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蚁贼 > 第三卷 英雄无声天地老 69 天助 Ⅲ

蚁贼 第三卷 英雄无声天地老 69 天助 Ⅲ

作者:赵子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5:48 来源:笔趣阁

历史上的今天:

643年3月23日(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下诏:在凌烟阁中绘制24位功臣之像。

——

堂上诸将议论纷纷,推举地位最高的陈虎去询问邓舍叹息的原因。等了多时,陈虎出来。

“大将军怎么了?”

“大将军给本将讲了个故事。”

“甚么故事?”

“说:有一只公鸡,长的威武,有一个高高的红鸡冠,就像是将军们的头盔,身上披满了火一样带着金色的羽毛,就像是将军们的甲胄。他既威武、又漂亮,全天底下,再找不到比他更出色的公鸡了。”

“公鸡?”诸将莫名其妙,不知邓舍怎会讲了这么个故事。

“有一天,这支公鸡出门,路上碰见了两只吹牛的蛐蛐,一个说明天要吃一棵大柳树,一个说明天要吃一只大叫驴。这两只蛐蛐瞧见了公鸡,就说:‘看,有只大公鸡,咱们吃掉他,别叫他跑了。’大公鸡呢,气坏了,橐橐地啄了两下,就把他们吃掉了。”

“这倒是,蛐蛐自然比不上公鸡。”

“可不是么,很多人看见了这一幕,就夸奖这只大公鸡,说他很厉害,还专门编了首歌儿,连公鸡、母鸡们也用鸡的调子哼唱这首歌,歌里边唱的,不是他两口吃掉两只蛐蛐,而是他一口吃掉两只蛐蛐。大公鸡听见了,很高兴,从那一天起,他就不再找别的小虫子吃了,专吃蛐蛐儿。”

诸将有机灵的,渐渐听出了不对,窃窃私语的声音变得小了。

“他等了很久,秋天到了,他又出去散步,想再一次吃到两只蛐蛐,一口吃掉两只蛐蛐。那天他看到了一只小蛐蛐,待在狗尾巴草边儿上。他就去吃小蛐蛐,他昂着头,鼓着气,把脖子上的羽毛都竖了起来,要叫小蛐蛐见了害怕。”

几个将领忍不住看了杨万虎、庆千兴与佟生养一眼。

庆千兴神情自若,杨万虎满脸通红。邓舍的故事,庆千兴早有听过,他适才的上言,本就与邓舍提前商量好的。

陈虎接着道:“大公鸡与蛐蛐你来我往,两个大斗三百回合。小蛐蛐非常灵活,大公鸡啄不住他。大公鸡非常恼怒,他可以一口吃了两个蛐蛐,怎么连个小蛐蛐都拿不下了?——他已经真的以为,他曾经一口吃掉两只蛐蛐了。

“他伸长脖子,往小蛐蛐站的地方啄去,还没看清楚呢,小蛐蛐跳上了他的鸡冠,张开大牙齿,咬住了,像一把钳子夹得紧紧的,大公鸡痛的乱蹦乱跳。咯咯地叫喊。他没办法,只好向小蛐蛐求饶,小蛐蛐放过了他。这一幕,又被很多人看到了。他们重新编了首歌儿,说大公鸡出了丑,打了个败仗。”

“然后呢?”

“然后?没有然后了。噢,有的。每次大公鸡听到那首别人嘲笑他的歌儿,他就无地自容,要钻到墙角里去躲会儿,十分害臊。”陈虎最后说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骄傲的大公鸡。”

堂中安静。

诸人眼神交流,或有窃笑的,杨万虎耐不住臊气,撞了出来,噗通跪倒在地,向着后堂高声叫道:“大将军,俺知错了。你且出来,莫与俺粗人一般见识。不知羞的话,俺再不说了,以后即便见只蛐蛐,俺也当成老虎,一点儿不再骄傲。”

堂后没有动静。

杨万虎咚咚磕头,佟生养羞愧难当,也跪在地上检讨错误。庆千兴与陈虎对视一眼,火候差不多了。两个人引着诸将,同时拜倒在地,高声齐呼:“末将等知罪,求大将军勿怪。”

邓舍喟然长叹,从堂后转出。他扶起来杨万虎、佟生养等人,说道:“非我忧愁,实在骄兵必败。此中的道理,诸位无不久经战事,皆为我双城臂膀,当熟稔于心。不仅要熟稔,更要牢记。”

讲过了道理,举个事例加深印象。

他分析道:“囊者,纳哈出百万铁骑围困辽阳,为何竟甚被毛居敬以区区数万人马大破之?但凡,人马强盛则必有自矜之心,甲器精良则必有顾盼之态,以我之自矜、顾盼敌之弱小,则敌人虽弱,难道就没有勇士么?他们难道会甘死么?他们难道就没有破釜沉舟的胆略么?自古兵者为凶器,狭路相逢勇者胜。

“是为,我强而虚,彼弱而坚。以彼之坚攻我之虚,我纵有百万铁骑又能怎样?楚霸王不可谓不强,而汉高祖获得了胜利。纳哈出兵败,距今才过了几天?有此前车之鉴,当为后事之师。骄而必败,傲则身死,诸君,需得紧记!”

