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红楼小婢 > 第八十章

红楼小婢 第八十章

作者:双面人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29:45 来源:笔趣阁

长乾帝眉头一松,自从京城附近各处雪崩,他就一直但心灾民蜂拥进城过于拥塞,因此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喜悦,当即便问于连生道:“谁先做的?”

于连生如今年纪轻轻便是副总管,接手了戴权大半公务,戴权也预备出宫养老了,因此听了这话,躬身道:“才得到消息就派人打探了,原是周家的林淑人看不过灾民饥寒交迫,故同旧日姐妹设法如此。单是林淑人一人,已从梯己中出了柴炭三万斤,白米一千石,赶出来的棉被数以百计,药材衣裳便无可记述了。”

在黛玉一干人等如此作为之前,不是没有女眷拿梯己济贫救灾,只是不如黛玉想得周全,她们这些年轻的女眷虽然没有出银子,但是衣食住工比银子来得叫人贴心不说,还特特预备了许多药,但凡是生病的都请了大夫把脉煎药,捡回了一条命。

这些朝廷也不是想不到,每年赈灾,官员都是驾轻熟路,发放赈灾钱粮,安置灾民住处,资以衣食,发放粮种,自从周元南下赈灾,如今赈灾之时也记得带上大夫和药材,次年还要减轻赋税徭役,可是耐不住有人中饱私囊,能落到百姓手里的银子不过全数的十之一二。

长乾帝道:“林淑人是你妹子的旧主罢?”

于连生点头道:“是。此次赈灾,这些夫人太太倒是尽心尽力,听说不但京城官员女眷效仿,各处灾地的官员女眷也已经开始拿梯己接济灾民了,博得很高的声誉。”

长乾帝不置可否,道:“起先算得上是怜悯灾民,后来却多是沽名钓誉了。”

于连生听了,微微一笑,默不作声。

长乾帝想了想,道:“虽说只是小打小闹,但是救了人便是大善。何况那些女眷个个有钱得很,只是藏着掖着不拿出来罢了。这回在荣奎之妻房中抄出多少?”

于连生笑道:“几有百万。”

长乾帝抚掌道:“是呢,又是几有百万,可见甄应嘉荣奎一干人等贪污受贿,其女眷没少仗着其夫其子收受各处的孝敬,也不是没替别人做主过,不然单靠嫁妆能有这么些梯己?”

于连生抿嘴一笑,道:“若非如此,也不会有人说夫贵妻荣了。”

长乾帝冷笑道:“是呢,夫贵妻荣,亏得他们入狱还口口声声说女眷幼儿无辜,不该有罪,也不想想,既然依靠儿子丈夫父亲享尽了荣华富贵,这份荣华富贵不知道欺压了多少百姓他们替朝廷做了多少官员的主得来,谈何无辜?这些女眷缺德事也没少做,只想享受富贵时的锦衣玉食,却不愿面对落败时的牢狱之灾,真真是让人不齿之极。”

于连生笑道:“老爷说得极是。”

长乾帝道:“叫人翰林院拟旨,用鸾锦玉轴,封赏林淑人。”

于连生答应了,也为林黛玉欢喜,随即却是一怔,疑惑道:“老爷,这是一品夫人的诰命之旨,而周将军不过从三品,如此传旨,外人如何能服?”

长乾帝怡然自得地道:“无妨,感念林淑人赈灾良善之举,特封林淑人为一品诰命夫人,不必按夫之品级,其余人等,就是先做此事的那些,皆命礼部奉旨赏赐金银彩缎之物。朕的赏赐,不是寻常人能得的,此事一出,还怕那些各家官宦女眷不踊跃赈灾?她们多出了东西,朕国库中就少出几两银子,岂非两全其美?朕知道,她们可都是有钱人。”

于连生莞尔一笑,躬身遵旨。

现今还在打仗,也不止京城一处雪灾,南边昨日也刚刚上了折子,有几处地方下了碗大的雹子,死伤不少,庄稼都砸坏了,国库的银子根本不够用,长乾帝每每勒令周元想方设法,愁得周元头发都白了,恨不得每每各处天灾*之时,都有人赈灾,而不必朝廷出面。

