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一百八十八章 空军的战斗力

海上长城 第一百八十八章 空军的战斗力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

对于英国人要求的地面部队介入,李广其实心中有些打鼓,对史密斯的回复是需要思考一下。

现在海抗军在唐港的部队,情况如下:

野战第一营是齐装满员,具备战斗力。

丛林营,刚刚补充够兵员,正在磨合,暂时还不具备战斗力。

山地营则是刚刚满员,距离具备战斗力还早,而且营长人选--特种小队队长杨维武到现在还没有就任,他现在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两栖营,在唐港仅仅有一个连。

炮兵营是装备足够,炮手也有,但是人员严重不足。装甲营和炮兵营的问题是一模一样。但是这两个营即便是补充兵员也不那么容易的,拖车驾驶员和维修工严重缺乏。

委员长代为招聘的两千多青年学生兵,在昆明虽然经过了简单的军事训练,不过距离海抗军的要求还很远,而且这些人几乎是被参谋部一个个的测试的。已经被分成几十个兵种送往石像岛进行强化训练。一少部分被补充进了炮营和装甲营,进行磨合训练。这两千学生兵比起海抗军此前的学生兵总数还要多,是海抗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力量。海抗军的练兵系统现在已经做了调整,所有的技术兵种大都在石像岛,而普通陆军则在唐港训练。

另外一部分人是刚刚开始招收的南洋华侨青年,大约有一千多人,现在正在进行基础训练,待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完成,然后再分兵种开始强化训练。

自从海抗军来到唐港,李广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南洋的华人多,这里招兵相当容易,招工,招商也都容易的很,比起乌拉圭来说条件好的太多。

综合考虑了三天,李广决定动用一个野战营,一个装甲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两栖连,合计两千兵力。

英国人除了承担军费每月十万英镑,消耗也全部由英国承担,十二月初,两千海抗军部队被送到了也门做战前的适应xìng训练。

出动地面部队为英国人卖命,李广如果仅仅是看重这每月十万英镑的军费也太丢人了。李广很缺钱,但是也不会为了这十万英镑拿两千陆军弟兄的xìng命开玩笑。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是利润最大的,那就是灭国。

不要看索马里很落后,但是意大利人和英国人还有法国人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一旦拿下,其利润简直不可想象。在索马里地区有两个地方最为富裕,其中有意属索马里的首府摩加迪沙,和法属索马里的吉布提。保守估计,海抗军如果能抢下其中一个,完全能弥补唐港的基础建设所缺的物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海抗军面对的是二战中最著名的面条军队。如果是德**队,李广绝对是敬谢不敏的。

对于目前来说还很弱小的海抗军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介入中东机会。别看战争是在非洲,但是对于李广所感兴趣的中东油田这是一次极好的介入机会。海抗军的空军部队在也门驻扎,通过时间不长的了解,李广得知也门和中东许多国家现在根本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很多都是部落酋长制度。这样的体制绝对有运作空间的。别人看不上中东的沙漠和戈壁,李广可是很清楚中东有什么的--石油。

对二战历史稍微有了解的人,经常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德国人和rì本人对中东不是那么重视?

答案很简单,二战前的中东产油量并不大,加上自然条件恶劣,世界各个强国对此都不是很重视。英国算是中东最大的殖民势力,美国也不过是插手而已。

其实在中东和非洲问题上,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矛盾重重,要知道在意大利参战之前美国人可是狠命的再向意大利人销售军事物资的,意大利人能在非洲战场上占据主动,和美国人在背后的支持其实是分不开的。

美国人无论在亚洲还是欧洲,一贯的做派就是左右逢源,交战双方都可以从他那里购买军火物资。

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那么海抗军在中东搞一块地盘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广以部队需要适应xìng训练为理由,很快的就把两千陆军运到了也门。随军前往也门的是袁晔总理以及一干外交人员(袁教授不得已开始言传身教培养外交人才了),能否挖出一块地盘就看袁教授的水平了。

