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354 仨月反攻论

海上长城 354 仨月反攻论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ps: 感谢报春鸟书友打赏。

昨日李广还在头疼唐港守亦或是放弃,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就敢大言不惭了呢?这变化的确够大。

袁总理虽然不在马达加斯加,但是在昨日傍晚时电报联络上了。李广下午睡醒,看的文件主要就是袁教授的电文。袁总理有两条看法直接影响了李广的决断。

第一条,袁教授认为,美国人限制海抗军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条或许很重要。也很令李广有些脸红,那就是,李广在中途岛打的太卖力了。一下子干掉了日军五艘航母,现在美国人有点看不上海抗军的力量了。李广脸红的原因很明显,为了帮美国人,竟然战沉了海抗军唯一的航母。以至于目前在锡兰海域作战,海军缩手缩脚。

美国人的对外援助标准,应该说很核心的一点是-看你有用没用。

在美国人眼中,海抗军现在用场不大。在英国人眼中,大英帝国都没有能够打赢日本海军,海抗军现在又没有航母,当然是更加不行了。但是,在苏联人眼中,海抗军可是救世主。

袁晔教授认为:守住了唐港,自然是海抗军不可小觑。守不住,更加能说明援助海抗军至关重要。丢了唐港,锡兰就将会被日军全面控制,那么日军就相当于在整个印度洋扎下一颗钉子,将会威胁苏联,英国,中国的外援通道。

这逻辑,李广怎么听,怎么别扭。不过经过李广仔细一想,道理还真的如此。

锡兰对谁最重要?首先就是英国,其次才是苏联和中国。而海抗军即便是撤出锡兰,最多损失一些基础建设和投资。虽然也肉疼,但是不伤根本。

那么中国的外援物资该怎么解决呢?袁教授早就当仁不让的从美国人手中接下了这个任务。只需要美国人把货物运输到马达加斯加的海参崴,以后将会由海抗军负责承担运送到加尔各答的任务。

这既是海抗军对中国抗战的责任,对海抗军本身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每个月不过万吨,对于海抗军来说,完成这样的任务虽然困难,但是却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且不说,日军没有完全控制锡兰,即便是完全控制。海抗军也有相当把握做到这一点。

有这样的自信,不是李广狂妄,而是有相当把握的。

第一日军没有完全控制锡兰以前,海军要时刻防备海抗军的偷袭,不可能分散兵力在茫茫大海上拦截。

第二。孟加拉湾足足一千五百多公里宽,日军舰队就是全力封锁也不容易的。海抗军有五六艘高速商船。行动迅速。只要侦察工作做到位,突破封锁线相对容易。当然了运输代价肯定很高。

第三,日军即便是完全控制了锡兰,那么日本海军一举一动反倒会更加清晰的落入海抗军眼中。海抗军在锡兰经营这么长时间,眼线布置的也不少的。更加便于运输时机的把握。

经过这样的分析,海唐国的用途就开始体现。美国人不重视。英国和苏联肯定会重视。这不?苏联人已经找上门来了。

袁总理对李广的提醒,还有一条。那就是,他判断日军在锡兰打不起长期战争。日本的经济不允许日军那么做。

要知道,袁教授一直是管民政。管经济,管外交的。对于战争经济的压力,他理解的比李广还要深刻。尤其是李广把六千万美金一股脑的交给了袁教授管理,还给出了任务之后,袁教授压力还是非常大的。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李广把经济一摊全部交给了袁教授,袁教授的思维模式立刻转变成了经济分析专家。反倒是以前一直坚持国力战胜论的李广思维有了误区。

袁教授以己度人:他认定,日军攻占锡兰,绝对算是孤军深入。这样的仗,小鬼子打不长的。用袁教授的战争经济学分析的结果,仅仅后勤补给这一项,就能拖死小日本。

这一条,对李广来说简直如同拨云见日。两天以来,李广一直在头疼,是否放弃锡兰。

在他的意识中,如果海抗军仅仅凭借鲍刚的部队,是难以击败日军的。既然难以击败,就只好退了。

而袁教授给李广一个提醒,立刻使得李广走出了思维误区。战斗不只是胜利和失败,还有一种现象--僵持。中国国内的战场上不就是这样吗?