长乾帝此旨一出,满朝皆惊。

周家忙着接济灾民,礼部官员传旨之时,家里人不多,周元周鸿皆不在,犹在朝中,周衍则去看着外面府中赈灾一事,因此慌得周夫人忙命人设了香案,由周涟于二门跪接。

前来宣旨的皆是官员,女眷一向避讳,都是由家中男子接旨。

闻得长乾帝封黛玉为一品夫人,阖府莫不惊奇,随即大喜过望。

待得官员离去,府中剩下一干人等忙都过来贺喜。

黛玉的诰命夫人虽然和周鸿无关,周夫人略有一丝不自在,但是很快便抛之脑后了,喜气洋洋地道:“如今忙着赈灾,又有这件喜事,等忙完后,每人赏三个月的月钱,不叫你们白辛苦一场,也沾沾大奶奶的喜气。”

周家规矩大,极少有额外赏赐,因此听了这话,下人们都过来磕头谢恩。

外面很快得了消息,都羡慕非常,早知有如此体面,自己怎么不早点儿济贫赈灾?林黛玉小小年纪,一跃数级成为一品夫人,比周鸿的品级还高,而她今年才十六七岁,按着周将军的功绩,将来岂不是要做到超品夫人?

先前同黛玉合计赈灾的女眷中,唯有黛玉身有诰命,余者皆是娘家夫家门第显赫,但是丈夫多是尚未有功名,也没有品级,独桑婉的夫君有品级,是七品的把总,但是桑婉只是七品敕命,而非诰命,因此长乾帝没有如此封赏,只赐了许多东西,亦是体面。

雪雁在八景镇听到消息后,惊讶不已,向赵云道:“真真最英明神武的却是当今圣人。”

赵云已将他们家的佃户都安置妥当,如今正在家教导学生读书,闻听此言,不觉失笑道:“圣人岂能不英明神武?听说南边各处也闹了灾,西南那边还发生了地动,死伤无数,此旨一下,还怕没有各家官宦女眷争相赈灾救民?朝廷省了多少事。横竖诰命品级不过是朝廷一年发放几两银子的俸禄,哪里比得让这些女眷日后都赈灾的举动。”

雪雁点头道:“这倒是,有这样的甜头,那些女眷更加尽心尽力,这可是天大的体面。”

黛玉此举大善,必当积德无数。

当初听黛玉说有一计之时,雪雁以为黛玉是请大家一同拿钱捐赠,想法未免太超前了些,可惜不是,而是黛玉合计大家一同安置灾民衣食住工,雪雁心里十分赞同,不论古往今来,赈灾的钱粮都不可能全数送到灾民手里,而是中饱了一干官员的私囊。

她们这些女眷除了黛玉根基深厚外,别人拿出的东西都不多,虽然不过是杯水车薪,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名声一出,人人效仿,这便多了起来,救人也比朝廷更快更妥当。

赵云叹道:“林夫人却是好心,后人反是沽名钓誉者多。”

雪雁听了却道:“不管是不是沽名钓誉,但是受灾的百姓得到了好处,这便足够了。”

赵云一想也是,刚点了点头,尚未言语,便听说于连生来了,赵云忙亲自迎了出去,见到于连生满面笑容,笑道:“大舅哥可是有什么好事?”

于连生道:“嗯,是喜事。礼部奉旨赏赐了一些东西给妹妹,我亲自送来。”

头一批女眷中亦有雪雁在内,封赏各人时不可能撇下雪雁。

因此,赵云忙命人摆了香案,跪接于二门。

赏赐的不过就是四对金锞,四对银锞,并四匹彩缎,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赵云也不在意,接了东西,便请于连生入内奉茶,雪雁已从里间出来,叫人先把东西收进房中,然后笑道:“大哥哥难得来一趟,一会子可得吃完了饭再回去。”

于连生笑道:“如今公务繁忙,我想着许久没见妹妹了,才讨了这个巧宗儿亲自过来,说几句梯己话,略坐一会子便得回去。”

雪雁闻言诧异道:“怎么这么忙?”

于连生喝了一口茶,道:“年下了,各处都报灾,我一面得打发人去打探虚实,一面还得忙着宫中诸事,圣人老爷年根儿须得封笔,许多事务都得在之前料理妥当,不然得等到年后了,有些事救人如救火,不能怠慢。”

雪雁奇道:“难道如今还有人谎报灾情?”

于连生点头道:“多得很,就是京城附近各处还有谎报的呢,何况千里之外?”

