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六卷 乾坤杀气正沉沉 31 定计

蚁贼 第六卷 乾坤杀气正沉沉 31 定计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姚好古写给邓舍的信,前半截内容有关孛罗帖木儿,后半截内容则通过哨探送至海东的情报,详细分析了山东的战局,并提出了对下一步战况发展的估计。所谓“旁观者明”,他的分析与邓舍和洪继勋有着很大的不同。

邓舍想到了“围城打援”。姚好古更进一步,不但想到了“围城打援”,更考虑到了“围点打援”。郭从龙将他的密信看过一遍,抬起头,对郭从龙说道:“姚平章的意思是?”

“察罕老匹夫固然有‘围城打援’之可能,却一样也有‘围点打援’的可能。”围城打援的这个“城”,当然指的便是益都。围点打援的这个“点”,却出乎了郭从龙的意料,指的竟是华不注山下的赵过部。

张歹儿继续说道:“济南距离益都只有百十里远近,赵左丞部已然在华山脚下待了少说有一个来月。请问郭将军,如若在济南城池未破时,察罕老匹夫遣一支军马从益都奔袭华山,与王保保部里应外合,则赵左丞部会何种下场?”

如若济南未破时,察罕遣军奔袭华山。那么,赵过部前有王保保、虎林赤,后有察罕,前后受到夹击,下场堪忧。十有**会遭遇大败。郭从龙道:“前有坚阵,后有强敌。赵左丞困守孤山,纵拥军近万,虽不至覆灭,或难逃一败。”说至此处,他不觉脑中灵光一闪。

“正是。济南未破时,如果察罕奔袭华山,赵左丞难逃一败。现今济南城破,又如果察罕奔袭华山,赵左丞部会下场如何?”

“前有大城,后有察罕。赵左丞部新败之军,绝非对手。若济南未破时遇袭,或只为一败。现在若遇袭,甚或会全军覆灭。”

郭从龙悚然而惊,险些扶案起身,不过随即想到了另一可能,说道:“察罕以三四万人围城益都,至今攻城半个月,寸功未立。他兵力不足,攻我益都已觉吃力,却是没有余力再去奔袭赵左丞部的。”

“不错。察罕看似没用余力。但是如果他的这个没有余力,其实是故意作态,专门装作给我军看的呢?”

“你是说?”

“姚平章以为,察罕老匹夫并非没有余力。他之所以一直没去理会赵左丞部,实际故意给我军下的圈套。”

“这?……,这怎么可能!”郭从龙不可置信,说道,“末将破文登前,东南沿海已经尽数沦陷。没东南,我援军就不可能抵达山东。察罕怎可能未雨绸缪到这等程度?况且,按照姚平章的分析,察罕是有能力奔袭赵左丞部,但是他没有去做。两军作战。赵左丞部近万人,察罕能放着他不管?任赵左丞部屯军华山。一方面阻碍王保保与他会师,另一方面赵左丞部又很有可能会从后面威胁到察罕本军。察罕若真有余力,面对这等情形,又怎可能放任不管!”

郭从龙提出了两个疑问。两军交战,歼敌为先。察罕要果真有余力,不可能一直放任赵过部不理不问。并且先前东南沿海已经尽数沦陷,察罕就算有心想要“围点打援”,也不可能会考虑到这么长远。他又怎么知道郭从龙能雪夜破文登?他又怎么就能预料得到海东援军早晚会到?

张歹儿先回答了察罕为何放任赵过部不管的问题,他说道:“郭将军你方才提出一种可能,说赵左丞也许会对察罕本军造成威胁。但是俺又请问你,赵左丞部对察罕本军造成威胁了么?”

赵过屯军华山下,就没动过,对察罕本军当然没造成威胁。郭从龙若有所思,摇头说道:“没有。”

“为何没有?”

“因为赵左丞部先要救济南,后要阻王保保。所以腾不出手来,回援益都。……,但是,赵左丞却到底阻挡住王保保与察罕的会师了。”

“即便阻挡住了王保保与察罕的会师,又有何用?王保保部军马才有多少?”

“约有两万。”

“他打下了济南,就算想要去与察罕会师,又能抽调出多少人马?”

“守济南,至少得万人。他顶多能抽调出万人去与察罕会师。”

“赵左丞部有人马多少?”

“八千。”

“也差不多一万。如此,用王保保的万人折合赵左丞部的万人,赵左丞挡不挡得住王保保又有何用?对益都的战局又有什么关系?况且,这还是济南城破后。济南城破前,城中且有杨将军与刘珪部,合计约有两万。换而言之,用王保保的两万拖住了我军的三万人。谁占便宜谁吃亏?”

“但是主公?”

