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十八章 西班牙和德国

海上长城 第十八章 西班牙和德国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九月一rì,阿丽亚娜号在西班牙北方的港口拉科鲁尼亚靠岸,而拉莫早早的就在港口迎接李广一行。

拉莫此时已经把李广看成了一个财神,李广不仅使得拉莫的经济脱出了困境,而拉莫在李广的制导下投靠了西班牙叛军首领弗朗哥,结果不仅很快的把鱼雷销售一空,而且现在已经在弗朗哥集团中获得了一个不错的位置--国民军(叛军)海军部下属的武器采购部长。虽说西班牙内战双方的武器大多是德意和苏联代表的势力提供的,但是总是还有一些需要购买的,拉莫这个角sè还是相当有油水的。而正是拉莫在叛军还很弱小的时候投奔了叛军,时机掌握的恰到好处,结果自然是得到了重用,更何况拉莫提供的数百枚鱼雷的确质量不错。而拉莫把这一切幸运都归结到了李广身上。

这次李广见到拉莫,拉莫此时和当初见面的时候截然不同,红光满面,他没有着军装,身上的西服得体,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李广对拉莫极为尊敬,这个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与了帮助。拉莫现在的状态明显已经进入了军火商的角sè,一见面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讨论鱼雷。

在八月份的时候,西班牙叛军在战场上击败了zhèng fǔ军,现在整个西班牙北部正是战火最为激烈的时候,根据拉莫的描述,很快叛军就将占领整个西班牙北方。

西班牙的北方可是西班牙的工业核心,只要占领了这里,那么zhèng fǔ军就败局一定。

拉莫已经开始动手,准备收购几个工厂,生产鱼雷。而李广此刻的到来给了拉莫更大的期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李广把拉莫研究了一二十年的鱼雷shè程提高了一倍。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拉莫深通鱼雷技术,他很明白这其中的价值。

在经过试验以后,拉莫发现李广丝毫没有虚言。而李广表示,如果给他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研究经费,那么他有把握把鱼雷的shè程提高到四点五公里。

拉莫在和李广接触的时间中,已经知道这个东方小伙在技术方面的眼界很高,此时看到这个实验结果,深信不疑。

很快的两人就达成协议,拉莫把他研究的动力鱼雷(使用内燃机)技术也交给李广,而李广则近期为拉莫供应电动鱼雷,将来当拉莫的工厂完全建好,李广将作为拉莫的电池供货商。而李广在整个欧洲,只能为他提供鱼雷电池。

这个条件对于李广来说并不算公平,限制了李广的蓄电池的销售量,而且利润肯定是被拉莫剥了一层。但是李广看在救命恩人的面子上很是爽利的答应了下来。

随后的交谈中,拉莫得知李广准备发展潜艇,立刻建议学习德国的U型潜艇,或者荷兰的C级潜艇更为优秀,他原来搞到的美国潜艇图纸实在是够落后了。但是当李广问及如何能搞到图纸的时候,拉莫却爱莫能助。

这个时代的潜艇有一个特征,安装一门甲板炮。李广本来对这个东西很不感兴趣,现代潜艇根本就没有安装甲板炮,他在网络图片上从未见到过这个东西。装一门甲板炮不仅影响潜艇速度,还会加大行驶的噪音。不过郑学昌的解释是,潜艇装鱼雷太少,在遇到价值不大的水上目标的时候,作战方式经常是甲板炮。

这种理论叫李广是大开眼界,而这和李广的对rì计划中有一部分契合。李广如果要抢劫rì本货轮的话,总不能直接鱼雷击沉吧,有一门甲板炮无疑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对于甲板炮,这个时代的潜艇经常是一门76MM口径的野炮或者加农炮。而李广对于甲板炮的要求很高,他瞄上了德国著名的88高炮Flak36型。

德国这款88MM高炮此时还不算出名,出名的时候是二战时德军发现其对付对手的装甲力量几乎无坚不摧。著名的虎式坦克就是安装的88MM高炮。李广对于军事历史虽然弱的很,但是他可是从网络上看到过多篇文章解说这款88MM炮,被网络上的德粉们吹的神乎其神。

而李广之所以选这款炮,就是看中了这款炮的穿甲能力。他在上海看到rì寇的出云号巡洋舰,强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装甲,深为震撼。现在他不指望潜艇的甲板炮能对付rì军的巡洋舰,但是应该能对付rì军的驱逐舰。

德军的U型潜艇上所使用的甲板炮不过是三十五倍径,而这款高炮却是五十六倍径的炮管,穿透力截然不同。

Flak36型所用的炮弹主要是榴弹和穿甲弹。榴弹全重14.7千克,全长931毫米,弹头重9.24千克,弹头长385毫米。穿甲弹在1000米的shè击距离上,可击穿106毫米厚的钢装甲。

