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红楼小婢 > 第八十八章

红楼小婢 第八十八章

作者:双面人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7:16 来源:笔趣阁

赵云亦在家等消息,不必米氏来催,早已打发观月去看榜了。他在书房看书,并没有见米氏,反是刚起来的雪雁命人请了进来,说明缘故。

观月有些功夫,张榜没多久便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则是赵锋名落孙山。

米氏一听,顿时大失所望。

雪雁早有预料,倒还好些,安慰道:“锋兄弟年纪轻,这回没中,下一回定能高中,你先回去照料锋兄弟,养好了身子再回去。”

米氏点点头,叹了一口气,怏怏不乐地回去客房。

雪雁又打发小兰请赵云去宽慰赵锋,免得这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为此消沉,却听观月道:“锋大爷虽然没中,倒有奶奶知道的人中了。”

雪雁忙问是谁。

观月道:“就是荣国府大姑奶奶的相公,廖相公,中了第二百七十三名举人。”

雪雁闻言,忙命人备上一份厚礼,着人送去廖家。

迎春虽说才华不及黛钗云,却也是自小上学读书,自从嫁给廖胜后,得知廖胜亦擅长弈棋,夫妻两个时常对弈,偶论诗书,廖胜倒比从前越发进益了,不过二十许便中了举人,称得上是年少有为,族中少出人才,难免大肆庆贺一番。

廖太太款待众人,笑得合不拢嘴。

当初她相看迎春,为的是迎春的性子好拿捏,且能依附着荣国府之势,却没想到迎春进门后不争权不夺利,只安安分分地服侍廖胜,陪嫁的丫头也能压制住下面,一年后又生了个大孙子,廖太太十分满意,不想这一年顺顺当当,廖胜竟能高中,对迎春更觉得喜欢,觉得迎春命好,旺夫旺子,想毕,送走客人后,廖太太当即收拾了自己的梯己给迎春。

迎春有些受宠若惊,亲自过来道谢。

廖太太正抱着廖凡逗他顽,闻得迎春的来意,忙叫人请进来,笑道:“胜儿这几场考试累着了,你只管在房里服侍他,不过一点子东西,不必过来道谢。”

迎春温婉一笑,道:“太太疼我,赏了东西,我原该过来谢,这方是正理。”

廖太太闻言,越发喜欢了。

迎春看了廖凡一眼,因贾母自小将宝玉养在身边,故也不在意廖太太将廖凡放在跟前养活,只是心里未免惦记些,道:“凡哥儿跟着太太,可打扰了太太?”

廖太太摆摆手,道:“我自己的大孙子,再闹腾我也喜欢,我上了年纪,觉轻无妨。”

迎春听了,再三谢过,方回转屋中。

廖胜见到她回来,放下书,道:“太太给你的东西,你只管收着,不必觉得受宠若惊。”

他本对迎春并不如何喜欢,毕竟是退过亲的女子,贾家在读书人的名声很不好,若非廖太太执意,他也不会将其迎娶进门,可是这一二年相处下来,迎春性情温柔,又读书识字,虽是公府娇女,却没有一点骄纵凌人之态,因此渐渐上了心。

迎春笑道:“虽然如此,也该去谢谢太太。”

正说着,绣橘将礼单递过来,道:“这是今日送来的贺礼,太太叫我送来给奶奶看,有不少东西都是送给大爷和奶奶的。”

迎春接过来看了一会,问道:“林妹妹打发人来我知道,赵家也送来了?”赵家说的便是赵云家,因雪雁已为人妇,迎春在外人跟前便直呼赵家,而非在姐妹们跟前叫她名字。

绣橘笑道:“送了,中规中矩,既不过厚,也不简薄。”

迎春点点头,道:“我知道了,赵家添子的时候,你记得提醒我,好过去一贺。”

绣橘答应了一声,拿着礼单下去。

廖胜听完,问道:“你说的赵家,可是周家的幕僚赵家?”