雪雁连连顿足,道:“圣人手段如此,这些人还敢弄鬼。”

谎报灾情雪雁十分明白,若是谎报死伤的人数,报得少了是怕上头责怪自己玩忽职守,报得多了是想着朝廷多发放抚恤银子好中饱私囊,还有一干人等,往往把小灾报成大难,朝廷若是不知真假,发放的银子都进他们的口袋了。

于连生叹了一口气,道:“贪官污吏古往今来就没有消停过,他们总想着上下一心,能瞒过京城罢了。便是京城派了官员过去,他们也都是出钱出力,或是威胁,或是利诱,拉拢到他们一伙中,回来便不会如实禀告圣人。因此明面上圣人打发官员去,私底下也得派人去。”

赵云咬牙切齿地道:“这些人真是该杀!”

于连生苦笑道:“天下官员何其多,杀了这个,谁知下一个是否变本加厉?圣人常说,如今接手江山,才知守江山之难,吏治难清,只能慢慢儿来罢,总不能一口气把他们都杀了。便是圣人从前的心腹,如今步步高升了,也有不少人贪污受贿,圣人眼下忙着,没伸出手来处置,只是记在心里了,过几年也得料理了他们。”

雪雁叹道:“古往今来,天下无官不贪,几时能禁止得住?”知道长乾帝的手段尚且如此行事,可见财帛动人心,他们也忍不住这份诱惑。

于连生听了这话,赞同道:“圣人也是这么说,因此还说了一句,但凡官员收受冰炭敬和三节两寿,不管收了多少珍贵之物,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贪污民脂民膏,不向朝廷伸手,也如此相待,但是若要向朝廷和百姓有所动作,必定严惩不贷。”

赵云和雪雁相视苦笑,都点头道:“虽未尽善尽美,但眼下只能如此了。”

雪雁又道:“既然如此,哥哥劝着圣人多多保重龙体,圣体安康,方有精力来治理天下。”不管如何,长乾帝确实是个好皇帝,但愿他能多在位几十年,只晚年别昏庸无能就行了。

于连生一怔,随即笑道:“我记住了,回去就留心这些。”

听他提到回去二字,雪雁皱眉道:“大哥真不能在家吃一顿饭再走?”

于连生呵呵一笑,道:“这会子说话已经滞留许久了,回去途中我还得快马加鞭,赶着回宫。我这就走了,我见你们安好,心里也觉得欢喜。”

雪雁忙回屋拿出一个大包袱来,递给跟来的小太监,对于连生道:“前儿给从翔做衣裳,也给大哥哥做了一身衣裳鞋袜。”

于连生笑道:“多谢妹妹费心,你们留步,我得走了。”

赵云和雪雁仍是送他出门,方回转屋中。

雪雁感慨道:“高处不胜寒,百姓羡慕朝廷内外达官显贵权柄赫赫,殊不知达官显贵却羡慕他们无忧无虑,只知丰衣足食便觉得一生足矣。”

赵云拉着她往书房走去,一面走,一面道:“听大舅哥说起朝廷官员一事,我心里好生不自在,当初读书是为了济世安民,不料身居高位之后反忘记初衷,只知中饱私囊,却忘记了身上担负的职责。你陪我练一会字罢。”

雪雁心里知他读书人的脾气犯了,也不反驳,径自在旁边给他研墨。

赵云起先写出来的字满含激愤之气,勾折之间锋芒毕露,几欲破纸而出,下笔极重,但是到了后来便逐渐平和,内敛圆滑。

他们夫妻安乐,外面赈灾一事却是如火如荼。

林黛玉得了那样的好处,别人岂敢落后?因此越发出手大方,周元看着户部的支出乐不可支,不止京城如此,外面各处闹灾之地也有许多人家赈灾济贫,已不止女眷如此,还有许多官员亦是如此,都想着大发善心,好得上头的封赏。

只是长乾帝额外的恩赏十分罕见,轻易不得,直到年后灾民悉数安置妥当之后,方择一二出手最大方的女眷官员嘉奖赏赐一番,虽未升了他们的品级,却也足够他们欢喜异常了。

周鸿这日在家,笑与黛玉道:“你如今比我还尊贵了。”

黛玉闻言,横了他一眼,手揪着他衣袖,道:“那我就盼着你给我挣更高的诰命,我虽不在意,但是如今却在意得很,免得外人笑话你。”

周鸿仍是从三品,黛玉已是一品,又非从周鸿功绩所得,外面自然难免有些闲话。

周鸿心胸豁达,先前一丝难受随着黛玉的话烟消云散,反手握着她的手,大笑道:“好,你等着我给你挣来更高的诰命,绝不让你止步于一品夫人。”

黛玉扑哧一笑,道:“一品夫人也是罕见,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我呢!”