西班牙内战中,有一句“名言”:“(战场)所到之处都应该有坦克。”由此,苏联红军也“创造”出另一句“名言”:“所有的火炮都应能够打坦克。”德国人更是用实际行动对这句“名言”作了最好的诠释,88毫米高炮配备穿甲弹就是一个明证。

rì军的驱逐舰一般只有十几毫米的装甲,而轻巡洋舰也不过五十多毫米装甲。李广选这款炮,并不求潜艇能和战舰对抗,只保证万不得已之下有还手之力。要是想和大口径舰炮对轰,那是门也没有。

当李广对拉莫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拉莫表现的很是积极。拉莫也知道,自己的鱼雷技术虽然不错,但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出彩,比起李广的电池技术来说,价值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发明创新自然价值更大。而李广答应的合作条件无疑是对于拉莫来说有着很大的利益倾斜。故此拉莫对于李广的这个要求非常的尽心。更何况李广对于这款炮的用途只是装在潜艇上做甲板炮,不需要行走机构。战场上一门大炮的损毁,往往不是炮管被炸,大多是机构损毁。总之这样的要求给了拉莫极大的cāo作空间。

阿丽亚娜号在西班牙港口停留了四天,拉莫就大功告成,五门88MM高炮被拉莫当成废品卖给了李广。本来一门88MM炮的价格大约是六万美金,但是五门废炮拉莫仅仅要了五万美金的费用。

不过炮弹拉莫却无法便宜,李广深知拉莫已经尽到了最大所能,购买了穿甲弹榴弹和高炮弹近两千颗,价值五万美金。炮弹真的是足够贵了,一颗高炮弹价值三十多美金,一颗榴弹价格也在近二十美金,一颗穿甲弹更是高达四十多美金。

李广经过这次军火购买,真正的认识到了中国为什么军力不如rì本。国家太穷了,大炮和炮弹根本装备不起。作为现阶段的中国领导人,如果有一百万美金,毫无疑问的会选择装备一个师的轻装备,而不会选择购置不到二十门先进的88mm高炮。而仅仅凭借轻装备或许能抵抗rì军的进攻,想打败对手是难上加难,而这正是华军的困境。

想到此处,李广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从海军着手是不是一条xìng价比极不合适的道路呢?或者说是一条毫无希望的路?

带着这个疑惑,李广辞别了拉莫两天后抵达了德国汉堡,这里是他销售钨矿砂的目的地。

海军方面提供了德国方面的联系人,而钨矿砂这种紧俏物资在这里根本不愁销售。早在李广从乌拉圭出发就计划了到德国一趟,他需要在这里考察和购买柴油机。

这个时代,德国的船用柴油机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质量丝毫不比美国的差,而价格却比美国的同类产品低。

李广到这个时代的时间还是太短,这次考察柴油机再次给李广了一个极大的启发。直到这个时候,李广才发现这年代的柴油机是如此的巨大。一台一千匹马力的船用柴油机竟然长达六米,高近两米,重量达到十五吨。而噪音更是大的惊人。

经过仔细观察,李广发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这个时候的柴油机别说涡轮加压了,德国柴油机采用的是最简单的直列供油系统,连最基本的PT供油系统都没有。

李广对于电池行业只是粗通,但是他可是在家中的农机厂工作,柴油机可是没有少接触。他虽然不能设计柴油机,但是他对于柴油机的各个部分还是很熟悉的。所谓PT系统,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高压供油系统。这是五十年代,美国康明斯公司发明的。这个系统实际上结构原理甚至制造都很简单,完全可以在这个时代完成。而这个系统的优点就是在同等大小的燃烧室中大幅度提高功率。直列供油系统压力只能达到十几MPA,而PT供油系统很容易达到七八十MPA。而且对于燃油的充分燃烧更是直列供油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李广对于这个发现几乎是欢欣鼓舞,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可不是那种可乐瓶子和圆珠笔所能比拟的,这几乎能推动一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

船用柴油机的体型巨大,而车用柴油机现在也是体型巨大。虽然同标称功率的车用柴油机体积只是船用的几分之一,但是对比后世已经是非常巨大了。(注:车用发动机的设计和船用以及发电机用的设计不同,车用发动机都有一个暂载率,也就是说并不能长时间以最高功率运行。)

李广立刻动起了脑子,这种技术绝对不能轻易的销售出去,毫不夸张的说这种技术甚至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甚至左右历史的进程。

比如德国强大的机械生产能力,如果获得了这种技术,那么二战中德国本来就强大无匹的装甲军团很可能强大到一种恐怖的地步。后世评论德国的失败原因,总是提及一个原因--苏联人用数量战胜了德国的质量。而这种战胜只是在技术水平差不太远的地步,如果技术水平差一个数量级,那么质量压倒数量将会成为可能。

