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冲锋枪

扩张之路 第六百二十三章 冲锋枪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西北的大戈壁上,数之不清的国防军士兵,正穿着灰色的作训服,在护具的保护下用木枪进行着刺杀训练。

面对面的…

白刃战…

在后世,也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白刃战已经是极为少见的了。基本上除了在亚洲战场上外,就只有在欧洲的东线曾经发生过较大规模的白刃战。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白刃战却依然是战场上的主流战术之一。

没办法,虽说机枪已经普遍的被装备于战场上,但是士兵手里所使用的却依然是寻常的步枪。阵地战的时候有机枪到还没什么,但若是短兵相接的话,步枪的火力密度毕竟还是差了太多。

于是大规模的白刃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

战场上德军的工兵锹之所以会名传于后世,就是因为其可以在堑壕里面的灵活使用,使得它比因过长而不方便使用的刺刀要更好用一些。

而白刃战的普遍发生,也让国防军对其非常的重视。

不过和单兵刺杀不同,国防军在进行白刃战的时候,通常都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而每个小组则约有三至四人,彼此之间配合作战…

这么作战,绝对要比士兵自己单干的效果好,这点已经在欧洲的西线战场得到了证实。尽管在体能方面和德国人相比要差上一些,但是在进行白刃战的时候,德国人在远征军的手里却从来都没有讨到过好。

这。便是国防军目前已经普遍采用的‘小组作战’。

而若是在作战的时候,小组的伤亡过大,导致无法在进行配合。那么其便会与附近的小组合并——————考虑到战场上的伤亡通常不会小,两个同样有伤亡的小组合并为一个新的小组是很有可能的。

“很好!”站在不远处,看着大戈壁上,士兵们在那里拼死训练,蔡锷微微颔首。“这么看来,相信用不了多久,训练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是啊!”站在一旁。吴佩孚点头附和道。“看来把他们都带到这大戈壁上来训练,的确是个明智的选择,至少。可以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训练,而不是总想着趁着休假的时候跑出去鬼混…”

吴佩孚的话刚说出口,旁边的那些军官们一个个都笑了起来,就连蔡锷的嘴角也不由得微微翘起。

这次国社政府扩军极大。一口气便把国防军的规模扩充到了二百五十五万的数量。其中新兵究竟有多少可想而知。这些士兵大多都只进行过最基本的训练,拿他们当炮灰来使用或许还没什么,但是想要正经作战恐怕就………而且还没有进攻的经验,这次西进又是进攻性的作战,直接拉着他们上战场等于是让他们送死。

幸好距离正式出兵哈萨克和西伯利亚还有些时间,训练的时间。

不过蔡锷和吴佩孚都很清楚,把人留在原处进行训练,若是真的发生了什么。想把人弄到新疆去恐怕就来不及了。再者和新疆相比,内地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称得上是温柔乡了。若是留在原地,恐怕也训练不出什么来。

而且国防军,哪怕只是正在训练的新兵,一个月下来也有那么一两三天的休假。而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只要是到了休假的时候,一定会溜出军营去,要么就是找个地方喝酒,要么便是跑到妓院里面去发泄一下过剩的精力什么的,若是在和平时期这当然没什么,但眼下却是正面临着一场大战役…

所以蔡锷和吴佩孚便把他们拉到了新疆来,一方面是为了随时都能投入战场,另一方面则是让他们专心训练,免得将来在战场上丢了性命。

虽说眼下俄国内乱,苏俄暂时应该还抽不出什么力量应对他们,但是谁敢保证不会发生意外呢?何况这次北上的难度又是如此的大…

蔡锷等人的良苦用心,下面的士兵当然是不了解的。刚到新疆的时候,这些士兵心里还充满了好奇,但是等他们对外面茫茫的大戈壁已经有些腻味,好不容易等到放假了,想要发泄一下的时候,却发现外面除了大戈壁外,什么都没有…

酒精?

没有!

饭馆?

没有!

妓院?

更没有!

除了大戈壁外,什么也没有…

走出军营,在面对着茫茫的大戈壁瞠目结舌了许久之后,最后他们所能做的便只有乖乖回到军营里,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都发泄到训练场上来。

于是乎在这大戈壁上的几个月,对这些新兵们来说似乎要比在内地呆上半年的效果还要好。

当然,对于这点蔡锷和吴佩孚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对他们而言,只要能让这些新兵在西进之前训练好,这已经足够了。

————————————————————

在训练场上观看了一阵后,蔡锷与吴佩孚他们微微点头。

虽说场上的士兵依旧略显稚嫩,但至少已经算是能用了。之后蔡锷又询问了一下训练的伤亡,以及护具是否够用等等。

为了能尽快掌握刺杀训练,这些新兵都是采用面对面刺杀的方式,这样也能较快掌握刺杀所需的技巧,而不是仅仅只是单纯的对着草人训练,看上去似乎很不错,等到了战场上就全都完了…

当然,这么做肯定会比较容易受伤,这也是护具的意义所在。

“请放心…”站在旁边的一个上校团长听到蔡锷的话,连忙上前道。“前不久团里刚送来了一批护具,所以并不缺护具,另外这么做虽然会有些新兵受伤。不过我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医疗准备,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大问题...”

