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80 种田

海上长城 380 种田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在李广忙于锡兰战局的部署时,马达加斯加方面海唐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占据了主流。虽然杨维武到目前尚未能清除马达加斯加的法军残余,但是在切断了法军内外联系之后,局势已经稳定,战争反倒不是政府工作的主流。

小小的海唐国,人口到现在也不过五六十万,但是已经和美国英国苏联乌拉圭建立了正常或者非正常的外交关系,也有了相应的人手充当外交官,袁晔倒是不用像以前那样在世界上跑来跑去。袁晔总理现在终于能腾出手来,搞经济建设了,开始按照他的思路发展经济了。

袁教授发展经济的核心其实很简单。以农业为根本,军工立足,灵活对外贸易。

其中军工业是海唐国目前最赚钱的行当,自然是要抓紧生产,尽力开拓市场。而贸易则是由政府提供护航舰队,民间为主体。而农业却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乃是海唐国核心的核心。李广有些脸红,但凡穿越人士都是威风八面,玩的都是领先与时代的科技,但是轮到了李广,穿越数年,却重新开始摸起来锄头。

但是,经过多方讨论,发展农业竟然是海唐国海抗军上下几乎一致的赞成的结论。李广也不敢以自己那点见识独断专行,谁知道他的想法是不是在这个时代会出现水土不服。结果海唐国进入了穿越人士必经的种田阶段,而且还是真正的开荒种地。

袁总理的计划如下:

第一步:以现有资金购置粮食及其他生活物资支撑海唐国国民和军队的基本所需。这一点是不容选择的,在马达加斯加的产出无法支持口粮之前,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第二步的核心是由胡博丰完成的。

特别后勤参谋胡博丰现在升官了,他被提升为全权管理俘虏的政府拓荒部部长。负责修路开荒和建设房屋。这个部长,在目前的海唐国,这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说位高权重一点都不夸张。要知道这个位置是唯一的军政民政一把抓的角色。在整个海唐国,怕是就这么一个横跨军政两界的职务。

之所以如此,只需要看一下俘虏的数量就知道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了。海抗军在马达加斯加俘虏的法军和黑人仆从军已经超过了八万人,而且随着白崇福率领的两栖营在印度洋上各个岛屿扫清法国残余,预计俘虏人数将会在年底前达到惊人的十五万人,甚至二十五万。

这些人大多数是年轻力壮的黑人,虽然这些黑人几乎毫无文化可言。愚昧之极,但是体力还是有的。对于人力缺乏的海唐国来说,这些都是极好的劳动力,不加以利用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胡博丰长期和黑人俘虏打交道,最近他的俘虏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发现。用日军俘虏管理黑人和白人俘虏,简直是太顺手了。

因此。胡博丰多次向李广提出请求。一定要多抓日军俘虏,轻伤的日军俘虏也要。胡博丰特别指出,尤其是日本陆军的俘虏,极为好用。不仅自身干活不偷懒,还能管理一批黑人干活不敢偷懒。

鬼子这种动物,对强者服从。对弱者残酷。被胡博丰这么一挖掘潜力,实在是好用的不得了。

胡博丰这一“善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使得日军俘虏大多数都能熬过战俘营里的岁月。多年以后,胡博丰到日本公干。极受欢迎,于此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袁总理发展经济的第三步,华人移民大力种田。

从投入到产出,至少要一年的周期。但是如果计算一下投入回报比例,你就会发现,回报率极其惊人。海唐国只需要投入粮食和工具,就能得到每年数百万亩的农田。仅仅第一年,这数百万亩农田的产出,足足可以养活一百万人口和海抗军所有军队。

而且这是一个呈几何级数翻倍的过程,每年都能翻上一倍。一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如果真的能连续五年如此发展,一个“大国”将会迅速扎下根基。

农业经济,人均产值肯定非常之低。但是却是海唐国真正的能够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基础所在。想建立一个国家,人口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足够的人手,也就没有经济,也就没有了国防,没有了一切。

