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八百二十四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

扩张之路 第八百二十四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计划经济,在后世应该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不过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非常稀罕的东西,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当国社政府出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国内外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感到诧异。不清楚这种新的经济体系究竟有什么作用,更不清楚究竟能不能成功——————从某种角度上讲,或许质疑的声音相对要多一些。

到是一点也不奇怪,毕竟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可不是那么容易建立起来的。更何况当时的中国还仅仅只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弱国而已,在国际上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声望,尤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出的那一年,至少在当时,中国与过去那个饱受欺凌的国家还没有任何的区别。

之后,问题来了…

一个在国际上没有半点威信和声望的国家,突然推出了一个看上去似乎很宏大,实际上却没有经历过半点考证的计划,怎么可能会有人对其抱有信心呢…

所以,尽管当时国内外都在为国社政府推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七五工程’感到震惊,但是觉得国社政府可能会成功的却没有几个…

甚至就连在国内,质疑的声音也有不少。

因为根据国社政府的计划,最新推出的那些项目几乎全部都是国有的——————国有的…

这类东西在中国并非没有存在过,比如说前清时期的一些官营企业。从某种角度上讲。那些企业便是国有的。再比如说湖北的汉阳铁厂,这个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钢铁厂,曾经也是国有的企业…

然而这些企业成功了吗?没有!

为什么没有成功?除了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当时管理这些企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政府内的官僚,对于究竟该如何经营一个企业,根本就连半点头绪也没有。

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因为被列强击败的关系,对洋货没有半点关税可言。反过来讲,国内的货物不但要承担着各种苛捐杂税(国外当然也有,但肯定没国内的多)。甚至就连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拉运,也需要承担着‘厘金’这样的税。

反过来,洋人的货物在中国的土地上却不需要缴纳任何的税。

想想看。货物想要在自己国家贩卖,需要缴纳无数的税,而外国人却可以畅通无阻,甚至就连厘金都不需要缴纳。这个世上有这样的道理吗?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又怎么可能公平的竞争呢…

再加上那些见鬼的官僚,早年中国的官营实业一个接一个的失败,似乎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一些官僚总是喜欢一头热,偏离实际情况。

不清楚这个国家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反而跑去建一些看上去很重要,实际上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消耗。甚至根本就用不上的东西…

亦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使得工厂的生产成本不断增高。诸如此类。就比如当年的汉阳铁厂,仅仅只是因为当时的张之洞,就是把工厂的生产成本弄得很高,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更加无法与洋货抗衡。

——————————————————————————

当然,实际上严绍也曾经犯过这样的毛病,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的。比如说当年所成立的向山铁厂,刚开始的时候是年产十万,后来则是扩大到了百万左右,如此庞大的产量,可不是当时的安徽能够消耗的。

而事实上最初的时候,向山铁厂也的确一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如果不是当时严绍在海外有着油田等方面的大笔收入,再加上国内的棉纺织厂等经营的都还算不错,恐怕早就已经坚持不下来了。

不过与那些前清的官吏们不同,严绍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之所以会这么做,纯粹是为了争取时间。

毕竟在严绍看来,时间才是这个国家最需要的,与之相比钱财什么的都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资金,所以才能如此做。

所谓有钱?任性就是如此。

而他的选择似乎也并没有出错,因为正是有了安徽的基础,之后的七年里,中国才能如此的飞跃发展。不但单凭当时的中国,想要在山东击败日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能获胜,恐怕也是会发展到类似于后世的,那种把日本人拖垮的全面战争。

只不过真要是到了哪个地步,怕是也就没有所谓的赢家存在了。

自然,后来的国防军远征欧洲什么的,国防军所能发挥的出来的作用,怕也会比想象中的还要小。

而凭着先前在安徽的基础,国社政府非但在山东击败了日军,也在远征欧洲的过程当中大放异彩,彻底的奠定了国社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