众人唯唯。

庆千兴道:“是末将考虑不周。请将军放心,此次开战,末将绝不敢有半分自傲之心,必会打起精神,小心谨慎。”

“如此最好。”

说过例子,详细讲解此战的意义,进一步提高诸将的警惕。

“我军参战,若败,会出现什么后果?杨将军,你来说。”

“若败了,……”杨万虎擅长的陷阵冲锋,运筹帷幄、未胜先料败非他所长,他皱着眉,想了会儿,道,“广宁被鞑子占去,我军败退回辽阳。……不对,如果纳哈出趁机出军,抄我军后路的话,再有搠思监、囊加歹追击,哎呀,全军覆没不是没有可能!”

陈虎道:“那辽阳就丢了。”

“辽阳一丢,我军在辽东只剩下辽左。有高家奴在敌营,他熟悉盖州情况,鞑子挟大胜之威,用全省之军,后顾无忧,全力以赴,鼓勇进逼,则我辽左独臂难撑,难保。”许人道。

庆千兴道:“辽左难保,鞑子的兵锋直抵鸭绿江边。南部的高丽王不会不落井下石,我双城就要面临两线作战。我双城边疆,南北长而东西短,南北两线同时开战,那么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应付,最好的结局,放弃平壤等地,退入双城,自闭关北。关北的女真人,倘若再借机生事?”

佟生养自做了邓舍的义弟,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虽统领的女真军,却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女真人看了。他本就是岳武穆的后裔么。他悚然而惊,道:“女真乱,关北丢。关北丢,我军再无半分立足之地。”

陈虎、庆千兴适当地推波助澜,很快给诸将描绘出了一副可怕的场景。

邓舍问道:“我军若胜呢?”

庆千兴昂昂然,说道:“我军若胜,则敌远溃塞外。我自可西入广宁,南下辽西,北拒纳哈出。开疆数百里,得名城重镇无数。自此,辽东再无鞑虏,唯我皇宋天威。大将军之名,必将传遍天下;而诸将之勇,也必然妇孺皆知。”

他省去了潘诚,诸人没谁在意。要参战,溃敌杀鞑子次要,首要广宁不会放过,人人心知肚明。听了庆千兴一番话,诸将奋勇,士气高涨。

邓舍退回案前,扬眉刀出鞘,沉声道:“取我将令。”

毕千牛双手奉上,诸将躬身听命。

邓舍提刀,刀锋凛冽,指向地图。他道:“鞑子三路出军,我军亦以三路应之。第一路,李邺为帅,引本部安东都指挥司军马万人,出辽阳,向西南,以盖州为依托,屯驻闾阳城侧。其任务有二,第一,护我军之左翼;第二,守东西之通道。

“军令:广宁战事不停,尔部一步不许后退。”

李邺,为五衙之一安东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用他来把守从义州到盖州的通道,联合盖州的赵过,护住辽阳的侧翼,保证在邓舍出军其间,辽西的元军没有空隙可趁。

李邺应命。

“第二路,庆千兴为帅,引高丽营万人,以辽阳为依靠,屯驻辽阳城西北。其任务有二,第一,护我军之右翼;第二,守南北之通道。军令:严守防区,不许放半个沈阳的鞑子进来。”

用高丽营把守从沈阳到辽阳的通道,同时护卫主力的右翼。

庆千兴应命。

“第三路,我亲率之。用女真营为先锋,以安辽、定辽、度辽三衙及神机营为主力,往赴广宁,星夜救援,助潘平章破贼杀敌。”四万精锐,两万步卒,两万骑兵,加上火器最盛的神机营,足矣。

佟生养、杨万虎、左车儿、陆千十二等将上前领命。

邓舍环顾诸将,道:“鞑子探马赤,乃五投下之主力。尔等且不可因它数月未曾与潘平章交手便小看了它,它不战,并非怯战,能忍才最可怕。探马赤,即如我军之探马,尽皆精悍,战力不容小觑。囊加歹,木华黎之后;搠思监,怯烈氏一脉,此皆有勇有谋,兵书传家的善战之将。

“佟将军,你为先锋,为我矛戈,谨慎为上。”

佟生养应命。

“杨将军,你素勇悍,今战,可为我之左膀,行中军之左侧。”

杨万虎应命。

“左将军,你老练行伍,今战,可为我之右臂,行中军之右侧。”

左车儿应命。

“陆将军,你剽悍轻马,今战,可为我之腹心,左有急则救左,右有急则救右,前锋有变则全军突击。我的中军,便放在你部。神机营居前,你部居后。”

陆千十二应命。

邓舍的部属井井有条,步卒做为中坚,放在两翼。骑兵做为突击的力量,放在靠后的位置,呼应先锋的女真营。中间放上神机营的火器,集中使用,哪里碰上了敌人的主力,就派去哪里。

