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十七章 仓惶辞旧国

海上长城 第十七章 仓惶辞旧国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李广想起一件事来,当年他看过一部谍战片,电影中描述了一个瞎子利用其超出常人的听力来侦听敌人的电台。而不经意中,李广的队伍中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李广对于这样的人虽不知如何使用,但是昨天晚上他就敏锐的感觉到季克良这个青年是一个宝贝,用到地方的话肯定是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季克良是音乐系学生,家境并不算富裕,平时在上海靠着自己一门绝技--钢琴调音,支付生活费和学费。李广为了留下这个人才很是动了一番脑子,最终他决定和季克良实话实说,当然也加了一点点的馅饼战术。

季克良对于李广对潜艇的描述很感兴趣,而李广狠狠的推高了季克良的重要xìng,指出潜艇上的声呐兵对听力的要求极高,季克良是这一群人中唯一能够胜任这个角sè的。

天地良心,李广其实现在只是知道声呐兵这个名词,也仅仅知道声呐兵是侦听对手船只或者潜艇的,但对于声呐所用的设备和工作内容几乎一窍不通。

不过这番说辞真正的打动了季克良,年轻人都盼望能在国家和民族危亡关头出一份力。而他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身体不算强壮,想上战场恐怕不很可能。而如今李广为其提供了这么一个岗位,而且说的又是如此重要,季克良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季克良随即提出一个建议,其他几个音乐系学生的听力都不错,比起其他职业的人来说学音乐的耳力一般都很好。李广大喜,这个规律他倒是真的不知道。于是请季克良前去说服其他人,只是还要保密,说辞仍然是以海军特殊保密部门为诱惑。

对于眼前的战局,李广虽然很是担忧。很明显华军的进攻并不顺利,上海在苏州河以北的地区全部笼罩在硝烟和战火中,李广虽看不到具体作战情形,但是枪炮声处久久难以向前推进。

站在战局之外,李广一颗心每时每刻挂念着战场,心中暗自我战场上的勇士祈祷。傍晚时,传来一个消息,华军少将黄梅溪阵亡。

才刚开战两天,就有一位将军阵亡,可见战场残酷。但是这一切李广都无能为力。

到了晚上,狂风怒吼。夜雨中炮声仍未停歇。

十五rì,天公不作美,上海狂风暴雨,李广估计是台风过境。这台风来的真不是时候,华军现在完全处于攻势,而台风的到来使得华军的进攻被迫停止。

郑学昌在一旁喟叹,一边大骂:“够rì的老天,竟然帮鬼子。”华军利用空军,好容易把rì军战舰赶出了黄浦江,可是台风再次帮助了小鬼子。

整整一天的狂风暴雨,浇灭了上海的战火和硝烟。等到了十六rì,阿尔弗雷德打探消息回来,大叫道:“点火,快点火开船。”

原来战场上再次出现奇迹,中rì两国竟然答应了英美公使的要求,允许外国商船开出黄浦江。李广悲愤莫名,这不是帮rì本鬼子吗?要知道rì军的军舰和大军肯定在往上海增援,停战一分钟,就对华军不利一分钟。

弱国的无奈尽显,华军将领真的不知兵吗?绝对不是,现在华军还得罪不起欧美等国。华军上下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这短暂的战场停歇,无疑是要拿华军将士的生命去填的。

阿丽亚娜号起锚太过紧张,而几个红头阿三又不允许船上的人上岸,结果本没有在计划中的袁冉大美女也被留在了船上。十几个华军伤员自然也无法离去。

而另一个美女苏紫紫的留下更是李广所望眼yù穿的。

不到中午,阿丽亚娜号和几十艘英美货轮就驶出了黄浦江。在吴淞口rì军战舰星罗棋布,足足三四十艘。李广指着rì军战舰道:“大家都记住,这些战舰将会是我们的对手。弟兄们努力,努力,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将会杀回来,把这些rì军战舰一艘一艘的送进海底。”

船队刚刚驶出黄浦江,岸上的炮声再次开始轰鸣,而rì军在海上的战舰也开始开进黄浦江。李广恨得咬牙切齿,但是眼前这钢铁怪物不是愤怒就能击沉。

台风刚过,大海上碧空如洗,但美景却无人欣赏。望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许多同学都开始失声痛哭。

“我们会杀回来的。”

“杀回来。”

在郑学昌的带领下,学生们开始呼号。几个伤兵不顾伤痛,跪在甲板上放声大哭,他们要远离战场,远离生死与共的兄弟,远离亲人。

伤兵们在甲板上朝着大陆磕了几个头,学生们也一一开始朝着家乡所在磕头。这次他们去国远航,不是逃避,而是为了再次拿起武器,和鬼子死战。

三十三个人肃立在甲板上,李广开始了他作为军人的第一次演说。

弟兄们,姐妹们。你们都看见了,rì寇已经占领了华北,现在上海也已经是硝烟弥漫。现在我给你们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用什么办法才能打败rì本?

