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三百一十八章 迫击炮

扩张之路 第三百一十八章 迫击炮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这么说,北洋那些人根本就没打算和咱们硬碰硬了?”

低头看了下宿州那边刚刚传回来的消息,严绍的声音显得有些耐人寻味。

“没错。”伍千秋显得有些无奈。“看来北洋的人还不算傻…”

“正常,如果北洋那些家伙真的就这么对准枪口冲上来的话,也不可能会混到现今的位置了。”话是这么说,但严绍还是摇了摇头。“我还是有些天真了啊…”

本来按照严绍的预想,作为南下讨伐的‘中央军’,北洋必定会率先展开正面攻势——————以北洋如今中国第一强军的傲气,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

而目前国社军的机枪装备数量怕是已经及得上索姆河战役时的德军,甚至可能还要超出许多。在联想到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协约国就在德国人的防线面前付出五六万人伤亡的代价,严绍真的很期待发生在安徽与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处的这场战役会如何。

就算北洋很快反应过来并调整战术,怕也要损失个三四万人。到那个时候双方的兵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之后部署在交界处的国社军就可以顺势发起反击,直接将对面的北洋军击垮。

眼下北洋方面一共也只有12个师外加16个混成旅,虽然兵力要比国社军这边多出七八万人,但是北洋需要看顾的地盘也比严绍的大得多。考虑到在外蒙、直隶、东北等地都需要有驻军看守,现如今8个师的兵力不敢说是北洋的极限。但袁世凯也不可能再拿八个师出来了。

也就是说只要严绍能击垮在三省交界处的这支北洋军,袁世凯便再也不可能拿得出什么力量来阻挡他。而他则可以在击垮北洋后,顺势拿下山东及河南。最后直抵袁世凯的河北老家。

剩下的也很简单,拆了现在的北洋政府,另建一个新的国社政府。

之后就是开始准备一战的事情,另外和德国人谈一谈,看看能不能用较为和平的方式收回青岛。

在用钱从德国购买了那么多的军械和设备后,严绍与德国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从某种角度上讲甚至不次于和法国人的关系。

而且在他看来。如果真的等到一战爆发,在青岛的德军只有被锁死的可能。而考虑到青岛要塞德军的安全,德国人应该会考虑一下严绍的提议。

(历史上德国的确考虑过归还青岛要塞。毕竟如果欧洲那边真的开战的话,青岛的德军几乎没有幸存的可能,于是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代表其政府向袁世凯建议把胶州湾租借地立即无条件地归还中国。但是袁世凯不敢表示同意,转而建议美国政府从德国手中接收胶州湾。以便随后归还中国。然而。袁世凯企图利用日美矛盾的希望落空了。美国政府不愿意干预,怕冒无益的风险,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当然,如果一切真的能像严绍所想的这么顺利的话…

事实证明,事情不可能像严绍所想的那么顺利,至少北洋并没有如传闻中的那么傲气。

作为曾经参与过阳夏保卫战,并且自身也装备了大量机枪的北洋军,在了解机枪威力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会去硬闯国社军用机枪组成的火力网。这也让严绍有些过于天真的企图彻底破灭。

————————————————————————————

“现在看来北洋是不打算和咱们硬碰硬,接下来应该还会采取类似的战术…”见严绍在那里摇头叹气。伍千秋在一旁轻声道。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这场战役怕是要持续很久了…”虽说如此,严绍到不是很担心。毕竟这类大规模的战役本来就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结束,除非其中一方的实力过弱,而且因为现在才4月份,距离一战爆发的时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且不知道在发生了这么多变化后是否还会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所以暂时还用不着着急。

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战提前发生的情况,毕竟谁也不敢保证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不会出个其他事件什么的。

而以欧洲那边局势的紧张程度,早一年晚一年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那样的话严绍就更不用担心了,毕竟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真要这样的话他也拦不住,到不如踏踏实实的去做他应该做的事。

想到这里,严绍看向一直都站在一旁静静听他们讲话的纪玉山。

“纪厂长,请继续讲吧…”

“是…”听到严绍这么说,一直保持安静的纪玉山点点头,然后重新开口道。“我们在分析了日俄战争期间,俄国人和日本人使用的类似装备后,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产出了类似的,性能较为稳定的产品…”

