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本手榴弹

扩张之路 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本手榴弹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一战对严绍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第一个,就是可以趁着欧洲人‘集体自杀’的机会从中捞取足够的好处。

最简单的一个,伴随着一战的爆发,欧洲对物资的需求量也将会大大提高。严绍完全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发展轻重工业,使得国内的工业水平在4年的时间里得到充足的发展——————苏俄凭着一个五年计划就使得俄国的工业水平达到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地步,严绍有欧战这么一个机会在手里,总不可能比苏俄更差吧?

而且等到一战苏俄解体后,严绍还可以趁此机会收复过去被苏俄侵占的土地。如果到时一切都如他所预料那样的话,甚至还可以选择更进一步什么的…

第二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欧洲人流血…

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究竟到了一个什么地步,严绍还是很了解的,毕竟他曾经也在法国和美国居住过一段时间。

无论是对欧洲人来说,还是对美国人来说,都绝对不愿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出现。因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会威胁到他们在亚洲的利益,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与中国关系最好的法国,毕竟法国在亚洲也有一个法属印度支那,另外还有英国的印度及缅甸和马来半岛、香港等地,美国的菲律宾,俄国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远东利益等等…

只要中国强大起来,就必然会威胁到上述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而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唯一能乐见于此的怕就只有一个德国了,毕竟德国在亚洲就只有一个青岛,然后就是一些在太平洋上除了日本怕没几个国家会稀罕的岛屿。但就算这样德国依然有着黄祸论的存在,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

如果等到一战结束欧洲人还没有流出足够的鲜血,怕是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严绍和日本人的麻烦。

所以对严绍来说,这场战争是打的越长越好,打的越惨越好…

欧洲时代的衰弱正是从一战开始,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在德国人的机枪面前只是一天就损失了近六万人。而机枪这种武器在配合上堑壕战后,更是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威慑性的陆战武器——————直到坦克这东西出现为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严绍知道坦克是对付堑壕战的最好武器。他也绝对不会在一战爆发之前暴露这一点(以安徽目前的工业能力,再加上拖拉机厂目前的产能,在一年内组装出一百辆简陋坦克还是没问题的,这点上甚至不需要依赖国外)。

因为那样的话。很可能会加速欧战结束的时间。同时也会让欧洲人的损失降至最低点,那对严绍来说可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他真正的对手并不是袁世凯,而是那些对中国垂涎欲滴的欧美列强还有身边的小矬子——————话说回来,如果德国人率先发现了坦克这种武器,说不定欧战最后的获胜者会变成德国人,毕竟英法联军最初在西线的时候抵抗的实在是很勉强,如果德国人有了坦克这东西,说不定就能突破英法联军的防线了呢…

严绍可绝对不会小瞧了德国人。历史上马克沁是英国人发明的吧?结果玩的最溜的却是德国人,索姆河、达达尼尔。这种英国人发明的武器却让英国人自己损失惨重。

还有坦克,历史上也是英国人最先发明的,可是后来德国人却用这种武器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灭亡了法国…

现在若是被德国人知道了这东西,谁知道会发生什么结果,严绍可是不愿意在这上面下赌注的…

————————————————————

“不管怎么说,既然这东西已经定型了那就请你们多多努力吧,至于另外两个型号的也请加把劲…”看了看那边摆着的毫不起眼的13式60mm迫击炮,严绍拍了拍纪玉山的肩膀道。

“是,请都督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身子一直,纪玉山正色道,神色之间隐隐有着一丝激动。

都说憧憬是距离理解最遥远的距离,对纪玉山这些平时很少能接触到严绍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安徽省内的确有不少人对这场战争反对,没错,他们对严绍被刺的事情的确很愤怒,但却觉得不应该以此为借口来发动战争,而是应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在他们看来严绍这次的反应有些过激了,就好象故意以此为借口来动手一样。如果不是当时严绍真的差点挂掉,恐怕已经有人怀疑那次刺杀是严绍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了。

然而这只是外部的舆论,在国社党内部却是支持的,至少大部分都是如此。

在革命时期从来都不缺乏两种人,理想主义者、投机者…

如今的国社党也是如此,在党内不但拥有许多的投机者,也拥有着着大量的理想主义者。眼见安徽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或许是因为距离使得许多人并不了解严绍的关系,在国社党内产生了不少严绍的崇拜者,纪玉山也是其中之一。

毕竟安徽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在对比一下其他省内所发生的事情,自然容易让人对其产生一种崇拜感。再加上过去严绍创下来的名声,就算是在国内其他地方乃至海外华人的一些聚集地也是如此。