————————————————————————

不管怎么说,因为前清的缘故,平头百姓也就算了,毕竟这类在当时的中国就连识字的都没有多少。在看到了如此宏大的一个计划之后,他们所能感受到的就只有振奋。

可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所感到的就是担忧。忧心政府在花费了如此多的金钱之后,最后却是什么都没能得到,反而和前清时候的一些官办企业一样,最后所有的企业都办垮了,投入到里面的金钱最后也是连个成本都没有收回。

不过也难怪他们会这么想,毕竟有着前车之鉴,他们对国社政府和严绍也没有什么了解。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清楚原来前清的那些官办企业。究竟与计划经济有着怎样的差异——————实际上,严绍所执行的所谓五年计划,也并不是什么计划经济。到与德国的混合经济比较相似,只不过与德国的混合经济相比,要更加贴近于计划经济一些。

一般来说,最早出现计划经济构想的是李斯特对于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的批判,当时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第一次理论阐述,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更是系统的阐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性。

受其影响德国诞生了经济学的历史学派。大力宣扬政府控制经济行为,同时以这种思想主导德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德国的快速经济发展。这类主张被称为国有社会主义,或是马口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靠政府干预执行计划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与计划经济的精神相近。之后由于一战德国战败。政府失去了对国际经济关系有效的控制能力。历史学派走向消亡,但是之后德国经济依旧保留很强的政府干预特色,纳粹上台以后,重拾了历史学派的做法,恢复了德国经济。

在计划经济下,三个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的。所谓的三个经济问题是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国家大部份资源由政府拥有,并且由政府指令来分配资源,而不是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举例来说。政府认为国家需要苹果,在计划经济下。被政府选中的个人集体(一般为符合该类生产的要求)都要按政府指示进行种植苹果的工作,但事实上实际生产的产品可能不符合实际需求。

计划经济里面不仅是控制国营产业,连私人企业也要受政府指示运作。私人企业要生产什么,由政府作主。私人企业以什么方法生产,由政府决定。生产出来的东西又如何分配,也是政府决定。国家操控着生产的供应、价格以至销售渠道,都是由政府决定。

这也是如今国社政府的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不同之处。

因为国社政府的计划经济当中,所考虑的仅仅只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而已。至于究竟该如何分配的问题,政府仅仅只是保留干预的能力和权力,实际上并不会使用这种权利。

就连私人企业究竟该生产些什么也是如此,政府仅仅只是建议一些企业生产一些国家需要的东西,至于对方愿不愿意,政府可以在建议的同时,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作为利诱,却绝对不会强迫…

至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当时提出了‘七五工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严绍却是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在严绍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已经是1913年了,按照历史进程来讲,在1914年便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即便因为他的缘故,历史发生了改变,当时的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对峙也已经是越来越紧张,甚至可以说到了一个极限——————当时的德国国力迅猛发展,真是急求势力扩张的时候,其军力也增长很大。与之相对应的,英国方面则一直都奉行着两强标准,问题在于,德国越强,他的这个标准也就必须要更强才行,如此一来…

如此一来,时间拖的越久,英国的财政压力岂不是就越大?

这就好像弓弦一样,越拉越紧,越拉越紧,到了最后,总有拉不住的一天。因此这场战争除非发生些什么意外,不然几乎是必然会爆发的,最多也不过是推迟个三五年罢了。

而严绍的五年计划和七五工程,却都是需要时间才能见到效果的。

换句话说,等到这两样取得效果的时候,恰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的最为激烈的时候,严绍根本就不必担心工厂建起来之后,产品的销路问题…

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反而是工厂该怎么建起来。

甚至于,即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发生,而工厂却已经早早就建起来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一点是可以确信无疑的,那就是中国的面积很大。他的需求也同样很大。

尤其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种较为荒芜的状态当中,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属于落后地区,正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的时候。

公路、铁路、下水道、路灯、自来水…

这些东西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基础。而如今的中国偏偏缺少的就是这些东西。所以,事情真的很简单,如果严绍想要发展中国,便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弄起来。

而要把这些东西弄起来,便需要很多原本中国根本就无法生产的资源乃至设备。如此一来,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严绍真的没有必要担心销路的问题。

因为销售的问题。严绍早就已经解决好了。

不,确切的说,是这个国家早就已经帮严绍解决好了!

