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韩国之飓风偶像 > 第二十五章 不安分的安俊赫(下)

若将视野抬升到近地轨道,俯瞰下方塞满眼眸的圆弧大地,那种天地伟力的震撼多半会令所有见到它的人发不出声音,地球每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旋转,云层在大洋上空聚合变幻,广阔的蔚蓝与陆地自西向东移动着,太阳不像在地球观测时那样悬在天空,它的光也不会变化,它就在黑暗的远处照耀着这里,将大气层染成绚丽的罩子,光芒弥漫下去,亚洲缓缓移向黑暗,美洲开始显露晨曦。

这是时间的潮汐里几乎永恒不变的轮回,就像人们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但若抛弃这样宏观的角度,将视线沉回陆地上,每一次从黑夜到清晨的流逝,每一天的生活,其实改变无处不在,时代的浪潮从未停息它对历史的撞击与刻印,

当又一天的晨曦到来,屹立在美利坚合众国版图上的诸多城市,从黑夜苏醒的时候,连夜排版印刷的早报,开始随着车铃声出现在千千万万家庭洒着水的草坪上,或者信箱里。

当醒来的人们拿起卷好的报纸筒,摊开,或是在早餐的餐桌前,或是在拥挤的公车上,开始阅读那些小小的铅字的时候,时代的列车便轰隆轰隆从人们脑海里疾驰而过!

“facebook全面开放,或是新时代来临?”——《纽约时报》

“比尔.盖茨:人?狗?facebook:人!”——《今日美国》,它秉承了自己一贯的读图风格。用两篇漫画来作为主题,一篇是1993年皮特.施泰纳创作的那篇,黑白底色,一台crt显示器,两条狗蹲在它前方。而另一篇,一切都变了,底色是鲜艳浓郁的彩色,显示器是科技感十足的led,坐在显示器前的,也变成了正在浏览网页的年轻人。

两幅漫画。时代烙印的对比清晰可见。

“facebook!!一种有别于普通网络的新模式。这或许是一次创新尝试,一次互联网变革的转折,也可能只是浮夸失败的作品,不过对华尔街来说。他们又找到了新的感兴趣的投资项目。”——《华尔街日报》

“雅虎、谷歌告诉你。什么是虚假!facebook告诉你。什么是真实!”——《纽约邮报》,这家以煽情和八卦闻名新闻集团的报刊,果然继承了一贯喜好“挑拨离间”的作风。

“半个月前。facebook一文不名。半个月后,这家网站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让美国人民听到它的名字,但它的崛起还代表不了什么,一切还需要看它在全面开放后的表现,究竟是另一个谷歌,还是一闪即逝的流星?”——《华盛顿邮报》

这些著名的大报刊,多半都是以公正的态度报道facebook全面开放的新闻发布会,除了《纽约邮报》永远只能博人一乐的恶搞之外,没人敢确凿地说它必定成功,又或者必定失败。

就像《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说:“……如果半个月前,我对这个新闻可能不屑一顾,所谓社交网络的发展前景并没有明朗,facebook也不是独一份,全美网站排行榜上,它还是50名以外的‘年轻人’,它的上面还有同类型领跑者myspace和linkedin。但是一次发布会让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全面开放究竟能否成功,‘动态消息’究竟能否实现它的作用,实在不好判定,它们或许受到用户抵制,但我觉得,它至少成功了一半——它有一个好ceo,一位和facebook一样‘年轻’,但却极有魅力的领导者……”

“他的语言能够调动起你的热情。”《今日美国》表示,“当他念出那句名言的时候,我记录的笔尖都在颤抖,他念出的词汇仿佛让人能够听到一种使命感,一种站在历史的巨墙面前,然后亲眼看见它被敲碎的满足和荣誉。11年前,比尔.盖茨引用那句名言时,读到的人大概也有相同的感受,就是那种见证着时代的浪潮,颠覆历史,然后创造历史的战栗……他的魅力让人无法笃定地说facebook必定失败!”

《华尔街日报》也给出了正面的评价:“……来自韩国的安是个相当合格的ceo,他懂得怎么煽动人们的情绪,让人们变得积极,富有使命,据说他在上任之初就利用演讲的方式统合内部不同的声音,在他的领导下,facebook能走多远,暂时谁也说不清楚,但华尔街众多的风投机构已经可以行动起来了,因为拥有这样一个领导者,至少令facebook的投资风险降低了一半!”

