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海上长城 > 第九章 鱼雷

海上长城 第九章 鱼雷

作者:流水夜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5:45 来源:笔趣阁

当天下午,李广在南京的海军军部碰了一鼻子灰。大战在即,李广得到的信息竟然是海军对鱼雷竟然没有需求。最后更是被赶出了海军司令部。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李广被气的哭笑不得。他曾经听说过中国海军在抗战中人力推着水雷去炸rì军军舰,要是有鱼雷,怎么也不可能用人力推水雷。

不过到了晚上,发生了翻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海军军部部长,海军上将陈绍宽亲自找到了阿丽亚娜号货轮。

堂堂一国上将,这可是真正的大人物。要是在后世,李广想见一下这种级别的军官可是难上加难。李广此刻也不生气了,甚至有点大人物综合症,竟然有受宠若惊之感。

这位的名号在后世李广是听说过的,但是事迹什么的一概不知。李广的历史学的的确太差,除了几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个时代他了解真的不多。陈绍宽可不是路人甲,真正的中国海军实权人物。不过中国海军在抗战中消耗太快,以至于后人几乎忘记了这个时候中国还有一支海军在疆场上和rì军激战。

随后,李广也搞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不过说来话长,简明扼要的说来,现在的中国海军军部名不副实,真正的海军军官缺乏,除了几个重要岗位上是海军出身军官担任,大多数部门都是一些官僚或者混rì子的军官。而接待李广的那个军官干脆连鱼雷和水雷都分不清楚。

此时抗rì战争刚刚爆发,海军军舰虽少,但军备还算充足。像弱势海军对付强敌的利器水雷更是储备数万枚,并不算缺乏。

海军军部中总算还有几个jīng通海战的军官,上尉参谋郑学昌官职低微当时插不上话,但得知此事后拼着挨一顿训斥,当即就汇报给了陈绍宽。郑学昌是留英回国的海军军官,他可是知道鱼雷的优点的,深知此事的重要。此时郑学昌就站在陈绍宽旁边。

于是陈绍宽就演出了一幕月下追鱼雷的好戏。

战况紧急,当晚月sè下就试验一枚鱼雷(去除了引信),陈绍宽是个专业海军出身,是个识货的。对于这种无声无痕速度极快shè程远威力大的利器大为赞赏。

在李广看来远远称不上成熟的一款武器,在陈绍宽眼中竟然是如此完美。以至于当晚拍板。鱼雷发shè器和鱼雷全部采购,其中每颗鱼雷价格为五千大洋,而一具鱼雷发shè器为两万五千大洋(银元)。

李广至此做成了第一笔军火生意,共计三十多万大洋,约合十七八万美金。

这笔生意,李广并没有赚多少钱。要知道拉莫趁着西班牙内战一枚533MM鱼雷竟然卖到了四千美金的价格。拉莫早已经发达,此时已经不是当初的落魄样子了,早就是身价百万,而且还在弗朗哥的军中混到了一个不错的职务。

而李广的船上最后还剩余了四枚鱼雷,就是为了给拉莫送样品的。

不过第二天早上,情况再次发生意外。海军部暂时缺乏现金,一时半会儿筹集不到近四十万大洋。负责联系的上尉参谋郑学昌表示,江西有一批钨矿砂,本来是要运送到德国的,价值绝对在四十万大洋以上,希望能用这批矿砂抵货款。

本来郑学昌对于海军临时提出这种变故很是不好意思,在他看来能买到电雷这种利器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欧美先进的鱼雷根本就不对外销售,现在海军方面明显做的不够意思。

不过李广对此毫不在意,如果不是缺乏资金,他甚至准备把鱼雷全部送给海军。于是立即答应了海军方面,不过顺便提出了一个小小要求。那就是郑学昌要跟着自己去一趟德国。毕竟钨矿砂在国际上最大的买家就是德国,而李广表示多余的钱会叫郑学昌带回来。

陈绍宽现在正准备去江yīn,布置要塞,组织战斗,对于李广的要求根本就没有思索,直接答应了李广的请求。而郑学昌此刻也根本没有意识到,李广是打算挖人。

在两次接触中,李广感觉这个郑学昌应该算是个海军人才。郑学昌其父为北洋海军邓世昌的部下,甲午战败深以为耻辱,就送了儿子去英国学习海军。而郑学昌的名字就是为了教育儿子学习民族英雄邓世昌而起的。

既然此刻的郑学昌在海军军部只是一个小小的上尉,没有军舰可供他驰骋,那么还不如挖到自己手下,也好人尽其才。

李广深感在乌拉圭办工业还算可以,但是要是建立一支海军,甚至是一个潜艇乘员小组都很困难。一艘潜艇怎么也得个三四十人,而李广到现在这些人都还没有影子呢。

他虽然派了黄中华去福建马尾海军军校挖人,但是能不能有什么效果很难说。而他手下唯一的一个军人徐战现在已经回洛阳老家,准备拜祭一下父母的坟墓就上前线抗rì。

李广此时算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并无一个军事人才。毕竟李广想要起步的方向是海军,属于技术密集型部队,非常需要技术型军官,而郑学昌正是一个英伦留学的海军军官,条件正合适。

郑学昌毕业于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这家英国海军学校在中国可是大名鼎鼎,不少中国海军将领都是毕业于这家著名军校。但郑学昌刚刚毕业,并无实战经验,现在在海军军部只是个上尉军官。实际上郑学昌这样的资历如果在英国海军里最多是个少尉。

徐战临走,李广送了他近千吨的肉罐头和压缩干粮以及一批药品,在浦口码头(下关码头对岸)租了个仓库储存起来,并仔细的嘱咐了一番,约定了联系方式。

阿丽亚娜号随即就继续沿江而上,到江西的九江装钨矿砂。李广慢慢从郑学昌口中得知,押韵钨矿砂竟然是海军的一项专差,甚至有时候为了筹集军费还动用海军军舰运输钨矿砂到德国。

其中有么有**,李广猜不出来。但是海军把这种生意做得很公开,至少说明海军的确急需资金。国家贫弱不仅购买军舰困难,连维持海军基本的训练都很困难。在郑学昌口中,军舰的主炮一年不实弹shè击一次很正常。国家拨付给海军的经费也就是维持个吃饭财政,军舰主炮炮弹一颗就是上百美金,实在是消耗不起。

李广慨叹,装备本来就比rì军差的远,再加上缺乏训练,海军如何才能和rì军对抗。国弱的悲哀,军人的悲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