————————————————————————————

不管怎么说。在其他人不断质疑这一计划的情况下,最终这个五年计划还是成功了。并且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风,成功的从这场战争当中获取了可以壮大自身的资本。

与此同时,中国自身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现如今的中国。虽说在一些需要时间才能追赶的项目上面。和列强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但是凭着较强的经济总量,却已然成为了世界排名前五的工业强国和军事强国。

同时,如果说第一个五年计划,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

那么第二个五年计划所要解决的,就是在原本虽然有,但是无论是数量亦或者是质量都不是很强的工业基础上,继续壮大自己!

中国如今的工业规模,完全是靠着数量较多。但是质量却不怎么样的工厂支撑的。就比如四川的綦江铁厂,如今的粗钢产量不过才年产五万多吨。其他的铁厂也都比较类似。最大的一个也不过才三四十万而已。这些全部加在一块,算上严绍的向山铁厂和民间的一些企业家自营的铁厂,才使得中国的粗钢产量能够达到接近于德国和英国的地步。

但是仔细分析的话便可以发现,这些铁厂单独的看,每一个的产能都不是很高。

其他的一些工业也是如此,比如说洋灰厂亦或者是其他一些工厂,都是已经有了,而且因为数量较多的关系,看上去使得中国在这些数据上似乎很好看,与列强相比也差不多的样子。

可是实际上,每一家的规模却都很小。而这一次的计划便是为了让这些工厂,能够追赶的上国外的那些大型工厂。

毫无疑问,如果第二次五年计划也成功的话,中国的工业实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飞跃性的,就像先前那种盖房子的比喻,你想盖房子,首先给有块自己的地!

如此,你才能给自己盖房子!

第一个五年计划,所求的不是如何如何,而是先解决有或者说是没有的问题。

没错,中国的国土面积的确很大,无论是盖什么样的房子,这么大的土地似乎也都够了的样子。

可是在工业这个领域里,中国就只是一个穷光蛋…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尽管中国有了较为全面的工业基础。但是实际上每一个单元,比如说一些新建钢铁厂的产能都不是很大。

如今之所以能够拥有接近于列强的产能,纯粹是因为当初盖的钢铁厂足够多,除此之外就是有向山铁厂在那里支撑着——————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向山铁厂的规模越来越大,涵盖面积也越来越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把向山铁厂改为马鞍山铁厂的提议。

对这个提议,严绍虽然没有支持,但是却也没有反对,因为他很清楚后世在那里的那个钢铁厂,的确是和这个名字非常的相似。

只不过向山铁厂是他亲自打造出来的,让他就这么抛弃自己原来所命名的名字,他的心底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甘愿。

只不过在经过了旁人的劝说后,严绍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动摇了一些。

————————————————————————

“新占据的领地吗?”

或许是已经打消了辞职,跑出去重新带领国民党与严绍对着干的想法。宋教仁在沉吟了一下之后。开口询问道。

这个时候的他,多多少少已经猜到了严绍的想法。

而看着宋教仁的样子,严绍也是在微微一笑之后点头道。

“没错。就是新的领土。原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是在当时的国土上进行计划的。而如今呢,新的领土面积,恐怕未必就比原来我国的领土小上多少,其中还有不少是资源富饶的地方,仅仅只是因为人口等因素,所以没有得到妥善的开发。”

“钝初,你想想。我国最多的是什么?就是人!俄国有一亿多人口,所以无法尽情的去开发西伯利亚及中亚两个地区,而我国却有五亿多。对于俄国来说最大的困扰,对于我国来说却算不得什么。”

“同样,这两个地方作为我国的新占土地,连中东的领土一样。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开发。如此才能让我国拥有更强的力量,也能让当地的本地人彻底归心——————你也知道,这两年来新领土上的抵抗可是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这种抵抗的力量和成都,正在不断的衰退当中,但是想要彻底的解除这种抵抗,还需要很多的时间。”

“应对这种抵抗,单纯的依靠力量是没有用的。必须要用一些怀柔一些的手段,发展当地。让当地人享受到在国社政府统治下的好处,如此才能彻底的消除他们的抵触…”