打个比方,如果德国有小体积的一千匹马力的坦克用发动机,那么德国的虎豹坦克将不会受制于动力,将会不仅有着强大火力,而且还能加厚装甲,苏联引以为自豪的T34甚至KV重型坦克就成了活靶子。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李广实际上一直并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他知道的东西不少,但是太先进的根本在现有条件下转化为生产力。而李广曾经绞尽脑汁的思考自己最适合开发的产品,当时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坦克。原因在于他在农机厂的时候对于履带驱动机构和悬挂机构很熟悉,如果叫他设计一款坦克底盘的话应该还是相当有些把握的。

但是那种底盘方案用到轻型坦克上应该说肯定好用,但是一旦用到中型和重型坦克上就不一定好用了。而且李广所熟悉的履带单流驱动系统,虽然是后世经过很多创新进步的完善系统,但是毕竟那是民用,用到军事上是否有问题还得打个问号。

即使这个系统完全没有问题,比起柴油机这种划时代的的创新,价值仍然不在一个级别。

对于潜艇,李广手中的图纸上美国人设计的是两台一千匹柴油机驱动和电机双机同轴双驱动。而李广对于其速度极为不满,他希望能购买到大约两千匹马力的柴油机。而电动机的功率在李广有着电池这个高技术产品在手,肯定是要加以提高的(电机技术倒是德国美国区别不大。)。使得潜艇的最高速度能够提高一些。

在汉堡停留的第三天,李广等到了拉莫介绍的一个德国人-克劳德。

柴油机李广不一定在德国采购,但是潜艇上有两样东西最好还是在德国采购。而这个克劳德就是为此而来的。

首先是蔡司公司出产的潜望镜,再者是德国生产的听音器和声呐设备。克劳德是德国海军军方的采购部门小头目,和拉莫算是同行。

这种东西,虽说在世界范围内不一定算是最先进的,但是军用产品毕竟不是李广这个商人能伸手的。

克劳德四十多岁,倒是一派绅士风范,刚见面就对中国的境界表示了同情。这个克劳德竟然用的是汉语说话,此人在中国多年,对于中国相当熟悉。

克劳德早知李广的来意,对于李广所要求购的物资,他表示可以出售,但是价格叫李广几乎是龇牙咧嘴。

一套潜望镜,从机械部分到光学部分总共不过几百公斤,竟然要价格一万五千美金。而声呐系统要价两万美金。对于军火产品的暴利刚刚有所了解的李广,再次体会到了高科技产品的暴利。这简直是拿刀子在割肉。

后来李广拿到了产品后,才搞明白所谓的声呐是个什么玩意。更是对德国佬腹诽半天,潜望镜先不说,这个时代所谓的声呐不过就是几个超声波发生器和一个示波器,以及几个量能转换原件。这东西要是放到现代,xìng能超过其百倍的也不过几千人民币。君不见连汽车的倒车雷达都是超声波的?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超声波测距仪质量比这堆垃圾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不过没有办法,李广知道其暴利,但是他做不出来这玩意。于是咬牙切齿的购买了三套。

最后离开德国的时候,李广不仅把自己应得的矿粉钱花干净,而且还动用了中国海军的一部分资金。最终李广拉了两台两千五百匹马力的柴油机和两台一千千瓦的电动机以及三套潜望镜和三套声呐设备返回乌拉圭。

严重缺钱的李广在离开德国之前,到了某个红sè-帝国大使馆跑了一趟,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和北极熊做点买卖。

回程的路上,李广觉得自己的计划必须有所改变。按照李广的计划,潜艇的造价大约在一百万美金左右,而现在李广无论如何也难以弄到这么多的钱。(注,美国二战中最好的潜艇小鲨鱼级舰队潜艇,排水量为两千吨级,价格不过三百三十万美元。而二战后期和三七年价格攀升一倍有余,除去利润,笔者这个推测大致合理。)等李广赚到一百万美金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难道就一直等下去?而rì本人的进攻可不会因为李广缺钱就停下来。

李广算计了一下手头的资金,只有不到二十万美金。而在乌拉圭,李广现在欠银行十万美金。

不仅如此,李广还欠着拉莫十万美金左右的大炮和炮弹款,需要用鱼雷偿还。欠中国海军近二十万美金,也需要用鱼雷偿还。

而这三十万的鱼雷至少也得投入十五万美金的材料和人工。综合一下,李广实际上有着五万美金的缺口。

别忘了,现在李广可是手头有着七十号人马,这些也都要花钱的。也就是说,李广至少得在几个月内弄到至少十万美金才能保持收支平衡。

李广在后世的时候很少cāo心钱的事情,可是现在怎么说也算的上一个有钱人了,但是rì子过的还是仅仅巴巴。经济压力之下,李广甚至对于挑逗两位美女兴致都不高了。

苏紫紫在李广教授了一支《军港之夜》之后,对李广开始有了那么点意思。可惜在她哥哥苏青的身体稍微复苏一点之后,李广就再也难以接近。另一个大美女袁然有点过于理智,好像法学专业的女士都有点这种毛病。相比较而言,李广还是喜欢感xìng一点的妹妹。

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李广最终得出结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