迎春诧异道:“大爷也知道?正是他们家,最是懂得礼数,虽说来不得,礼却没缺过。”

廖胜微微一笑,嘱咐道:“我素闻赵兄之才名,若非面有残疾,只怕如今早已是朝中新贵,便是眼下也比常人强得多,我心中十分敬仰。日后时常来往些,别怠慢了。”别人只道他们家是依附荣国府之势,实不知他们看中了迎春是林夫人的表姐,林夫人的丫鬟又是大明宫副总管的妹子,还有个姐姐救过圣人,这些都是荣国府所不及的体面。

迎春不知廖胜心思,却明白廖胜愿意让自己和林妹妹、雪雁等人来往,连忙满口答应了,决定到时候雪雁添子,贺礼加厚些,笑道:“大爷认得赵老爷?”

廖胜道:“赵兄满腹经纶,若不是造化弄人,只怕金榜之上早有其人。即使如此,按着赵兄随着周将军的功劳,也能官至五品。”

迎春一怔,问道:“也就是说,赵老爷是能做官的?”

廖胜叹息一声,道:“出将入相是不成了,官府幕僚原有品级,听说是赵兄不肯受之。”

迎春听了,这才明白何以许多人对雪雁的态度并不似一个丫头,她本道是黛玉和于连生之故,原来并非如此,而是如果他们愿意,赵云有品级,雪雁亦能得封诰命。

迎春想到这里,逐渐消去了对雪雁同她平起平坐的一点芥蒂。

黛玉同雪雁情同姐妹,但是迎春毕竟是公府小姐,又未受雪雁的好处,自始至终虽说雪雁添子自己送礼,心里仍旧当她是个丫头。

如今听了廖胜的话,迎春方知自己大误了。

雪雁不知这些事情,送过贺礼便不放在心上了,她只知道因这一场乡试,赵锋原本卧病房中,待从米氏嘴里知道自己再次落第,即使赵云几经劝慰,犹不能解,当日便病势渐重。

赵云叹了一口气,与雪雁道:“只能他自己想开才好。”

雪雁道:“明儿我跟锋兄弟媳妇说说,再请个好大夫,用些好药,他们还年轻,考试的时候好多着呢,这才多大年纪,便是三十岁考中举人,也算得上是年少有为了。”

赵云摇头道:“锋兄弟只是郁结于心,我开个药方,用药疏散疏散便好了,不必再请。”

雪雁嗔道:“你虽懂些,我也知道你医术高深,但是在他们眼里,未免觉得你我不用心,小看了他们,倒不如请了外面的大夫来,再送些上等的药材,以示郑重。”

他们本就没有帮着赵锋打点应酬花费,若是依从赵云之言,他们定然觉得是敷衍了事。

赵云皱了皱眉头,点头答应了,当即命人拿着帖子请了外面的大夫来,雪雁又命人收拾了上等的药材过去,嘱咐米氏照料赵锋,让他静下心来,好生调理。

虽然如此,但是雪雁仍旧察觉到米氏言谈举止中的怨气。

雪雁冷冷一笑,毫不在意。

又过了一日,赵云早早起来,问雪雁道:“给老师收拾的东西可都妥当了?我先将东西送到老师府上,然后再去渡口迎接老师。”

雪雁忙道:“宁先生今儿就到了?”

赵云道:“说是今儿到,不知早晚,我早去一会子。”

雪雁点头道:“理当如此。”

说着,一面命人拿了赵云出门的衣裳,一面将收拾好的东西拿出来,点给赵云看,道:“包袱里是两套衣裳鞋袜,尺寸不知如何,暂请宁先生能着穿,你回来拿宁先生的尺寸,再给宁先生做两身合体的。匣子里是几样点心,还有两瓶茶叶以及果子等物,宁先生府上缺的东西都预备在里头了,另有几样拜礼。”

赵云笑道:“你费心了,我这便送去,你在家好生歇着。”他将东西先送到宁家,宁家只有一个老管家和三四房下人,见到赵云,十分欢喜。

赵云将东西送上,一一说明。

老管家福伯道:“家里不缺这些东西,怎么反劳烦哥儿预备这样齐全。”

