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461 换旗

海上长城 461 换旗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十月底。

李广在海参崴港口迎接了回本土述职的陆军第三纵队司令苏青,以及新近正式加入海抗军的徐战。

李广和徐战自从三七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中间虽然有不断的人员和资金往来,但是当徐战站在他的眼前,仍然有些不敢相信。

六年不见,徐战从一个年轻朝气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胡子拉碴,身体干瘦的中年军人。李广记得,徐战和自己算是同龄,只有三十二岁。但是眼前的徐战,说是有四十岁也没有问题。

徐战的妻子面容娇俏,但是却断了一条手臂,这条手臂是在和鬼子的战斗中受了并不算重的伤,后来却不得不截肢。这个坚强的女人,只用一条胳膊抱着一岁多的女儿,旁边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扯着她的衣角。

两个小孩,大的和苏青的几个孩子差不多,小的和李广的一双儿女近似,小脸上一双大眼,都明显的营养不良。

这就是李广见到的徐战一家四口,在战火中熬炼数年的中国-军民,这是支撑中华的脊梁。

面对这样的铁骨军人,李广以及岸上的官兵庄重的行了个军礼。

接风晚宴上,徐战谈起国内作战的情形,嚎啕大哭。有时,一场战斗下来,阵亡将士和鬼子数量差不多。但是几倍于阵亡数量的伤员们却在几个月时间里因为缺医少药,陆续死亡。

“救不得啊。救不得。。我无能。”壮士有泪不轻弹,徐战的嚎啕声,撕心裂肺。这岂是军人的无能,而是国家有病。

徐战这样的杂牌部队,有海抗军的不断资助。情况就已经如此恶劣。其他杂牌部队的境况可想而知。据徐战讲,他接触过工农党的组织,某次会面,对方的高官竟然是躺着和徐战进行会谈的。不是不尊重,而是饿的浑身无力。

工农党能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坚持,已经是殊为不易,至于期盼他们能发动几次规模战役,纯粹是愤青思维。李广对于这样一支极有前途的武装,充满敬意。虽然他早已决定不参与。

徐战的部队一直被视为海抗军的编外力量,此次正式加入。李广授予其海抗军第二支队支队(旅级)司令的职务。军衔上校。他的部队在缅甸已经做了整合,一万六千兵力被去芜存菁,缩编为两个山地步兵团。其余人员全部运到大唐岛安置。自此海抗军(要改名唐军了)陆军正规部队正式扩充为二十二个团。

这样一来,海唐陆军就拥有了三个纵队(师级)。第一纵队司令鲍刚。第二纵队司令杨威武。第三纵队司令苏青。纵队司令部为团级编制。

两个支队(旅级)。第一支队司令佘劲松,第二支队司令徐战。支队司令部为营级编制。

这就是后世闻名的唐军著名的陆军五虎将。

苏青和徐战并没有在大唐岛过多的停留。他们两人还要迅速赶回战火连天的缅甸密支那。

海抗军在缅甸北部的兵力仅仅有一个纵队司令部,一个支队司令部。两个山地团。总共不过一万三千兵力。用得着放上一个纵队司令一个支队司令吗?

用的着,事关唐军的下一步战略,这样的安排几乎是最合理的部署。

-------

苏青和徐战返回战场之前,参加了一场改旗换装典礼。

海唐国已经得到中美英苏的承认,自此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本来这时候,办一场开国典礼。已经算条件成熟了。但是无论是不是爱面子,像这种事关国民荣耀,事关国家凝聚力的典礼,必须有相当的声势。形势和内容都很重要。既然形势和内容都重要。那么开支肯定是少不了的。

李广和袁总理取得了共识,都认为条件不成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这场仪式上不合适。把这场仪式推迟到日本投降之后,才更能凸显海唐国的武功。

但是,军队已经不适合再使用海外抗日军的名号了。尤其是海抗军使用的军旗仍然是华军的旗帜。这一点就更加不合适了,不仅海唐国没有了这个资格,华军方面如果提出抗议,也不为美。

事实上,蒋委员长可是真的委婉表示了某种想法。因为,海抗军一直不换旗,就说明海抗军有染指中国内地,争霸天下的意图。这东西,很招蒋委员长的忌讳的。海唐国在得到英美承认之后,蒋委员长立刻通电祝贺,足以说明他的心思。法理上,海抗军现在如无中国政府的许可邀请,已经不能再踏上中国的土地。

