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扩张之路 > 第六百三十二章 对苏干涉战争(九)

尽管已经得知了国防军入侵中亚的消息,然而车里雅宾斯克却是一点防备也没有。这在常人看来可能有些不敢想象,可这却是车里雅宾斯克的真实情况。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在得知了国防军侵入中亚的消息后,车里雅宾斯克的市长狠狠的大骂了一番该死的‘黄皮猴子’一类的话,可是这件事却并没有被他放在心上,甚至没有放在任何一个俄人的心上。

在他们看来,中国人仅仅只是想趁着俄国内战的机会,像占据外东北一样的占据中亚。

至于西伯利亚?说这种话的人,麻烦你先看看地图再说。

在俄国人看来,中亚已经是中国人的极限了,哪怕是高尔察克自己也不相信中国人居然会有那么大的胃口想要吞下整个西伯利亚…

眼下高尔察克本人所想的,也仅仅只是尽快解决掉苏俄红军,然后再去找中国人的麻烦…

至于西伯利亚的安全,除了吩咐车里雅宾斯克等城市小心警惕之外,便再也没有了…

也因此,当俄国人发现中国人居然连西伯利亚也不打算放过的时候,蔡锷的先头部队距离车里雅宾斯克已经不远了…

————————————————————

在车里雅宾斯克,城市内一片混乱,中国人正在往这里赶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城,而此刻城市内的居民,连同那些高官们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车里雅宾斯克的市政府内。市长正与他的亲信在商议着。

就在前段时间,他从高尔察克那里得知了中国人入侵中亚的消息,然而他本人却对这条消息并不怎么重视。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人的胃口再大。了不起也就是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整个中亚,至于西伯利亚?难道那些该死的黄皮猴子不怕自己被噎死?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做任何的防备工作,也使得整个城市有些近似于不设防城市…

然而…

如今报应到了,他刚得到的消息,大量的中国人正在通过铁路赶来,而且距离车里雅宾斯克已经不远,若是在没有些解决办法的话…

“市长?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马上把高尔察克将军从前线叫回来吧…”

“现在最要紧的应该是阻止抵抗…”

在市长的身旁。那些平日里衣冠楚楚的亲信们一个个慌的手忙脚乱,凑在那里胡乱出着主意,只是这些主意里面究竟哪个有用。却谁也不知道。

而听着这些往日里倚重的亲信们出的主意,市长却是气的直发抖。

该怎么办?他都不知道,你们问他?

叫高尔察克回来?虽说俄国没有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样的话,但是类似的话还是有的。如今高尔察克远在乌拉尔地区的外围。让他回来?

等他回来?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叫军队组织抵抗?前段时间为了一次解决赤色分子,高尔察克几乎把整个西伯利亚所有的兵力都集合了起来,连同新收纳的捷克军团一起朝着圣彼得堡进发,眼下车里雅宾斯克全城就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而已,对面的中国人有多少虽然还不清楚,但相比绝对不算少,凭着这一个营的兵力就想抵抗对方?

虽说这个市长平时也不是很聪明,但至少也绝对不会蠢到这么一个地步。

眼见市长的脸色已经越来越差。即将到了爆发的边缘,这个时候总算有一个亲信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主意。“眼下最要紧的是拖延那些中国人的进军速度。市长,还是赶紧派人先把铁路给炸了吧,只要把铁路炸了,那些中国人就不得不用走的来这里,如此一来我们至少也能多一些时间…”

听到这么一个主意,市长的眼睛一亮。

连连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

的确,眼下最要紧的是拖延对方的进军速度,至于其他的,有了时间自然可以好好的考虑,而且这也是眼下最现实的一个解决办法。

很快,市长便把当地的驻军营长叫了过来,并让他派人立刻骑马去把铁路给炸了。

得到这么一个命令,那个营长也是一愣,但是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么做的目的,因此也没有犹豫。

车里雅宾斯克并不算是一个很小的城市,被高尔察克安排在这里的自然是信得过的人,很快那个营长便安排部下去炸铁路。

随着十多个骑兵的派出,在一个微型的蘑菇云之下,原本连同车里雅宾斯克的铁路被炸成了两截…

等到蔡锷抵达被炸断的路段时,看着面前已经被炸烂了的铁路,也只能下令部队下车,然后步行到车里雅宾斯克。

当然,蔡锷也没有忘记留下一批人去修铁路。毕竟后续部队还是需要铁路的,不然几十万人光靠走的,那可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

