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79 炮灰部队

海上长城 379 炮灰部队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05 来源:笔趣阁

战争和政治是分不开的,最近一段时间,李广对此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

对于锡兰和印度,大英帝国最近的统治思维也有了极大的转机。丘吉尔有名言:在打光最后一个印度士兵之前,英国决不投降。

由于锡兰和缅甸的战局,使得印度人也看到了很古怪的一种希望。在距离印度最近的缅甸,rì本侵略者拉拢了很多缅甸土著中的“jīng英”人物,建立起一支伪军。这些伪军竟然和rì军一起对华军和英军作战,而且还打的非常积极。不过他们忘记了一点,承诺再好听,但本质上小鬼子可不是什么天使,不会为了缅甸人民的dú lì白白的流血的,他们要的是炮灰。

应该说,rì本在这一方面手腕还是相当高超,麻痹了缅甸民众,从而也影响到了印度各族人民。

对于被殖民者来说,被哪个国家殖民其实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印度人在和英军一道对抗rì军的战斗中一点点也不积极。至于向非洲,向欧洲派遣印度籍士兵,也越来越困难。

而且rì军其实现在也在暗地里游说,要拉拢印度人,许诺种种好处,以至于人心动荡。最具诱惑力的一点,那就是rì本人是帮助印度人驱赶英国殖民者的,并许诺战后印度将会赢得dú lì。手段不需要高明,但是管用就好。现在的印度各族各党派看到了机会,在他们幼稚的思维中,或许利用rì军推翻英国统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时间民族dú lì意识高涨。

因此,rì本的加入,使得印度大陆多了一个争夺者。大英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受到了威胁。英国老练的政治家们有种感觉:骗子太多,傻子有些不够用。

于是乎,英国人向印度各个党派和势力代表作出了许诺,战后将会允许印度dú lì。

至于将来到底是怎么样子,英国人会不会如此守信,很难预料。不过倒是真的对稳定人心,把印度人再次绑在大英帝国的战车上。

历史上,二战结束后,英国人迫于无奈,印度倒是取得了dú lì。但是英国人却暗地里使坏,把一个印度分成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国,印度三个国家。其实还有一个就是锡兰,也就是战后的斯里兰卡。

锡兰的前地主--英国人既然有如此的舆论转向,海唐国要是不加以利用,就太对不起猪脚的穿越福利了。

锡兰,早在三月份开始就已经是暗cháo涌动。锡兰土著两个主要民族泰米尔族和僧伽罗族有些远见卓识之辈也都在为各自的利益考量。有的继续跟着英国人的屁股,有的和rì军暗通曲款,还有的和海抗军建立了联系。

七月份,大英帝国作为锡兰的前地主已经被赶出了锡兰。不得已之下,丘吉尔对锡兰的政治控制比起对印度大陆来说,更加“开明”.英国在八月初,正式宣布,战争结束后,立刻放弃英国对锡兰的统治,并支持锡兰dú lì。当然前提是,锡兰各族必须站在盟国一方,为盟军而战。

这种许诺,反正也不花钱。另外现在的世界战局也由不得英国人拿大,在锡兰更是由不得英国人做主。英国人这种承诺,惠而不费,而且还能为海抗军添堵。从而防止海唐国在战后成为锡兰的宗主国,引起某些不可预料的纠纷。

海唐国也随之作出了政策调整,在袁总理的指导下,海唐国组织了一帮子锡兰人,签订了一个合约。这个合约对锡兰的未来作出了约定,给予锡兰战后dú lì的地位。

虽然锡兰人也开始组织军队,但是无论物资弹药都是海抗军提供的,而且和rì军的主要战斗依靠的还是海抗军。海抗军打生打死,为锡兰人做一桌丰盛的宴席,绝对不符合袁总理的本意,也不符合海唐国的利益。

因此这个条约中,袁总理埋下了一个伏笔。其中一条明确说明,这一条简直是凛然大义,光辉如天使---海唐国会全力支持锡兰各族人民反侵略的战争,而且在战后也将不谋求对锡兰的统治。锡兰各族也要表达一下对海唐国的善意,海唐人拥有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生活的权力,未来dú lì的锡兰zhèng fǔ将不得“歧视”海唐人。歧视,看,这个词用的多好,多么低调。海唐国有强大的军队,锡兰人敢歧视吗?

