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策 下

海上长城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策 下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表面上看,海抗军已经拥有了三四千万美金的物资。但是这只够海抗军今年的军备扩张计划和明年的军费。

而实际上,李广手头并没有多少现金。不仅如此,为了明年和德国人贸易,这三四千万的物资有一大部分都是要用作囤货资金的。

无论怎么算,海抗军的资金缺口至少在一千万美元上下。而且如果考虑的再长远一些,资金缺口更大。李广明知道明年年底美国也将直接加入世界大战。怎么也得事先组织个一两千万美金囤积物资,不然大战一开,战略物资不仅要大幅涨价,很有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这是李广极力要避免的。

而且在这漫长的一年多时间里,海抗军还有几项作战计划,那样的话消耗将会更加惊人。李广在纸上写写画画,扔下笔来,叹口气:“三千万美金。”

至少得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再弄到三千万美金,才能为海抗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被钱搞的头昏脑涨的李广,念叨着,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不肥。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个赚钱的好路子。

想赚小钱,必须要有长远的商业眼光,想赚大钱,就必须把握世界局势了。李广有着数十年的世界级眼光,但是想具体解决问题,还得靠袁晔。袁教授眼光长远,李广只是占了历史眼光的便宜,真正的国家方略,李广拍马难及。

某rì,李广和袁晔教授在石像岛风光迷人的海滩上,进行了一次交流。以李广的前瞻眼光,袁教授的历史眼光,两人定下的却不是赚钱大计,而是海抗军,或者说海唐国的国策。

在这次交流中,李广向袁教授谈了自己的预期。德国人会进攻苏联,rì本人会主动袭击美国。

德国人进攻苏联还好理解一点点,但是rì本会疯狂的招惹庞大的美国,袁教授不敢相信,从他的思维出发,这样的举动太过疯狂了。

李广对于rì本主动进攻美国的原因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由不得袁教授有点相信。

这个逻辑是这样的,rì本想占领中国,需要庞大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几项,钢铁,石油,橡胶,粮食。rì本统统不能自给。

前两项资源,rì本获得的主要途径目前就是美国。

因为rì本对中国的侵略从根本上影响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人绝对不允许rì本独占中国的利益,一旦美国难以忍受,必然会限制这些物资对rì本的出口。rì本自然要找其他的物资供应渠道,更是要和美国利益冲突。双方打起来是必然的。

李广所说的这些,都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美国对rì本的制裁,从三七年的zì yóu贸易,到三九年的道义禁运。

在四零年的东南亚,有几件大事,美国人都做出了反应。

五月,德国入侵荷兰。rì本趁机向荷兰zhèng fǔ施加压力,要求荷兰允许rì本在其孤悬海外的殖民地东印度群岛建立特殊关系,要求荷属东印度群岛保证石油等16种原料的最低供应量。

荷属东印度群岛历来都是美国橡胶、锡等原料的供应地,二战爆发后,双方之间的贸易额更是突飞猛进。美国橡胶进口的1/3,锡进口的1/8来自该地区。此外,东印度群岛对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很自然,美国不允许rì本将东印度群岛纳入它的势力范围。于是在rì本zhèng fǔ向荷兰zhèng fǔ提出要求后,美国反应强烈。

1940年6月,rì本正式把东南亚划入了其所要建立的东亚新秩序范围之内,提出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概念。这还了得,美国人的反应更加激烈。

此时的美国依然有一部分力量主张对rì克制,他们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罗斯福本人虽主张**。而且大英帝国的攻关颇见成效,几个岛屿港口换五十艘驱逐舰,实际上应该算是英国的公关活动,这次交易使得美国人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也使得罗斯福确立了欧洲第一的战略思想,且又第三次参选总统,所以他极力避免与rì本开战,因而在经济禁运问题上他本人犹豫不决。

但美国人虽然不够坚决,也还是开始了行动。1940年7月26rì,美国zhèng fǔ公布了罗斯福签署的管制条例,宣布对航空汽油、润滑油及高熔度废钢铁进行管制。(这项政策是全面xìng的,对海抗军也有一些影响。)

9月23rìrì本人采取了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rì军开进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rì本对整个东南亚的垂涎之心昭然若揭。美国对rì本此举反应迅速,9月26rì即宣布终止对rì本出口各种类型的废钢铁。

1940年9月27rì,法西斯国家签订《德意rì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xìng军事同盟,rì本与德国和意大利签定了三国同盟条约,公然对原来的整个世界秩序提出了挑战。这样rì本就与欧洲战争、德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rì本鬼子这个举动,远比中国命运对美国人更密切相关,实际上rì本人已经处于了与美国对立的地位上。

这些都已经是事实。而李广的推测是:

rì本为了获得资源,必然对整个东南亚挥起屠刀,那里有着rì本梦寐以求的所有物资。

那么rì本和美国开战就是必然。

李广这个论断可谓高瞻远瞩,比起华军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比起毛泰祖的论持久战都要高明。当然是不是高明,读者都知道。