值得庆幸的是,在出发之前蔡锷和严绍就已经料到了肯定会有炸铁路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出发的时候,两人准备了相当数量的铁轨等物件,即便是铁路被炸毁,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好——————当年在美国的华工,曾经创造了一小时一公里多的铺轨记录,那些俄国人肯定是不可能把几百公里的铁路都炸了的,所以即便他们炸断了铁路,也只能拖延一段时间而已。

万幸的是,他们没炸桥,不然就麻烦了。

不过阿斯塔纳和车里雅宾斯克之间,本来也没有多少桥梁…

————————————————————

在得知桥梁被炸断的消息之后,市长继续讨论起究竟该如何做的问题来。眼下的情况很简单。中国人要来了,可问题也很复杂,那就是在中国人即将兵临城下的情况下。究竟应该怎么做?

抵抗?投降,亦或者是撤离?

这三个想法,一直在车里雅宾斯克上层的脑海中转悠着…

然而究竟该怎么做,他们却都没有一个什么办法…

投降肯定是不可能的,不然眼前的那个营长就敢把市长给毙了——————既然高尔察克敢把他留在这里,就必然会信得过他。

事实上在历史上,高尔察克最初仅仅只是临时政府的军事部长。当然。现在也是如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军队便开始不满,强烈要求应该让高尔察克成为临时政府的首脑。而临时政府也同意了这么做,并因此成为了临时政府的首脑,位于南方的邓尼金等将领也曾任了高尔察克政权,所以高尔察克在政府内是很有威望的。尤其是对军队更是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投降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抵抗,似乎也是死路一条。

别的不说,眼下整个城市只有一个营的兵力,维持治安肯定是够了,可是抵抗。

而且眼下的俄军可说是兵无战心,无论是士气还是装备都有些差,即便是那个营长自己也未必会有信心…

所以眼下留给他们的,似乎就只有撤离这么一个选择…

对这个选择。即便是那个营长也是赞同的,只是就在他们把消息刚刚发给前线的高尔察克。想要听听他的意见的时候,还没等高尔察克把答案发还回来,已经有士兵回报说,发现了中**队的身影…

得知这一消息,俄国人顿时大吃一惊。

只是就在他们往城外正在修筑的临时阵地上跑去的时候,却听到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他们才刚刚踏出城市半步,便见到远方一股灰色的海洋,轻而易举的淹没了前沿组织的防线…

在这期间,国防军甚至就连寻常的炮击也没有进行,仅仅只是凭着单纯的冲锋…

面对这一情景,俄国人只能退回城内,然而随后城外那些穿着灰色作训服的中国士兵便冲进了城市里面。城市内仅存的士兵和警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最后再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市长及营长等政府上层只能紧急退往火车站…

等到他们登上前往叶卡捷琳堡的火车时,车里雅宾斯克,这座已经有了差不多二百年历史的城市,也正式落入了蔡锷的手中…

————————————————————

早在对车里雅宾斯克发起进攻之前,特事局已经拥有了那里的详细资料,更是非常清楚那里的兵力如何,部队的装备如何,士气又如何等等…

所以蔡锷很清楚车里雅宾斯克的情况,这也是他没有让士兵把火炮推上来,准备一场堂堂正正的攻坚战,而是直接派出两个步兵团对车里雅宾斯克发起冲锋的原因所在…

车里雅宾斯克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而且多是老弱病残,整个营一共只有三挺马克沁机枪,手里的枪械也都是非常破旧的水连珠。再加上士气严重低下,训练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行了,说实在的,蔡锷实在是不觉得有必要担心这么一个部队,更不觉得需要浪费时间在这么一个部队的身上…

所以在发现铁路被炸断之后,蔡锷也没有等后面的炮兵,而是直接带着部队冲了上去…

等到后方铁路修好,列车再次启动的时候,蔡锷已经带着部队彻底的占下了车里雅宾斯克…

————————————————————

几乎就是在蔡锷占领车里雅宾斯克的时候,南下的第三军团也发起了狂风暴雨般的攻势。

在第三军团的南下进军中,攻陷阿尔卡雷克、沙尔卡尔、阿尔拉斯克等十余座市镇,村庄等更是数不胜数,整个第三军团就像一把锐利的剪刀,轻而易举的剪向里海…

而沿途的俄国人,却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

绝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在第三军团兵临城下的时候就主动投降,即便是有那么一两座城市冥顽不灵。在第三军团的打击下,也很快宣告沦陷,对付这些城市的时候。第三军团和蔡锷一样,甚至就连炮兵都没有动用,仅仅只是使用步兵冲锋…