他往常的部属,一般骑兵放在两边,这一次放在后边是因为探马赤多为骑兵。以骑兵对骑兵固然为上策,但若彼此实力相当,则徒然损耗,不利速战速决。他有以杨万虎、左车儿联营李邺、庆千兴的两翼,从而运用步卒挖掘沟堑、筑造工事的能力,疲累敌人骑兵的打算。

这次作战的范围很窄,非常明确,无论敌我都会围绕广宁附近。骑兵的长途机动性不用太多考虑,短途的冲锋能力才是运用的重点。

打一个比方的话,步卒就好比一个椭圆形的木板,用木板来抵挡敌人的尖刀,不求制胜,只要坚持。而他的尖刀,便是连带女真营在一起的两万骑兵,放在木板的中央,既可以左右救援,更重要的责任为伺机寻找敌人的缝隙,插入瓦解。

“城中,留陈将军坐镇。定东都指挥使司及陆千五带来的五千双城军马一并留守城中。”

陈虎应命,问道:“大将军,以何名义出军?”

“传檄文。”邓舍挥了挥手,“诸位退去吧,早做准备,后日出军。佟生养、李邺、李首生,你们留下,我有话交代。”

……

辽阳城,一纸檄文传出,不日遍及辽东。檄文上写道:

“皇宋双城总管府邓,告辽东父老并军中总管、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诸营士卒:

“广宁,我皇宋潘平章居,闻竟有鞑虏来犯,我双城总管府邓,既为属僚,岂可罔顾?况彼鞑虏,草原之禽兽,先盗我前宋之国。今囊加歹、搠思监,禽兽之后,又来盗我后宋之城。

“土地者,祖先传承,我中国之地,岂可入彼鞑虏之手?且自彼鞑虏入主中原,天下之乱也久矣,辽东之乱也久矣,其死者露尸不掩,生者则奔亡流散,谁之罪也?每见及此,谁人无哀?

“嗟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今双城之卒三十万,已平辽左,下辽阳,逐高家奴仓皇鼠窜,破纳哈出百万铁骑,掩地千里,威命四布。此诸君所闻也。其得囊加歹首者,封赏从优,彼部曲裨将诸吏降者,勿有所问。

“布告天下,咸使知我皇宋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志。”

短短月余,邓舍传出两封檄文。第一封斥责关铎交接蒙元,第二封寥寥数字一笔带过出军的原因,长篇大论指责蒙元无道,话锋一转宣扬双城军威,最后一句明面上看来,表的是皇宋之志,实际上人们看到这封檄文,首先想到的,不会是小明王,而会是邓舍。

与潘诚相比,两个人的上下区别就出来了。邓舍看重民心,他注意舆论,打一个辽阳,他竖立自己忠义的形象;救一个广宁,他表达自己心忧百姓的情怀,驱逐鞑虏的志向。不明真相的看了,会翘个大拇指,谁又会知道,人家潘诚根本就没向他救援,也不希望他去救援呢?

“邓舍小儿,趁火打劫!”

潘诚暴跳如雷。他抽剑出鞘,逼视建议他接防辽西的那个幕僚,质问:“你叫本帅接辽西,你说搠思监不会动。如今不但搠思监来了,邓舍也要来!我广宁前后受敌,你叫本帅如何是好?”

那幕僚汗如雨下,道:“大人息怒。”伴君如伴虎,他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卑职有一计,或可化解两路夹攻。”

“说!”

“小邓宣告天下,他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辽东数百万的百姓听见耳中,就等着看在眼中。他既然打着这样的旗号远来救援,摆出付为公忘死的架势,大人何不将计就计,使一个驱狼吞虎的计策?”

“此话怎讲?”

“就在昨日,囊加歹、搠思监的前锋与我军交上了手。小邓但来,大人何不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要他提军马向前,支援我部前线。而大人自可拥重兵于城中,静候观望。”

潘诚的怒气微微消解,他考虑片刻,道:“小邓不从呢?”

“从小邓两封檄文来看,他是一个重视声誉的人,卑职以为,他不会不从。因为他若不从,则他檄文的慷慨,不就成了他虚伪的实证么?他若真的不从,大人自可固守坚城,到时候,城西鞑子,城东小邓,他们两者之间岂会相安无事?大人看戏即可。

“他若从之,则我广宁围解,彼辽阳力穷。大人渔翁得利。”

这篇说辞经不起推敲,有许多不通的地方。潘诚急切间没有想到,他琢磨了会儿,觉得深有道理,不由转颜大喜。他狠狠地夸奖了那幕僚几句,着实赏赐了许多财货,喝令侍卫速去探知邓舍到了何处。

缓则堕渊,急则加膝,是庸主待人常态。

那幕僚抹去额头汗水,陪笑逊谢,联想旬日前,他费尽口舌,再三劝说潘诚接防辽西,潘诚的主意却一时三变。他自问,那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却险些因此掉了脑袋。好容易搪塞过去了,再有下次呢?

他望了眼案几上邓舍的檄文,眼神闪烁,若有所思。

——

1,寓言。

古人很重视寓言,百家诸子并后代先贤,没有不擅长此道。

《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运用寓言说服人十言而九信,而德高望重之人所言,才只能十言七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