李广虽然对农业不很重视,但是这个时代能够移民马达加斯加的华人的素质,大力发展农业反倒是唯一可选的道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毫无工业常识,不知电为何物的人比比皆是,大力发展工业实在是不太现实。

更重要的是,土地,只有土地才能吸引大批的中国百姓背井离乡,远赴万里在马达加斯加扎根。中国人恋家,不到万不得已极少人会离开故土的,而土地则是他们离开故土的最重要的理由。

在确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建设思路之后,袁总理的一项采购对于二战的历史影响巨大。但是在四二年,甚至一直到二战结束,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的意识到其中的影响。

美国人限制了海唐国的资金使用方向,许多紧缺的军事物资无法采购,甚至连基本的钢材都被限制了出口。

但是有一项物资没有被限制出口,那就是粮食。四二年刚刚转入战时经济的美国,武器弹药产量不足,但是粮食储备却相当充足。

正好,在农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年头,海唐国也需要购买大量的粮食。要知道,海唐国现在大约有五六十万移民和军队,加上俘虏,所需要的粮食数目巨大,而马达加斯加自身却是无法满足需要的。考虑到发展,政府方面的采购量稍微大了一点。所以,海唐国一次性的从美国和加拿大购买了二十万吨的小麦。

这个数目其实也只是一百万人一年的口粮,事实上采购这个数目的粮食,也的确是按照一百万人一年的需求考虑的。在李广看来有些过分的储备,但是这个数字得到了军队和政府以及民间的全面支持。没有经历过食品短缺的年代。李广根本无法理解这个年代的国人对于粮食的那种感情。对于粮食的重视,不仅仅是穷人,富人也同样的极为重视。

袁总理有一句话说服了李广,同意了大量采购粮食的方案:只有有粮食在手,即便是没有军饷,海抗军也不会垮掉。这句话的确非常之准确的说明了海抗军的战士心理,尤其是陆军中间,有着相当大的比例的战士参军其实就是为了一口饱饭。

而这个数目,正好是盟国每年援助苏联的粮食的标准。在四二年,这些粮食。加拿大一国就能轻松的拿出来,更何况海唐国是从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同时购买,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

但是海唐国的商人们却发现了粮食贸易的商机。他们发现,把这些小麦简单加工,做成面包或者压缩饼干。轻松的就能赚到一倍甚至更多的利润。至于用户,到处都是:

第一个大用户是苏联。在四二年因为战争。苏联损失了粮食产量的百分之四十。虽然在四二年八月份由于苏联平时有着庞大的库存,暂时还没有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但是已经有了苗头,

再一个大用户是印度的孟加拉地区,这里发生了数十年不遇的旱灾,对于粮食的渴求几乎是无止境的。而现在。能在印度洋上担纲这一粮商角色的只有海唐国的船队。垄断加短缺,生意实在是太容易做了。

另外,非洲现在都是欧洲的殖民地,但是实际上却处于无囯无防的状态。小船可以任意靠岸,根本不虞力量薄弱的殖民当局稽查,其实就是被稽查到,以海抗军目前在这一地区的势力,也不怕其刁难。这些极其落后的原始地区,别的商品不容易销售,但是粮食却是可以轻松的大量销售的。而且换回来的都是黄金宝石钻石等超级的硬通货。

因此,袁总理再次加大了对粮食的采购量,而随着移民数量的迅速增加,粮食采购量被一次次提升。采购粮食的方向包括了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加拿大,乌拉圭和阿根廷为主。

就这样,海唐国在四二年年底前,竟然采购了高达四十五万吨的粮食。占用了一千多万美金的资金,也占用了海唐国和鸟粪商业集团的几乎所有运输能力,还同时占用了海抗军相当比例的护航舰队,甚至pjp号水上飞机母舰也加入了护航舰队。

工业方面,除了原有的军工产业。在四二年的八月份,海唐国有了两大支柱产业的雏形,对于海唐国以后的几十年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海唐国的工业体系打下了基础。