“主公不是没有看出来,赵左丞也不是没有看出来。赵左丞困守孤山,委实形势如此,不得已而为之。不管对我军,抑或对察罕来说,赵左丞部,实则只是一个死棋。因此,察罕方才有胆量,对之置之不理。”

不但邓舍、赵过、察罕分别都看出了赵过部的无奈,包括泰山脚下的潘贤二对此也早就看的明明白白。他献计与赵过,提议放弃济南,转攻泰安,要说是步好棋。赵过要肯走的话,顿时便可化死棋为活棋。可惜出于种种的考虑,并且因杨行健也坚决反对,赵过最终没有接受。

“但是察罕又怎知我援军必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郭将军也算久经沙场了,当知兵家之事,没有必然。比如你前不久雪夜奇袭文登,破文登城前,你就有十足的把握,你肯定可以获胜么?所以说,人总要给自己留个后路。特别沙场交战,最忌一条道走到底。没有后手。这是万万不成的。察罕的后手,便是赵左丞。反正赵左丞部已成死棋,取之无益,还不如留下来。以防我援军来到,也好做一个‘围点打援’的诱饵。”

“末将又有不解。”

“请讲。”

“察罕已能够‘围城打援’,又何必再留下一个‘围点打援’?”

“虚虚实实,此乃为奇正之道。”

“也就是说,主公没有料错,只不过是少预料到了一点。只考虑到了察罕有可能‘围城打援’,却没有想到‘围点打援’。”

“主公不见得没有想到。你没见主公密信上的末尾,有这么一句交代?”张歹儿重新展开邓舍写的密令,念道,“益都有险,华山道或亦不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为察罕所围,困在城中,城外形势所知甚少。诸将可见机行事。”

“那该怎么见机行事?”

“姚平章以为,不如将计就计。”

“如何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又有两条。或将计就计驰援益都;或将计就计先克复济南。”

“该选哪个?”

“姚平章建议,上策当为先克复济南。”

“为何?”

“济南一下,则王保保必然东窜。泰安城外,才有万余鞑子。然后我军可以大胜之军,裹挟棣州田丰,趁势再救泰安。一旦济南、泰安的鞑子全被我军消灭,便好比关门打狗,察罕是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势必即会因此陷入我军包围。如此,我军化被动为主动,此战必胜!”

姚好古的提议,某种程度上与潘贤二倒是不谋而合。只不过,姚好古的提议立足点在数万援军的到来,而潘贤二的提议立足点,却只有赵过的数千人马。比较两者不同,姚好古的提议显然更为稳妥,更多地考虑到了益都的安危。

郭从龙寻思片刻,问道:“若取济南,怎生将计就计?”

“无它。察罕以虚实示我,我也以虚实示他便是。”

“愿闻其详。”

“俺料我援军赶来的消息,用不了多久,察罕定然就能知晓。并且,我援军来齐之后的动向,是去救益都,又或攻济南,他也肯定能做到了如指掌。毕竟在东南沿海布置些哨探不是难事。俺刚才已经说过,察罕故示与我军的两个诱饵,一个益都,一个济南。这便是他的虚实。我军若去济南,则益都为虚。我军若援益都,则济南为虚。我军的对策,就在化虚为实。也故意示与他,……。”

郭从龙顿时醒悟,说道:“我军去往济南,却故意做出驰援益都的样子。从而使得他判断错误。此是为‘化虚为实’。可对么?”

“不错,正是这样。”

“但是,元帅你也刚刚说了,察罕老匹夫在东南沿海肯定遍布眼线,而且莱州等地还在关保手中。我数万大军行动,又该怎么才能将之哄骗得住?”

“关保好说。他区区五千人,绝非我援军的敌手。或者先把他消灭,抑或干脆也如察罕对待泰安,围而不打。”围而不打的好处,可以用不多的人马把敌人困住,不致影响主力行军。

“还有察罕布置在东南的眼线、探马呢?”

眼线、探马不太好对付。因为他可能化妆,也许只有一两个人,守在道路要口。防不胜防。张歹儿答道:“彼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就且看是他眼线高明,抑或我军斥候了得。大不了,多派斥候,凡军行处,扫荡一空。同时,多用疑兵计。教他分辨不出我军的真实意图。”

如果对付关保是斗勇,那么对付元军的哨探,就没什么好说的,斗智就行了。郭从龙问道:“文平章也是这个意思?”

“什么?”

“先取济南。”

“文平章很赞同姚平章的提议。”

“虽然主公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此事,却必须报主公知晓。”

“这是当然的了。”

郭从龙站起身来,往舱外望了望,见远近帆樯或前或后,还没有调度完毕。不少的士卒仍然没有下船。他等不及了,收起姚好古的信,拱手说道:“事关重大。末将这就回城安排人手,立即赶去益都,好尽快把姚平章的密信呈与主公。”

张歹儿与刘杨随之起身,道:“将军请先回。待船上军卒集结完毕,俺两人自会随军入城。”郭从龙转身出舱,临走到舱门口,想起一事,折回头,说道:“如果主公同意,不知元帅打算何时奔赴济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