说完纪玉山指了指身后的一个古怪东西,硬要说的话,就是一个薄皮铁筒和两个支架,外加上一个铁板的古怪武器。

自然,只要是后世来的人都会认得这种武器,迫击炮,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却很少有人认得这种装备。

纵观迫击炮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1342年。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 “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现代意义的迫击炮由臼炮演变而来,1904年日俄战争的旅顺攻城战中,日军官兵离俄军战壕很近。普通火炮和机枪无法发挥威力。俄国炮兵军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利用臼炮弹道高、射程近的特点,和旅顺城防司令康德拉坚科将军一道设计出了第一门迫击炮,其炮身为海军的47毫米臼炮。安装在轮式炮架上,便于推行。

然而戈比亚托发明的迫击炮是由海军臼炮改装而来,虽然射程近,但无法拆成可携带的部件,步兵小单位作战使用起来仍然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现代意义上的可分解、便携带的迫击炮方告问世。

作为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严绍当然不可能会不晓得迫击炮这种武器。

但是同样,作为一个普通人。严绍对迫击炮的原理也不是很了解。

事实上他对迫击炮的理解也仅限于‘成本低、使用方便、从炮口填装和战壕战专用武器’,对严绍来说无论是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在青岛的日军,或者是一战中战壕战的残酷性,迫击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装备。

而且由于迫击炮的成本低。威力却不算少。装备这种武器也可以有效增强国社军的火力。所以在年前的时候严绍就已经开始让兵工厂的纪玉山研究这种装备。

如果只是造一种曲射炮的话,这自然是很简单的,别的不提,只要参照着日俄战争时出现的原始迫击炮就可以了。问题是严绍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曲射炮,他更需要一种成本低廉,且可以让步兵方便携带的超轻型火炮,这也让兵工厂内的专家们伤透脑筋。

不过如果能研究出来,那么带给这些专家们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在这方面严绍一直都表现的十分慷慨。

所以在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后,这些兵工厂的专家们总算是拿出了一些能让严绍满意的成果来。

“13式60mm迫击炮。炮如其名,口径60mm,炮身全长725mm,全重21.3公斤,最大射程1300米,射速平均每分钟20发,最大射速可以达到30发…”说到这里纪玉山回头看了眼让他和兵工厂不少人忙了大半年的作品后再次补充道。“这个只是最初的定型产品,眼下我们正在对其进行改进,别的不太好书,不过射程和重量应该还有优化的可能…”

“除此之外,根据都督您的要求,我们也设计了80mm和120mm这两种口径的迫击炮,目前已经进入定型阶段。就目前而言,80mm口径的迫击炮重量为43.9公斤,射程在2400米左右,120mm口径的迫击炮重量为216公斤,射程为3300米,相信在年中或是年末的时候就可以正式拿出来了…”

一门德造‘1902年式60mm速射山炮’的重量大概为600公斤,同口径的法制‘75mm1906/09年型山炮’则是627公斤。一门德造‘1913年式75mm山炮’的重量也有275公斤,而一门60mm口径的迫击炮只有20公斤,可想而知这种重量上的优势究竟有多大。

顺带一提,目前国社军装备的75mm山炮为德制‘1908年克虏伯75mm山炮’,重量为529公斤。没办法,谁叫1913式山炮直到今年才定型生产,就连德国那边也没多少门呢?

不过严绍到是没打算从德国购买这种最新式的山炮,尽管就在不久前德国的克虏伯公司才派出代表来,想要向严绍推销这种德国最新式的小口径火炮——————对于克虏伯公司来说,一次就购买了数百门各式火炮的严绍已经成为克虏伯公司在亚洲最大的客户了。

严绍对德国的大口径火炮技术还是很有兴趣的,为此甚至还与克虏伯公司合作,从德国购买了许多大口径重炮的技术,比如说150mm、210mm、240mm及280mm口径的加农炮、榴弹炮图纸等等,只是限于兵工厂的技术水平所以暂时还没能生产出来。

不过前不久纪玉山他们已经试制了一门150mm的大口径榴弹炮,据说性能还算不错。对105mm轻榴弹炮的仿制工作进行的也还算顺利。

就目前而言,兵工厂已经开始根据从德法等国购买的技术,开始自行设计75mm口径的火炮。暂且不提性能如何,既然自己已经能生产了,又何必对外购买呢?

————————————————————

“这种60迫击炮的话,已经可以正式生产了吗?”

