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460 经济之人才培养

海上长城 460 经济之人才培养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海唐国能从瑞士搞到贷款,自身的好处不用说了,事实上由于这项贷款主要是用于和意大利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于意大利来说也是好处多多。说是海唐国把意大利从经济崩溃的火坑中拉出来毫不为过。

这个过程中,海唐国在意大利也获得了利益和崇高的声望。海唐国的几个名牌产品--比如方便面,甚至盖过了意大利面的风头,几乎是家喻户晓。以至于意大利对海唐国非常友好,在战后数十年,两国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关系越紧密,经济合作就越深入,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上的盟友。

二战中的意大利还算是个农业国。不过这个所谓的农业国是以欧美人的眼光评价的,要是放在中国人眼中,完全算得上是工业国。事实上意大利的工业技术虽然比美国有差距,但主要是指规模上的差距。

二战前衡量一个一流国家的工业能力,就是能不能建造战列舰。而意大利能建造战列舰,也就是说技术实际上差不到哪里去,至少没有代差级别的落后。

比如意大利的钢铁工业,也有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级别的三百立方的炼铁高炉。当然更重要的是便宜,仅仅需要六十多万美金,而美国足足需要四百五十万美金。

而意大利同样可以冶炼轧制船用钢材,设备成本比起美国来说同样要低廉的多。

而三百立方高炉,对于意大利来说是最先进的技术,而对于美国来说却算不得最先进的。但是根据李广的记忆,二十世纪末,中国才淘汰三百立方的炼铁高炉。虽说差了几十年,同是三百立方的高炉。技术指标肯定有差距。不过在这个年代能拥有三百立方的炼铁高炉,全世界也没有十个国家,李广还是非常满意的。(一座三百立方高炉,当时的技术一年能生产不少于三万吨铁。)

可以说,和意大利的合作,标志着海唐国的钢铁工业真正的扎下了基础。短短的两三年时间,海唐国就拥有了超过二十万吨的铁产能和五万吨钢的产能。更重要的是,为海唐国培养出一大批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意大利工程师的帮助下,海唐国初步掌握了钢铁冶炼和设备的设计诀窍,从此入门。

意大利可不仅仅有这些东西的。他还有一项海唐国急缺的技术,那就是合成氨工业。这个年代,很多人都知道氮肥对农业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合成氨技术的限制,成本太高。大多数合成氨都用来做合成炸药。(美国是在战后。四七年左右才开始把炸药厂转产氮肥生产的。而中国是七二年才开始氮肥生产的。)

这项技术设备,美国人倒是不向海唐国封锁。但是由于战争。炸药需求量极大,以至于设备贵的惊人。而意大利的设备技术便宜,而且得益于曾经和德国人站在同一阵线,故此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全都是德国原装,相当先进。

有了这项技术,无论是眼下急缺的炸药还是未来的农业化肥。都有了解决途径。海唐国农业的三大化肥氮磷钾自此开始完善。

对于民间来说,和意大利的贸易往来,收益更多,最明显的是促进了两大行业的发展。

意大利的皮革工业。上百年的技术积累,使得意大利在这个年代以至于二十一世纪皮革制品都是名牌。李广曾经买过一双意大利皮鞋,贵的是龇牙咧嘴,但是论样式和穿着舒适耐用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大唐岛这里耕牛够多,皮革原料不缺,也是有相当的产业基础的。海唐国的商人们根本不用政府的指导,非常敏锐的就看中了这个行业,他们从意大利买来设备,招聘师傅,迅速的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皮鞋厂。

至于意大利的纺织业和服装业,也是海唐国商人们非常注重的行业,雨后春笋般的在大唐岛冒出一个又一个的纺织厂和服装厂。

而得益于和意大利的合作,海唐国民间军火商人们最大的一个群体,也就是生产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的乡镇企业,在意大利找到了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也最有钱途的产业--自行车。

他们的生产模式像极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乡镇企业,细致的分工,严密的合作。在战争期间就开始生产自行车,战争结束后,自行车行业开始了突飞猛进,以质量和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攻城略地。以至于在许多国家,人们提起海唐国,最先想到的竟然是自行车。

再后来,经过李广这个曾经的驴友指点,海唐国的高端自行车形成了几个品牌,牢牢的占据了自行车世界品牌的最高榜单。

---

虽说不那么泾渭分明,但是政府和民间的投资却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民间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轻工产品和食品工业,这些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需要的资本金少。

而政府方面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重工业,或者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而军方主导的几个项目,更是短期根本不可能见到效益,但是对国防和国家整体竞争力有至关重要作用的行业和项目。

