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外蒙记事(三)

扩张之路 第二百七十九章 外蒙记事(三)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0:56:40 来源:笔趣阁

以北洋的战斗力,不要说是留下一个营,就算只是留下一个连的兵力,在拒城而守的情况下也绝对不是那些叛军能够对付的了的。所以明眼人都很清楚,这件事里绝对有俄国人掺和了一脚。

只可惜,袁世凯的手里根本就没有证据,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与库伦的距离有一千多公里,库伦与北京的距离又有一千多公里,这么长的距离,而且绝大部分地区连个人影子也没有,用电线杆拉有线电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无线电报的话,袁世凯到是有,都是严绍送过去的,不过只有两台,一台在北京,一台在库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与库伦之间的联系全靠马匹,最终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何况就算袁世凯有证据,难道他就敢指责俄国人?

最终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同时把已经快要退到张家口的部队重新调回外蒙。

面对返回的北洋军,外蒙的叛军并没有多做抵抗,而是直接从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退了出去。任由北洋的人占领这两座城市,可只要北洋有撤兵的意思,就可以发现在城外那些叛军蠢蠢欲动的样子。

虽然在外蒙的北洋军也曾出兵围剿过叛军,但在草原上北洋的人再怎么厉害可不可能比生长在这里的蒙古人更熟悉这里的地势,多次围剿都是无功而返,何况这两座城市的蒙古族人,每次在他们出城的时候都会跑出去通风报信。从来都是他们前脚刚出城,后脚报信的人就跟着出去了。

也不奇怪,虽说在外蒙并不是每个人都倾向于叛军的。但是…

别忘了,北洋的军纪…

没错,北洋的确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强军,但是在军纪方面和南方的民军相比恐怕也不会强出太多。何况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是外蒙,一个他们已经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土地。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很多人甚至连国家是什么都不懂,就更别提让他们团结少数民族了…

于是理所当然的。在外蒙的蒙古族人受到了骚扰。

只是抢些东西已经算是轻的了,有些憋了几个月的士兵,甚至就连女人也抢了起来…

几个月下来。不要说那些本来就倾向于独立的蒙古族人,就连本来是‘良民’的那些也站在了对立面去,而这又加深了形势的恶劣程度。

等到进去11、12月份,天气开始转冷之后。外出围剿叛军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北洋的兵马虽壮。也只能困守在两座城市里…

对困守在两座城市里的北洋官兵来说,就算他们想要外出围剿叛军,也给等天气转暖后再说。不然的话在冰天雪地里,恐怕他们的战斗力就连一成也发挥不出来…

问题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双方的攻守形势也发生了转变。

虽然相对而言,恶劣的气候对这些叛军也很不利,但他们从出生就已经是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气候他们早就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总要比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的北洋适应的多。

当然,那些叛军并没有选择攻城。虽然天气的转变有利于他们,但有了上次的教训后,无论是乌里雅苏台还是科布多都有着一个团的北洋驻扎,一个团,2000多人,这么多的兵力除非让俄国人直接派兵过来,不然单凭叛军自己的话几乎没什么可能。

所以他们最后选择了一个十分卑鄙,但是却又十分有效的办法…

在进行过了一番考虑后,呆在草原上的叛军在气候变冷后,开始不断袭击往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座城市运送补给的车队…

同时为了避免北洋从留在城内的普通牧民那里得到补给,他们还派人进入城中去联系这些牧民,让他们带着马牛羊等从城中离开,自然,这些是在叛军开始袭击补给车队前进行的…

转冷的气候让北洋的人也变得懒散起来,根本没去在意普通牧民的动静,何况自从北洋进驻两座城市,并且不断骚扰当地牧民后,几乎每天都有忍受不了的牧民从城中离开——————反正他们是游牧民族,只要有水有草,在哪里都能生存的下来…

然而大量牧民的离开,最终还是引起了上层的注意,只是那个时候已经完了,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本来就没多少居民。前段时间在不堪其扰的情况下撤走一部分,现在有了叛军的蛊惑又撤走了一部分,等到北洋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两座城市已经变成了空城,而这个时候补给线受到袭击的消息也传到了两座城市里…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突然间失去了一切补给,结果如何?就算用膝盖去想也是想的出来的…

不止是那两座城市里的北洋军想的出来,就连留在库伦的也一样如此,所以在补给线遭到袭击的消息传出来后,库伦方面很快就加派了多支运送补给的队伍…

只是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补给线,能够袭击的位置实在是太多了,何况这么长的距离,负责运送补给的队伍也不可能一直都保持着警惕,在加上极端恶劣的气候增加了补给输送的困难,结果派往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队伍,虽然大多都派了重兵保护,但要么就是中路被劫,要么就是不得不半途而反,能送到的队伍十支里也只有一两支而已。再加上恶劣的气候,驻守两座城市的部队很快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

在这么下去的话,恐怕都不需要哪些叛军主动攻击,那两座城市的驻军就不得不主动投降了…

万幸的是,在外蒙的兵力达到五个团后,袁世凯给这五个团派的指挥是第三师的师长曹锟。而曹锟的手底下则有一个很能打仗的部下吴佩孚…

在原来的历史上,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9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曹锟第三镇假造兵变,吓走四位迎接袁世凯南下的专使,吴佩孚随同行动。9月改任中央陆军第三师(曹锟)第六旅(张鸿逵)炮兵第三团团长,驻南苑。