徐战的部队能轻易的被海抗军正式接纳,其实也是蒋委员长在背后推动。他是真的不希望有一支海唐国资助的军队在内陆的,更不支持海唐国在国内占据一块地盘。

削除蒋委员长的顾虑很重要,海唐国还指望国-民-政-府帮忙移民的,不能搞坏了关系。不仅如此,在抗日大义面前,还要携手合作,其实是海唐国给予委员长以帮助。

在为海抗军取名时,有过不少争论,诸如革命军,国防军不一而足。争辩到最后,历史教授古之兑老先生道:“按照唐时的军制,军名的前缀都是区域性或者功能性标示,但是总称只有“唐”。而现代军队的前缀则是标示了军队的政治性质或者任务。我海唐国,应该复古,以“海唐”为军号。”

李广想来,好像是不标注政治性质,更符合他的心意(至于为什么,大家猜。),于是海抗军正式更名为海唐军,简称唐军。

军装,李广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后世那支解放军,从建立到二十一世纪换装多次,虽然是经济条件限制,但是换装太频繁,实在算不得什么好事。

不过换到最后,那套07式军装。李广觉得还是感情最深,于是几乎是毫不犹豫盗版。只是军帽的帽徽是一个唐字徽章,采用了蓝底黄字的椭圆形样式。对于这样的盗版,李广只有说声抱歉,现在人才缺乏,兼顾实用加美观,又符合国人体型这样高要求的服装设计师太难找。

威武的军装,对于海唐军将士,是一种由外到内的提升,霎时间。全军面貌为之一变。

海唐军军旗,李广干脆省事,最主要的是他不希望出现海陆空三军之间有什么小集体观念,搞得和德军,日军。美军那样陆军海军不和。于是海陆空三军如一,以海蓝为底。中间一个金黄的正楷“唐”字。

国旗。则是盗版二十一世纪欧盟的旗帜。海蓝为底,中间一圈金色五角星,不同的是在正中间仍然是一个金黄色的正楷“唐”字。其中金色五角星的数量,则是根据海唐国所辖的大行政区或者联邦国数量而定,现在暂定五颗。

以字为国旗的图腾,在世界上虽不是独创。但是也极为少见的。多年以后,要论汉字在世界上识别率最高的字,就是唐字了。

一个“唐”字,尽显风流。这是属于海唐国人的自豪。

十一月一日。

当唐字军旗迎风飘扬,李广心中尚有矛盾,没有办法不矛盾。虽然他一直兴致冲冲,野心勃勃,一直以为中华拓展生存空间为理想。但是在真正的扬起国旗,扬起军旗时,内心中的纠结却是难以排解。

这是标志着和母国分开,还是一个国家的新生?要分开多久?是守望相助还是形同路人?

永远血脉相连,这里也是中华。

郁郁中,李广心底中爆出一声大吼“海唐威武。”

这是幼儿离开母亲怀抱,蹒跚迈出第一步的宣言。

李广连喊数十声,三军将士狂吼数十遍,如惊涛滚雷,传遍世界。

----------

海唐军,不过大家都喜欢其简称唐军。李广对唐军的现状是相当满意的。

海唐国的军队建设在四三年发生了一些变化,陆军主力部队的兵力并无多少变化。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战斗力和四二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四二年,唐军虽说也是达到了二十个团的编制,但是能拉出去打硬仗的不过十个团左右。但是在四三年年底,二十二个团的陆军编制,全部能承担高强度作战任务。

而最大的变化却是海唐国的预备役制度。

海唐国搞生产的人力缺乏,加之开支也不宽裕,唐军在四三年并没有征调更多的新兵参加训练,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名曰府兵制。

但是实际上海唐国的府兵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的府兵制,而是一种民兵预备役制度。

唐朝的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

而海唐国由于情况特殊,李广目光远大,或者说不自信,担心未来大唐岛周边的科摩罗,马约特,毛里求斯,留尼汪,塞舌尔等地由于土著众多,在未来被某些势力鼓动搞独立。而一个正常的国家不可能常备太多的军队,再者了如果出现武力镇压,会给外部势力以口舌,李广虽然不惧,但是影响国家的形象也不好的。

为了彻底消除这种隐患,海唐国干脆在这一年时间里把这些岛屿上的土著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到了大唐岛上,反正海唐国现在严重缺乏劳动力。把这些人转移到大唐岛,李广根本不担心他们能泛起什么浪花。

而这些岛屿上,土著被移走后留下的空白则是以海唐国移民中素质较好的青壮顶替。这些数量达到二十万的新移民们,务农或者捕鱼的同时,也展开军事训练,政府减免部分税收,自此成为海唐军的预备役。同时也是海唐国国防重要的补充力量。

府兵战斗力当然不能和正规军相比,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府兵,海唐军就那么二十二个团,仅仅控制本土,控制周边,就要占用大量的兵力,根本就分不出兵力作战。而这些府兵编制的预备役,由于数量庞大,中间也有不少非常适合参军的青壮,随时可以抽调人力补充主力部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