作为技术储备,海唐国政府建立了一个民用船舶设计院,其中几乎清一色的意大利工程师。李广给出了几个项目同时也给出了“创意”,大型的(五万吨。二战期间最大的油轮不过三万吨)油轮,大型的干散货轮,大型的集装箱货轮。

这些能够设计战列舰的工程师们,很厉害,至少比海唐国曾经设计印度洋号航母的那班家伙厉害。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三种极具前途的商船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海唐国的造船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争结束后,各国航运业都陷入衰退,而海唐国却凭借着这三种船只,在世界航运业中一枝独秀。

但是。任何一个具体项目,都比不上意大利人的加入对海唐国工人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四四年,海唐国招收的意大利医生,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教师教授多达两万余人。而在四五年,这个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六万出头。

直接的影响很明显,比如这些意大利人的加入,海唐国的炮弹生产跨上一个台阶。迫击炮产量翻了一番,而榴弹穿甲弹高炮弹子弹等产能连番四倍,达到每年四万余吨。

更加明显的是,海唐国的水电站。桥梁,港口码头,以及长安的城市设施设计,准备建设的几座标志性建筑全都有意大利人的参与。

要是没有这些人,海唐国怕是想日本投降之后搞个开国大典都没有个差不多场合。而意大利人的建筑水平是值得肯定的。绝对不在德国英国美国之下,其中某些技巧经验更在他们之上。比如对付大唐岛的雨季。意大利人有威尼斯水城的经验。设计规划的下水道,水准那是相当的高。而且以意大利人的艺术细胞,长安城中的几项标志性建筑,中西结合,美感悠远流传,为长安城增色不少。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战争是男人的事情,意大利人搞搞艺术。搞搞设计,搞搞生产还是不错的。

根据海唐国的经验,这句话可以相信。

和意大利的紧密交往,最最重要的成果是。这些意大利人的到来,为海唐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在政府的倡导下,海唐国实行了一种古怪的师徒制教育体制,每个意大利工程技术人员,都有配备一到两个小学或者中学毕业的徒弟。至于高中毕业生,那是配给教授专家的。

这种古老的方式,看似不合时宜,但是效果明显。国人勤奋谦虚,礼貌周到,意大利工程技术人员满怀感激,倾囊相授。这种古老的办法,为海唐国短短几年时间培训出数量超过二十万的基层工程技术人员。

某年,李广曾经感慨过:要是没有这么一批人,海唐国从日本德国抢回来的东西只能当废铁回炉。等海唐国的正规教育体制发挥作用,怕是再好的设备也变成了废铁。

培养一个人,实在周期太长了。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没有十五年到二十年,海唐国的人才梯队仍然是处于永远的紧张状态。

-------

袁总理出访的第三站是中东的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此时还算不得一个正常国家,其外交被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并没有和外国独立签订条约的资格,而同时英国对其也有相当的控制力。

而袁总理此行,也不是为了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什么外交条约,只是为了给海唐国的商人们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

对于这样的国家,海唐国的作风就摇身一变,变得和蔼可亲。袁总理觐见沙特国王伊本.沙特,做足了礼节上的尊重,更是送了沙特国王一架美制客机作为礼物。

这架客机的内饰极其豪华,而且是伊-斯-兰风格,沙特国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海唐国的要求并不过分,不外乎是给予海唐国商人们优惠的税收政策,如果有习俗上的“冒犯”,请国王大人大量,照顾一二,海唐国也会严加约束,诸如此类。

海唐国有粮食,沙特也相当需要,因此这一部分协议很容易就被通过。

在文本不很显眼的位置,但是却很明确的注明:海唐国请求沙特对海唐国石油勘探人员的工作给予协助,享受和其他国家人员平等的待遇。

这一点很重要的,要知道苏紫紫以美国公司的名义获得了四分之一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勘探权,但是实质上,这份资产是属于海唐国政府的。如果是美国人勘探,估计不会有多少冲突,但是唐人直接勘探,即便技术人员还是美国或者意大利的,矛盾估计是少不了的。

在发生矛盾时,只要沙特人不站在美国一方,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扯皮。外交扯皮,以海唐国今时今日的重要性已经不很害怕美国了。

对于沙特国王来说,本来就夹在美英两国之间很难受,现在又加上一个和蔼可亲,一点也不强势的海唐国,好像不一定是坏事。于是乎,再次通过。

至此袁晔总理达到了出访沙特阿拉伯的目的,等未来一旦和美国或者英国有了冲突,至少不会在沙特态度上失分。肉是一口一口吃的,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甚至顺利的程度超过预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