说到这里,严绍也不由得得意的笑了起来。“万幸,俄国人和原来的土耳其人给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收买人心什么到也顺利,不然的话,事情还真有些麻烦呢…”

看着严绍得意洋洋的样子,宋教仁也显得有些无奈。

好在这么多年来,他也有些习惯严绍这种性格了,到是没有多说些什么。

而另一方面,看着宋教仁的样子,其实严绍心里也一样松了口气。

对于严绍来说,宋教仁还是有些用处的。首先,就像严绍先前说的一样,随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展开,大量资金将会投入到这个计划当中,其中不少环节都有可能会被人乘虚而入,如今的国社政府用了好长的时间,才好不容易制造了眼前这种较为清廉的环境,严绍可不愿意因为政治观点的不同,而让这种环境毁于一旦。

该怎恶魔说呢,作为廉政部的部长,宋教仁在民间还是很有威望的。而在政府内部,也有不少人畏惧于他。

所以呢…

要是宋教仁突然之间因为这次的事情而辞职,很难说某些贪婪的家伙,会不会趁此机会跳出来。

尽管一个廉政部长,宋教仁走了,严绍完全可以重新确立一个同样称职的。可是称职是一回事,想要确立自己在国内的威信却是另一回事。宋教仁自己也是凭着早年的革命时所创立的声望,还有后来数年间的辛苦,才能拥有如今的威望。

而真要是任命一个新人的话,没有三两年的时间,恐怕是不太可能有用的…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在廉政部这些年的努力,宋教仁在国内,尤其是在普通百信的心里和古代的包青天还有海青天差不多。声望之高,在文官一系可以说是第一人,甚至比李良这个总理还有段祺瑞和徐世昌等人还要高上一些。

在军人那边,也与蒋百里、蔡锷齐平,仅仅只是次于严绍而已。

这样的人,要是跳到了反对严绍的阵营当中,那严绍可就有的头疼了。

至于暗杀什么的…

严绍并不反对暗杀…

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讲,暗杀其实也是策略中的一个。就好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一样,无论是协约国亦或者是同盟国阵营,都在想方设法的去暗杀掉对方的领导人。

事实上,如果当时有人能暗杀掉希特勒,亦或者是日本的天皇的话,那么这个人绝对会成为整个世界的英雄——————考虑到当时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势力范围大小,协约国即便无法代表整个世界。大半个世界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这,无疑也是减少伤亡的一种战术,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暗杀对方的将领等等,诸如此类。

这些在严绍看来都是允许的,事实上当初为了报复同盟会,严绍不就曾经下令特事局对同盟会那些胆敢对自己采取暗杀的人,全部给弄死了吗?

只是,政治暗杀就不是严绍所推崇的了,毕竟如果只是为了打倒政敌的话。就将对方给暗杀掉。短时间来看,这或许是一种可以快速解决麻烦的办法,可是从长远的看。这却是给自己找麻烦的一种举动。

因为如果政治暗杀变成寻常的事情了,那么整个政局都会变得混乱。

而先前严绍任命宋教仁在廉政部任职的事情,已经让宋教仁拥有了巨大的名望,这个时候要是让他从政府内跳出去。站出来反对自己的话。即便是严绍也是会很头疼的。

——————————————————————————

尽管表面上看,宋教仁似乎已经放弃了辞职的事情,不过严绍还是看得出来,宋教仁的心里始终还是有些不甘心。

因此在心底微微笑了笑之后,严绍又拉过来了椅子,坐在宋教仁的面前细心的劝说着。当然,也不全都是劝说,同时也在谈论着许多的事情。比如说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随后严绍又对宋教仁说了些什么,总算是让宋教仁彻底打消了辞职的心——————其实宋教仁自己。也不愿意从现在的位置辞退。只是先前被严绍的演讲弄了个措手不及,所以心中极为恼怒,因而才会如此。

事实上宋教仁在现在的位置上干的还是很开心的,毕竟廉政部这个部门,从某种角度上讲,也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部门,其的职责也很简单,就仅仅只是把那些对国家有害的蛀虫挑出来,就是这么简单。