不过这种情绪也只有在军政府内的中低层,和一些与严绍接触不多的人里面才有,那些和严绍接触的多的人,自然了解严绍的真正面目…

纪玉山现在担任安庆兵工厂的厂长,现在安徽也就这么一个兵工厂。许多军械都需要依赖这家工厂生产,所以纪玉山也算的上是军政府内的高层。

然而由于他经常要在厂内工作,与严绍的接触不多。对严绍并不是很了解,自然也就和许多中低层一样。

作为国社党内的高层,纪玉山很清楚现在已经进入了‘军政’阶段的中后期,也就是扫平军阀的阶段。同样也因为是个技术人员,纪玉山难免会有些理想化,在见到如今安徽的样子,同时又有其他一些省份做对比后。纪玉山自然希望这种变化能传播到全国。

而在纪玉山看来,现在国内能做到这点的显然就只有严绍一人而已,这种看法不止是纪玉山有。许多人也有…

自然,这里面也包含了纪玉山的一点小小私心,眼下纪玉山已经是兵工厂厂长,多少也算是国社党内的中坚分子和老资历。等到将来真的击败北洋。国社党彻底统一中国的时候,他这个老资历的人自然也会再高升许多,这也是纪玉山会这么热切的又一个原因。

不过也不奇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没什么好指责的。

并不了解纪玉山心里的想法,严绍在继续观看了一阵后,便跑到了其他几个分厂去参观了一下。看看目下国社军急需的枪炮、弹药的生产状况。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在宿州与北洋军开始对峙的时候。兵工厂已经进入三班倒状态,人歇,机器不能歇。且因为工作时间的延长,使得工人们的熟练度也增加许多,产量也要比预期中的多出不少。

现在兵工厂正在考虑采纳流水装配的方式来生产军械,目前正在让李隐那边设计一些专门用于生产军械的装配线,只是暂时还没有结果。

————————————————————

发生在三省交界处的首战很快就传遍全国,6000比4000,这个伤亡让许多人都吃了一惊。

在不少人看来国社军虽然是个强军,但是北洋毕竟成名已久,而国社军的许多部队甚至还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算国社军能够抵挡得住北洋军,伤亡怕也不会少了。

谁想到一战下来,居然是北洋的伤亡要比国社军大一些。

不过考虑到北洋是进攻的一方,而国社军是防守的一方,这样的伤亡对比到也不能算是离谱。

另一方面,在有关此战的消息传回北京后,正在铁狮子胡同里和几个幕僚交谈的袁世凯也是吃了一惊。

“六千人?真的有这么多?”听到这个数字后,袁世凯睁大了眼睛看着杨士琦几人。

六千人,这可是已经相当于半个师的伤亡数字了,当年阳夏保卫战的时候北洋也才伤亡了多少人?现在居然只是一天就伤亡了六千人…

“没错…”无奈一笑,杨士琦道。“这是前线刚传回来的电报,今天凌晨2点多钟的时候,我军对敌军的阵地发起夜袭,结果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被敌军发现,我军于敌军阵地上鏖战数个小时,直到天亮才退了下来,结果在清点了一下数量后发现伤亡至少有六千多人,其中有许多在受伤后因为无法动弹,且撤离时显得有些匆忙被留在了敌军阵地上,怕是已经被俘虏了…”

毕竟当时天都快亮了,而且还是撤退,在匆忙的情况下一些伤势较重,行动不便的士兵也只能扔下不管,最后全都变成了国社军的俘虏…

不过袁世凯到是没在意这些,他注意的只是那六千多人的伤亡。

这次袁世凯虽然派去了十万多的兵力,但一天便伤亡了六千多人,真要这么继续打下去的话,怕是他也有些支持不住…

另一边,听到杨士琦的话,刚刚赶到的段祺瑞撇了撇嘴,有些不屑的道。“老冯也是越活越回去了,打一场仗居然伤亡了这么多人…”

听见段祺瑞的话,其他人也只是当做没听见,毕竟段祺瑞和冯国璋之间可是老矛盾了,他们也不愿意掺和进去。

“除了这些外,这里还有一封电报…”说着杨士琦拿出一封电报交给了袁世凯。

这封电报也是冯国璋给袁世凯的,上面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了一下昨夜战况的经过。同时再次强调了绝对不能正面硬碰国社军防线,而应该采取其他手段的策略。