整个南下行动,对第三军团来说就好象一次非常轻松的郊游一样。

其在后勤上遇到的困难,可能比沿途的抵抗更让第三军团的军团长头疼…

另一方面,在阿斯塔纳,第四军团也已经开始了布雷任务。

从阿斯塔纳一直把地雷布置到新疆境内。长度达到上千公里,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何况严绍还让他们沿途都布置上铁丝网,这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这么一个艰难的任务。第四军团也只能是尽可能的做好准备。

————————————————————

第一集团军群在俄国的军事行动可说是捷报频频,这些捷报很快便通过无线电传回了国内,看着前方传回来的军事行动顺利的电报,严绍自然是高兴异常。毕竟这意味着严绍这次很有可能会把整个西伯利亚都吞并下来…

不过就在严绍正高兴的时候。一些不速之客却找上了门来…

英美等国的公使…

高尔察克在得知中**队进入中亚地区的消息后,便立刻把这一消息传达给了英美等国的使者。这个时候高尔察克的临时政府在克伦斯基政权被推翻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俄国中央政府,并且得到了列国的承诺。

在严绍对高尔察克进行帮助之后没多久,已经对邓尼金等人提供支持的英美列强便找上门来,对高尔察克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所以两者之间是有着很深的联系的。

当英美等国的使者得知,中国人居然北上进攻中亚的时候。顿时大吃一惊,毕竟这么一个事情中国政府完全没有通报过。而且…

继外东北之后,这已经是中国第二次进行扩张了…

而且这次中国的胃口似乎要更大,居然一次便打算吞下整个中亚。要知道,中亚的面积可是有中国领土的三分之一那么大。

虽说眼下中国是英美等国的盟友,同时也是协约国的一员,但是这并不代表协约国就会坐视中国肆意妄为。只是还没等协约国方面讨论出一个结果,他们便从高尔察克那里得到了另一个更新一些的消息——————中国人对西伯利亚也出手了…

如果说中国出兵中亚的消息,仅仅只是让列强震惊的话,那么这个消息便让他们如遭雷击…

出兵西伯利亚,这意味着什么?英美等国并不知道,但是他们却很清楚,绝对不能再任由中国这么做下去了…

所以很快,朱尔典和雷?科帕等公使便找上门来,想要听听严绍的借口或者说是理由,而后劝说他退出俄国领土——————劝说不成,也可以威逼…

总而言之,眼下英美还并没有要翻脸的意思,但如果严绍再这么‘一意孤行’,那么眼下中国与协约国还算比较不错的外交关系,恐怕就要出现极大的变动了…

“好久不见了,几位公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严绍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对着朱尔典等人道。

若是在往常,朱尔典等人对严绍或许有真极大的好感,同样,严绍脸上的笑容也绝对可以用‘真诚’来形容,然而此时此刻,雷?科帕他们的脸上却没有露出哪怕一丝的笑容,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的严肃…

“总统先生…”毕竟是西方人,并不怎么喜欢绕来绕去的,想想自己和严绍的关系似乎是不错,雷?科帕决定和严绍直言相对。“我们刚刚得到俄国政府的消息,说贵国政府已经开进了俄国领土,甚至已经抵达了西伯利亚的车里雅宾斯克,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随着雷?科帕的开口,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

这次的事情可不是一件小事,弄不好协约国内部甚至可能会发生分裂,所以他们必须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并且尽可能的让中国人才能够俄国领土上退出来。

而听到雷?科帕的话,严绍则是继续一脸笑容的道。“没错。我**队的确已经开入了俄国境内,眼下正在执行着作战任务…”

“作战任务…”听到严绍这么说,美国公使的表情有些僵硬的道。“据我们所知。中亚和西伯利亚似乎并没有德国人的踪影,不知道贵国在那里究竟是在执行什么作战任务…”

“当然是围剿那些赤色分子了…”严绍依旧是笑容不减的道。“眼下俄国境内赤色分子横行,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我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所以我命令我**队开入俄国境内,围剿活动在俄国境内的赤色分子,从前线将领回复的电报上看。他们的进展似乎非常顺利…”