李广仔细想来,在锡兰海抗军还是有优势的。

其中最大的优势是,经过两年的经营,唐港算是一个稳固的基地,虽不算进可攻,但是坚守的话,日军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第二,日军的补给周期长。打了一个月仗,小鬼子就不得不回到新加坡补给人员和武器弹药。到目前为止,日军在锡兰竟然没有一架陆军战机,战争机器严重缺零件。

不过,海抗军有战机也用场不大,现在锡兰是雨季,战机很难起飞。锡兰的雨季有些特别,虽说名义上五月到十月都是雨季,但雨量分布却是有着两个波峰,六月和九月。七月和八月虽然仍属雨季,但是大雨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是突然一阵大雨,但大雨过后,立刻就是一片艳阳高照,酷热无比。因此在七月八月两个月时间里,断其一指,毁掉日本空军,唐港方面的鲍刚部队压力必将大减。限制日军空中力量的办法有很多的。

第三,海抗军和英军在外围也不是没有作用的。首先,英国人现在正在调集兵力和战机。海抗军几个月后也将会有一艘航母作战。到时候,唐港在内,海抗军和英军在外,小鬼子将会面临两面夹攻的态势。

和苏联人所谈的第四条,并不是真的说海抗军要死守唐港,独自面对日军的进攻。袁教授的原话很不负责-先吹着再说。只要能让苏联同意两国交换国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那么付出点代价完全值得。

有些东西,一旦想明白,有了出发点,就有着无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军事方面,李广自动脑补。

日军的后勤基地在哪里?距离锡兰最近的安达曼群岛也有一千多公里。而实际上,安达曼群岛地理环境恶劣,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港口都没有,根本就承担不起后勤基地的重任。

应当说,日军的后勤基地唯一可用的还是新加坡。那可是三千公里的海程。

至于缅甸的仰光,两千公里距离。但是那里本身就需要日本补给军火,补给锡兰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日本面对的对手仅仅是海抗军,那么锡兰必然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但是日本的对手多了,英国,美国,中国。甚至还有苏联。

相对于其他方向的战场,锡兰会更加耗费日本本来就不强大的经济实力。

对付日军漫长的补给线,海抗军也有足够的手段。没有航母,却是有潜艇的。小鬼子不是英国,不可能每次都动用大规模舰队护航。而且即便是动用大规模舰队护航,海抗军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

李广因此得出:对付锡兰日军的第一战术,断其后勤补给线路。

对付锡兰日军的第二战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耗掉日军的空中力量。现代战争,对付缺了一条腿(空军)的军队,仗相对的容易打。最近两天,鲍刚在锡兰凭借着十二架战机,就压的鬼子寸步难进。

不过这个过程肯定是个残酷的消耗过程,李广希望由英国人承担起这种消耗。

可虑的仍然是小泽治三郎的海军舰队,尤其是航母。但是航母这玩意实在不好对付,外围游荡作战,想找到航母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摧毁不易。

中途岛战役,美国人为了抢占先机,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仅仅在侦察上的投入就令人羡慕嫉妒恨。海抗军根本就拿不出那样一股力量去侦察,所以战机的寻觅并不容易。更何况,没有航母,即使是发现了日军舰队,消灭手段实在缺乏。

当然,所有的战术安排基础,只有一个--鲍刚必须在锡兰顶住日军的地面进攻。顶不住日军的地面进攻,所有的安排都将会失去意义。

从小泽治三郎作战一个月就撤离,可以看出一件事情,那就是,日军的进攻连续性缺乏。难以维持一个月以上的战斗。除非,日军加大对锡兰的军力投入,尤其是海军。

但是,日本有这么多海军力量和空军力量可供使用吗?没有,要知道在新几内亚,麦克阿瑟正在和日军死磕,战争相当激烈的。

李广越想,念头就越通达。最终得出结论,只要鲍刚每次能顶上一个月,就有一段缓冲时间。

更具体的分析结果是:鲍刚最艰难的阶段应当是在日军援兵到达之后,舰队再次撤离之前。时间大约是七月十五日,到八月十五日。

如果把六月日军进占锡兰看成是战争的第一回合。

那么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将会是战争的第二回合。将会是海抗军最为艰苦的阶段。

以此类推,第三回合将会在九月中旬开战。到了那时,将会是海抗军战略反攻阶段。

毛伟人可以作出论持久战,目光可以炯视八年。李广沾沾自喜,我能看仨月。《三个月锡兰反攻论》就此火热出炉。

等李广把自己的设想在参谋部军官面前一一道来,光环再次强大。军队就如同一架机器,只要有了方向,参谋部自然会开始做计划。(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