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六十一章 光复远东

穿越1879 第六十一章 光复远东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0:37 来源:笔趣阁

俄军丢了赤塔,远东岌岌可危。尼古拉二世在冬宫指着一众大臣的鼻子骂了半个小时,发泄了心中的怒火,才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勉强平静了下来,他黑着脸对俄国国防大臣、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说:“传朕的命令,马上发电报给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涅尔琴斯克!要是保不住,你也自杀殉国吧!”

涅尔琴斯克,就是中国的尼布楚,在赤塔以东305公里处。这里的野生动物特别丰富,尼布楚人并不愁吃喝,从前那里的50个村民一天能捉4000头野羊,捕鱼更是容易事。而且,尼布楚很早就是中国和西伯利亚重要的贸易通道,中国商队的茶叶从陆路通往欧洲,不少也要途径尼布楚。1689年清朝和沙俄在这里签订《尼布楚条约》,把同意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清政府放弃贝加尔以东至尼布楚一带领土,尼布楚地区割入俄国版图,此后这里成为中俄贸易中心之一,成为外贝加尔的主要城镇。

尼布楚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白银储量惊人,是俄罗斯最大的白银产地。自1704年开始,尼布楚矿场作为沙俄唯一的矿场,开始生产白银。最早产出的银子,被用在献给彼得大帝的银帆船杯上,这种银制的帆船模型,在当时是最受俄罗斯人喜爱的礼品。继建成银矿之后,尼布楚附近陆续又建起了很多工厂,每个工厂都配有流放监狱,住满了从各地来的苦役犯,著名的俄罗斯革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被流放到当地。

当时银子是世界的硬通货,沙皇尼古拉二世极力想保住尼布楚的银矿,这是沙俄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所以才对皇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放了狠话,保不住尼布楚,就让他去死。

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对沙皇要继续和中国战争表示很担忧,他犹豫了半天,大胆向前一步,提出了异议:“皇帝陛下!彼得堡工人罢工运动以来,帝国今年税收总收入大概只有5亿多卢布,算上各国的贷款,财政资金也才10亿卢布。您知道,现在基本上已经花光了!”

国防大臣、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知道再打下去,俄国只会继续惨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接过话头:“尊敬的皇帝陛下,中国人的飞艇、水塔战车(坦克)、机枪都太厉害了,我陆军在一个月内,伤亡总数已经超过15万人了,帝国在远东的军队,已经没有能力再和中国人进行战斗。而国内的叛乱也越来越多,到处都是那些下贱的工人、农奴闹事!再打下去,国内的叛乱分子,都没有军队镇压了!”

尼古拉二世阴沉着脸,道:“陆军没办法打,那海军呢?我们世界无敌的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呢?”

海军大臣兹尔亚诺夫吓得两腿发抖,自从俄罗斯帝国的太平洋分舰队和远东舰队几乎被全歼后,尼古拉二世就没有给过海军大臣兹尔亚诺夫上将好脸色,此时见到沙皇尼古拉二世问起,连忙回话道:“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中的战列舰。在蒸汽轮机设计使用寿命、动力、航速、排水量和装甲防护能力比中国的战列舰稍逊一筹。而且离远东地区太远。英国、法国、德国,都有意向我国出售最新式战列舰。望陛下定夺!”

尼古拉二世一听,更加生气,这分明是推卸责任,明知道沙俄帝国现在最缺的就是钱,还买什么新式军舰,就算此时花重金买军舰,估计等开回来,中国的军队早打到圣彼得堡了,他气急败坏回到御座上,“你们今天来,是要打算要做什么?你们想要说服你们的君主向中国人投降吗?我们伟大的俄罗斯帝国要向中国人低头??拿破仑都没征服过我们,李经述那黄毛小子有这么厉害??”

沉默了大约一刻钟,国防大臣、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突然跪到地上,道:“陛下,不是我们不愿意打仗,中国实在不能惹!”

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声泪俱下跟沙皇尼古拉二世算算这几个月跟中国开战的损失:符拉迪沃斯托克、库页岛和赤塔失守,军队和当地居民死伤预计在50万左右,斯拉夫人数百年来杀了多少当地原著居民,库页岛的原居民几乎杀绝了,才在这些地区站稳脚跟,如今这些地区全部被中国占领,。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光是赤塔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数千公里的铁路线,经济价值已经超过8亿卢布,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就不提了。他建议沙皇放弃远东,不要再投入战争,“一旦战争继续,国内工人的革命恐怕会风起云涌!”

尼古拉二世问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道:“你们的意思,是让朕放弃远东?拉姆斯·道夫,你有什么看法?别在那一句话都不说,像什么话??”

战场失利,外交大臣的腰杆子就直不起来,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也不清楚沙皇会有什么样的决定,所以他刚一直没说话,此时尼古拉二世问起,他不得不开口回答道:“皇帝陛下!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中国的军队占据赤塔后,依靠其东北至满洲里铁路线,在借助博尔贾至赤塔铁路支线的运输能力,已经再次向满洲里、博尔贾增兵十万。看来中国人想在严冬来临之际,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西方向全面进攻,进一步撕大帝国两大战区的缺口。帝国这时主动放弃这些地区,回防西伯利亚,是最佳的战争策略。”

听外交大臣这么一说,好像有几分道理,但放弃这么大一块肥肉,年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彻底郁闷了,问陆军大臣比斯特洛夫陆军上将,“还有别的办法吗?”

