只不过还没等他开动起来,简易房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尖锐的声音。听到这样的声音,哪怕是在怎么困倦的人,恐怕精神也要为之一震,至少房间里的那些工人们就是如此,而等到他们抬起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时,一阵激昂的音乐已然响起。

国歌,自然是国歌…

尽管坐在周围的全部都是一些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但是在听到了这阵音乐之后,还是忍不住有些热血沸腾了起来。

等到国歌结束之后,伴随着另外一阵悦耳的音乐声,跟着响起的则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的声音。男人的声音沉稳中带有一丝磁性,而女人的声音在悦耳的同时,有带着一种爽朗。

“各位听众大家好,现在是午间新闻…”

新闻广播,自从国社政府成立之后,许多新鲜的东西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这种广播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自从严绍的那次演讲结束之后,严绍便一直在想着究竟该怎么利用这些设备,而不会让它们浪费掉,就那么在雨水当中亦或者是仓库里面生锈和发霉。

之后严绍想到了广播…

不管究竟有多少人不喜欢,但不得不提的是,在后世新闻联播的确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一个节目——————而且还是每天的收视率都是如此,毕竟那可是强制播出的东西。

自然,严绍肯定是弄不出来新闻联播的,但是借着这个时代的技术,弄出一个新闻广播还是可以的。而且恰好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国人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如何,也省得国人依旧处于蒙昧的状态,受到一些人的蛊惑或者说是蒙蔽等等。

于是,在严绍的主导之下,新闻广播应运而生。其中的内容到是也挺简单的,首先就是国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其实便是国内的一些事情,最后也就是目前国家的发展近况等等…

总而言之,也就是这样了,好在这个时代的通讯手段也已经有一些了,所以目前对国外的一些消息到也算是比较了解。

另一方面,有了全国广播,也可以对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洗脑。但是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他可以让国内的局势更加的稳定。

但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严绍支持这么一个机构的诞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最初的时候政府方面曾经打算找几个声音甜美的女播音员来进行广播播报。对此严绍倒是没什么意见啦,可是最后下面那些人找来的。声音甜美到是的确甜美,但是却有些甜美到腻腻歪歪让人觉得恶心了。

非要说的话,大概就如严绍那个时代**广播里的那些播音员差不多。

在后世的时候,严绍在看一些老电影的时候,便一直觉得**的播音员声音甜美不错,但是在是太恶心了些。如今这帮老家伙居然又这么推荐,这叫严绍如何能忍。

即便严绍能忍。那些普通百姓万一被恶心到了又该怎么办?

所以严绍很果断的便回绝了那几个人选,同时自己亲自挑选了一男一女两个人。两个人的卖相都很不错,也都很有朝气。即便是真的到后世的新闻联播,至少卖相是绝对没问题的。

同时男的性格非常的沉稳,女的在长得甜美的同时也是非常的爽朗和干练——————严绍绝对不会承认,挑选他们两个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人都是严绍的支持者的。

当然。严绍也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政府里面的那些家伙,会喜欢挑选那种声音腻腻歪歪的播音员,难道说这个时代的喜好就是如此?

想到这里,严绍便觉得浑身都是鸡皮疙瘩。万幸的是他身边的家人不是如此,不然的话严绍还真觉得有种找根跳绳上吊的冲动。

————————————————————————

不管那些声音腻腻歪歪的播音员,究竟如何的受到政府内一些人的喜欢,至少严绍是不喜欢的,他还是喜欢那种声音沉稳亦或者是爽朗些的。很明显,严绍的喜好很符合人民群众的喜好。

所以对于严绍挑选出来的两个播音员。百姓们也是极为喜欢的。

与此同时,在听着今天的新闻广播开始之后,食堂内的人们也都安静了下来。在这么一个几乎是废墟的城市,对于这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消遣了。

另一反面,在经过了简短的沉默之后,广播中的两人也开始了今天的新闻。

就如前面说的一样,目前的广播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就是国外发生的一些事情。目前因为通讯技术的缘故,所以对国外一些事情的广播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就是那几个主要国家所发生的事情,自然,寻常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某某个地区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肯定是不会登上这个广播的,能登上来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的一些裁军措施。诸如减少战列舰的现役数量,同时把从国外比如说南美地区租借的军舰还回去——————这里说明一下曾经提到过的事情,当年为了能够获得更强的战力,彻底的压倒德国人,英国人将南美国家在英国购买的军舰留了下来,与南美国家达成协议,之后等到战争结束了,便把这些战列舰半价卖了回去。这次英国人用的也是类似的手段。