赵云笑道:“都是孝敬老师的,说什么劳烦?去接老师的轿子和拉行李的马车可都预备好了?若是好了,跟我一同去罢。”

福伯忙命人跟上,径自往城外渡口而去。

霍秀亦骑马过来,他本道自己来得早了,岂料赵云已等候多时,站在渡口,同宁家来接人拉行李的下人说话,遂跳下马,走过来笑道:“师弟来得倒早,老师的船还没影儿?”

赵云回头看他,微微一怔,问道:“还没到,倒是师兄今日怎么没去翰林院?”

霍秀笑道:“老师几年方回京,我特特请了一日假。”

说完,忙抬手阻止赵云接下来意欲出口的话,道:“我平常不如此,今儿老师来,方请了假,横竖翰林院的差事清闲,一日无妨。”

赵云见他行事有分寸,便不再多言。

因久等宁先生不至,霍秀便拉着赵云到旁边寂静无人处说话,低声道:“昨儿有几道旨意是我写的,其中有一道旨意乃是出了八月,圣人命北静王爷亲去查边,并命王子腾相随,你说,圣人是什么意思?”

赵云一怔,忙问道:“师兄可跟别人说了?”

霍秀微笑道:“你当我是傻子不成?这样的机密哪能告诉别人,若非是你,我也不说。你于这些消息上比我灵通,故我问你。”

赵云沉吟片刻,道:“不知北静王爷和王子腾王大人奉旨查边,查的是哪里?”

霍秀道:“是粤海、西海那边。”

赵云知道粤海是桑昆镇守,西海那边却是南安郡王权势所在,沉吟不语,正要开口时,忽然见到一艘大船乘风破浪,展眼到了岸边,忙道:“你瞧那是不是老师的船?咱们快些过去瞧瞧,别让老师久等了。”

霍秀走在前面,道:“老师身边带了二三十个人,想来坐的是大船。”

及至到了岸边,船上人陆续下来,却非宁先生。

二人等到午后,方又有一只大船过来,当先下来的便是宁先生的小厮,一溜烟儿跑过来道:“先生在船上病得厉害,家里可有软轿?得先打发人请大夫。”

霍秀和赵云大吃一惊,忙亲自带了软轿上船。

宁先生扶着小厮的手走出来,面色蜡黄,有气无力地道:“有什么话,回去再说。我自己便懂医术,何必请什么劳什子大夫。”

霍秀抢先一步扶着他,道:“医者不自医,还是叫师弟给老师把把脉。”

赵云上前扶起宁先生的手腕,诊了半日,道:“老师没有大碍,只是劳累着了,途中又中了暑气,且又吃坏了肚子,攒到一处便显得厉害了。先回去,回去我抓两剂药煎了,老师再歇息几日,便可大好。”

宁先生点头笑道:“我就说没什么要紧,偏几个小厮心急火燎。”

说着,上了软轿,径自回家。

霍秀和赵云跟在左右护着,到了宁家,先叫人收拾铺盖,扶着宁先生躺下,霍秀吩咐里头事务,赵云则写了药方抓了药,亲自煎好端过来。

宁先生歇息半日,已经缓过神来,接过药碗一口喝尽,道:“秀儿说,你已经娶亲了?”

赵云将空碗递给丫头拿下去,笑道:“再过二三个月老师就多一个徒孙了。”

宁先生倚着靠枕,抚掌大笑道:“哎呦,你成亲我不在家,一回来,便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明儿你儿子生下来了,我给他取名字。”

赵云大喜,道:“有劳老师费心。”

宁先生乃是当代大儒,单名一个明,表字子明,却是林如海前一科的榜眼,当时进了翰林院做编修,只是他性子不羁,不合俗流,科举考试乃是遵从父母之命,没两年他父母相继去世,他丁忧回乡,而后也不再为官,反而收起学生只做先生。

