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一品富贵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葩(上)

一品富贵 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葩(上)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8:49 来源:笔趣阁

柴禹锡与赵镕成为陪葬品。

宋九贬放天堂——苏州。

柴禹锡贬放邓州,赵镕更惨,贬到了桂州。

“侃儿,你知道朕为何将柴赵二人外放吗?”

“他们散布谣传……”

“证据呢?”

宋九说是柴赵二人说的,柴赵二人肯定不承认,但宋九也没有多说,赵匡义甚至问都不问,就下了诏书。

“难道不是?”

“可能是,可能不是,但重要吗,这是一桩交易。”

“交易?”

“为什么赵普临终前与宋九和解,又提拨诸位贤良?”

“儿臣有些明白了。”赵元侃恍然大悟。宋九感觉到不得不下去了,但大臣们也许会想入非非,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宋九的,若那样,赵匡义早就不容宋九了。一旦这些人想法偏了,就会大肆攻击。于是临离开前,拉了两个陪葬品,便不会有人敢说闲话了。

“他又为什么选择苏州?”

“儿臣不知道。”

赵匡义这一回未解释。之所以苏州,那是有良苦用心的,为什么想让宋九下去,就是在未来不让宋九插入。因此京城附州各州府是不能呆了。然而宋九无论去哪里都有威信,两广都不能去,巴蜀同样不能去,边塞也不能去。只有他一次未去的江南东路与两浙,然而江宁是南唐旧都,杭州是吴越旧都,扬州是李重进叛乱的旧都,依然会让赵匡义有想法。但小州又不大可能。 因此数来数去,只有一个地方。苏州,或者杭州南边的越州。

然而宋九走得很坚决。

前面诏书一下。后面宋九就离开西府,然后骑马回家,几乎不到两个时辰,就乘船南下了。宋九一外放,无疑是一个超级大地震,许多大臣上书让赵匡义挽留。

但未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宋九早就离开京城了,许多人想送行,都没有送成。

这时赵匡义心中隐隐有些后悔。

不过想了一想。认为也很值,不仅利于以后国家权利平稳交接,同时也表明,那怕象宋九这样的功臣,一道诏书一下,说贬放就贬放了,那么以后形成制度,国家就不会有权臣产生了。

但这时,他心中隐隐还是有些后悔……

又说道:“侃儿。吾一直未用此人做首相,心中也感到遗憾,不过以后你可以重用。”

当然,也要看。若是宋九在江南有怨气,那么宋九就一直在下面呆着吧。

说完了,他看着东南的天际。低低地叹了一口气。

……

拿掉宋九,就要给儿子上位铺路。实际赵匡义要比宋九想得更理智。也比后来大多数想得理智。可能他多疑,这一点与赵匡胤相比。赵匡义要差得多。在他手中不可能出现那一个宰相能呆多长时间的。

但不好说对错,赵匡胤信任赵普,使赵普野心增涨。但国家治理得还行。赵匡义不信任宰相,但他个人能力弥补上了。这一点与后来的朱元璋很相似。因此国家治理也不错。

他对权利留恋,包括京城的少年天子让他想了大半天,但总体而言,赵匡义顾全大局的。

于是替赵元侃挑了五个辅助团队,七十六岁的杨徽之,五十七岁的毕士安,并且开封判官。六十九岁的乔维岳,六十五岁的杨砺,四十二岁的夏候峤,并且开封推官。明为辅助赵元侃治理开封,实际是向赵元侃传授为政之道。

杨徽之,那是宋九很敬重的一个长者。

毕士安更是道德人士。

乔维岳以前担任淮南转运使,有一地方官员断案出现严重失误,当判死刑,然其家中有一八十老母。于是乔维岳主动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降官罚铜,使其逃过了死罪。

杨砺是宋朝初年的状元,可能那是运气吧,实际他写文章不是很好,经常遭到别人嘲笑。包括赵元侃也问他一句,你是那一届进士,杨砺啊啊啊了半天,不能回答。

夏候峤偏爱庄老,时常向赵元侃灌输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在五人当中赵元侃对他最看重,甚至咸平之治一半是受了他的影响,不过他运气很不好,赵元侃登基后不久他就死了。以致后来毕士安登上首相位子,说了一句,若夏候君在,岂能让我坐上这把椅子。

继续铺路。

这一回对象是吕蒙正。

吕蒙正二度为首相,影响力渐渐变大起来。不仅如此,他前度附从赵元僖,现在又阿附王继恩,让赵匡义很怀疑。于是次年就以守本官而罢相位。不能说赵匡义不对,若是吕蒙正继续为首相,过一段时间后……天翻地覆!