由于德国这一敌人已经失败,同时英国自身的财政也极端的危险。现在英国政府已经开始用一些比较低廉的价格,处理那些用不上的舰只——————继续留着服役,每年所需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到不如干脆退役或者是卖给别人。

甚至于英国还曾经找到过中国,询问中国是否有兴趣购买一些英国人已经用不上的军舰。对此海军方面到还真有那么一些人有兴趣,不过随后却被严绍给断然回绝了。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初步拥有了制造战列舰的能力。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从英国购买。真要是买回来了,固然,战斗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但也算是一种麻烦。毕竟要是从国外买回来了,那国内还需要吗?又或者说是还需要费力的去自己建造吗?

无论再哪个时代,都会有一些觉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混球存在的,尤其是在觉得这些商品简直就是物美价廉的时候。

却从来都不去想想,你在得到了一些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一些什么?

寻常的小国,花钱买武器装备也就算了,但是对于一个大国而言,所需要奉行的却必须是两条腿走路的政策。严绍当初会从南美购买军舰,也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海军是在是弱的厉害,继续补充,何况当时的工业水平也不足以建造大型的军舰。

但是等到造船能力逐渐提高起来之后。严绍便彻底的打消了外购的念头。与其把钱给外国人,到不如把工作岗位留给自己人,就是这么简单…

————————————————————————

广播里的新闻除了英国的之外。再后来便是苏俄、北美、南美和中东、近邻发生的一些事情。因为都仅仅只是简述,所以这些新闻很快便结束了。紧接着广播里又说明了一些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国内又有哪个贪官被廉政部和特事局给联手抓出来了。

亦或者是说哪里的铁路或是公路通车,哪里又遭到了自然灾害。

其中甚至还说明了一下丹东的近况。但谈到丹东的重建工作顺利的时候。食堂内的工人们顿时都拍手叫好,一些人甚至还打起了口哨声。

没错,尽管工作的很困难,但是这些人却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重建家园的进展非常顺利。

除此之外,再有便是严绍那次广播的一些余波,至少根据播音员的讲述,全国百姓对严绍都是极为支持的。

而在讲述完了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之后。紧接着讲述的,便是国内的发展近况。这在这个高速发展当中的国家,也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了…

在端起了手中的资料后,广播室内的女播音员用爽朗的声音讲述着过去的成果。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束,我国无论是在工业亦或者是农业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飞跃式的。其中农业方面,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越比建国时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粮食的总产量也增加了一倍半。

粮食产量的增加,带来了低廉的粮价。可以说,曾经困扰了我国多达数年前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能够获得如此的成果,有赖于在耕种的过程中大量新技术的投入,还有国内农药及化肥产量的增加。

在国内,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将拖拉机等设备投入到耕种当中,加快了耕种和收获的效率。使得百姓可以用更少的人,却完成更多的事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

同时农药和化肥产量的增加,也使得百姓可以得到更多廉价的相关产品。农药的作用不言而喻,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农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产生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过去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着虫害的困扰,尤其是蝗虫等有害昆虫,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但是随着大量价格低廉的农药的投入,这种情况已然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除了农药之外,化肥的作用也极为巨大。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根据根据古希腊传说,用动物粪便作肥料是大力士赫拉克罗斯首先发现的。赫拉克罗斯是众神之主宙斯之子,是一个半神半人的英雄,他曾创下12项奇迹,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天之内把伊利斯国王奥吉阿斯养有300头牛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把艾尔菲厄斯河改道,用河水冲走牛粪,沉积在附近的土地上,使农作物获得了丰收。当然这是神话,但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粪肥对作物增产的作用。古希腊人还发现旧战场上生长的作物特别茂盛。从而认识到人和动物的尸体是很有效的肥料。

我国拥有着众多的人口,想要提高粮食产量来养活所有的国人,只有两种办法。一个是提高耕地面积,另外一个则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目前我国政府所是两种手段同时使用,目前这两种方式都带来了不俗的效果。尤其是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的耕地开垦成果非常喜人,但是对于内地的国人来说,农药及化肥无疑是更加有效的增产手段。目前我国的化肥产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产量,随着这一数字的不断增加,化肥的价格还会继续降低。相信等到化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增产物时,我国的粮食产量还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就如广播里说的一样,随着大量新技术的投入。中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许多。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过去,中国的粮食种植其实一直都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状态之中,尤其是对农药和化肥的运用等——————农药,几乎从来没有用过。至于化肥。其产量也是低的可怜。