宁先生喜好浪迹天涯,踏遍山水,多年来各处都去过,一生只收了五个学生,无一不是天生聪慧,除了赵云外,余者都是少年中举,青年进士,也许真是应了天妒英才一说,前面三个学生,皆是早亡,眼下只剩霍秀和赵云两个寒门学生,却是在三人之后收下的。

看着眼前两个学生,宁先生微微一叹,道:“秀儿还罢了,早已娶妻生子,我所担忧的唯有你一个,听说你亦如此,过得极好,我便放心了。”

赵云不由得虎目含泪,道:“学生让老师如此担忧,实在不肖之极。”

霍秀忙笑道:“师弟快休如此,老师好容易回来,何必扭扭捏捏做小女儿之态。”

赵云看了他一眼,道:“也不知道是谁听说老师要回来了,喜得上蹿下跳,几日没睡好,今儿眍着眼睛去接老师。”

宁先生听了这话,眯起眼睛往霍秀脸上一看,果然如此。

霍秀正要反唇相讥,赵云却对宁先生道:“老师府上缺的东西都预备齐全了老师只管歇息养病,我见老师的衣服也旧了,拿了两身新的衣裳鞋袜,因没有老师的尺寸,恐不好,老师暂且能着穿,等我拿了老师的尺寸回去,再做好的送来。”

宁先生听了,立时叫人将衣服拿进来里试穿。

赵云见衣裳穿在宁先生身上十分合适,只除了衣袖有些长,不禁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道:“我忘记交代她们了,先生身量比我矮了一些。”

宁先生将衣袖一挽,复又躺回榻上,笑道:“你媳妇身子重,何必如此操劳。”

赵云却是一笑,并未言语。

霍秀说起朝中之事,宁先生待听到荣家、甄家俱已瓦解冰消,不禁长叹一声,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可惜他们身在局中,反不如旁观者清。你如今只是翰林院的一个庶吉士,千万别搀和到朝堂争斗,只管做好你的官儿,别人问你圣旨中写了什么,你也不许透露。”

霍秀和赵云垂首听着,点头应是,道:“老师放心,这些我都知道。”

宁先生又嘱咐赵云道:“听说你媳妇的哥哥是大明宫里的掌宫副总管,你回去交代你媳妇一声,也别叫他哥哥搀和这些事,只管对圣人忠心,自有他的好处。”

赵云笑道:“老师放心罢,我那大舅哥知晓这些道理,只对圣人忠心。”

宁先生听了,方放下心来。

晚间从宁家回来,赵云将宁先生的尺寸告诉了雪雁,又将宁先生的交代告诉她,雪雁叹道:“到底是先生厉害些。”说完,忙吩咐小兰翠柳重新做两套,又命取些上等的药材。

赵云听她吩咐完,问道:“锋兄弟可好些了?”

雪雁摇头道:“比昨儿反更重了。”

赵云十八岁中举,赵锋今年二十多岁,两次落第,难免郁结,若是心思放不开,这病不容易痊愈,即使雪雁请大夫时亦请大夫如此对他言语,他还是只知自怨自艾。

赵云过去看了一回,回来对雪雁道:“老爷子那里可知道了?”

雪雁道:“我正要打发人去告诉一声,他们就先打发人去报信了。”

赵云闻言,眉头不由得一皱。

第二天一早,赵云本打算将雪雁收拾出来的药材送到宁家,再给宁先生诊脉,偏生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并赵立牛氏夫妇都过来了,赫赫扬扬,十分热闹。

赵云按着雪雁,道:“你身子重,我去迎接他们。”

话虽如此,雪雁仍是扶着丫鬟的手到了二门,正听到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斥责赵云之声,雪雁心中登时大怒,但是想到腹中胎儿,好容易才压抑住怒火,扬声笑道:“老爷子和老太太怎么还不进来?不知道我们大爷有了什么不是,惹得老爷子和老太太如此生气?”