当然,相比起众多地方性报纸,《纽约时报》等报刊的态度仍然显得保守,几乎快要变成安俊赫崇拜者的特约撰稿人约翰,毫不避讳地高唱他对安俊赫的拥护,对facebook新网络模式的推崇和褒扬:“……在安的手中,facebook正在散发一种独有的魅力与香气,他的思考很有建设性,现在的互联网上,到处弥漫着虚假与不信任,一个失去信任的世界是悲哀的,没有色彩的,而安,还有他领导的facebook正试图为网络的世界绘上多姿的画卷。这种创新模式,就像常春藤一般萦绕着高贵和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特别是对年长的网络用户来说——我们不能忽视,人们正在越来越厌倦不真实……”

“‘我一直不太喜欢人们把facebook称作交友网,交友不是facebook的目的,把现实的真实延伸到互联网,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安在发布会上。为facebook确立了新的定义,我无比确信,这一新的定义会吹响全面进攻的号角!失败?安从未有过这种担忧,我也不会有这种担忧,谁能拒绝一个充满信任与自由的网络呢?”

即便原本总是发表文章,表示对facebook不满的《旧金山纪事报》那位罗德,这次的文章里,也不禁酸溜溜地表示:“……我仍然不喜欢facebook,特别是开放注册,还有那个‘动态消息’出现之后。我无法想像自己一切动态都暴露给别人的感觉究竟有多难堪。它完全就是一个侵犯**的‘流氓’服务。但它的ceo还不算太糟糕,至少在远景规划上,他的观点能说服很多人,这让facebook也许不会输得太惨——当然。这里‘也许’的前提是。安俊赫最好改变他要让人们开放自我的想法。”

这些还都只是印刷版的报道。人们总是盲从的,当很多媒体都开始统一地提到一家公司的时候,话题自然而然地就会向那方面转移。

当网络版延后一段时间出现。然后更多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开始出现类似的报道文章,人们的关注也不可避免地被吸引过去,而一旦看到,他们就再也移不开视线。

也许就像《今日美国》的评论,安俊赫那句:“facebook在做的,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网络另一边究竟是个人,还是一条狗!”是对那句经典名言最具历史代表性的回答,同时也成为无数人心目中最经典的回答。

配上漫画,句子中的每个单词蕴涵的意思,仿佛都刻满了时代的烙印,年长者于唏嘘之中缅怀,年轻人则觉得它很cool。

关注带动他们参与这个话题,然后很快,这份参与就弥漫了整个网络,然后随着facebook的全面开放,飞快地向其他国家蔓延。

别的国家姑且不提,在韩国,它造成了犹如10级地震一般的轰动!

安俊赫已经消失一个多月了,但对网络和民众来说,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足以让人们忘掉他,所有新闻界人士都还记得从年初开始,这个名字几乎统治了娱乐、金融版面的丰功伟绩,好不容易随着j.h和sk谈判启动,他也消停一些了,人们都松了口气——这其中,娱乐圈是最如释重负的。

虽说安俊赫在娱乐圈的活动,只是年初《王男》放映的那三个月,之后他和sk的战争,似乎和娱乐圈并没有关系,但谁让他是个明星呢?音乐领域,他是目前人气最高的那批solo歌手之一,也是人气最高的男偶像,影视方面他的影响力也无与伦比,《王男》的成功为他俘获大批粉丝和票房保证。

于是js大战期间,韩国新闻界就出现一个相当古怪的局面——几乎每一家娱乐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娱乐版,都在刊登本来与他们完全无关的经济新闻,甚至原本做娱乐评论的主编,也会煞有介事地分析js大战怎样怎样,产生什么影响,会带来什么改变。

那段时间,对其他明星艺人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他们的动态不再吸引眼球了,和安俊赫搅动的风雨相比,他们就像在过家家,别说媒体不愿意报道,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直到js大战告一段落,安俊赫消失了,这一情况才有所好转。

可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属于他们的惬意的媒体时间居然如此短暂,不错,安俊赫从韩国消失了,据说js大战让双方元气大伤,他大概很长一段时间要休养生息,不会再出现,而娱乐事业……此前还有人庆幸,幸亏演艺人协会把他封杀一年半,否则大家还是都不要活了吧!

但是……

9月4日,美国facebook开放的新闻,在网络上呈爆炸趋势散播的时候,安俊赫这个名字,也恍若海啸一般从国外服务器涌回韩国。

新闻界沸腾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