而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在农业之中极为基础的,至少在后世是如此。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通过拖拉机等机械化的方式来进行耕种,尽管这类的数量在全国来看还很少,但也算是一种势头。至少在西伯利亚地区及中亚地区,使用这类手段的有很多。

尤其是在西伯利亚,甚至已经开始有人专门经营通过飞机播撒农药的公司。来为当地的一些农民提供这样的服务——————用飞机播撒农药,起效率究竟有多高可想而知。

当然。严绍也很清楚农药和化肥的危害,尤其是农药,那东西可是有毒的,严绍小的时候可没少宣传与此有关的东西。但是在这么一个时代,与农药所带来的那么一点毒性相比,显然粮食的产量要更加重要一些,因为这关系到遇到灾荒年的时候,会不会饿死人的问题。

这也是时代的选择,在后世,人们或许还会嫌弃一下,这个粮食是农药撒过的,但是在这个时代,人们却没有嫌弃的资格…

至少对寻常的百姓来说,是没有的…

何况这个时代,认识到农药和化肥危害的,恐怕还没几个呢…

而对严绍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也是提高粮食产量,养活五亿多人的问题,至于其他的,还是等能让人吃饱饭之后在考虑吧…

所谓饱暖思淫欲,现在连保暖都还没有呢,就开始考虑女人的问题,你觉得合适吗…

除了化肥和农药之外,还有一点就在于大量建设的基础设施。公路什么的,或许只是让百姓们出行变得方便了许多,但是政府在各地,尤其是乡村修建的一系列水利设施,却让百姓们在只要不是特别干旱的时候,已然能够拥有足够的水资源来灌溉田地。

这一切的一切,都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让百姓们深深的感激着严绍。

————————————————————————

当然,即便是没有农药和化肥的问题,粮食产量也一样会得到极大的增加。毕竟在得到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之后,严绍也就等于是得到了两大块的田地。目前唯一需要烦心的,就是该如何把他们开垦出来。

万幸的是,目前的中国国内,有着太多没有土地的农民了。弄个几千万人北上对于中国来说压根就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要知道,当年的张作霖自己可就迁移了不知道多少的人到东北去。基本上已经是用火车拉了,最后才能有了现如今的东北。

严绍的基础可比张作霖强多了,而且各方面也都比张作霖更有官方性,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权威,百姓对严绍也极为信赖。最重要的是只要北上了,便有大块的土地赠送,愿意去的人自然有许多,自然也就不必再担心些什么…

事实上除了上述的两个地方外,东北也是移民的主要区域之一。

尽管比南方寒冷,但是东北地区和西伯利亚还有中亚比起来。却要缓和的多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地区的土地非常肥沃,虽说是一年一熟。但是肥沃的土地却让这里的粮食极为优质…

再加上过去东北的人口一直都很少,自然也就使得这里也成为了移民的主要区域。

当然,移民到这里的话,就不赠送土地了。毕竟东北可不缺人过来,同样,这里优秀的环境,也让这里成为了一个主要是以工业为主的地区。

目前如果说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安徽。尤其是马鞍山一代的话,那么第二大的工业基地便是东北了。不过安徽之所以能够超过东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开发的时间够早。严绍在那里投入的心血够多,实际上东北的环境更加适合发展工业一些,何况那里还有着尚没有开发出来的油田…

总而言之,只要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还有东北那些尚未开发的耕地。全部被开发出来。基本上满足目前五亿多人口的肚子问题是绝对容易的…

毕竟后世那么多的人,不也满足了吗。何况如今中国的人口要远比后世少的多,最要紧的就是,耕地面积也要比后世多的多——————当然,后世能那个样子,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感谢一下袁老的…

——————————————————————

除了农业之外,进展最大的便是工业了。

到是一点也不奇怪,毕竟工业可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的核心项目。在过去的数年里。如果说严绍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上的话,那么工业在其中绝对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份额——————剩下的份额。则需要由农业、军事、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分摊了。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国社政府的工业也得到了极大的进展。首先就是在这个时代代表着一个国家国力的刚忒产业,在国社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当时全国的粗钢产量也在130多万吨,也就是1913年的时候,而如今却已经达到了800余万吨,仅次于次于美国、德国、英国三国,超过了法国、苏俄、意大利和日本等诸多列强,成为了全球第四大钢铁大国。