这样的职位上,不必让宋教仁去费心思与别人勾心斗角——————好吧,如果想把贪官抓出来,也是需要用些心思的,但总比政治上的互相攻击要强的多,因此宋教仁在这个位置上到也称得上是乐不思蜀。

另一方面,在打消了宋教仁的这一念头之后,严绍又拜访了几个文官系的领头人物,打消他们辞职的念头。

至于其他的人吗…

这个国家,这个政府有那么多的人,严绍怎么可能每个人都亲自去拜访一次…

何况也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严绍亲自登门拜访的,所以吗…

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只要不是**反社会,严绍也不愿意去理会他…

不过尽管如此,政府内还是有很多人对严绍不满。毕竟严绍先前的那番演讲实在是太过激进了一些,很有些友邦惊诧的意思,对此也给国社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至少在广播结束后没多久,各国的外交官便已经向外交部提交了抗议书,抗议严绍先前在广播当中的那番言论,认为这种言论是极为危险的…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有不少人都对严绍不满,毕竟严绍这次惹来的麻烦实在是太大了些。只是哪怕是这样,他们依旧对严绍没有办法。毕竟政客与百姓所向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政客所想的,是如何安定国内的环境,是如何在国外赚取利益,亦或者说是缓和与邻国的关系。

而百姓呢?他们关心的除了吃的和穿的之外,还有就是那看上去似乎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的尊严。

过去的前清政府对列强卑躬屈膝,这早就引起了极大的不满。如今严绍这番言论,虽然看上去似乎非常危险,却也异常的强硬,恰恰迎合了国人的心理。这就好像在原来的历史当中一样,明明知道自己其实不是日本的对手,可是在日本侵略的时候,依然会有无数的站出来抗议政府的懦弱无能。

原本历史当中的凡尔赛和会也是如此…

哪怕是弱者,也是会希望自己能活得有骨气一些的。何况如今的中国,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弱者…

至少,只要国人对严绍满意。那严绍就绝对不会有什么事情。

————————————————————————

另一方面,就在国内外都在为严绍演讲的事情,而闹的天翻地覆的同时。在摆平了宋教仁和其他的一些文官系成员之后,严绍也开始忙碌其了另外一件大事,也就是严绍与宋教仁所说的,新版本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原来的那个五年计划,毕竟已经是有些过时了,新的五年计划,在进行了一番准备之后。悄然出台。

这次的五年计划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工业的建设,到民生设施等等。全部都涵盖在内。

根据新的五年计划,国社政府将会在中东地区,中亚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自然,最终结果如何就是睡也不清楚的了。毕竟到目前为止。真正找到了石油的也就只有一个中东而已。

而且还是秘而不宣的那一种,什么时候会宣扬出去,这个却是谁也不清楚的。

至于中亚和西伯利亚,目前国社政府占据的时间还很短,真想要出些成绩的话,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行。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事实上严绍对新占领区的发展,的确是出于真心的。毕竟如果想让新的占领地区尽早的归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尽办法去发展这些地区。

当然,你也可以说。严绍已经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人口迁移,大批的国人迁移到了这两个土地,对这两片土地的发展予以了极大的帮助。可是实际上,这点帮助是不够的,而且反而有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毕竟严绍把国内的人口迁移到新领土上去,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在与本地人争利!

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地广人稀,表面上看,迁移一些人口过去似乎没有什么。但是人心难测,有些人,虽说这些土地对他们没有什么用处,往日里也不见他们对这些土地有多重视。但是当外来者来了的时候,他们却会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的,哪怕是自己仍在那里一直不用,那也是自己的,不应该由你这个外人来介入,你个外人凭什么占据我家的东西…

事实上,这样的思想在中亚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并不少见,那些抵抗组织也是在宣传着,中国人迁移在这里,是来从他们的手中抢走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只不过眼下那里的土地毕竟太大,人口也毕竟太少了,而且国社政府也可以说的上是兵强马壮。当地人并不怎么敢抵抗。

