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五十三章 日本屈辱求和

穿越1879 第五十三章 日本屈辱求和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光绪十二年八月,李经述带北洋水师炮轰长崎,已过而立之年的明治天皇派伊藤博文去长崎跟李经述屈辱讲和。此时,李经述已派一千北洋水兵登陆,占领了长崎市的政府大楼,接到伊藤博文的电报,李经述召集琅威理、马吉芬两位副提督,中翼总兵邓世昌开会讨论。

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还是主战,他说:“现在与日本人讲和为时太早,我们应该把北洋舰队的军舰直接开到东京湾去,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李经述叹了一口气,道:“本提督何尝不想马上跟日本人开战,只是我跟家父发电报请示,他回电说朝廷厌战,醇亲王忙于筹划为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不想轻启战端,而且家父认为日本陆军现在有三万六千多正规军,一旦登陆作战,我们没有优势。”

邓世昌说:“那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日本人,我们应该教训一下日本人。”

李经述说:“你们放心吧,这一次绝不与日本人善罢甘休。既然日本要和谈,那就请他们拿出诚意来,让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亲自来长崎和我们谈,我准备找日本要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十余年前,西乡从道率领三千生番去台湾,就索赔大清国五十万两白银。现在是我们加两倍要回来的时候了。”

在伊藤博文来长崎之前,李经述对他作了详尽的调查。那日黄昏,他脸上的汗珠密密麻麻,信步去了长崎的扬帆楼,此楼原是一家海鲜料理店,李经述准备在此和伊藤博文进行谈判。扬帆楼处于长崎港东边的高地,立在坚硬的岩石之上,远眺茫茫的海峡,可以看见长崎港上白帆点点,粼粼波光铺满金色的海面,蓝天之下,白色的海鸥振翅高飞,时起时落。此刻,李经述的心情和眼前的美景不相适宜,他知道历史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大清国那边,光绪皇帝马上就到亲政的年龄了,他的老师翁同龢必然又会受到重用,而颐和园的工程,也快开始正式启动,北洋水师的经费会大大缩减。在此之前,他必须把日本这即将快速发展的船击沉,至少也得重创它几个大窟窿,不能让日本人扬帆出海。

李经述心里很清楚,要重创日本,最好的办法是现在挑起一场全面的中日战争,但可惜中国刚跟法国打了一仗,国库有点空虚,醇亲王、李鸿章并不主战,而且陆军军官学堂才办了一期,中国陆军到日本本土作战,没有优势,所以只能搞搞海战。不过,还有一个重创日本人的方法,那就是干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虽然这办法很冒险。历史上日本人刺杀李鸿章,就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不过,根据李经述收集到的情报,伊藤博文在日本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李鸿章,但他比李鸿章的思想更开放,1882到1883年曾赴普鲁士研究宪法,归国后已组织了内阁,现在伊藤博文已经在组织日本法学专家起草宪法,李经述的心,被这样的情报深深刺痛,特别失落,他知道宪政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旦日本天皇颁布了宪法,实行宪政,每一个日本人就成了国民,成了公民,那国力必然一日千里。反观国内的清朝,统治者无知愚民,从一开始入主中原就有遗臭万年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屠杀汉人。乾隆皇帝还特别讨厌汉人士大夫称“臣”,有一位大夫给他爹申报“贤臣”,结果被乾隆下了大狱,到晚清了连“大臣”这词都没有,汉人连自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在满清皇帝眼里,汉官是奴才中的奴才,六部衙门,基本都是满汉两套人马,满臣掌大印,汉人管文稿,也就是跑腿办事,慈禧太后对汉臣最高的评价,就是“会办事”,即便是李鸿章,买一艘西洋军舰,也要跟醇亲王早请示晚汇报。要不是不想中国进行法国那样头颅滚滚的流血革命,李经述早带人揭竿而起了。

在平天下之前,李经述觉得,应该为中国老百姓多做一些事,减轻他们受的苦难,苦难这东西,还真不是什么“兴邦”的灵丹妙药,只能带给人民痛苦、屈辱、无奈和愤怒!中国人民1886年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和沙俄。其他泰西列强,多只是想跟中国通商,要一些经济特权罢了,只有日本和俄国,对中国有极大的领土野心。干掉伊藤博文,日本的宪政至少推迟十年,说不定主战的大隈重信重新掌权,跟中国开战,那正好可以借机打败日本人,索要巨额战争赔款,至少可以让日本倒退二十年。

李经述思前想后,艰难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派人刺杀伊藤博文,这也是李经述答应和日本人谈判的原因。

此刻,在扬帆楼中,李经述坐在一张躺椅上,迎面吹来带鱼腥味的海风,他闭着眼睛,静静等着那位即将去刺杀伊藤博文的勇士到来!他知道有一些路,一旦迈出第一步,就永远无法后退,怕,就先输了!不管风雨兼程,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见到胜利的曙光!他对此事进行了详尽策划。