周鸿道:“那就让他们将来更羡慕你。”

黛玉微笑道:“我等着。”

周鸿摩挲着她的手背,忽然道:“今日一早,圣人下旨,将桑老元帅调回京城,并派桑青将军过去镇守山海关,升了二品将军,但是元帅另有其人,并非桑青将军,你说我是请求回山海关,还是请求出征别处?”

黛玉一怔,心中虽不舍得,却知他的抱负不在京城,道:“若按着我的私心,戍守边疆比出征战场平安得多,但是你的雄鹰之翅不该被宫墙所缚,我知道这两年别人虽然羡慕你年纪轻轻便做了禁卫军的统领,但是你在京城都不如何得意。因此,我听看你的意思。你若戍守边疆,我陪你千里迢迢地过去,你若是出征战场,我就在家里等你。”

一辈子,不离不弃,不负前誓。

周鸿道:“西海沿子是南安郡王府的军权所在,圣人想收回来。且这几年征战西海沿子诸般小国,明明可以早早地大胜归来,但是戍守西海沿子的南安郡王却始终和那边打得胜负难分,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军饷,死伤了多少将士。”

黛玉听了,微一思忖,道:“南安郡王好心机好手段。一日不打胜,一日不归来,圣人便没有借口拿回兵权,南安郡王府还是掌握西海沿子兵权的南安郡王府,即使圣人派了人去,身在南安郡王麾下,容易被南安郡王打压下去。如此胶着,恐怕是南安郡王故意为之。”

周鸿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因此我打算去西海沿子。”

黛玉早已听说西海沿子有许多蛮夷小国,也知道那里民风彪悍,因是杂居之处,外人到了难以立足,即便是朝廷官员也不愿意去那里,但是做生意的却十分愿意同外国来往,当初宝琴说八岁时跟着父亲去过,便是如此。

如今听周鸿打算过去,黛玉既担心周鸿到那里水土不服,又担心他到了军中受南安郡王打压,道:“你虽有此意,但是你今年进京到明年才能满三年,圣人会提前调你过去?”

周鸿若无其事地道:“只要我有心,圣人不会不同意。”

长乾帝早想拿回兵权,可惜南安郡王十分狡猾,一直无所得,这两年也想着派遣武官过去,企图苦熬几年,将南安郡王取而代之,但是没有几个人敢去。

周鸿愿意过去,一是他喜欢外面的天地,无所束缚,不愿一腔抱负只在京城守护长乾帝的安危,而不是保家卫国,二是他不愿屈居于黛玉之下,宁愿自己给黛玉挣来更高的诰命。

黛玉轻声道:“你去了,我能否跟去?”

周鸿一怔,道:“西海沿子那边和京城不同,你千里迢迢跟去,恐十分不适应。”

黛玉却笑道:“那又如何?我就那样娇弱?我从前是江南人氏,初进京时也是十分不适宜,如今住在京城的时候反比在家乡更多,难道到了西海沿子,我便不成了?只要我能去,我就不想留在京城,横竖外祖母已经去了,而赵先生总要跟着你,雪雁也会跟着。”

在黛玉心中最要紧的便是贾母、雪雁二人,贾母已逝,雪雁又不会分离。

周鸿道:“因南安郡王是戍守西海沿子,因此按着我的品级,是能带家眷随行。”

一语未了,便被黛玉打断道:“既然如此,你去西海沿子,我便跟着你去,别人照应你我还不放心呢!你若是在军中受了什么委屈,多我一个人替你想方设法避免,岂不是甚好?何必留我一个孤鬼在京城里翘首遥望,也不知你几时归来。”

周鸿心里暖意盎然,叹息一声,道:“西海沿子十分杂乱,你跟了我去,我和南安郡王不和,终究避不开各种明枪暗箭,你跟去,我焉能放心?”