……

但这些年的主题非是吕蒙正,而是三朵奇葩。

有一个人少年春风得意。

苏易简二十岁状元,二十六岁进入舍人院,成为宋朝史上最年轻的知制诰,二十八岁进入学士院,成为宋朝史上最年轻的翰林学士。也就是宋朝的两制官,要严很严格,知制诰要求官员有才情有名望,即便宋九能做首相,却没能力做知制诰。翰林学士要求更高,待遇也更高,事情反而很少,连赵匡义都恨不能担任这个神仙之职。

然而苏易简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嗜酒。

按照惯例,任命翰林学士第二天要去觐见皇帝。然而小苏那天真高兴,又开始酗酒。喝得红毛满面,满嘴酒气地见驾,但奇怪,赵匡义居然不罪。然后小苏开始当值,结果还是喝酒。下面官吏不服了,赵匡义只好让他写一份检讨,小苏写了检讨,赵匡义一看还不错,可感到不对。结果拿起来闻了一闻,闻到检讨书上满是酒香。赵匡义哭笑不得。亲自写了两首诗给他,一是劝酒诗。一是戒酒诗,将小苏母亲薛氏请到宫中,让小苏当着赵匡义与苏母面读这两首诗。

一是皇帝,二是亲生母亲,在这两人帮助下,小苏终于在当值时不喝酒了。然而他不当值了,然天天喝得东倒西歪,有一次他在醉后写下一首小令:神仙神仙瑶池宴。片片。碧桃零落春风晚。翠云开处,隐隐金舆挽。玉麟背冷清风远。

当翰林学士快活。但还不如喝酒快活,它能让小苏变成瑶池宴上的神仙……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了大宋的副宰相。

其实对此人宋九颇有些看不起。

别看他喝酒,实际此人颇有心计。

当然,没有心机,岂能让赵匡义看重?

然而有的事小苏做得太不地道。他父亲有一个朋友何光逢,原先是县令,因贪污被削官为民,于是在京城漂泊。过不下去了。便替人做省试枪手。结果那一年小苏是主考官。若是小苏讲人情味,就当看不到了。结果让小苏将其赶出考场。何光逢恼羞成怒,好歹俺还是你长辈啊,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抱怨朝廷。责怪小苏。

若是宋九,肯定会一笑了之,然后让潘怜儿拿出钱帛。先将其生活改善一下,毕竟是长辈。若是赵普。尽管他手段狠辣,但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无关地位与权利,又是长辈,说不定同样会慈助之。但苏易简,他将这个文章拿给赵匡义看。他是当红炸子鸡,科考作弊又是赵匡义最痛恨的,于是将此人斩首示众。

苏母薛氏闻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杀了父亲的朋友,与杀父有何区别?

也就是此人心胸狭窄,气量小,手段阴险。

正是这样,造成他人生的悲剧。

另一个才子张洎也进了学士院,那时小苏在学士院呆了七年之久了。张洎是马屁精,小苏看不惯。小苏经常攻击他人,气量小,张洎也看不惯。于是两人在学士院不到一年便成了仇敌。

关健小寇与张洎关系不错,小寇又与赵昌言关系很好。小苏先进的东府,小寇后进的东府。因此小苏多次攻击赵昌言,赵昌言不服气,便与他吵,赵匡义调解都不管用。后来赵昌言莫明其妙被一个和尚弄在凤翔府回不来了。那个和尚未必有这个心思,张洎与小寇都怀疑是小苏授使的。正好张洎在学士院。

