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28 阻敌

蚁贼 第八卷 干戈斧钺耀天日 28 阻敌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赵过渡河第四天,下午,济州南部,南四湖,山阳湖。

湖成狭长形,一眼望不到边际,最宽处有十几里。入春来,很是下了几场雨,加上积雪消融,水面涨了很多。阳光下,宽广的湖面波光粼粼,浮光流金。湖水轻轻撞击湖岸,哗哗直响。

岸上林木茂盛,葱葱郁郁,树影倒映水中,随波扩散。洼地处芦苇、蒿蓬丛生,野鸟飞翔。还有很多的野鸭,聚集着浮在苇、蒿丛中,戏水啄食,时不时会举起长长的脖颈,左右转动,机警地望向远方。

若在平常时节,在这个时候,湖面上早就是百舸争流、风帆点点了,但现如今,因为战事的关系,一望无垠的湖面上却连半艘船也见不着,十分安静。而便在那野鸭望向的远处,远离湖岸,扎建起了许多的营地。

营寨相连,成百上千。

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到这块连绵了足有十来里的营地又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较大,在下方;一个部分较小,在上方。两个部分间隔一条溪水而望。较大部分的中军竖有一面“杨”字旗;而较小部分则是一面“李”字旗。这块位处山阳湖东岸的营地正是海东步卒驻处。

而若是再从更高处俯瞰,由此向西,俯掠过浩瀚的湖面,至湖水的西对岸,又能够看到,在哪里也有一块刁斗森严的营地。相比杨、李营,这个营地更大,连绵二十里。中军一面鲜艳的大旗,写的却是:“河南军。”

再由此转向西北方向,不到三十里有座山丘。山不甚高,林木葱茏。山下河水环绕。便就依着山、傍着水,第三座营垒跃然入目。这一处营垒也打有大旗,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其上赫然是个斗大的“胡”字。

且与前两处营寨不同。前两处营寨虽然都不小,但此时皆相对安静,即使有士卒列队出入,声音也不太大,而“胡”字营中却热闹了很多。马嘶不断,烟尘阵阵。这里,正是胡忠所带的两千度辽军骑兵安营扎寨处。

把俯瞰的高度再拔高,再从“胡”字营朝向东北,溯山阳湖而上,沿济州河直行,行百数里外,渐渐河网交错,其间有一座雄城耸立。城头上军旗如林,一队队穿着元军服色的士卒或依垛而坐,或挟戈徐行。此城池四面皆有城门。最高最大的一座是正门,在城东,刻有两个字:济州。

从东城门往前,走十四五里地,出现了第四座营垒。

这座营垒,是所有营垒中最大的一个,绕城半匝,宽至数里。战鼓、号角的声响直冲云霄,响遏行云。一派沙场肃杀之气,将初夏的和熙冲得一干二净。便是连飞鸟,似乎也知道危险,不敢从营寨的上空飞过。

此处营中亦有将旗,“庆千兴”。

济州、山阳湖一带,方圆不足二百里内,云集了敌我数万人的大军,并且各部军马你中我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形成了犬牙交错之势。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谓此也。但这还只是个局部,如果联系巨野战场一块儿来看的话,更是如此。更是个例的成败,必决定全局的胜负。

庆千兴围困济州,因为是佯攻,只要把济州的军马和一部驰援济州、并已然入城的河南军马看住就算大功告成,所以姑且还不算最要紧。但胡忠、杨万虎、李和尚的阻击、牵制河南军却是乃为真刀实枪,拦得住就是拦得住,截不住就是截不住,若论重要性,这里才是重中之重。

杨、李营内。

杨万虎涉水去了李和尚军中,两人相聚帅帐。

李和尚拿出才从湖对岸送来的一封军报,递给杨万虎,说道:“这是两天之内,胡忠送来的第四封紧急军文了。河南军归心似箭,锋芒甚锐。为了救援巨野,他们这一回可真的是不惜血本,昨天一天,猛攻胡忠营,从早上一直打到入夜。要不是胡忠留下了足够的预备队,怕都难以支撑得下去。……,杨将军,西岸战紧。俺今日请你来,就是为了商议此事。”