见到她,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掩住先前的话,强笑道:“没有的事,你听错了。”

赵云伸手扶着她,皱眉道:“你怎么来了?叫你在屋里等着,你偏出来。”

雪雁道:“我若不出来,还不知道大爷受了委屈。”

赵老爷子脸色十分尴尬,赵老太太和牛氏婆媳二人眼神闪烁,不敢面对雪雁,赵老爷子适才的话,原是她们挑拨起来的。

良久,赵老太太方道:“谁敢给云儿委屈受,老爷子只是关心锋儿的身子。”

雪雁面上如罩寒霜,道:“竟是我听错了?可是我分明听到老爷子和老太太因锋兄弟落第之事迁怒我们大爷。我倒想问问老爷子和老太太,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老爷子和老太太心满意足?不挑我们大爷的不是?我们大爷这一二个月每逢清闲之时,都在教导锋兄弟,十分尽心,常常熬到半夜只为了批注锋兄弟的文章,临考试之先,也提点了锋兄弟许多乡试上该当留心之处,我们大爷做到如今地步,不知老爷子和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满?”

赵老爷子讪讪一笑,忙道:“云儿做得极好。”

雪雁微微一笑,道:“既然老爷子说我们大爷做得好?怎么反斥责我们大爷?是了,难道是因为我们不曾给锋兄弟出应酬使费一事?还请老爷子和老太太明白,家里大小琐事都是我做主的,大爷管不得,既然两房已经分了家,各自生活,便没有我们出钱给锋兄弟打点的道理,老爷子和老太太说我这话在理不在理?”

赵老爷子只好道:“你说得在理,我们并不是为这个生气,只是担心锋儿。”

雪雁听出他言不由衷,便笑道:“老爷子担心孙子,难道我们大爷便不是老爷子的长子嫡孙?老爷子疼锋兄弟的时候,也想想我们大爷是不是受了委屈。我们毕竟是分了家的长兄长嫂,行事自然不如叔叔婶婶做父母的周全,若有什么怠慢之处,还请老爷子和老太太看在我们只是同辈却非长辈的份上原谅则个。”

赵老爷子听了这番话,点头道:“并没有生你们的气,你们想多了。”雪雁身份不同,他们着实不敢得罪,因此赵老爷子只盼着息事宁人,言语也和气了些。

雪雁笑道:“既然如此,老爷子和老太太快里面请,锋兄弟病了几日,我们大夫也请了,药也用了,好吃好喝地供着,只怕锋兄弟是想回家了,迟迟不愈。老爷子和老太太来接锋兄弟回去,我们也放心了,回到家里,由老爷子和老太太开解,想来不日即愈。”

赵老太太和牛氏打算让赵锋养好了病再回去,听了雪雁这话,意欲开口,却听赵老爷子断然道:“正是,今儿就接锋儿回去,哪能让他天天住在哥哥嫂嫂家里。”

赵老太太和牛氏听了,脸上登时流露出不满之色。

雪雁对赵云道:“大爷先将药材送去,老爷子和老太太这里有我呢,必不敢委屈了老爷子和老太太。横竖大爷骑马,不过半个时辰便回来了。”

赵云点了点头,向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告罪一声,道:“少时即回。”

赵老爷子当即问道:“你这是去哪里?”

赵云淡淡一笑,知道赵老爷子仍然希望赵锋能拜在宁先生门下,只是宁先生在收自己时已经说得明白,不再收入室弟子,他不想赵老爷子再打搅宁先生,因此没有说明,只含含糊糊地道:“有人病了,我去送些要紧的药材过去。”

赵老爷子听了,便不在意,道:“快去快回,我还有些话交代你。”

赵云出门后,雪雁将人请进来,又命人备酒席,赵老太太先去看了赵锋,然后便同牛氏、米氏往雪雁房中来,彼时赵老爷子和赵立则留在客院解劝赵锋。

茶果奉上,赵老太太开口道:“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该当齐心合力才好。”

雪雁道:“老太太说得是。”

赵老太太听她说了一句便不再说话,不由得一怔,随即苦口婆心地道:“咱们家的前程都落在你兄弟身上,你兄弟家里艰难些,你们做哥哥嫂嫂的便该帮衬些,你说我这话可对?”