“除了钢铁之外,其他等各个方面,我国的进展也同样巨大。根据政府工业部的统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的煤产量已经由1914年的1418万吨,增长到了9830万吨,同比增长近七倍。铁矿石的产量从85.9万吨,增长到了2475万吨(毛重)。至于汽车产量则从零增加到了世界第一的地步…”

这些,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的成功,钢铁自不必说,在原来的历史上当时全国的粗钢产量只有5万多吨而已,当然,后来随着向山铁厂的成立,全国的粗钢产量达到了一百多万吨。

后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展开,鞍山等几个铁厂相继成立,而与此同时,严绍的向山铁厂也再次开始了扩建工程。再加上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全世界只要是能与战争稍微挨上一点边的资源,基本上都不需要担心销路的问题…

更何况当时的中国还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即便是没有国外的市场,也可以自行消耗了这些钢铁——————当然,整个过程肯定不会轻松就是了…

不管怎么说,正是借着欧战的东风,使得中国的钢铁业在刚刚开始的情况下,至少不需要赤字经营了。

同样,除了钢铁之外,其他方面也都是如此。尤其是在原料方面,比如说每天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资源,尤其是金属资源,这些都是欧洲战争过程当中极为需要的。

尽管在后世,卖资源的国家,通常都属于社会的最低端,当然,卖石油的不算,不过也称不上是混的有多好。

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显然是没有挑剔的资格的。何况通过这种方式,也让中国的各项资源开发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好象煤炭资源一样,煤产量由1914年的1418万吨,增长到了9830万吨,同比增长近七倍,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据。同样,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而这些数字的增长,也给中国带来了极多的就业岗位。至少短时间内严绍是不再需要为安排人们的工作问题而感到困扰了。

当然,这类开采类的工作,危险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在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之后,危险性已经要比从前增加了许多,但即便是这样,每年依旧可以听闻一些事故的发生,只是这些就是无法控制的了…

“纺织业方面,国内的纱锭数量也有原来的一百三十多万枚,增加到了一千零三十八万枚…”

“可以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接近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然在近代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在短短六年多时间里,就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工业强国的奇迹…”

随着一个个数据的说出,那个女播音员的声音也变得渐渐激动了起来。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即便是女人当中,也是有一些拥有男子气概的人物的。甚至有一些,即便是男人也不得不为之低头,比如说后世的春哥,就是严绍也不得不自愧不如的存在。

同样,女人的爱国情绪,很多时候也未必就比男人少多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时代的许多女性都怀有深深的爱国。过去的中国贫弱无比,这自然令不少人为之伤感,而随着大量的新的数字的公布,人们却是在为之振奋着。

因为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中国便已经成为了一个总体数据上并不会逊色于列强多少的国家。甚至比法国和意大利这样的老牌强国还要强大,这在许多人看来无疑是不可置信的…

而另一方面,听着广播里传出来的数据,食堂里面的人们却顿时欢呼了起来。至少对于他们来说,国家的强大与他们是息息相关的。如今听到了广播里的内容,食堂内的工人们,一个个的自然是心情变得澎湃了起来…

当然,有些人听到这类消息会感到激动,可有些人在听到之后,只会觉得恼火。

至少各国在中国的外交官们在听到了这番内容之后,一个个心情都变得极为复杂,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有矛盾的国家。

而另一方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果的公布,新的计划也开始随着播音员的口,缓缓的叙述了出来。而她所叙述的,正是刚刚才制定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除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之外,还有就是重点开发西伯利亚、中亚及中东的新领土。

同时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也逐渐的把这些地区掌握起来,自然,这些就不是可以直接说出来的了。不过即便是这样,在听到了规模宏大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后,听着新闻广播的人们还是忍不住浮想翩翩起来…

单凭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已经让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英德的工业强国,那么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后,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赶英超美’了?

这一点,显然不止是一个人想到了…

一些人在听到了新的计划之后,甚至已经开始呼喊其了万岁来。

自然,稍微了解一些的人却清楚,想要凭着两个五年计划就超越美国,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事实上即便是与英国还有德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强国,中国也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的。

只不过…

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凭着先天的优越条件,只要第二个五年计划可以顺利的成功,那么美国或许不太可能,但是英国和德国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