这是一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战斗。现在已经是民国,已经没有了皇帝。这次战争,不再是改朝换代,不再是灭一家一姓之天下。不要指望rì本会像历史上的蒙元,满清,被我们中华民族同化。rì本一旦取得胜利,那么我中华将永远沉沦,甚至连语言文化都难以保留。看看东北,你们就知道。那里的学校已经是rì语教学,rì本人狼子野心,从小孩开始把中华的文明切断,几十年之后,汉语消亡很有可能形成事实。连语言都没有了,何况文化。

此战胜则我国重振汉唐雄风,败则灭家灭国,子孙万代都将沦为倭寇的奴隶,世界上再无中华。现在中华的命运,中国的兴衰,人民的未来都掌握在你们手中。

从现在开始,我要求你们必须像军人一样的要求自己。从今天起,你们已经是一位伟大光荣的战士。我送你们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无论多么残酷的训练,都没有战场残酷。国土沦丧,人民在rì寇铁蹄下呻吟,没有更多的时间了,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你们立刻就要投入训练。

从这一天起,三十三个人,包括李广在内全部投入了军事训练。后来随着伤员的复原,和黄中华带来的人,以及另外两个海员带来的人,等轮船到达乌拉圭,参加训练的总数达到了六十五人。(另有五个伤员。)

黄中华这次不负李广之望,竟然挖到了三个马尾海校的学生。马尾海校是中国海军军校的一个奇迹,这个学校的教育极其严格。学制达到了惊人的八年,而每期学生从一百多人,到最终毕业经常只有十几个人,可见其教育质量之高。

闽西能在中国海军中成为最大的一个派系与马尾海校有着极大的关系。黄中华挖到的三个学生,虽然不是正式的毕业生,但是已经在马尾海校中学习五六年。

马尾海校的学生不能毕业的原因很多,这三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境不好,很难支持其继续学习下去。马尾海校中上过两三年就能去轮船上找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不少学生因为家境早早辍学。而这三个学生也是属于这种情况。现在国破家亡的关头,这三个学生义无反顾的投入了抗rì大cháo中。

阿尔弗雷德在回程的一个多月中,对李广这七十个人极为佩服。这些人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狂风巨浪都没有忘记训练。甚至在最后的航程中,这些人已经完全顶替了他手下的海员的工作。这些人几乎是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一切航海知识。

这七十个中国人如同疯狂一般的训练,赢得了一群外国船员的敬佩。而这中间两个美女的表现丝毫不比男子们差,两个娇小姐承担了繁重的伤员的照顾工作。

“国破家亡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属于国家,我没有丝毫的资格去浪费。”这是李广的解释。

李广其实并无丝毫的军队阅历,他的军队观念都来自于后世的资料。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是没有办法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战斗的。李广对此深信不疑。首先李广在七十个人中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他采取的办法很简单,他这支队伍中,有文化的人共计四十个。而这四十个人每天傍晚都有专题的民族英雄事迹宣讲,有中华历史的讲解。

第二项,李广开始对这些战士讲解目前的世界形势,让这些大多数从未离开过国土家乡的人知道外面的世界.李广并不知对错,但他认为只有开阔了眼界,战术才会有雄心壮志,目光更为长远。李广不希望自己的军队是一支只知道杀戮的军队,他要把这支军队训练成为一支有着远大理想的军人团体。

事实上,部队的雏形建立根本没有李广想象的那么困难,这一群人中间有郑学昌这个海军军官还有苏青这个陆军德械师军官,别看两个人都有伤在身,但作用是决定xìng的。如果没有这两个人,恐怕李广面对这个混杂的群体会无所适从,甚至不知如何着手。

长途航行中,这帮新兵们迅速熟悉了货轮的结构,李广把各个专业的学生稍加分配,他惊奇的发现,他这里的人除了船长一职暂时只有郑学昌勉强能担任,连大副二副水手轮机全都有人了,至于木工油漆和厨子更是不缺。

现在除了对于船上装置的磁罗经和海图能搞得jīng通的人有限之外,货轮上其他工作完全不在话下。

阿尔弗雷德的货轮虽然是新船,但是结构简单的要命。一台一千两百匹马力的三缸往复式蒸汽机,两台燃油锅炉,单轴驱动螺旋桨。船上除了一台五十瓦电台之外再无其他通信工具。

说白了阿尔弗雷德的轮船只是造价最低的干散货船,在李广的眼里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而李广现在的队伍中机械专业和电气专业的学生不少,至于烧锅炉更多的是经验并不需要多少学问。故此这帮青年们掌握驾驶货轮的水平在飞速上升。

几个数学系的学生,更是rì夜不停的开始了有关shè击参数的计算训练。每次在大海上看到固定的岛礁或者海轮,甚至是小船,他们立刻如同实战一般的开始计算。没有声呐测距,没有光学测距,但是这些人利用很有限的条件,用两支望远镜就解决的了这个问题。甚至总结出来了一套快速解题方案,正在朝着绘图作业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