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98 工商部

海上长城 398 工商部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一九四二年,对于海唐国来说是个堪称里程碑的年份。在此之前,海唐国虽然有几片勉强称得上国土的岛屿,但是在安全上几乎没有什么保障,根本当不得基业。因此李广一直在做一些短平快的投资。

但是在完全拿下马达加斯加之后,李广的这个思路已经开始转变。其实有些转变并不算是李广的思路,而是民间的工商业在主导。深究其中的道理,自然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比如,海唐国民间工商业产值和贸易额最大的行业--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

迫击炮本身的主要部件仍然是“国有企业”海抗军的原有炮厂生产主要部件-比如炮管。而从民间企业订购某些不很重要,生产难度不高的部件,比如底座。然后再从美国订购某些技术含量高一些的比如炮镜等零件,然后由着国营企业加以组装。

非常类似二十一世纪,中国某种工业模式--龙头企业加上一系列的小企业,然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这种工业模式,极大的减少了政府的投资,却又使得产能提高到非常理想的状态,而造价压低到极致。

四二年,迫击炮的产能还不算很大,但是预计中四三年,各种迫击炮的产能将会达到两千门以上,甚至有可能达到四千门。

由于海唐国的迫击炮价格低廉,质量又相对不错,销售情况和销售前景倒是相当不错。

和海唐国关系最密切的乌拉圭,一次性就订购了四百多门迫击炮。而秘鲁和玻利维亚,几乎把海抗军所有的老式迫击炮全部清空。

除此之外,苏联现在正处于武器严重缺乏的阶段,一次性的订购了一千多门各种迫击炮。而英国现在也开始接受海唐国的迫击炮。

美国对苏联和英国的军事援助。大多是以武器弹药物资的方式折合成美金的。海唐国购买美国物资够多了,深知美国的武器最大的一个特点--贵。有的武器价格,甚至比战前翻倍。

英国和苏联自然也知道美国的军事物资作价高的惊人,故此在和美国的协商过程中也得到相当部分的现金,然后自己购买合适的武器。而关于迫击炮的资金就自然而然的流向了海唐国。

其核心原因只有一点--便宜。

虽然李广知道,战后美国对苏联和英国的军事援助资金几乎都没有要回来,但是英国苏联现在可是不清楚的。也正因为如此,海唐国在这款技术含量稍低的武器上,竟然销售量与日俱增。

对于海唐国来说,迫击炮的生产。原料大多是从苏联得到的炮钢,美国得到的一些零部件,技术含量又不高。卖的价格也低,说实在的也赚不了多少钱。

但是,想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就是生产的低端产品吗?海唐国虽然现在只能生产低端产品,而且还算不得上能完全自主的生产。但是。只要有了年产数千门的规模。李广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海唐国生产迫击炮的产业链就会完善。低端产品的竞争,或许利润不高,但是对于海唐国这样一个白纸一般的国家来说,却是健全工业体系的一大步。

---

迫击炮是国营加民营的模式。而迫击炮炮弹就是完全的民营模式了。

从原料到生产以至于销售。几乎全是依靠的民营企业。这是海唐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工业产业,而且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这个产业的产业链竟然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达到了完善。

迫击炮炮弹在所有的炮弹中算是最简单的了,但是一枚迫击炮的零件也有几十个。生产工艺也有相当要求,倒不是一点技术含量没有。

现在海参崴周围,有着为迫击炮炮弹配套的工厂至少五六百家。

这些工厂或者说作坊,有的规模大一些,有的规模小一些。大的一家有三两百工人,小的只有三两个人。

许多工厂只生产一个零件,或者是进行一道机加工程序。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积聚在一起,颇有点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专业乡镇。

工厂的人员素质不一,设备不一。有的机床依靠电动,有的机床干脆就是人力。

但是不容小觑的一点是,这些工厂积聚了上千台各种各样的机床,从价值只有几美元的钻床,到价值三百美元的车床,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有的工厂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弹簧,有的工厂生产撞针。甚至还有能生产滚珠的厂家。