黛玉听了这话,却念了一声佛,道:“我留在京城,难道就放心了?我反更加提心吊胆地担心你。眼下我倒欢喜咱们还没有孩子,若是有了孩子,也许我就犹豫了,总不能不管不顾,现今没有,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我都陪着你走定了。”

周鸿思索良久,道:“既然如此,我就带你同去,到了那里,你可不许叫苦。”

黛玉脸上露出笑容,道:“你放心。”

次日,周鸿进宫,黛玉先叫鸳鸯去书房里找书,但凡是关于西海沿子的都找出来,一面叫来雪雁,对于雪雁她十分信任,自然先找她。

雪雁听了周鸿的打算,不觉一呆,随即想到不知什么时候荣国府便抄家了,到时候指不定如何打扰黛玉,若能一避倒是上策。

因此,她想了想,道:“我料想将军今年不会被派往西海沿子,因此姑娘不妨多搜集一些关于西海沿子人文风俗的书籍,了解那里的民生,知晓那里的气候,有备而去,总比到了那里不适应而导致水土不服地强些。”

黛玉点头道:“我正有如此打算,已经叫鸳鸯将书都找出来。只是你说,今年不会被派往西海沿子?何故?我听他的意思,圣人倒是巴不得早些派人去。”

雪雁笑道:“圣人起先打算派人去时,我料想都是三年任满的罢?”

黛玉想起素日所看邸报,点头道:“还真是如此,你说得不错。是了,就算他愿意去,也得等到明年,今年尚未任满,便忽然过去,岂不是欲盖弥彰?反倒容易引起南安郡王的忌惮。我瞧着,还得在京城里呆一年,也罢了,南安郡王那么多年都没有凯旋,也不指望在这一年里打胜仗,只是可惜了年年伤亡的将士,不知道多少人家阴阳相隔。”

雪雁叹了一声,道:“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黛玉眼里浮出一丝泪光,随即用手帕拭去,道:“我打算跟着他一起去,你呢?赵先生是必定要跟着的,难道你要一个人留在家中不成?”

雪雁道:“姑娘都去了,我怎能独守京城?自然陪着姑娘一起。”

黛玉笑道:“快别说陪着我一起,仔细赵先生吃醋。既然咱们都打算过去,眼下得好生思量思量,多多知道些西海沿子的事情,去了也好有所打算。”

雪雁点头道:“西海沿子与许多外国接壤,常与咱们天朝有生意来往,和粤南那边通商的港口一样,只是那边外国极多,人也杂乱,口音各自不同,咱们还得学他们的话,知道他们的忌讳,最主要的是那边四季如春,千里迢迢过去,容易让人水土不服。”

黛玉道:“若真要过去,这些都得留心。”

雪雁笑道:“现今将军还没得圣人的意思呢,咱们倒在这里先打算起来了。等消息确定了,咱们再计议不迟。”

如雪雁所言,周鸿所求被长乾帝驳了回来。

周鸿略一思索,也知其中缘故,便请求到军营里先训练将士,以适应西海沿子。

长乾帝倒答应了,道:“你有心如此,朕心甚慰。既这么着,你就去大营里去,好生训练一年,明年开春朕便应你所求。若是这一年南安郡王竟能凯旋,朕命你戍守西海沿子,如此倒也安稳些,若是南安郡王依旧和西海各国胶着,你只怕就要辛苦了。你即使过去,也带了大军,但是南安郡王不会给你建功立业往上升的机会,恐怕还会处处针对你。”

周鸿一身肃杀之气,道:“只要能为圣人为朝廷为百姓尽心,再苦微臣都觉无悔。”

周鸿的忠心长乾帝毫不怀疑,当即便下了一道旨意,将周鸿调到了大营里,掌管十万大军,此事在京城里倒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毕竟京城里的武官经常如此。

黛玉和雪雁听说后,便立即搜集关于西海沿子的书籍,还特特写信询问宝琴。

宝琴如今回到了金陵,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极少同人应酬,但是一直没和黛玉断了书信来往,闻得黛玉询问,便将自己所知悉数告诉了黛玉,又将素日父亲走南闯北在西海沿子得到的书籍都找了出来,其中也有一些西海各国的洋文,叫人捎给黛玉。