低头想了想,严绍低声询问道。

“可以了。”纪玉山回答的到是很痛快。“这种装备的射程虽然很近,但是威力并不算小,再加上结构简单、成本低。以兵工厂现有的设备就可以进行生产,而且产量绝对不会少…”

“那这么一门迫击炮需要多少人来操作?”

“5个人最好,因为这门火炮本身可以被分拆为三个部分。不过实际情况下3个人就可以了,如果情况比较紧迫的话1个人也可以,只是会影响到使用效率而已…”这些都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考虑的,所以纪玉山想也没想就已经回答道。

20公斤重的火炮。只比国社军目前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重上两倍多一些(麦德森机枪重9公斤多)。哪怕是1个人也可以抱着走,只是长途行军当中负担难免会大一些,所以才会有分拆成三个部分的说法。

不过实际情况下,包括弹药手在内3个人也就够了。

听完纪玉山的话,严绍点点头没有再多言,只是看了看纪玉山身后的那门迫击炮。与国社军目前列装的火炮相比,简陋的外表,灰色的炮身显得那么的不起眼。然而就是这么一种不起眼的武器,却从被人类发明出来开始就一直使用者。并最终使用到了一百多年后。

按照严绍的预想,这种60mm口径的迫击炮将会分配到排一级,也就是说每个排都会分配到一个60迫击炮班。

只是对这个班的规模,严绍还没能拿出一个决定来。

目前严绍的心里一共有两个方案,一个就是5人1门,另一个就是12人3门。目前严绍更倾向于后者,虽然他并不是一个唯火力制胜论者,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己方的火力每强上一分,那么在战争中的损失也就会跟着减少一分。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对严绍来说人的价值显然比武器更高。

关键是后勤的问题,还有就是兵工厂的产能。

这时还不是后世,可没有空运等方式,汽车什么的也因为技术的原因显得不是很靠谱。也是因为这个关系,你的火力越强,对弹药的消耗也就越多。就连英国这样的国家在战争当中也会为了避免士兵消耗过多的弹药而采用‘弹仓隔断器’,何况是中国这种工业还不如英国的国家。

而且一个排装备3门炮击炮的话,按照最新但是还没实行的编制,这也就意味着在算上警卫排、警卫连等部门的情况下,一个师子至少需要278门迫击炮,九个师的话就是2502门…

这还没有算少80mm和120mm这两个口径,因为前者按照严绍的想法将会被分配到营一级,后者则是会被分配到团一级。

至于数量吗,80mm的应该会是一个排,而120mm的则将会是连。

这么一算的话,需要的迫击炮将会达到3、4000门之多,就算迫击炮的结构再怎么简单,以严绍这边的生产能力而言怕也有些困难。

“不管怎么说,你们这边先生产着,能生产多少是多少…”说完严绍挠了挠脑袋。“如果我没预计错的话,这东西在宿州那边怕是会派上大用场…”

迫击炮本来就是专门用于堑壕战的,宿州那边冯国璋的意思也很明显了,就是不打算用人命去填国社军的堑壕,那么摆在严绍面前的就只剩下两条路。

一条就是和北洋磨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坚持不住为止。

另外一条就是想个办法,从正面击垮北洋。

前者的话,谁也不清楚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北洋拖垮。后者的话,根据特事局从北洋那边弄到的情报,眼下北洋已经从英国购来了数百挺马克沁重机枪,如果不采用一种妥善的方式,而是像索姆河时的英法联军那样用人命去填德国人的堑壕,怕是严绍也填不起…

这种时候就更需要有装备上的优势,其实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坦克一类的装甲车辆无疑是最适合的。但暂且不提究竟需要多久才能组装出这类装甲车辆,就算能造严绍也绝对不会去做。

对于严绍来说,在这个时代他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他是从一百年后来的,知道许多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的事情。问题是现在全国有不知道多少人在关注着这场战争,其中甚至还有许多洋人包括在内,如果被洋人给学去了的话…

一战,对严绍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他可以借此机会捞取很多好处,其次,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借着这场残酷而惨烈的战争,欧洲人的时代也将会彻底宣告终结…

索姆河、凡尔登、达达尼尔,一场场惨烈到极点的战争让欧洲人流尽了鲜血,而在这些战争当中马克沁等机枪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是让欧洲人现在就找到了对付机枪的办法,那严绍还怎么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放血?

所以严绍宁可选择其他伤亡更大的方式,也绝对不会泄露这个秘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