听到那个团长这么说,蔡锷满意的点了下头。

不过就在他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远处蔡锷的副官突然走了过来,紧接着就对蔡锷道。“司令,参谋长那边有消息传过来,说东西已经到了…”

“哦?”听到副官这么说,蔡锷先了一愣,紧接着便转头对着吴佩孚道。“总统说的新装备似乎已经到了,走。我们过去看看?”

“总统曾经提到过的新装备吗?”吴佩孚先是一愣,紧接着也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那好,走。我们过去看看吧…”

说着两人和那个团长说了些鼓励和褒奖的话,便带着其他人离开了团驻地,只留下那个团长还在好奇着,严绍究竟送了些什么装备过来。

其实何止是他。即便是蔡锷和吴佩孚的心里也在好奇着。

毕竟当初在欧洲的时候。他们可是曾经亲眼见过严绍送来的装备的作用。就如现在已经成为欧洲主战装备,给国内,尤其是国内的兵工厂带来了许多利益的坦克一样,这件装备曾经让国防军在欧洲名声大噪。

还有‘15式泵动霰弹枪’,在西线被协约国的官兵称之为‘堑壕清扫器’,几乎可以说是德军最恐惧的武器之一。前段时间德国政府甚至还发文,希望远征军能停止使用这种‘反人类’的武器…

这两件武器,可以说都是严绍向他们郑重推荐的。

如今严绍又神神秘秘的送了一样武器过来。说他们心里不好奇那绝对是假的。

从刚刚那个团的驻地离开后,两人乘上军车返回了位于迪化的司令部。在回到司令部没多久后。蔡锷和吴佩孚两人便见到了送装备来的那个军官,还有他手里面拿着的所谓的‘新装备’——————一种看上去怪模怪样的装备。

这个武器的后半截还算比较正常,看上去就好像寻常的步枪一样,问题在于前半截。不像寻常的步枪有着长长的枪管及枪身,这支武器的前半截非常的短,就像是一支步枪到扳机前面就给锯掉一样。短短的套筒上面还有着一块一块的‘散热孔’,这种武器在蔡锷等人看来非常的古怪。

“这个就是总统让我给两位送来的装备了…”这么说着,眼前这个佩戴着上校军衔的军官拿出了那个装备解释起来。

“这是什么?”接过来摆弄了一下,蔡锷有些奇怪的问。

“冲锋枪…”那个军官笑着道。“两位长官能不能给安排下地方,我可以给你们亲自演示一下…”

这个请求蔡锷和吴佩孚当然不会拒绝,很快他们便在司令部外面的警卫连驻地安排好了位置。与此同时,这个上校则是在蔡锷和吴佩孚等人的面前,在那个怪模怪样的‘冲锋枪’面前装了个东西,然后将枪口对准了不远处刚刚弄好的靶子——————顺便说一下,无论是蔡锷还是吴佩孚都认得,那是一个机枪常用的弹鼓…

随着上校把枪口对准了靶子,然后扣动扳机,枪口冒起枪焰,大量的子弹从枪口喷射出去,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枪响声,不过十秒钟的,那个上校已经把一整个弹鼓的子弹全都打光了,而等到枪声结束后,往对面的枪靶上看去,那个靶子就好象个马蜂窝一般,如果不是特意用的铁板做靶子,恐怕整个靶子早就已经四分五裂了…

“这是什么武器…”看着那个上校手里的武器,蔡锷的心里有些吃惊的问道。

“冲锋枪…”那个上校笑着道。“更确切地说是18式冲锋枪,专门用于堑壕战和巷战,上面刚量产出来,总统便让我们带着第一批的产品给您带来了…”