规模大一点的厂家,大多数是从事焦炭的生产或者铸造弹体。

龙头企业也有那么两三家,主要从事灌装炸药和弹体组装。由于分工的细化,加上海唐国的劳动力低廉,迫击炮炮弹的生产成本急速下降。目前生产成本已经降到了大约九百美金一吨。

在李广看来,这完全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专业乡镇模式。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产品能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极富竞争力,与这种专业乡镇或者县域经济有着直接关系,这种模式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

如果说,这些企业的没有科研能力,倒也不是那么绝对。山寨也是需要一些研发能力的。迫击炮炮弹产业,在四二年最大的一项突破,就是新开发了一种跳雷。

这款跳雷是商人们根据德国跳雷仿制的。至于样品从何而来,完全是商人们的努力,与政府和军方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种一公斤重量的灰铁防步兵跳雷,价格正好四十唐元,折合美金为一美元。对外销售的价格却达到两美金甚至三美金,利润相当丰厚。

这款跳雷实在凶残,采用触发和绊弦两种引信,爆炸时如同二踢脚一般的蹦起数米。在空中爆炸,崩裂出数百个钢蒺藜,杀伤半径三十米。

商人们对于商机的把握绝对不是政府所能比拟的,他们敏锐的发现,这款武器的钱景。而其生产难度,甚至比迫击炮炮弹还要低,于是就立刻开始投入生产。

现在这款跳雷已经开始向国内销售,而海抗军自身也开始装备。

---------------

迫击炮炮弹的产业链条中虽然缺乏科研能力。但是海抗军的几个核心军工企业却是不缺乏科研能力的。在军民携手的情况下,海唐国的迫击炮产业最近有了一项突破性产品。

装备空爆引信的航空炸弹。这种炸弹对舰艇的损伤有限,但是对于地面裸露目标的杀伤力极其强大。目前已经有一百公斤和两百五十公斤。五百公斤等三个品种。

本来灰铁弹体的的航空炸弹威力不能和美国英国的钢制航空炸弹相比,但是有了空爆引信,对地面裸露目标的杀伤力反倒更上一个层次。

在这一项上,海唐国算的上是领先世界。

所谓空爆引信,就是指炸弹在撞向地面前。使得炸弹在空中爆炸。在四二年,还没有哪个国家生产出来这种炸弹。或者说生产出来了尚未投入战场。

这种引信实际上是海唐国核心的一项军事科研项目的成功。李广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投资研制高炮炮弹的近炸引信。早在七月份。这项科研项目有了进展,但是需要实地的测试。在测试中,技术人员发现,该技术的原理和制造都没有多少问题。但是却难以投入实用。

海唐研发的近炸引信和美国的同类产品--著名的vt近炸引信原理其实是一模一样。二次大战中使用的vt信管,主要结构是使用弹壳为天线。信管内藏真空管无线电波发射器,通电后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无线电。当弹体接近反射物体时。部份电波被反射。随着炮弹与目标距离减少,多普勒效应使反射电波在发射器的电流内造成200-800赫的低频讯号。这信号经过过滤及放大。当讯号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便进行起爆。

原理应该说算不得很高深,但是制造起来可就难度太高了:整个装置要抵受火炮射击时超过20,000倍地球重力的加速。与及每秒500转的自旋,同时还必须小得可以安放在炮弹的弹头之内。

海唐国根本就没有制造高级电子管的能力,而且也不可能短时间达到这种制造能力,而vt信管在美国的保密等级极高,海唐国也不可能买到有关的电子元件。

从这个方面看来,李广的这项科研投资算是失败了。不过科研人员们不甘心,稍稍转换了一下思路,于是把这种近炸引信稍加改装用到了航空炸弹上。航空炸弹工作环境自然是比炮弹要好的多,不用承受超大的加速度,也不用承受高速的旋转,体积要求也不那么苛刻。