雪雁满面堆笑,道:“老太太说得自然是对的,难道我们做得不周全?若有什么不是,老太太管告诉我,下一次乡试,我们好改过来。”

赵老太太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雪雁先前的话已经说了,两房分家,难道她能说让雪雁给赵锋出钱出力打点应酬并引荐贵人?赵老太太觉得自己的意思十分明白,不想雪雁竟假装没有听懂,左右而言他。

若论口舌,赵老太太自然说不过雪雁,每有言语,雪雁总能应对,她已不打算容忍赵家老宅时时刻刻打扰他们夫妇,自然拿出了在八景镇一直压抑着的气势,赵老太太不觉生出几分惧意,她见自己说了半日,雪雁油盐不进,言语之间自己偏又挑不出不是来,最终只得掩住不提,她并没有忘记上回见到宁安郡主时宁安郡主说的话,因此不敢逼雪雁太过。

赵家老宅在这里住下,赵老太太每找雪雁,皆是铩羽而归,而雪雁时时刻刻孝敬得周全妥帖,一点儿错处没有,几日后一家人无所得,只能收拾行囊,带着赵锋一同回乡。雪雁将各色糕点鲜果家常东西收拾了许多与他们带走,又有许多东西分送八景镇交好的各家各户。

八景镇诸人虽然遗憾赵锋落第,但是都知道科举艰难,他还年轻,日后还能继续,故此安慰几句便不在意了,反拿着雪雁所赠之物恭维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都说赵云夫妇孝顺。

赵老爷子却知赵云与赵锋一房生了嫌隙,听了这话,苦笑不语,只想着如何挽回。

自从赵家老宅人等离去之后,雪雁便觉得通身舒畅,无可忧虑。

赵云又去探望宁先生回来,进屋见到雪雁如此神态,笑了起来,握着她手道:“外面的事情你不必费心,都交给我,你只管好好养着,该小心些。”

雪雁笑道:“知道了。”

这时,李妈妈送了补品上来,赵云端过来给雪雁吃,道:“也不能补得太过,免得孩子长得太胖,生时艰难。”

雪雁点头道:“我都按着你说的做,并没有吃得太多。”

夫妻两个彼此相通,眼下只顾着调理身体,日子过得甚是自在。

虽然在八景镇的生活清净,没有京城诸多烦扰,但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亦是烦心,她觉得这里方是她的天地,她果然不适合在乡镇过日子,从前都是自己太想当然了,认为乡下是非少,实不知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黛玉再见雪雁时便觉察到了,笑问道:“你想得通透了?”

雪雁莞尔一笑,道:“原先是我自误了。”

黛玉点头道:“你知道便好,虽说乡下淳朴,却并不适合你,你说我与世俗格格不入,实则你与乡下亦是如此,我原说你还得过几年方能看透,没想到如今便明白了。咱们于京城倾轧之中仍存本心,不管外面如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咱们心境平和,便是清净了。”

雪雁笑道:“我没有姑娘的慧根,总得经历过才知道好不好。”

黛玉道:“现今也不迟。我叫紫鹃鸳鸯和汀兰她们几个给你孩子做了几身衣裳鞋袜,这会子带来了,你下个月便该生了罢?稳婆可请好了?”

雪雁答道:“多谢姑娘记挂,都已经预备妥当了。“

说着,将紫鹃捧上来的包袱打开一看,赞道:“好精致鲜亮活计,多谢姐姐们费心了。”

黛玉指着包袱道:“特特问了府里的老人,说小孩子家生得娇嫩,用棉布的料子好,故都是选用上等棉布所做,便是有绸缎的衣裳也都是棉布里儿,你不必担心,你看这双虎头鞋如何?这是鸳鸯做的呢,做得栩栩如生。”

雪雁谢之不尽,鸳鸯却是抿嘴一笑。

不止黛玉吩咐紫鹃这些人给雪雁未出世的孩子做了衣裳,便是雪雁自己,亦吩咐小兰翠柳两个做了许多衣裳鞋袜,另有新的小棉被儿小褥子和小斗篷小帽子等等。

雪雁因道:“听说九月初王子腾王大人随着北静王爷奉旨查边,已经出京了?”