“胡忠部都是骑兵,用来攻掠还成,用来防御,尽管有些底子,但对上像河南军这样不要命的,有点支撑不下去倒也不足为奇。攻城、阻敌,本就是咱们步卒的拿手好戏。这件事,还有什么可议的?不但胡忠,主公也是道道金牌相催,命咱必须要把河南军留下。……,遣军渡湖就是。”

杨万虎和李和尚的关系本来还算不错,但早先克复济南一战,李和尚是主将,杨万虎为偏裨。他因为不太遵守军纪而被邓舍打了几十板子,故此便与李和尚有点不对头。

但不对头归不对头,杨万虎本就知道邓舍军纪严明,挨了板子后,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尤其在如今临对强敌、战情紧急的形势下,他当然不会再犯旧错,把不满和私怨压下,就事论事地和李和尚认真商讨。

“杨将军所言不错。我部渡湖已经迫在眉睫,但问题却是,一来,你我两部数千人,不可能同时过湖,须得先选一部先行;二则,你我军中都是步卒,会弄水的不多,虽说有渔民可以征用,但若是风声走漏,对岸的鞑子提前得讯,早做了防备,恐怕我军想要顺利地上岸不会太容易。”

“李将军的这两个忧虑大可不必。”

“噢?杨将军有什么高见么?”

“先说你的第二个忧虑。回书胡忠,请他发起一次反攻,将鞑子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然后我军趁夜渡湖。如此,鞑子前有胡忠的进攻,定不会有备后方,我部顺利上岸不就轻而易举了么?

“再说你的第一个忧虑,本将部属虽然不敢自夸骁悍,不及将军精锐。但是如若将军不反对,本将愿遣部先行。”

李和尚的两个忧虑,其实可以一分为二。他的第二个忧虑是有道理的,但他的第一个忧虑实为抱有私心。渡湖登陆,等同抢滩作战,被首先派上去的部队肯定会伤亡惨重。因此,李和尚不愿意调本部先行。

李和尚这个人,从永平起就是颇有些小心思的,尽管后来因为佩服邓舍的能力,所以一改前非、变得忠心耿耿,到底本性难移,面对同僚时,还是常常会私心较重。不能说无视友军存亡,至少是很在意本部实力。

对此,杨万虎虽粗,但毕竟也是流过放、杀过人、现而今又掌军近万的一军之主,又岂会看不出来?只是,他不屑如李和尚一般而已。

果然,他话音才落,李和尚顺水推舟,说道:“杨将军真不愧我海东虎将,面不改色,主动请缨。好,好极了!便如将军所请,这头批渡湖之部,就请将军调派吧。不用太多,但也不能太少,五百人左右最是合适。”

“调军本将自可为之,但渡湖要用的船只和水手?”

“湖边的渔民很多,前两天咱不是已经开始征收渔船了么?将军放心,待议论定后,本将便会遣人继续加快征收,保证一日可成。”

“那给胡忠回文,请他配合掩护的事儿?”

李和尚摸了摸光头,哈哈一笑,说道:“胡忠盼我部渡湖,早已望眼欲穿。请他做个配合掩护,怕不正就是老和尚不撞钟,——正中下怀么?定无难处。区区小事,交给俺办就行了。将军只管请坐享其成。”

“那么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军事议完,杨万虎也不在李和尚营中多留,起身告辞。李和尚难得亲自送出营外,又在营门口约定,初步定下渡湖的日子就放在明夜。

回入营中,杨万虎召集部将,简单地把军议内容转述一遍,然后从诸将中挑选先行的人选。

有什么样的将军,就能带出来什么样的兵。

杨万虎好战,连带他的部将们也都是如此,十个里边有九个都是性如烈火。不等杨万虎把话说完,就一个个争相请缨。其中也有脑子灵活点的,看出了李和尚的私心,少不了痛骂几句,但骂过了,却也一样是争先恐后,全都拍着胸脯保证,“定能完成任务”云云,生怕杨万虎不选他们。