宋朝制度与唐朝制度截然不同,但能找到一些影子。

唐朝的中书省权利由东西两府拆分,不过东西两府若合在一起,又比唐朝中书省权利大,也就是决策权。

宋朝两制官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有审议权,不过比唐朝门下省权利略小,略受中书辖管。也就是中书能找两制官的麻烦,两制官胆子大,也能找两府宰相的麻烦。

张洎便将小苏以前做的那些拿出来,攻击苏易简施政中的过失。加上小寇配合,于是苏易简与吕蒙正一道下去,若是他象吕蒙正,吕端与宋九,一笑了之。但他气量小,就象三国演义中那个虚拟的周瑜一样,又从未受过打击,贬到陈州后借酒浇愁,不能自拨,不久因酗酒去世。赵匡义评价了一句,易简竟以酒败,深可惜也。苏易简还有一个孙子,苏舜钦,性格与其祖父类似,虽然才情比其状元祖父不知高到哪儿去了,然而也是气量小之辈,加上命运坎坷,也因酗酒四十来岁就死了。

不过一个酒鬼,能做到东府副相,还得赵匡义赏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第二个奇葩也是才子,王禹偁。

以前有四人帮,实际王禹偁才是一个穷孩子。他家真的很穷,不过要感谢宋朝的教育制度,不但官府办了学院,各州办了州学,一些大户人家主动攒助,办了无数个私塾。

王家很穷,于是王禹偁从小便开始劳动,不过他父母也将他送到私塾,或者他父母心中有一个梦想吧。这种成才率太低了,但王禹偁命很好,毕士安在他十五岁时来到济州担任团练推官。王禹偁将磨好的面粉送到毕家,毕士安见他谈吐有礼节,遂有爱怜之意。便问他有没有读过书,经过一番交流。王禹偁写下一首诗: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诗虽粗,可里面有喻意啊,况且是一个少年写的,于是将王禹偁留在家中,教他读书做人。

太平兴国八年,经过数次科举,终于考中了进士。因成绩问题,只分配到成武县担任一个主薄。主薄事务多,薪水又少。这让他很沮气,不过他还是认真地工作。于是一年后便升为长洲县知县,以后他曾对他的学生丁谓说过一句,我为成武主薄一年,为县令积极奔走,无怨无悔。

长洲县属苏州,钱氏开发苏州,苏州渐渐恢复古吴国都城风光。不过到了吴越末年,因此自保要豢养大量军队。还要朝贡宋朝,贿赂宋朝高官,加上钱氏治理,兼并严重。一遇灾荒便出现卖儿卖女的悲剧。此外长洲因地理论位置,以及原吴越国等各种杂七杂八的原因,朝廷将钱粮税赋有运到常州。这加剧了百姓的负担。

王禹偁经过努力,将本县钱粮赋税就近发向苏州。减轻了百姓劳役。但这时正好宋朝发动雍熙北伐,那一年宋九不大同意。最大的原因便是朝廷没有多少盈余,还不及第一次北伐。但最后北伐还是发起了,只好全国摊派。长洲也摊派了不少税务,偏偏这一年长洲有水灾,庄稼普遍欠收。

三司不管,得收税,不收税就抓人,每天差役都抓来无数交不起税的农民。王禹偁没办法,让差役暂时将人放了,然后向富户借钱偿还本县欠下的一万七千贯税务。他是一个小县令,想借这么多钱,可想有多困难。因此这次给他留下一个难忘的经历,于是说税人场是虎食人所在,也是官府食人所在。

可是国家若不征税,那将会是如何?未必百姓就有好日子。例如明朝!王禹偁没想明白,老百姓更没有想明白,但人心是暖的,第二年尽管百姓辰光仍不好,但陆续将欠税补上,替他还债。