说着,那个上校便解释了起来。

冲锋枪,最早应该是出现于欧洲战场的,17年德国人开始研制这种武器,到了18年,第一种冲锋枪mp-18开始出现在欧洲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转入堑壕战,步兵以密集队形集群冲锋会遭到机枪的 火力导致大量伤亡。一战后期,德**队为打破堑壕战的僵局采用一种称为‘暴风突击队’的小分队‘渗透突击战术’。当时机枪的重量大不适合单兵便携,需要近距离的火力猛烈而又轻便可靠的单兵使用轻武器,1917年德国研制了使用手枪子弹的自动武器来配合渗透突破堑壕的突击战术。定名为mp18。设计者为胡戈?施迈瑟,后来经过改进而成mp181,由伯格曼兵工厂生产——————其实还有一种看法,那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发明出冲锋枪的应该是意大利人而不是德国人。维勒?帕洛沙mod.1915,这就是意大利人装备的冲锋枪。问题在于这种冲锋枪是作为机枪设计的,除了使用的是手枪弹外(虽然也是9mm口径,但并不是欧洲冲锋枪流行的9mm派拉贝鲁姆口径。而是威力更小的的9mm格利森蒂口径(glisenti),虽然也是9x19mm,但其初速只有约300米/秒。)。基本上和机枪没什么区别,并且真正实用是在1920年之后,之前并不具备多少实用性,所以即便是支持意大利人才是第一个发明冲锋枪的人。也会认为第一个实用冲锋枪是德国的mp-18…

尽管在历史上最早发明的是德国人。然而实际上国防军却要比德国人更早意识到这种武器的重要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早在安徽时期,国防军就已经开始装备由严绍从丹麦订购的定制版麦德森轻机枪——————所谓的定制版,指的是在机枪的下方装了一个小小的木柄,使得士兵不但可以把他当成寻常的机枪一样架设使用,而且还可以端起来随着部队一起发起冲锋,而不需要担心枪管烫伤了手…

不过这么使用固然方便,可是使用的久了。国防军也有了些意见。

首先,机枪使用的是步枪弹。威力大,可是后坐力也大,操作不方便。

其次,太沉了,差不多十公斤的重量端着冲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欧战爆发后,当军方发现战争已经逐渐演变为‘堑壕战’,而类似这种能够端着冲锋的武器可以发挥极大作用时,军方便开始考虑是否要采购一种新装备。

最终在1916年,军方正式向国内的军工企业招标。

而最后中标的则是雨石集团的下属兵器制造公司,至于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在军方进行招标的时候,严绍给自家的公司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提示。

这个提示就是,把手枪弹作为弹药,而不是步枪弹…

因为严绍很清楚的记得,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采用的是手枪弹,而另一个采用的则是步枪弹。这次军方招标的是类似于冲锋枪的武器,那么当然应该设计一种使用手枪弹的武器了…

而那些投标的兵工厂,大多都弄了些手持型的机枪出来,即便是有几个采用手枪弹的,性能上也多有些缺陷。

当然,严绍公司的产品中标,肯定会有人猜想是不是有潜规则什么的。但是等到他们也试用了一下雨石公司的投标武器后,却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军方所需要的产品。

“武器的全长为840毫米,空枪重量约为3.5公斤,口径11.43mm,采用11.43mm手枪弹,理论射速600发/分钟,有效射程为50至100米,可采用两种供弹方式,一种是双弹匣式,可使用两个20发或是30发弹匣,一种则为弹鼓式,可采用50发或是100发的弹鼓…”

这边上校讲的仔细,那边蔡锷两人也听的很认真。

在两人看来,这的确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武器。首先这种武器足够轻,目前国防军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虽然已经是最轻的机枪,但也有9公斤多的重量,带起来冲锋的时候非常的沉重,而这种武器呢,空枪重量却只有3公斤多,即便是携带子弹也只有4公斤多的样子,比麦德森至少要轻了一半。

其次便是火力,11.43mm子弹的威力如何,他们都很清楚,毕竟现在他们的腰上便带着这种口径的手枪。而且在采用11.43mm子弹的情况下,这种子弹可以与国防军装备的手枪完美合用一种弹药,极大的降低了后勤的压力。

而在采用了这种武器之后,步兵班内的机枪手,似乎也不再需要端着机枪跟着冲锋提供火力了。

若说缺点的话,至少目前唯一让蔡锷等人觉得有些可惜的便是较低的射程,但想到这种武器主要用于冲锋,就连名字也被命名为冲锋枪,也就满足了…

“这次总统大概送来了多少这种冲锋枪…”怀着满意的态度,吴佩孚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第一批一共生产的大概两千挺冲锋枪,这次总统全让我给两位带来了…”说着那个上校给蔡锷和吴佩孚说明了一下看法。“总统认为这种武器可以给每个班的正副班长各配备一挺,如此,每个主力师可以配备2019挺,至于剩下的则可以作为备用…”

听到上校这么说,蔡锷和吴佩孚对视了一眼,到也觉得合适…(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