黛玉尚未收到宝琴回信,这边却有了一件喜事。

桑隆已经回京了,黛玉忙去拜见。

桑昆如今还在东南沿海之地镇守,桑青又去了山海关,一家也算不得团圆,但是桑隆多年没有回京,今日回京,自然难免觉得恍如隔世,各家得知后,都来道喜,桑隆借口国孝未完,便没有大肆设宴请客,以免给长乾帝落下不好的印象。

长乾帝先给给了桑隆三个月的假,桑隆十分清闲,已上书乞骸骨了,只是长乾帝未允。

桑隆知道自己还得接连多上几次书,长乾帝方会勉为其难地答应,这都是官场上常有的事儿,因此也不在意,别人都笑话桑隆,桑隆却跟桑母道:“我如今年老了,该给年轻人让道了,我再管着京城的兵权,只怕子孙难以升官,何必呢。”

桑母听了十分赞同,看着他鬓边的白发,道:“咱们都老了,七十多岁,忙碌了一辈子,该歇息了,以后的事儿都交给年轻人去做罢。”

桑隆笑道:“说起年轻人,我手下倒有一个极好的。”

桑母问是谁,桑隆笑道:“就是鸿哥儿举荐的柳湘莲,一身武艺十分不俗,起先旁人见他生得美,都小瞧他,还有一干人未免有些不好的心思,便被他痛揍了一顿,结果几次大小战,他身先士卒,倒立了不少功劳,如今已经是六品千总了。”

桑母近几年都在京城,各家之事也知道一些,道:“可是那个被人哄了的柳二郎?”

桑隆大笑道:“鸿哥儿在书信中也是这么说,原来京城中人人都知道。”

桑母摇头笑道:“也不是人人都知道,不过听玉儿说过几句,先前我还可惜呢,如今建功立业倒也不错。这回他跟你进京了?怎么不留给青儿?”

桑隆道:“我原本是如此打算,只是他却觉得鸿哥儿更合他的脾气,因此随我进京了,打算日后跟着鸿哥儿,我瞧着倒好,前儿鸿哥儿带着玉儿来拜,私下与我说了些事情,就叫柳湘莲跟着他罢,横竖咱们都是一家人,跟谁都行。”

桑母点头称是。

柳湘莲回京,已非昔日落魄的世家子弟,看着他身穿六品武官服色,一干亲友都觉得难以置信,忙都过来贺喜,又治了酒席请他。

柳湘莲推辞了几次不得,硬是被薛蟠拉了去。

因只兄弟二人,并未请旁人作陪,薛蟠开口道:“好兄弟,几年不见,你竟有了这样的本事,真真让人羡慕。人常说,成家立业,兄弟也该成家了,我这就叫人给你预备新房,预备聘礼,你看中了哪家姑娘,只管说。”

柳湘莲瞧他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儿,不觉失笑道:“几年不见,你还是这样。”

薛蟠诉苦道:“兄弟,你不知道我这两年多苦,家里养了一只胭脂虎,管得我严严实实,让我往东,我不敢往西。若不是因为兄弟建功立业了,她还不放我出来呢。”夏金桂虽然嚣张跋扈,但因读过书识得字,也不是没有见识,自家又是落魄皇商,自然不肯远了柳湘莲这样正在步步高升的武官,因此揪着薛蟠的耳朵吩咐了半夜。

柳湘莲才进京,见了昔日旧交,早已知道了薛蟠的日子,不禁莞尔不已。

薛蟠见他俊美依旧,却沉稳了许多,英武非常,不禁十分羡慕,道:“好兄弟,我现在以你为荣呢。往常都笑话我为你费心,现今他们羡慕都来不及。”

宝钗听说柳湘莲升官,也是一呆,不禁对往日的漠视十分后悔,亦催促薛姨妈善待他。

晚间薛蟠醉醺醺地回来,夏金桂便即问他,听他说柳湘莲虽未忘记尤三姐,但是已经打算娶妻生子了,只是还是从前的打算,要娶一个绝色。

薛姨妈听了,顿时想起宝琴来,道:“我倒有一个极好的人,你同柳二郎说说。”

薛蟠的酒意顿时醒了,忙问是谁。

薛姨妈笑道:“就是你琴妹妹。若说容貌,没有几个人比得上她,她家又是大富,也比寻常寒薄人家强,且自幼读书识字,也走南闯北,很有见识,岂不是堪配柳二郎的为人?”