对此袁世凯也是深以为然,事实上冯国璋这么做也是和袁世凯讨论过的。而袁世凯也不是一个不知兵的人。自然清楚如果真的让人正面去冲国社军的机枪阵,伤亡会有多大…

所以尽管吃惊于这次的伤亡,但是他却并没有要换将的意思,因为在他手底下最能打仗的就是这位北洋之狗了。

其他的就算有实力,在资历和为威望上也压不住这些骄兵悍将…

————————————————————

或许就连冯国璋也知道这次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些,所以在电报上首先是希望袁世凯能够给予支持,并且再次说明了自己在策略上的正确性。

除此之外。就是其他方面的支持,如装备上与兵力上的…

在电报上,冯国璋对袁世凯说明了一下自己对国社军的评估。认为这支军队的实力其实还是不如北洋军的,只是因为在装备上占优,所以才能对北洋军造成如此多的伤亡。

也因此冯国璋希望袁世凯能够对前线进行更多装备上的支持,如机枪与手榴弹。

前者的重要性暂且不提。后者的话则是在听了返回的北洋官兵叙述后。冯国璋才起了念头的。

根据那些官兵们的说法,在堑壕战的过程中,国社军使用这种武器对他们造成了极大杀伤。有许多士兵都是被这种武器给杀死的,尤其是在争夺一些阵地的过程中。北洋军的官兵才刚刚夺下阵地,就会发现自己的头顶上落下来了十多颗黑咕隆冬的手榴弹,只是瞬间,整个阵地就被清理的一干二净,就算勉强能有几个幸存者也挡不住后续冲上来的国社军。

稍后冯国璋也亲自测试了一些那些官兵带回来的手榴弹。发现的确很好用,所以才会在电报上加入了这样的要求…

手榴弹。袁世凯到也知道这东西,暂且不提慈湖河战役,日俄战争时这种东西就崭露过头角,问题是…

“这种东西咱们这没有啊…”

挠了挠已经没多少头发的脑袋,袁世凯有些苦恼。

这一战对北洋的重要性袁世凯自然明白,如果可能的话他也愿意倾尽全力的去支持冯国璋。关键是他手里的确没有这种武器,就算他想支持也没用…

“这个到简单…”杨士琦很清楚电报上的内容,所以见袁世凯在那里苦恼立刻笑着道。“前段时间严绍被刺杀的时候刺客用的不就是手榴弹吗?听说全部都是从日本那边弄来的,日本人和严绍的关系绝对不算好,如果我们向他们购买的话,日本人应该会同意的…”

“日本人?”袁世凯皱了皱眉,他对日本人可没什么好感,事实上日本人对他也一样没什么好感,甚至曾经视他为进入中国之最大阻碍。

不过想了想后,袁世凯还是点了点头,因为在过去北洋就曾经从日本购买过许多金钩,现在也不差这点东西。

而且不久前英国人的借款刚刚送到手,现在袁世凯的腰包到也算富裕,到不必担心资金的问题。

————————————————————

就在三省交界处,付修明与冯国璋战的正酣的时候,袁世凯也与日本人达成了一项协议,从日本购买十万枚手榴弹,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还会继续追加订单。

对于这项交易日本人到是表现的很欣然,因为眼下日本人看待这场战争的角度就和严绍看待欧战的角度差不多,都是恨不得双方打的血流成河。何况这本来就是日本人参与到刺杀后所希望发生的。

所以很快日本人就同意以一个较为优惠的价格提供手榴弹。

不过马尾手榴弹在日本也没有装备多少,短时间日本人只能提供三万枚。这个数量的话,估计打个几天也就用的差不多了。

于是袁世凯也给冯国璋发了封电报,让他把几个实物送过来供北洋旗下的兵工厂进行研究。

从日本人手里购买只能算是权宜之计,这么便宜的东西,袁世凯觉得还是让自己手下的兵工厂仿制才是正途。

不过这一切,怕是需要等待很久才行了。

另一方面,三省交界处的战事还在继续着。由于没有坦克这类革新性的装备出现,无论是付修明还是冯国璋都对对面的机枪毫无办法。他们又不能像欧洲那边一样动辄就是大口径重炮开路,所以只能维持着白天炮战,晚上夜袭的路子。

由于已经熟悉了北洋的作战方式,在遭到夜袭后国社军已经不再像最初时那样手忙脚乱。而在从日本购买的手榴弹到货后,虽然这些马尾手榴弹不如国社军装备的手榴弹简单好用,但也给国社军造成了大量杀伤,双方的伤亡都在与日俱增当中。

每天看着前线传回来的伤亡报告,严绍和袁世凯都会感到心中滴血,舆论方面更是在不断呼吁着停战、和谈一类的话题,现如今唯一会对这种局势感到高兴的除了各省军阀外,怕就只剩下日本人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