正好王禹偁有一个同年叫罗处约,在长洲的邻县吴县担任知县,两人官做得不错,颇得民心,又有才学,便时常以诗歌应酬。两大偶像娱乐了大众,于是王罗诗歌有姑苏地区广为传诵。这一事件被赵匡义听到了,于是让他们进京参加馆试。这是对官员以及民间德高望众人士开小灶的另试,往后形式会更多。王禹偁擢为右拾遗兼直史馆,罗处约升为著作佐郎兼直史馆,均赐五品绯服。根据惯例,四五品官员腰系涂金的银带,匡义为示恩宠,特命赐给王禹偁文犀带。升官了,要接家人至京,于是赵匡义为示恩宠再赐钱帛,以供千里花费。但王禹偁拿到了钱帛流泪了,这些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哪,于是上书,皇上这样做不好。

第二年殿试,赵匡义让王禹偁当场赋诗一首,意思是各位考生们,高手给你们做一个示范。王禹偁没有让赵匡义失望,当场就作出一首好诗,赵匡义看后大喜,说,这首诗不到一月便会传遍大江南北。即便王禹偁为左司谏知制诰。这一来全国都知道了。于是诸多学士上门请教,然而这些学子当中只有孙何与丁谓让老王满意。于是许多学子不服气。

丁谓发迹后不会谈道德的,可这时为了攀上老王这棵大树,整天圣人大义。老王认为佛教害人,于是孙何提出无佛理论。这导致整个京城的大小和尚们恨死了这对师徒。

老王没有做错,佛教在宋朝表现确不大好,一度导致一半福建良田成了寺院的产业。王安石不敢禁,于是卖度牒。孙丁二人确实也有才情,孙何是宋朝第一个大三元(解试、省试、殿试三轮考试均是状元),丁谓名列第四。

但不久老王再度悲催了。

庐州妖尼道安指控徐铉与她嫂子通奸,这时徐大才子都七十多岁了,大家不相信,于是派人一查,并无此事。然而赵匡义出于种种考虑,不追究道安,反将徐铉贬为静难行军司马。

老王不服气,于是强烈要求惩罚道安,淘汰佛教徒。未必所有大和尚都是坏的,但真大和尚却是很少,宋朝也少,大多数高僧认为“钱如蜜”,若有心搜集,那也是一部黑暗佛教史。于是所有大和尚小尼姑开始疯狂的反扑,又有许多怨怼的学子附从,加上老王大嘴巴,又让一部分官员憎恨,结果贬到商州任团练副使,而且不给工资。

老王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得养活,于是自耕自足,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但也给自己打气,俺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皇帝是尧舜俺也不怕他,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他还有一个贵人朋友,苏易简,一道帮助过罗处约的遗孀与孤儿。但小苏嘛……

朋友未必是朋友,非朋友未必不是非朋友,未来圣相李沆与他儿子李宗谔认为老王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于是替其奔波。还有一个朋友黄宗旦,刻意赶到商州来看望老王,宋九送来了两百两银子,但又送了一本房玄龄传。两年后,赵匡义让他去解州任知州,又有薪水可拿了,老王喜笑颜开,只可惜他养的那匹马劳累死,圜丘恩例得量移,笑领全家出翠微。惟有来时的颅马,商山埋骨不同归。但好在一家人都好好的,这时他又不学陶渊明了。

赵匡义又让他去单州当知州,赏赐三百贯,老王很感动,连写了两封感谢信。面对这个活宝,赵匡义也是哭笑不得,别在下面漂吧,还是回来当知制诰,又迁为翰林学士。

但就在第二年,一个女人死了。小宋皇后先安置在内宫,接着又安置于洛阳,可她死后,朝廷一点表示也没有,并且没有按照制度陪葬于赵匡胤墓前,而是放在故燕国长公主的故第,不能入土为安。

其实这件事的真相就是当时赵匡胤突然死亡,宋氏让王继恩急诏赵德芳进宫,没想到王继恩喊来了赵匡义。开始真相瞒住了,最后当天许多真相渐渐流露出去。可以想像,若是赵匡胤有意传位于赵匡义,为何要诏赵德芳。因此包括小宋的闺蜜潘怜儿,与亲戚寇准,都不敢公开与宋氏来往。但老王看不下去,于是泣血上言,请加褒赠。(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