十天后,当伊藤博文到长崎跟李经述谈判时,他已经明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心酸自知,但伊藤博文还想尽力表现出恢宏的气度,箭步登上扬帆楼。

扬帆楼上,围了一张长方桌,摆放了七八把椅子。谈判的人坐定,李经述首先提了三个条件:一是除谈判人员外,不论任何人,一概不得踏入会场;二是日本各报的报道必须经过中方检查后方可付印;三是任何人不得携带凶器。

在与伊藤博文的首次谈判中,李经述很淡定地向伊藤博文提出了和谈条件:一、日本政府照会英美各国,琉球正式复国,中国是琉球王国的宗主国,而且明确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二、抓捕并严惩凶手,赔偿死亡和失踪的北洋水兵的抚恤金五十万两白银,以及这次北洋水师弹药和损耗一百万两白银,共计赔款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两年内还清;三、承认中国对台湾海峡、南海、东海、对马海峡等东亚海域的“海权”,凡航行在东亚海域的日本船只,必须事先告知北洋水师,否则将被北洋水师拦截。

伊藤博文听到这三条,额头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直呼“过苛”,他尤其想不到,李经述这个大清水师提督竟然会懂“海权”,还提出第三条,要东亚的“海权”,不过当时中国是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的宗主国,将这些国家的海权收归己有无可厚非,但这样一来,南海、东海、对马海峡几乎成了中国的“内海”,日本再从英国和德国等国购买军舰,要把军舰运回国,就必须告知中国,这条件太狠了,无异于釜底抽薪,牢牢掐住了日本海军的脖子,一旦有异动,就会被北洋水师掐死。伊藤博文强压住心头怒火,说:“本大人来长崎,实系诚心讲和,你提的这些条件,没有一条是合理的,不要说天皇陛下,我一条都不能答应!”

李经述站起身来,握紧拳头,哈哈大笑,道:“伊藤大人这话,意思是中日没得谈了?”

此刻的长崎港口,海风阵阵,一群白色海鸥在天空飞起,扑腾落到水面又展翅飞起。伊藤博文用手整理了一下燕尾服的领结,那双黑色的小眼睛,在说话时一直盯着李经述的一举一动,他的嘴唇一张一合,咳嗽了两声,说:“中日东亚两国,最为邻近,同文同种,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既然英美公使都在座出面调停,日本国诚心求和,我希望贵国能拿出诚意来。好比第二条,死亡和失踪的北洋水兵,竟然索要五十万两白银赔偿,按五个人算,中国人一条命值十万两白银,这太离谱了吧?”

李经述见在座的英美驻日公使也在交头接耳,看了看伊藤博文一头深灰且正在变白的头发,重新坐下跟他讲道理:“伊藤大人,你算错了,不是五条命,而是十一条人命,这五名水兵的妻子,在听到丈夫的噩耗后,都守贞洁而自杀了,其中还有一位孕妇,肚子里怀着三个月大的孩子,这孩子还没来得及看这世界一眼,就去世了。”

英美驻日公使发出了感叹声,完全不能理解当时中国这种夫死妇随的传统。李经述继续解释:“每一条中国人命赔偿两万两白银,另外的三十万两,是赔偿给那孕妇肚子里的孩子。人人生而平等,我听说伊藤大人的父亲,也只是一位普通武士。这孩子本来也有机会成为伊藤大人那样的国家栋梁,可惜胎死腹中!伊藤大人觉得自己值三十万两白银吗?我们倒是十分愿意花白银三十万两,买首相大人为中国服务。”

李经述道出未出世的孩子和人人生而平等,正击中了英美公使身上人道主义的那块软肋,伊藤博文没有再纠结赔款这一条,转而攻击中国要东亚的海权是宗主国的老一套规矩,不符合现在的国际法规则。

李经述强硬地表态:“如果有必要,中国可以向日本人学习,把琉球、越南、朝鲜都变成中国的郡县。更何况,中国要东亚的海权,也只是为了防御某些国家的狼子野心,为了东亚永久的和平。”

原来吞并琉球,日本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虽然被李经述收回,但日本人已经臭名远扬。这一条伊藤博文支支吾吾,无话可说。李经述用英语对英美驻日公使说:“两位先生,我相信东亚的和平,对英国和美国在亚洲的贸易,也是极为有利的,你们说呢。”

当时英国和美国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得早,主要想打开亚洲市场,而不像日本那么有领土扩张的野心,李经述的话,基本上无懈可击,伊藤博文望着李经述这张年轻又充满朝气的脸,还有坚定无比的眼神,感觉他的眼界和见识比李鸿章有过之而无不及,伊藤认定这是一位难以战胜的对手,内心重新燃起了要干掉李经述的想法,他拿起手帕擦了擦额头密密麻麻的汗珠,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我知道该如何对付中国了。”

李经述哈哈大笑道:“首相大人,我也知道该如何对付日本国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