不过想要彻底的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还是给予当地大力的支持和发展。

比如说哈萨克斯坦的资源非常丰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用于核燃料和制造核武器的铀的产量也是世界第一,被称为‘铀库’,此外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当然,储量是100亿,但是这并不代表能开采的也是100亿。

除了石油资源之外,还有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

可以说,上述的资源里面除了铀之外,其他的对于国社政府来说都有着异常高的开采价值。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国社政府的新计划当中,绝大部分的计划都是开采类的。比如说那些铁矿、煤矿和其他的矿藏资源,在哈萨克地区,国社政府已经准备成立数十家大型的矿场,用来开采这些资源,并且予以利用。

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小的地方,也都将分配给一些民营资本。供其开采,自然,在承包的过程当中,廉政部肯定是要予以监督的,以避免会发生些什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另外,这些资源有些也是可以在当地直接进行加工和利用的,就好象钢铁资源一样。

国社政府甚至已经准备在哈萨克斯坦成立一家大型的钢铁厂,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将武器装备从国内运往前线,毕竟时日太久了一些。尤为重要的就是如今国内与上述地区的联系,全都依赖于中亚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

尽管目前这两条铁路看上去似乎很安全,可是谁敢保证就会一直都是安全的?

没错,这两条铁路的确是防卫紧密,尤其是中亚铁路,整条铁路的两侧更是已经被国社政府用地雷给包围住了。哪怕是游击队想要破坏,也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是从地上过不去,不代表天上也走不通。

国防空军尚且懂得用轰炸机,去轰炸苏俄的骑兵部队,以此帮助高尔察克的白军拖延时间。难道苏俄的人就那么蠢,不懂的用轰炸机来轰炸铁路吗?

没错,现如今的苏俄肯定没有这种能力,但这不代表将来也不会有。真要等到事情发生了之后才开始准备,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而且历史上苏俄在二战之前,之所以没有研制战略轰炸机,主要是因为没有必要。可是随着国社政府占据了俄国三分之二的领土,这种情况恐怕就有些…

因此在新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当中,除了上述的那些矿场及钢铁厂外,国社政府还将在中亚及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一些军工厂,除了最寻常的枪弹和手榴弹等之外,甚至就连坦克及战斗机也有自行制造的能力。

事实上,严绍已经有心将哈萨克斯坦和乌拉尔等地区,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以确保国社政府能够一直控制这两个地区,即便是后方的铁路线遭到了破坏,依然可以自给自足,坚持到后方增援上来的那一天。

历史上的苏俄政府,一共有着五大钢铁基地。也正是因为这五大钢铁基地的缘故,使得苏俄拥有了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这五大钢铁基地占全苏生铁产量的94%,钢产量的88%和钢材产量的90%。

虽然这当中乌克兰和乌拉尔作为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其生铁、钢、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1%、67%和66%,然而这仅仅只是由于当时剩下的三个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如果能够给予充分的时间,那么剩下的三个基地未必不能发展成像乌克兰和乌拉尔一样的大型钢铁基地…

何况严绍所拥有的还不仅仅只是哈萨克斯坦,还有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两个地区。换句话说,苏俄在原来历史当中的五大钢铁基地,严绍已经拥有了其中的三个。

接下来严绍所要做的,就是给予这几个地方充足的发育空间和时间,用尽心力的去照料这几个地区。

就好象另一个时空的哈萨克一样,作为苏联五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哈萨克钢铁工业基地是五个基地当中发展最晚、水平最低的一个。然而这里的条件却很好,不但有着全苏联第三大的焦炭生产基地,而且库斯坦奈和卡拉干达也有着丰富的铁矿石,利于钢铁工业的发展…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条件绝不输给任何地区,若是能悉心培育的话,这里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工业支柱,然而苏联的突然崩塌,却使得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哈萨克斯坦钢铁工业胎死腹中………不对,应该是早产…

不过很明显,严绍是绝对不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的,同样,他也不可能会容许中国好像历史上的苏俄一样,落得个崩溃的下场…

他要亲眼看见,亲眼看见自己复兴的这个国家,站在这个世界最顶端的一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