杨万虎踞坐胡床,手按在腿上,视线从诸人的面上一一扫过。

诸将抢的虽欢,他却自有计较,心中暗道:“此去抢滩,这番作战,事关重大。要所选之将,固然须得勇武,但更要紧的却是谨慎耐战。俺麾下诸将,虽然说勇武的多,但是既要勇武、又要谨慎耐战的却实在不多。”

他寻思片刻,把目光落到了方米罕的身上。

在杨万虎的营中,若论勇武,方米罕排不进三甲,他没有这方面的天分;但如果比谨慎和耐力,稳居诸将之首。何为谨慎?何为耐力?简而言之,还是那句话:只要上官的命令传下,方米罕绝对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对杨万虎、李和尚等各军主将营中的偏将,潘贤二曾经在深入接触后,分别有过一番评点,并将此评点呈送给了邓舍,以方便邓舍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各军的长处与劣势。评点到杨万虎军中时,他是这样评价方米罕的:“虽中人之才,坚韧不拔,任事勇敢,有烈士之风。”

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中规中距之时,或难显其名;力挽狂澜之日,立奇功者,方米罕乎?”

方米罕只是中人之才,换而言之,就是个普通的常人,年岁也并不很大,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若是一定要找出个优点,也许就无非“严格遵从命令”一条而已。“中规中距”确实是一个中肯的评价。

但是,如果遇到坚强的敌人、逢上残酷的拉锯战时,像方米罕这样以上峰命令为使命的人,很普通的一个人,没有出色的才干,也想不出来什么奇策,只就是一门心思地完成命令,这种人,就很有可能会做出“奇才”、“勇将”都做不了的事情,立下奇功。

正如古人言:天生万物,皆有其用。

即使一个普通的中人之才,也是很有可能会如星光一样璀璨,引起万民仰望,充满敬佩。只是看,他有没有遇到机会,遇到机会了又能否抓住机会。或者说,看他的上官有没有把他放在正确的、合适的位置。

“方米罕!”

“末将在。”

“渡湖之战,你可敢为前锋?”

帐内群将转首,方米罕屈膝半跪,锵声说道:“但从将军令。”

方米罕够有谨慎和耐力,渡湖抢滩,还非得有猛将冲锋不可。

“杨四。”

“你可敢为方米罕偏裨?”

杨四嘿然一笑,不答反问,说道:“请问将军,记功簿上,在末将的名下已记有几颗鞑子头?”

不需记功的文案去翻看,杨万虎也记得清清楚楚,答道:“已有十三颗。”

“自末将追随将军从军,总共已砍下了多少颗的鞑子人头?”

杨四从军不算早,累计他参加过的战斗,克复济南是一个,夺棣州是一个,打宁阳是一个,攻兖州是一个。杨万虎答道:“已有近五十颗。”

“等这次渡湖作战毕,将军,请您看好了,看末将是怎么把这近五十颗给它翻一番的!”杨四睥睨帐内,自信满满,尤其盯了几眼那几个挂有上等尉以及下等校军衔标识的偏将,撇嘴笑道,“待到那时,累积军功,咱也该得个下等校了!”

他这句话却是吹牛,砍人头记功,至多就是尉官,要想升到校官,必须在战术层面上立下有功。要不然,别说砍几十个,就算是砍几百个脑袋,也还就是个尉官。不过,帐内诸人没谁会煞风景,杨万虎大喜而笑,点着杨四,与诸将说道:“有此壮志,才是我杨家虎子。哈哈。”

定下方米罕与杨四两人为先锋,杨万虎编点诸营,抽出八百敢死之士。又再从这八百人中二度淘汰。有兄弟皆在内的,留一人;家中没有兄弟的,不要;太桀骜不驯的,再勇敢也不要;而不够韧性的,也同样剔除。

最终得到了四百四十九人。

本来杨万虎从棣州带来的部众,就已经都是他军中的精锐了。又从精锐中选出来了这四百多人。可谓安辽军中的菁华,尽在於此。

选拣已定,杨万虎吩咐火夫放倒了十几头的牛羊,任其吃饱;又备上美酒,不过限定每人最多三碗。教方米罕和杨四带着他们抓紧休息,只等李和尚那边船只、水手备好,并且得到胡忠佯攻掩护的回文,便就渡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