柳湘莲虽然是薛蟠的结义兄弟,可是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变心,倒不如结了姻亲。

宝钗也道:“柳二郎当初自悔误信人言,尔后也不在意尤三姐的名声,只知其改过自新,因此琴妹妹虽说退了亲,但是比尤三姐不知道好了几倍,只要哥哥好生同柳二郎解释清楚,说梅家退亲非琴妹妹之过,而是梅家忘恩负义,想必柳二郎一定听得进去。”

薛蟠一听,抚掌大笑道:“倒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明儿我就跟他说。”

夏金桂想着宝琴为人不似宝钗,年轻心热,人又标致伶俐,便没吱声反对。

过了几日,薛蟠再见柳湘莲,果然提出此事。

柳湘莲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不敢鲁莽行事,以免再出了尤三姐之悲,因此便道:“我一会子得去见宝玉,昨儿送了帖子,等我回来再回应你罢。”

薛蟠道:“你去找宝玉?同去,同去,我也是宝玉的大舅哥呢!”

柳湘莲闻言十分诧异,道:“宝玉和令妹定亲了?”

薛蟠笑道:“还没有,出了国孝,还得出了老太太的孝,到那时方能定亲,不过先前有娘娘在世时说过的话,因此两家都不能悔婚,亲事是结定了,姨妈又疼我妹妹,自然巴不得我妹妹早日进门。”

柳湘莲听了,便不在意。

及至到了荣国府,柳湘莲便见到茗烟站在正门东边的黑油大门前,不觉一怔。

茗烟见到柳湘莲骑着高头大马,英姿勃发,不禁目眩神夺,好容易回过神来,忙跑过来道:“柳二爷,我们二爷在家里等着呢,我来给您牵马引路。”

柳湘莲跳下马,将马缰递给他,随着他走进黑油大门,奇道:“你们怎么搬家了?”

茗烟听了这话,不禁苦笑道:“去年老太太去了,大老爷当即分家,将我们赶到东小院住了,东小院地处狭小,二爷房中姐妹们又多,住得十分不自在。”

自从搬家以后,宝玉只觉得处处不便,已闹了几回。

当初分家时,贾赦把几近一半的仆从都划分给了二房,周瑞也丢了管春秋两季地租子的差事,荣国府公中不再出二房的花费,都叫他们自己出钱。

东院本就小巧别致,当初只贾赦和邢夫人居住于此,连同庶子贾琮和一干姬妾丫头,再没有别的主子了,方一住多年,但是二房人多,哪里住得下?贾政夫妇,李纨母子,探春和贾环姐弟,还有宝玉,尤其宝玉房里的丫头大大小小就有十几个,一个都不肯撵出去。

因此如今贾政和王夫人住在正房,周姨娘和赵姨娘住在偏房,周姨娘一间房,赵姨娘和贾环两间房,探春和宝玉住在正院的东西厢房,十分拥挤,小小的外书房给了李纨母子,再往外便是马棚了。

李纨母子倒还省心,外书房院落颇为宽敞,只是马棚的味道十分难闻,贾兰住在荣国府时还能在贾政的书房里读书,如今连请先生读书的地方都没有了,李纨每每夜里痛哭不已。

王夫人起先想让探春跟李纨同住,李纨只说贾兰年纪大了,已经十三四了,不能同住。

即便如此,每每二房来客,须得从书房东边的仪门入内,往后方是贾政等人居住的院落,李纨无计可施,只能带着贾兰关门闭户,对外头的事情一概不管,一概不听。

柳湘莲往里走时,眉头一皱。

若是以往,他倒也不在意这些繁琐规矩,只是如今经历事情多了,行事便小心谨慎了许多,闻得贾政一家人都挤在小小一处院落里,心中便是一叹,当初贾赦在这里一住多年,想必故意让贾政住在这里的,毕竟搬出去反而阔朗许多。

宝玉已经快步迎了出来,见到柳湘莲,不禁呜咽道:“你一去几年,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宝玉长叹道:“一言难尽,快请里面去。”

柳湘莲随着他到院中他所住的厢房中,刚刚落座,便有丫鬟沏茶上来,不似从前来荣国府做客时,皆是在外面大厅有小厮服侍,不见女眷。

还没开口说话,便听得下人房中一阵争吵之声,宝玉一听,顿时叹了一口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