这次由于外蒙的事情,吴佩孚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担任炮兵团的团长,而是跟着曹锟来到了外蒙。担任其中一个步兵团的团长。

本来这时情况已经变得十分恶劣,毕竟在天气转冷后,上千公里的补给线本来就很难把补给送到目的地。何况沿途还有人不断袭扰。但是稍后吴佩孚却想出了一个办法,一个十分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的办法…

那就是设个诱饵,诱使叛军上钩…

不过在这之前。首先的一件事就是要和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守军取得联系。就像前线说的一样。这是一个十分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的办法,说简单,是因为只要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能想得到这个办法,但困难的话…

既然是谁都想的到的办法,那怎么才能让敌人上钩,就是最困难的事了…

曹锟最担心的就是万一叛军不上钩怎么办?不过对此吴佩孚却让他尽管放心。

“那些叛军为了让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守军弹尽粮绝,已经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次我们一次送过去这么多的物资。除非他们打算让过去几个月的苦工全部白费,不然的话。就必须要截住我们运过去的补给…”这个,就是所谓的阳谋,也就是说就算你明只到这里面有阴谋,也不得不往里面跳,因为你根本无法承担失败的结果…

而在这之前,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和两地取得联系,因为想要这个计策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两地的配合。

所以在稍后运往两地的队伍里,根据吴佩孚的建议,曹锟将两个刚刚从北京转送过来的无线电报放了进去——————自从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得而复失的情况发生后,曹锟觉得再靠以往的通讯手段实在是太不利了,再加上无线电这东西的确好用,所以就用库伦的无线电给北京方面发了封电报,电报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让袁世凯想办法弄两个无线电过来,送到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去,这样一来至少不需要在靠着通讯兵传递消息。

对于曹锟的提议,袁世凯也是十分赞同。

本来因为外蒙叛乱平定,袁世凯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国内对他的支持也越来越多,忽然之间,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失而复得的消息传了出去,袁世凯的声望顿时一落千丈,在舆论上对他也是多加指责,如此大起大落还真有些让袁世凯不适应。

不过也因为这件事,让他更坚定了要解决外蒙事情的决心。

话说回来,无线电的确好用,但这东西他是真的没有。因为这时还不像往后几十年,现在无线电还是比较高价的一种设备,北京和库伦的两台都是严绍送过去的…

于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袁世凯只能给严绍发了封电报,希望严绍能再送两台过去。

只要能把这两台电报送到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那么在外蒙,至少可以保证通讯问题不会中断。

————————————————————

在外蒙的问题上,严绍已经支持了两三千万的样子,既然已经支持了这么多,自然也就不介意再多支持一些。而且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得而复失对严绍也有些刺激,于是在根本没有考虑的情况下,严绍就同意了送两台无线电给北洋的请求——————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这东西虽然是研究所那边制造的,但在国外也是可以买到的…

在两台无线电送到后,曹锟多次派出队伍往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送,最后总算是送入了城内。有了这两台无线电报,两地与外界的联系也算是建立起来。

在彼此的通讯得到了保障后,下一步的计划也就可以跟着展开了。

就如前线说的一样,给叛军一个诱饵。

诱饵很好找,现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缺少补给的事情,相信那些叛军也很清楚,所以接下来只需要让他们相信,在库伦的北洋军准备运送大量补给过去就可以…

而事实上,那两个地方也的确很需要补给。

所以虽然是做戏,但曹锟还是准备了大量的补给出来,做出要送往乌里雅苏台的样子。并且派出了整整一个营的兵力来护送——————其实在护送兵力方面,无论是曹锟还是吴佩孚都有些头疼。

叛军并不是白痴,很难说人家会不会怀疑这是诱饵,如果护送的兵力少了,目的无疑会暴露的很明显,可如果太多了的话,恐怕反而会吓得人家不敢上来。

所以一个营,这个数字无疑是最合适的。

即可以保证合理性,又能让那些叛军觉得自己有把握把护送的物资毁掉…

之后就是补给的数量,这些叛军不顾一切的袭击补给线,为的就是断绝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与外界的联系,使得里面的守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最终不战自溃…

要是北洋的人一次就把补给送到了,让驻军摆脱了这种困境,那么过去几个月这些叛军的努力可说就是白费了。

如果说过去那些次补给,他们还可以允许通过那么一两次的话,那么这么大数额的,就真的是一次都不能通过了…

所以尽管也有人怀疑这会不会是北洋的阴谋,但是如果不想过去几个月的苦工都白费的话,那么他们就绝对不能让这次补给队伍通过。就算不能把所有物资劫下来,至少也要让他们打道回府。

之后一切就如吴佩孚所预料的那样,在得知队伍出发的消息后,很快就有两千多叛军聚集起来,只是就在他们开始冲击被护送官兵守护着的补给队伍时,这次袁世凯派到外蒙的那个骑兵团却突然出现…

跟着一同出现的还有原本应该在乌里雅苏台的驻军…

这也是托了那些叛军的福,如果不是他们把城里的居民都弄出去了,乌里雅苏台的驻军也没那么容易从城里出来。

两支部队的突然出现,在加上补给队伍里面突然冒出来的几挺马克沁重机枪顿时让叛军遭到了重创。最后虽然在混乱当中跑掉了不少的叛军,但这些叛军依然付出了过半的伤亡…

至此,那些叛军算是彻底伤了元气…(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