听到严绍这么说,美国公使真的很想指着严绍的鼻子大骂一句。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只能道。“但是总统先生。您的行动似乎并没有向俄国政府进行通报,如此就这么擅自进入盟国的领土,这似乎………除此之外,中亚和西伯利亚这两个地区。似乎并没有什么赤色分子吧。而且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贵**队在俄国境内对俄国盟军发起了进攻,这似乎是…”

“这怎么可能呢…”严绍笑着道。“您大概弄错了吧,公使先生,在原来的克伦斯基政府被推翻之后,俄国已经没有政府了,我即便是想通报,也不知道该找谁通报啊。然而眼下军情危机,那些赤色分子正在俄国境内蔓延。这却是必须要解决的,面对这种情形,我也只能当机立断…”

“至于赤色分子,如今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可是遍地都是赤色分子,不然他们怎么可能会挡住我军的去路呢…”

“俄国怎么可能说是没有政府呢,眼下的高尔察克将军所领导的政府,就是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的俄国临时政府,无论贵国要做些什么,总该向高尔察克说明一下,另外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抵抗,仅仅只是因为贵国对………对俄国的不请自到做出的一些反应,这根本不能说明那些人就是赤色分子…”

其实朱尔典很想说侵略,但想想事情最好不要闹的太僵,所以也只能用不请自到来形容。

然而面对朱尔典的回答,严绍却只是摇头道。“很抱歉,但是我国只承认克伦斯基先生领导的政府,至于高尔察克将军………呵呵…”

“本来我国是打算联系一下克伦斯基先生的,只是自从克伦斯基政府被推翻之后,我们便失去了克伦斯基先生的位置,所以…”在一旁,顾维钧也插口道。

其实他们都很清楚,眼下克伦斯基就在邓尼金那里,不过…

即便是知道了,他们也会说不知道的…

————————————————————

不管怎么说,入侵俄国肯定是会受到列强的强烈反应的,而且严绍的真正目的,各国也都是心知肚明。

不过即便是如此,也是需要一些能拿得出手的理由的。

不过入侵就是入侵,在这件事上严绍实在是没什么合适的理由——————事实上,即便是什么理由,恐怕也无法让英美等国承认严绍对俄国的入侵是合法的,所以眼下严绍只有两个理由来做遮羞布。

一个就是克伦斯基政府,另一个则是赤色分子。

克伦斯基政府,指的就是那个已经被推翻的克伦斯基政权,眼下国社政府只承认克伦斯基政府为俄国的合法政府,至于其他的政府吗,则全部都是非法组织。

按照严绍的说法,他们根本联系不到克伦斯基,所以也只好自行出兵解决赤色分子。

至于那些沿途抵抗的俄国人究竟是不是赤色分子——————即便他们不是,只要严绍说是,他们不是也给是!

没办法,谁让严绍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呢,当然,严绍也是拿出了一些真材实料出来的,比方说苏共在中亚活动的一些情报。

历史上,哈萨克斯坦并不是苏俄政府成立之后便立刻加入苏联的,而是在成立之后过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正式加入了苏俄,并使得苏俄进化成了苏联,最终成为了苏联的顶梁柱之一…

当然,我们都很清楚。历史上苏联的那些个加盟国,其实混的都挺惨的…

其中最惨的就是乌克兰…

————————————————————

看了看严绍提供的资料,朱尔典等人不得不承认赤色分子在中亚地区的活动的确是很平凡。然而单凭这些,是不可能让他们承认中国对俄国的入侵的…

事实上,这次哪怕严绍有天大的理由,恐怕英法也不会承认其对俄国的入侵。因此很快朱尔典便再次开口道。“您说您不承认高尔察克将军领导的临时政府,但是为什么高尔察克将军却说,在政府创立初期,贵国提供了不少帮助。包括军事和政治上的,我还听说就连现在在高尔察克将军麾下作战的捷克军团,也是贵国政府帮忙联系的。贵国甚至还帮忙支付了一部分的军费…”

其实在严绍之前,英法就已经瞄上了捷克军团还有高尔察克政府,只是被严绍给抢先了一步而已,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英法才会对这件事知之甚详。非常清楚。

当然,朱尔典没说的是,因为这件事,高尔察克对捷克军团已经有了一些排斥,毕竟这些人,都是国社政府帮忙招揽的,拿的也是中国人给的薪水,真要有什么事情了谁清楚这些人会站在哪一边。说不定他们现在就是中国人的奸细也不是没可能…