陆军部队在中东的沙漠和戈壁进行适应xìng训练,空军也更是一天没有闲着。一个多月时间的高强度高消耗训练,空军的战斗力也在迅速飞升。

到了十二月,海抗军再次增加了十二架战斗机。

十二架水上飞机的飞行员,已经挑出了十二人转入了战斗机部队,而运输机机组也挑出了十二名飞行员转入了水上飞机。新近到位的飞行员填补了运输机机组的空缺。

海抗军现在的飞行员升级程序基本上是先进行三个月的基础强化体能和纪律的训练。

然后学习理论的同时,在十二架最老旧的战斗机上学习飞行,达到基本的战机cāo控水平,简单的来说能正常起降三十次就算过关。这个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

随后开始驾驶水上飞机或者运输机,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是以老带新,这种训练培养飞行员的空中感觉,基本的作战技巧,以及初步的处理异常状况的能力。根据飞行员的具体条件,学的快的一个月就能升级为战斗机飞行员,慢的需要三四个月,甚至永远难以升级。

而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就相当复杂了。但是前三个月的训练科目最主要的有两项。第一是俯冲轰炸和扫shè。第二是双机,四机,甚至六机的编组高空俯冲空战战术。

第一项是无论在陆海战斗中,海抗军最为紧迫的一项。

第二项可是李广的创举,在这个年代飞行员战术还大多是单打独斗。战机的长机僚机配合,空中编组等概念李广知道,但是具体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样的战术。而其演练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战术则是全速接近,开火,迅速脱离。被李广称之为一击不中随即远扬。

历史上这项战术是鼎鼎大名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总教头陈纳德发明的。

对于空战战术,李广所知的极少。只有概念上的什么超低空飞行之类的玩意,知道陈纳德发明的战术还是他上学时得来的知识。他知道一点,这种战术正是P40对抗rì军零式战机的杀手锏。但是加装了副翼的P40能不能达到陈纳德战术的效果,李广现在还不知道。

经过多次的训练摸索,飞行员们发现,只要稍微提高一点高度,俯冲速度比起原装p40来说丝毫不低,能轻易达到七百公里以上的速度。脱离速度虽然不如p40原型机,但是水平机动xìng能好,能在空中蛇形平飞,估计脱离的难度不会比原型机差。最后摸索出一种侧滚俯冲脱离的技术,在空中这种动作相当的酷。顺便说一下,这个侧滚俯冲战术的发明人是战机小队的队长刘根生。

当然了P40战机经过了改造,最高速度降低,如果被敌人咬住追击,脱身难度加大,这是最大的劣势。

总之在李广的主张下,在飞行员们的群策群力中,海抗军逐渐完善了这一战术。简单的来说就是俯冲袭击翻转脱离。

李广其实也不知道陈纳德的战术是否是编组的,但是海抗军采取的战术是编组作战。在李广的概念中,单机作战那是高手的专利,海抗军的空军才一年时间,毫无疑问没有高手,至于天才,李广还真没有发现。

所以海抗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一开始接触战斗机,就有一个概念编组战斗。

一支军队的将领有什么样的爱好,部下必然受到影响。如果说训练内容是海抗军急需必须的项目,飞行员有一项习惯却是真正的受到了李广的影响。

李广喜欢开飞机,但是他对俯冲轰炸没有多少兴趣,对shè击却是有着异乎寻常的偏爱--他喜欢近距离开火。

不是他的shè击水平差,纯粹就是追求刺激。五十米距离战机开火,飞行员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标靶被子弹打得遍体鳞伤那种惨象。

结果,李广这么点恶趣在飞行员中不仅是流传,甚至是大行其道。不少飞行员都能轻松做出五十米开火的空中动作。更多的飞行员在有意无意的苦练这种战术。

初学开车的人有个感觉,那就是一个生手如果开上一两万公里的路程,基本上就能算是个熟手了。

海抗军的空军部队在这两个月里,有着英国供应充足的燃油和弹药,简直是拿着贵重的战斗机在当汽车练习。这种毫无后勤压力的“战斗”----训练对于飞行员的提高极有好处。

空军已经具备了相当战斗力。李广很满意,英军队后勤有些头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