比斯特洛夫摇头道:“现在帝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中俄战争实在打不下去了。臣建议,在乌兰乌德不保时,炸毁铁路关键桥梁地段,在运输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加中国运输战争物资的难度,缓解帝国在东线的战争压力。另外,以中国如今如此强势崛起的态势,下一个会威胁到欧洲哪些国家呢?法国人在安南和中国人有矛盾,英国人在缅甸、印度和中国人接壤,我们可以先放弃半个远东,宣扬白种人和黄种人天然的存在敌意和隔阂,我们可以联合欧洲国家对付中国。”

尼古拉二世问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现在哪个国家有能力调停中国和俄国的战争?”

拉姆斯·道夫道:“美国和中国都是共和国,两国现在的关系很不错,我们可以请美国总统来调停。”

国防大臣、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等人也觉得请美国出面调停可行,众口一词请沙皇放弃尼布楚,尼古拉二世听后知道俄国在远东大势已去,心灰意冷,面无表情,下令道:“去准备和中国人谈判吧。不过远东地区的帝国的军人,拼死一搏,不许撤退!”

李经述听说了沙皇的命令,感觉很好笑,发电报给远东战区总司令段祺瑞,说:“俄国人既然要死,就成全他们,拿下尼布楚!两个月内光复远东,将中国的国旗在远东高高飘扬!”

段祺瑞接到总统的命令,加紧了军事部署。在尼布楚,蒋百里的飞艇部队在空中轰炸依旧延续,始终不让沙俄军队集中起来发动反击。段祺瑞下令炮兵抓紧了攻势,毕竟,尼布楚的银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仅此一项,可以为中国增加几十亿两白银的收入。在段祺瑞的指挥下,上百门105毫米加农炮和七十二门75毫米口径的速射炮齐射,赤塔俄军高地笼罩在浓厚的烟尘中。

没有援军的俄军,苦苦坚守了三天,就被中国的军队彻底击溃,开始仓皇逃窜溃逃。冯国璋带兵入赤塔城时,沿途尽是残垣断壁,死伤的俄国佬横七扭八的到处都是,他们抓了三千多名鼻青脸肿的俘虏,一看就是好多天没吃东西了,他们双手被反捆,由两排中国士兵们看押着,进了战俘营,赤塔城里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老弱妇孺,都在隐隐哭泣,却又不敢大声喧哗。

五天后,沙俄的乌兰乌德陷落。乌兰乌德是东西伯利亚第三大城市,地处贝加尔湖东南,距贝加尔湖75公里,主要民族有布里亚特人和蒙古人,布里亚特人的历史与蒙古族密切相关,是蒙古帝国“不里牙赐”的后裔。

与此同时,徐世昌指挥的五万东北新军和刘铭传指挥的三万新军,从江东六十四屯、库页岛出发,在黑龙江流域对俄军发动了全面地大反攻。

江东六十四屯,面积3600平方公里,清朝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以来,黑龙江北岸划归俄国,但由于江东六十四屯居住大量中国居民,又在结雅河与黑龙江的交汇处,在划界时特别将此地归属于中国管理。

作为乌苏里江两岸的军事要地,沙俄军事要塞哈巴罗夫斯克也成了中国的军队进攻的重点所在,驻守哈巴罗夫斯克要塞区域的俄远东第二军,开战前大约有六万人,在前三周的作战中,阵亡28500多人,负伤的军民超过了50000人次,中国的军队基本上是海陆空协同作战,炮火猛击俄军,一开始俄军还顽强反击,但128毫米加农炮集中定点打击,很快就完全压制了俄军的炮火。刘铭传指挥工程兵部队装载着木板,从穿越中俄两军边疆两岸的乌苏里江上游开始搭桥,组成宽十米、长十五米的组合桥面,串联起来,沿着沙滩铺向乌苏里河,半个月拿下哈巴罗夫斯克、别洛戈尔斯克,进而夺取斯沃博德内火车站这一要地,远东第二军军长伊凡洛夫斯基中将战死。

至此,中国在远东战场大获全胜,收复了海参崴、库页岛、尼布楚等地。中国不仅收回了清政府割让给沙俄的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占领了沙俄的大片土地。至此,中国的国土包括今天的中国、朝鲜、越南、菲律宾、关岛、琉球、外东北、外蒙古、库页岛等,面积将近1500万平方公里,贝尔加湖重新成为中国的“北海”,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国土重新成为一片美丽的“海棠叶”!李经述签发大总统令,把这块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国土,一部分划入东北三省和蒙古,另一部分单独设置远东省,驱逐那里的斯拉夫人,向这块美丽富饶的新国土移民五百万,开发矿产资源和各种资源,这里处处都是黄金,开发大远东为中国初期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下,国内沸腾了,报纸纷纷发表评论,盛赞李经述总统的英明,以前对他发展国防军工业不理解的,现在也理解了,几十万工人和学生走上街头游行庆祝!

纽约时报登报纸也派驻了更多的驻华记者,报道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势力的增长。他们预言由于中国拥有稳定而众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长的经济和军事支出,因此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纽约时报甚至发表社论,说:“如果我们画一张世界地图,欧洲就在中心。200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然而,时过境迁。世界正在更戏剧化倾斜它的重心,比起欧洲崛起的那时候。我们正亲眼目睹世界的巨大变化,这是前两百多年来都不曾发生过的。不管西洋国家的反应如何,中国好像也不是特别在乎。因为,中国已经有了军事力量的自信。”

李经述觉得中国的崛起虽然是现实,但这时候还应该韬光养晦!于是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回应说:“中国在很多方面有别于西方。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国家。西方国家大多形成于民族,而中国则是形成于文明。这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中国那么强调团结和稳定,中国的军事自信,不是中国要对外展现强国的侵略性,而是彰显大国、强国保卫国家以及世界和平的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