因此,这项技术竟然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进展。事实证明,采用vt信管,竟然比起普通的航空炸弹风扇保险加上机械延时信管造价还要低。而空爆时对地面目标的杀伤效果反倒更好。

而采用灰铁弹体,使得这款航空炸弹的造价极为低廉,甚至不比迫击炮炮弹的造价高多少。

不过战争经济学倒不是说,便宜的就好。因为这款炸弹的综合性能还是难以和美国的航空炸弹相比,用途也有局限。如果算上转运费用和飞机作战消耗,和美国的航空炸弹相比并不算有多少优势。但是对于海抗军来说,却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至少在很多战场上都可以满足需要,解决了海抗军完全依赖美国或者英国航空炸弹的弊端。

-----------

迫击炮炮弹能够成为海唐国最大的军工项目。也是有着多方面的有利条件的。

除了技术难度要求不高,海唐国也有自己的资源优势。

人力资源就不用说了,有着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便宜的人工。

矿产资源方面,大唐岛有着丰富的优质煤矿,当初法国殖民者有成熟的矿井和设备。因此,海唐国政府发改委在控制了煤矿之后,立刻就开始了采煤。

这些煤炭除了用于电厂和民用,最大的用途却是用来炼焦炭。这些焦炭厂的规模都不大,技术也有的先进,有的落后。但是焦炭不仅满足了自身需要(主要是迫击炮炮弹),商人们还发现了商机所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方面有多少要多少,根本就不愁销售。

虽然,这些钱在李广看来赚的很不值。出卖资源,也污染环境。但是,对于新立的海唐国来说,每一笔外汇收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焦炭行业在海唐国现在发展极快。

作为迫击炮炮弹的主材料--铁。海唐国是无法生产的,但是袁子在澳大利亚的工厂仅仅能炼铁。恰好又满足了海唐国对铁的需求。

袁子管理的那个工厂本来主要的目的是掩护海唐采铀矿。在商人们一再追加资金之后,规模已经相当的大,在澳大利亚都算的上一家小有名气的铁厂了。现在炼铁的产能够大,足足可以年产两三万吨的生铁。

至于火药,海唐国可以自己生产,而炸药可以从秘鲁和玻利维亚购买。

对于这一切,李广除了赞叹,还是赞叹。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根据自身条件找到了最适合海唐国的军工产品。

除了这些工业项目,海唐国另一项大规模产业--食品工业现在发展的也相当好。其生产的难度一点都不高,但是对海唐国的政府还有商人们带来的利润却也不少。最近,除了原有的鱼肉压缩饼干,出口食品的品种也有了增加。比如接收法国殖民者的葡萄种植园,作坊,生产出来的一些葡萄酒。

海唐国的经济单薄,结构也比较畸形,产品几乎全是向外出口的。而商人们的销售模式过于灵活,有时候一门两门迫击炮也会出售,非洲的某些部落和中东的部落采购量大多都是相当零散。有些销售,不免与海唐国的外交形成抵触,因此非常有必要有一个部门对此进行协调和管理,于是工商部成立。

工商部部长毫无疑问的是苏茂德担当。苏茂德的角色要是在李广看来,屁股绝对不是坐在政府一方。他本身是工农商联合会会长,代表着工商界的利益。

不过,苏茂德担任工商部部长,倒是众望所归。不仅仅是苏茂德在商人群体中影响巨大,自身也家财丰厚。更夸张的是,苏紫紫可是当之无愧的海唐第一富婆,她从凝固汽油弹上赚到的钱比起所有的工商业商人们都不少。苏紫紫和李广的关系,大家也都明白,孩子都有了,而且还是两个。所以苏茂德担任这个职务,连袁晔总理也说不出个不来。

为海唐国创造巨大收益的工商部,在海唐政府中也因此排名第三。(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