而这两大项支柱产业,都是一个人打下的基础--苏紫紫。苏紫紫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销售了近万吨的胶装汽油。其中海抗军购买的部分只是一小部分,而且都是成本价格。但是销售给德国人的胶装汽油利润实在丰厚异常,独门生意利润实在恐怖,数千吨的胶装汽油为苏紫紫竟然带来了六百多万美金的利润。

仅仅是一年多的生意,苏紫紫的财富超过了他的父亲苏茂德一生打拼赚取的财富数倍,甚至能抵得上上千家海唐国商人所有的财富总和。

现在苏紫紫已经是海唐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富婆,李广有时候还得向苏紫紫借点钱救急。

苏紫紫在美国生产汽油胶化剂,属于有机化工行业。李广作为一个现代人,发现这个时代有一种材料极少在生活中出现过,那就是塑料。在现代社会这种玩意几乎无所不在,但是在二战这个年代却是根本就见不到的。对此,李广在和苏紫紫聊天的过程中,也曾经有所提及。诸如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等名词也都灌输给了苏紫紫。

在这个年代,塑料已经在实验室有了,而且比如电木等产品已经在工业上使用,但是诸如可以用作水杯脸盆之类的东西都还没有出现在市场上。

苏紫紫赚了这么多钱,其原因还不是汽油胶化剂。所以,苏紫紫对于同是有机化工产品的塑料兴致极高。正好美国限制海唐国的物资采购,苏紫紫担心未来连汽油胶化剂也被美国控制,所以这几个月以来在搬迁设备的同时,小手一挥,就砸下了数百万美金,购置了从石油矿产到凝固汽油弹的整套设备,以及生产工艺。

与此同时,更是在美国招聘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在马达加斯加组建了一个有机化工实验室。

苏紫紫这可是大手笔,她的投资甚至在美国都算的上大手笔了。要知道,美国财团投资一个飞机生产线数千万美金的投资在这个年代的美国都是顶级的投资项目。

苏紫紫数百万美金砸下去,建设的炼油厂比起她老爹苏茂德和商人们合伙的炼油厂规模还要大上几倍。技术先进程度更是不能比,苏茂德的炼油厂仅仅能生产普通的柴油汽油,而苏紫紫的炼油厂却是可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五万吨的高辛烷值汽油年产量,如果放到后世,根本不算的什么。大概也就是够二十一世纪中国一个县的汽油用量。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非常有规模的一家炼油企业了。

这个炼油厂一旦建成,作用巨大。海抗军目前的飞机年消耗汽油量大约是一万吨,空军扩编三五倍以前,海抗军将会不会再缺乏汽油。不再会像现在这样,训练只敢用普通汽油充数,只有在作战时才使用高辛烷值汽油。

也正是,苏紫紫在这个时期的投资,为整个海唐国奠定了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基础,在以后的年代,海唐国的国家竞争力代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塑料竟然是国家工业的代表作之一。

苏紫紫投资的另一产业--电子工业。对于二战时期的技术,李广最不满的不是机械,也不是造船,而是电子工业。这个年代使用的是电子管,体型庞大,一个功能简单的收音机就个头大的像一个柜子。

李广不满,苏紫紫自然上心,因此她组建了一个晶体管实验室。在这方面,李广还是有相当发言权的,要知道他大学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对于电子方面还是有着相当知识。因此在李广的一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晶体管的研究在马达加斯加开始落地生根。

塑料工业或许是撑不起一个国家的经济,但是电子产业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的脊梁,这一点生活在电子时代的李广再清楚不过。虽然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但是只要一步领先,良性循环之下,其前途绝对是值得期待的。

苏紫紫预计年底前就会回到马达加斯加,到那时,李广就该结婚了。

这样一个美丽温柔,而且还会赚钱,连产业都为李广的事业考虑,还给李广生了一对双胞胎,简直是完美的老婆,对于这场婚姻,李广已经没有了拒绝甚至是拖延的理由。

但是袁然怎么办呢?李广纠结。(读者们,抽他几个耳光,这小子实在太装b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