黛玉点头道:“我听说了,那边府上都说自从薛家之事后,圣人重新重用王大人,并没有怪罪王大人,因此十分欢喜,若不是两位舅舅丁忧,只怕早热闹起来了。”

雪雁道:“听说查的是粤海、西海两处?”

黛玉微微颔首,叹道:“也不知能再起什么风云。”

粤海是桑昆镇守,不知如何,西海是南安郡王戍守,四王八公世代交好,恐也查不出什么不是。眼下的南安郡王并非老南安郡王,而是当初的南安郡王府的世子爷霍烨承袭爵位,行事作风和老南安郡王一般无异,那年圣人给黛玉择夫,其中一个便是霍烨。

雪雁笑道:“只能看着罢。”这些事,终究非她们所能左右。

转眼到了十一月,如临大敌,寸步不离雪雁,近日忙着接收各处地租,又忙着置办年货,孝敬各处长者,并预备雪雁临盆所需之物,已请好了稳婆在家中,犹不放心。

初二一早,雪雁起来吃了一碗燕窝粥,又同赵云论了一番诗书,正说到半途,便发动了,听到动静,慌得赵云跳起身,衣袖带起案上的书掉了一地,匆匆忙忙地叫道:“稳婆呢?快请稳婆进来,李妈妈,还有热水,热水备上。”

雪雁痛得厉害,强撑着笑道:“你别慌,都预备好了,扶我进屋里去。”

因知道雪雁临盆的日子就在眼下,赵家里里外外都是预备妥当的,产房内该有之物十分齐全,事到临头除了赵云慌慌张张以外,别人都是有条不紊,并不忙乱。

稳婆进来后,一把将赵云推了出去,道:“女人家生孩子,大爷在屋里做什么。”

将门一关,回过身来看雪雁,附身一看,又摸了摸她的肚子,道:“奶奶这是头胎,才开了两指,头胎按着常理都慢些,奶奶别急,按着我说的呼气吸气,若痛得很了,拿一块干净的手巾咬着,留着叫嚷的精神好生孩子。”

雪雁点点头,道:“放心罢。”

稳婆又叫外面的人预备雪雁生产时所吃之物,赵云在窗外道:“都预备好了。”

稳婆满意地点点头,扶着雪雁笑道:“大爷真真疼奶奶,如今在外头等着呢。”多少人家男子不近产房,赵云这样的人物时时刻刻在外面等候,确是情深。

雪雁闻言一笑,随即痛得倒抽一口冷气。

听到屋里寂静无声,赵云在外面只觉得心烦意乱,忍不住团团转了起来,道:“怎么还没生下来?她保养得好,我又时时留心着,该比常人容易些才是。”

李妈妈不断送热水进去,出来道:“大爷别急,奶奶好着呢。”

赵云从早上等到午后,午时送了粥进去给雪雁吃,仍未有动静,外面反下起雪来,赵云站在廊下,系上斗篷,看着院内雪裹红梅,两只大尾巴喜鹊在枝头上叽叽喳喳,他又从午后等到傍晚,眼瞅着大雪撕绵扯絮一般,纷纷扬扬,不消片刻,满院便是一片雪白。

又不知过了多少工夫,忽听房内隐隐约约传来一阵婴儿啼哭之声,赵云却有些不敢置信,好容易才回过神来,跳起来道:“生了?”偏生他站在廊下吹风看雪,腿脚僵硬,这时跳起身,险些跌倒,好在他本身有功夫,只是踉跄两步便即站稳。

稳婆从马桶中将孩子洗净捞出来,剪断脐带,细细地包好,方大声对外面道:“奶奶生了,大爷,是个小公子,有七斤三两呢。”

外面等候人等听了,齐齐上来贺喜。

赵云自从父母去世,至今自己终于有了家人,有妻有子,不免喜极而泣,忙问道:“奶奶可平安无事?”