海唐人将会以平等的姿态和锡兰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为了确保海唐人的利益,在议会中海唐人将会拥有五分之一的席位。

除此之外,这个条约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一个字提到英国。本来在历史上,锡兰dú lì之后是英联邦国家中的一员,现在有了这样的变化,锡兰的未来已经有了更多的不确定。

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海唐国其实也没有吃亏。海抗军为锡兰各族组织的部队提供了几万条二手步枪和大量的物资弹药,换来的是数万名婚龄少女和大批的黄金宝石。

玩国际政治,海唐国还有些手腕幼稚,但是玩国内政治,袁总理和海唐国的一干外交人员都是高手。哪个外交官都读过三国演义,别看海唐只要求未来五分之一的议会议员名额,但是在锡兰的具体情况下,其作用完全可以左右锡兰未来的政局。

要知道,锡兰主要有两个民族,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泰米尔族人数比例低,但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能力强,在未沦落到殖民地的时候,这个民族一直是统治民族。而僧伽罗族虽然人口素质差了点,但是人数占到了锡兰的七八成比例。这样的情形使得海唐国完全能够从中浑水摸鱼。

当下,海抗军更加容易cāo作的是,锡兰这两个民族还分成几个大势力。这些势力的代表,个个野心勃勃,哪个都想在战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纷纷向海抗军示好,争先恐后的向海抗军送美女和黄金宝石。

武器弹药都在海抗军手中,他们只能是求着海抗军,有了美女和黄金宝石,才有更多的武器配额,才能组建更多的军队,才能在战后有更大的话语权。锡兰人中间也是有着相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或许能看出海唐国的意图,但是海唐国完全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由不得锡兰人根本无力拒绝。

李广有种预感,某一rì把rì军赶出锡兰,或者二战结束,锡兰怕是不会安静的,打内战几乎不可避免。值得一提的是,锡兰各族的势力代表中,有好几个后世闻名的人物,都是锡兰建国dú lì的jīng英人才。不过对于历史了解不多的李广来说,连中国抗战史都不了解,更是对于锡兰这些所谓的jīng英一无所知。

对于这一时期海唐国对锡兰的政策,历史学家们对于海唐国扶植锡兰各族军力,发挥政治影响都没有太多的评论,但有一个极为经典的评论却道出了最核心的一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有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可以说明民族融合的成功之处。锡兰这个时代大约总人口有五百万上下,适婚年龄的女子大约占其中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五十万左右。而在四二年到四五年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嫁给海唐百姓的足足二十万人。几乎是把锡兰年轻女xìng中,容貌智力看的过眼的人群一扫而空。

在野心勃勃的锡兰各族代表眼中,女人算不得什么,权力才是一切。更何况海唐国要了这些女子,并不是让她们从事某些下贱的职业,而是在马达加斯加嫁给华人百姓或者海抗军战士,或妻或妾,生活和安全都有了保障,对于这些地位低下的女子来说并不算很差的出路。

这样大规模的通婚,对于锡兰的影响可想而知,血缘纽带一旦形成,海唐国对于锡兰的影响更加深入。

---------

李广发现了一条极为残酷的战争规则--在他国领土上作战,更有优势。

这个战争领悟,和中国所言的人民战争对付侵略者的理念完全不同。

道理很简单,但是也非常残酷。那就是在他国作战,你根本就不用顾忌平民的伤亡,不用顾忌经济和民生。

海抗军在锡兰作战,造成的平民伤亡其实也是不少的,至于对城市乡村的损害更加严重。但是,海抗军所有指挥官根本就没有对此有一点点顾忌,只要是利于战斗目标的达成,怎么有利怎么来。

在马达加斯加,杨维武更是直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黑人吾视之为牲畜,野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黑人土著的伤亡可想而知。在马达加斯加,有些族群干脆彻底消失,李广虽觉得残忍,但是如果你知道,竟然有食人族在马达加斯加存在,就对杨维武的行为没有什么可以指责了。毕竟,那里将会是海唐国的本土所在,没有人会愿意和食人族这样的鄙略牲畜一起生活的。

这样的打法,如果是在国内战场上,肯定是没有一个军官敢于如此无视生命的下达命令。那种情况下,伤亡的都是中国人,损失的都是中国的经济,打击敌人的同时,伤害最深的反倒有可能是中国人。

李广悟出的这个残酷的战争规则,不一定正确,但是却能说明rì军侵略中华,给华夏人民造成的深重伤害。

李广对于锡兰各族成立军队,非常之欢迎。这可是太好了,不仅不用顾忌,可以采用各种战争手段,还可以有炮灰兵冲锋陷阵,简直就是理想。

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抗军以前也是英美列强的炮灰,但是现在角sè已经开始了转化:海抗军也有了自己的炮灰兵。(此前已经有了黑昆仑营炮灰部队。)

爽的很,李广因此对于帮助锡兰人建设军队,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至于养虎为患,在政治军事的手段之下,几乎不用考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