身处这个时代,李广为国家的贫弱不止一次的感慨。说句令读者丧气的话,即使是天才如蒋百里,雄才大略如毛泰祖,都提出了持久战,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凭借中国自身的力量能够战胜rì本。在两位天才和伟人的论断中不约而同的提到待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才有胜利的希望。

袁教授是读了这两本书的,也极为赞同两位天才伟人的判断。但是任何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处于绝对弱势下,都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所迷茫。

李广的推断预言在袁教授看来,rì本人应该还有一条路会走--主动收缩,如果rì本人明智的话。

李广道:“rì本人不可能明智的,rì本人从上到下都是赌徒,赌徒知道退缩吗?”

李广的论断颇有点信chūn哥可永生的味道。熟知历史的袁教授也知道,rì本几次的对外战争,其实都是在赌,第一次甲午战争,他们赌赢了。第二次rì俄战争再次赌赢。现在对中国的侵略虽没有胜利,但是仍然站在有利的位置。这样的小rì本有什么不敢赌的?和美国人开战,以rì本人的疯狂来说,完全有可能。袁教授半信半疑的相信了李广的预言。

和袁教授取得共识,海唐国和海抗军所有的核心目标就有了基础。这对于李广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以前海抗军太弱小,根本无力进行战略上的筹划。甚至李广还很担心自己这只蝴蝶会引起什么对中国不利的变化。

只要确认,德国一定会对苏联开战,rì本会对美国开战,海抗军很快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现阶段海抗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从两个方向打击rì军的海外补给线路。一个是美洲方向,一个是东南亚方向。其中东南亚太平洋范围是主要打击方向。

袁教授认为,海抗军的打击越狠,rì本人得不到外部资源,挥刀东南亚就会更早,小鬼子没有他路可走。也就是说,小鬼子即使不想和美国开战,海抗军在东南亚的打击也会逼着小鬼子开战,打击力度越大,开战的时间也就越早。

有关南美洲的局势,他认为,海抗军参与对智利的战争与中国的抗战大局不利。虽然智利曾经对海抗军有战争行为,但是海抗军上下并不渴望对智利作战。另外需要指出的是rì本人在四零年不仅插手了智利,而且还在拉丁美洲频频有小动作,视拉美为自家后院的美国人自然非常不满。

至于资金,袁教授认为,短时间乌拉圭和石像岛的民间经济还不足以支撑海抗军。但乌拉圭和石像岛的中国人,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几乎全是十二个小时工作,领着微不足道的薪水,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抗rì。

虽然各种产业目前还在投入期,但是在未来是能够支撑起海抗军的军费的。

而且袁教授准备立即动身前往锡兰,如果汉班托塔港顺利纳入海抗军的麾下,在那里他更有信心建立起一个经济体系,甚至比起乌拉圭还要赚钱。

袁教授一身的事物,可真够忙的。他已经在乌拉圭安排了几个学生管理政务,但是现在乌拉圭那里的工作比起一个跨国公司都复杂,别说是那几个学生,就是李广接手也有相当难度。

而袁教授除了公务,家务也不算顺畅。这个家务还不是李广和袁然的问题,而是他在英国的大儿子袁子的问题。

德国和英法之间的挪威战役,德国海军损失惨重,但是在战役即将结束时。六月八rì,德国海军再次出彩。一艘德国战列舰用舰炮几分钟时间击沉一艘英国航空母舰。这场海战创造了两个记录:第一,德国舰炮在二十四公里的距离shè击,这是迄今为止海战历史上最远的炮击距离(指击中)。第二,二战中战列舰首次击沉(光荣号)航空母舰。

这给海抗军上下提了个醒,也给李广提了个醒,航空母舰编队中如果没有战列舰或者重巡洋舰也是不安全的。毕竟大海上天气反复无常,战机不可能一直保证侦查状态。而在被敌人战舰逼近的时候,航空母舰就是待宰的羔羊。战斗中这种情形无疑是航空母舰极力想避免的,但是谁又能保证完全能避免这种状况呢?

这是一场很经典的海战,对于海抗军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事情。但是对于袁教授来说,就不是借鉴了,简直是切骨之痛。他的大儿子袁子就在光荣号上服役,一直到了七月十八rì才得到消息,战斗中袁子落水,死里逃生。不过一条胳膊被弹片击中,又在冰冷的海水里浸泡了几个小时,被迫截肢。

袁子和老袁之间矛盾重重,但是父子连心,袁教授一时半会儿也难说服儿子,关系还相当的僵。可怜天下父母心,袁晔在伦敦的rì子,一边忙碌公务一边还要照看在医院中的儿子。

从袁教授已经开始灰白的头发,就可看出最近一段时间袁教授的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