稳婆看了筋疲力尽的雪雁一眼,笑道:“母子平安,奶奶好得很,只是有些乏力。”

赵云忙道:“有劳妈妈了。”

说完,先吩咐李妈妈道:“去瞧瞧厨房里的粥熬好了没有,这几日给奶奶预备吃食且清淡一些,过上八、九天再给奶奶红糖馓子鸡蛋吃,眼下却不必太油腻。”

李妈妈知道赵云懂得医术,忙躬身应是。

赵云吩咐完了,匆忙转身便去挂早已预备妥当的弓箭,

雪雁精神渐复,里里外外已经收拾了一遍,道:“将孩子抱来我瞧瞧。”

稳婆将大红绫子小棉被儿裹着的婴孩抱到雪雁枕畔放下,道:“奶奶看,哥儿生得壮实,胎发黑,哭声也比常人响亮,必是个壮小伙儿。”

儿子现今还没睁眼,红红的一团,胎发依旧湿漉漉的。

雪雁见了,心中柔软如江南春水。

等到屋里都收拾好了,稳婆出去,李妈妈换了衣裳,在外间烤去身上寒气,方带两个丫头进来,送上熬好的小米粥。

雪雁早已觉得饿了,痛喝了两碗。

李妈妈笑道:“瞧奶奶馋得,灶上还有一锅呢,奶奶若觉得不够,我再去端来。”

雪雁道:“这已经够了。大爷呢?在外面说了一天,这会子倒没声音了。”

李妈妈忙道:“大爷去挂弓箭了,咱们家才添了哥儿,也得往各处报喜呢。大爷素来惦记着奶奶,想来挂好弓箭,人就该过来了。”

一语未了,果然听到了赵云的脚步声。

赵云却先去换了衣裳,又围着熏笼除去寒气,方抬脚进来,举目一望,房中都已经收拾干净了,铺盖皆换了新的,但腥气尚未散尽,雪雁头上围着大红哆罗呢的抹额,虽是脂粉未施,面肿有斑,但是瞧在赵云眼里,却是恍如仙子。

雪雁笑道:“你站在那里做什么?快来见见你儿子。”

赵云忙走过来,一面按着雪雁依旧躺下,一面看向襁褓里裹着的婴儿,端详良久,也瞧不出像谁,笑道:“等过几日长开了就好了。”

雪雁点着儿子的眉头,道:“瞧这眉毛像你,鼻子嘴巴也像。”

这时,孩子哇哇大哭了起来,吓了夫妻两个一跳。

赵云忙道:“想来是饿了,你快喂他。”

雪雁面上一红,他们先前早已说好了,若是雪雁有奶水的话,便不请奶娘,因此夫妻两个费了好大的力气,方让孩子吃上奶。

赵老太太虽疼赵锋夫妇胜过赵云夫妇,但是雪雁之子洗三,赵老太太亲自过来了。

外孙添子,韩母也带着儿媳孙媳一同过来。

洗三之时,黛玉亲至,迎春亦到,霍秀之妻也来了,凤姐、宝钗并唐太太、已出嫁的唐昕都来了,忠顺王府和宁安郡主府则是打发心腹管家媳妇过来送礼,并没有亲至,饶是这么着,都是赵老太太和韩母等人未曾见过的人物。

作者有话要说:儿子的重量我改了,我还在想到底有什么不对劲,原来分量搞错了,古代一斤是597克,一两37多克,偏偏我今天查的说是31.25克每两,结果大BUG,所以改成七斤三两,也就是现在八斤多重。

昨晚眼巴巴地跑去打开店门拿回本本,还被训了个狗血淋头,~~~~(>_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