另一边,听到朱尔典的话。严绍却是开口笑着道。“我国政府支持那个什么高尔察克将军?公使先生,你没有弄错吧?事实上我国根本就没有联系过那个高尔察克将军,更没有承认过,他所说的全都是无稽之谈,是诬陷,不然的话………请让那个高尔察克将军出示一些证据吧,一些能证明身份的证据,只要他们能拿出来哪怕一丁点,我都会无条件将军队退出俄国…”

说着严绍又笑着道。“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出兵俄国,只是为了尽国际社会一份子的义务,所以我才会力排众议如此。再者说,苏俄的那个什么列宁不是把我国列为干涉苏联的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之一吗?既然是帝国主义国家,我们总要干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该干的事情吧…”

严绍可是一点也不担心他们能找到些什么不利于自己,或者是能证明国社政府的证据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特事局联系高尔察克的时候,一直都是通过暗示的手法,从来都没有明确的表明过自己的身份。

所以,尽管任谁都清楚,那些人的确是特事局的,但是他们却就是找不出一点证据出来。

果然,朱尔典虽然很想拿出一些证据来,可是从头到尾始终没能拿出什么来。

最后朱尔典和雷?科帕等人也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说严绍,然而对他们的劝说,严绍在笑领的同时,却是一句承诺也没有给出。

最后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下,朱尔典等人也只能两手空空的从严绍那里离开。

而与此同时,严绍却是抓紧时间给蔡锷下达命令,让他用最快的速度占领叶卡捷琳堡,封锁整个乌拉尔山脉,同时电令第三军团,用最快的速度抵达里海沿岸,在那里构筑一条足够长的封锁线,确保国社政府在中亚的统治——————这次严绍是打算一口气把整个西伯利亚和大半个中亚都吞下,看看能不能让俄国彻底变成一个欧洲国家。

当然,若是不能,也可以退而求次,退到咸海去…

在严绍的命令下,本来正在车里雅宾斯克做准备的蔡锷,立刻挥军北上。

只不过这次他们却是没办法坐火车了,因为沿途的,从车里雅宾斯克到叶卡捷琳堡的铁路已经全部被叶卡捷琳堡的部队拆掉。那个从车里雅宾斯克撤走的营长在离开的路上更是干了一件非常缺德的事情,在即将上车的时候,他让部下弄了一门75mm野炮上列车,并且安装在了列车的尾部位置,前面列车开着,后面他就命令部下把炮口对准了铁路,走一段距离就来上一炮,足足把炮管给打废了才停止。

75mm野炮,虽然威力比较小,但是用来破坏铁路还是轻而易举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叶卡捷琳堡方面采取的措施,想要到叶卡捷琳堡去,剩下的那二百公里,蔡锷他们也只能是靠走的进行了。

万幸的是,后半段的铁路还并没有受损,后方的补给还能送的上来,跟着部队、补给一起上来的还有数千辆卡车,凭着这些东西,已经抵达车里雅宾斯克的部队在机动性上还是很强的。

随着蔡锷的命令,先期抵达的部队很快选择了西进,沿着已经被破坏的铁路线朝着叶卡捷琳堡的方向开进,沿途经过的许多村镇都是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被收复的…

与此同时得知叶卡捷琳堡即将遭到袭击的消息后,尽管前沿战事紧急,但高尔察克还是抽调了一部分的兵力返回了叶卡捷琳堡。

而与此同时,苏俄红军却是善解人意的没有继续发动进攻。

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西伯利亚、中亚还是外东北都是志在必得的,其中甚至包括了外蒙。毕竟外蒙距离西伯利亚的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非常的近,只需要稍稍踏出国境线一段距离,便可以轻而易举的截断这条大动脉,若是收复了西伯利亚,便一定要把外蒙弄到手,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这边是历史上俄国为什么一直都致力于外蒙的一个原因…

即便是吞并不成,也要弄一个缓冲区出来…

而今,西伯利亚遭到了中国人的进攻,让高尔察克抽调兵力回去,等于是让高尔察克为了‘他们’的西伯利亚而拼命。同样,在双方鏖战不止的情况下,让高尔察克返回叶卡捷琳堡,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如此一来,苏俄红军为什么要制止呢。

只不过这么一来,高尔察克在叶卡捷琳堡的兵力,也因此达到了差不多五万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蔡锷不得不考虑发动一场攻坚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